馬奶節

馬奶節

馬奶節——蒙古民族每年夏季開始擠馬奶和中秋停止擠馬奶時,牧民們都要舉行馬奶節。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馬奶節是柯爾克孜族的節日, 柯爾克孜族大多生活在牧區,從事牧業生產。他們養馬、愛馬,並喜歡喝馬奶,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飲馬奶的節日。

基本信息

概述

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

馬奶節馬奶節
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乾乳酪奶豆腐等奶製品擺上盤子裡,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是聖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蒙古族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和鄂爾多斯的部分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手扒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活動、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等。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馬奶節是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馬奶酒為蒙古族的特色飲食。馬奶節是蒙古族歡慶豐收彼此祝福的節日,節日中的特色飲食除馬奶酒外還有“手把肉”,節日期間還舉行賽馬、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等。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根據這其中的節日內容我們可以看出蒙古族人的秉性,馬奶酒代表這人們的豪爽,他們用“手把肉”款待賓客可見人們好客,向老懞醫獻禮說明他們希望和崇尚健康。豪爽、好客、剽悍正是大草原人的品質。在中華民族的家庭中蒙古族也曾有他輝煌的時代,作為蒙古族的節日馬奶節是民族文化的沉積和民族輝煌的見證.特色的文化和多彩的節日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見證.節日是文化遺產,寶貴的文化資源,是需要我們去保護的,現在人類的文明的傳承靠的就是文化的不斷的沉積.

簡介

蒙古民族牧養五畜和擠取乳汁加工各種奶食品,是他們牧業生產遊牧生活的重要內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飲食來源,所以每年開始擠新奶時都要進行一定的儀式,並進行聚會慶祝,希望獲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其中馬奶節古老而具有典型性。

每年夏季開始擠馬奶和中秋停止擠馬奶時,牧民們都要舉行馬奶節。主人首先選定吉祥日子,並提前公布於眾,到節日那天附近的牧民都來參加馬奶節。馬奶節的前兩三天主人專請周圍的訓馬能手,把馬群集中起來後套抓所有的小馬駒並栓在牽繩上,開始擠馬奶製作馬奶酒。馬奶節的那一天,在拴馬駒的牽繩右上方鋪白氈,上面的方桌上有羊背,奶食等食品,桌前放一個裝滿馬奶的木桶,木桶兩耳上各系一個,旁邊擺放木勺和套馬桿等。馬奶節儀式由九位騎白馬的騎士主人共同完成,首先九位騎士從牽繩騎上馬來到蒙古包門前,主人用銀碗獻鮮奶於騎士,騎士品嘗鮮奶之後順時針方向統蒙古包一周再次來到拴馬駒牽繩旁,用套馬桿抬起裝滿馬奶的木桶,邊行邊用木勺進行薩察禮(把馬奶拋向空中),祭祀天地神靈,主人高聲朗誦馬奶薩察禮讚詞,眾人騎馬隨從繞場三周結束儀式,還要給種公馬和頭駒系哈達進行選拉禮。然後眾人聚會暢飲馬奶酒,慶賀馬奶節,祝福風調雨順,水草肥美,五畜興旺,奶食豐收。

馬奶節馬奶節

金秋八月,正是草原的黃金季節:水草豐美,牲畜強壯。在每年的農曆八月末,蒙古族要舉行為期一天的馬奶節。這一節日是蒙古族傳統節日,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一帶為多見。在這個收穫的季節,牧民們為了祝願健康、幸福、吉祥,人畜興旺,所以以潔白的馬奶來命名這一節日。
每到這一天的清晨,牧民早早起床,穿上節日盛裝,騎上膘肥體壯的駿馬,或乘勒勒車、汽車、拖車,帶上馬奶酒等食物到制定地點,照例要殺羊宰牛,備奶食,燃起牛糞火,煮手把肉。因為這是他們過節必不可少的物件。在此期間,當然也就少不了幾個有資歷的人的念誦贊祝詞

太陽升起之時,開始賽馬。參賽馬匹均為兩歲小馬,象徵著草原的興旺,同時也是為了喚起人們對馬奶哺育的敬意。賽馬結束,人們要擺開傳統的盛宴,在馬頭琴的伴奏下,朗讀節日的獻詩,歌手縱情歌唱。此時,收穫的喜悅,和飲酒、放歌、祝酒、祝順交織在一起,寂靜的草原仿佛也伴隨著人們的歡呼聲跳起歡樂的舞蹈。當晚霞升起的時候,人們才載著節日的餘興,紛紛散去。

蒙古民族每年夏季開始擠馬奶和中秋停止擠馬奶時,牧民們都要舉行馬奶節。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以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規定在每年入夏雙子星在天空第一次出現的第二天,柯爾克孜陽曆三月初一,也就是在公曆的5月22日這天舉行。
蒙古民族牧養五畜和擠取乳汁加工各種奶食品,是他們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的重要內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飲食來源,所以每年開始擠新奶時都要進行一定的儀式,並進行聚會慶祝,希望獲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其中馬奶節古老而具有典型性。
金秋八月,正是草原的黃金季節:水草豐美,牲畜強壯。在每年的農曆八月末,蒙古族要舉行為期一天的馬奶節。這一節日是蒙古族傳統節日,在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一帶為多見。在這個收穫的季節,牧民們為了祝願健康、幸福、吉祥,人畜興旺,所以以潔白的馬奶來命名這一節日。
每到這一天的清晨,牧民早早起床,穿上節日盛裝,騎上膘肥體壯的駿馬,或乘勒勒車、汽車、拖車,帶上馬奶酒等食物到制定地點,照例要殺羊宰牛,備奶食,燃起牛糞火,煮手把肉。因為這是他們過節必不可少的物件。在此期間,當然也就少不了幾個有資歷的人的念誦贊祝詞。馬奶節太陽升起之時,開始賽馬。參賽馬匹均為兩歲小馬,象徵著草原的興旺,同時也是為了喚起人們對馬奶哺育的敬意。賽馬結束,人們要擺開傳統的盛宴,在馬頭琴的伴奏下,朗讀節日的獻詩,歌手縱情歌唱。此時,收穫的喜悅,和飲酒、放歌、祝酒、祝順交織在一起,寂靜的草原仿佛也伴隨著人們的歡呼聲跳起歡樂的舞蹈。當晚霞升起的時候,人們才載著節日的餘興,紛紛散去。

習俗

馬奶節馬奶節
馬奶是蒙古族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飲品,然而只有每年的七八月份才是草原上生產馬奶的季節錫林浩特市 寶力根蘇木的牧民塔娜在自家的旅遊點舉辦了一次馬奶節。

在錫林郭勒盟民間除過年節外,還在每年的夏天過“馬奶節”。節前家家要宰羊做手把羊肉或全羊宴,還要擠馬奶釀酒,節日的當天,每個牧民家都要拿出最好的奶乾、乳酪、奶豆腐等奶製品擺上盤子裡,用以招待客人,馬奶酒被認為聖潔的飲料,獻給尊貴的客人。招待客人最隆重的是全羊宴。烤全羊過去多用來進行祭典或祭敖包時才用,現在已成為盛大節慶或迎接貴賓用的一種特殊菜餚

馬奶節是柯爾克孜族的節日, 柯爾克孜族大多生活在牧區,從事牧業生產。他們養馬、愛馬,並喜歡喝馬奶,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飲馬奶的節日。

柯爾克孜族把馬奶節稱為“克木孜穆倫多克”。規定在每年入夏雙子星在天空第一次出現的弟二天,柯爾克孜陽曆三月初一,也就是在公曆的5月22日這天舉行。這時候草原上牧草已大面積返青,母馬已開始產駒,過馬奶節具備了條件。從這天開始,牧民們便開始擠馬奶和食用馬奶。節日那天,草原上非常熱鬧,嚴寒的冬季已過去,金

馬奶節馬奶節
色的夏季即將到來,牧民個個都非常高興。清晨,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興高彩烈地來到拴馬的地方,舉行一種儀式。開始時,由長者抓住馬鬃進行祈禱,希望安拉保佑風調雨順,草原人丁興旺.家家都過 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接著婦女中的長輩開始擠馬奶,並將擠出的第一碗馬奶先餵給馬駒,希望馬駒快快長大,再將一小勺馬奶餵給家中最小的孩子,希望孩子茁壯成長,將來得到幸福。這種儀式結束後,人們便開始宰羊煮肉,把節前準備的發酵好的馬奶和各種乳製品及油炸食品擺出來,迎接客人。午後,草原上的牧民騎上馬成群結隊相互拜節祝賀,並品嘗人夏以來的第一碗馬奶。接著,還要吃羊肉和各種食品,這時人們還要彈起琴唱起歌,歌唱草原上的新生活,祝賀人畜兩旺,企盼又一個豐收的年份。有的地方還舉行賽馬和叼羊等娛樂活動。節日一般過3天才結束,使人們有更充沛的精力抓好夏季牧業生產,爭取來年獲得更大的牧業豐收。

蒙古族的馬奶節

蒙古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每年農曆八月末舉行,一天。清晨,牧民們身著盛裝,攜帶

馬奶節馬奶節
馬奶酒,騎馬乘車匯集到傳統地點,殺羊宰牛。太陽升起時賽馬,然後分別飲宴祝酒。人們在馬頭琴聲中吟詩唱歌,盡情歡樂,直至夜晚。

蒙古民族牧養五畜和擠取乳汁加工各種奶食品,是他們牧業生產和遊牧生活的重要內容。奶食品又是牧民的主要飲食來源,所以每年開始擠新奶時都要進行一定的儀式,並進行聚會慶祝,希望獲得更多更好的奶食品,其中馬奶節古老而具有典型性。
每年夏季開始擠馬奶和中秋停止擠馬奶時,牧民們都要舉行馬奶節。主人首先選定吉祥日子,並提前公布於眾,到節日那天附近的牧民都來參加馬奶節。馬奶節的前兩三天主人專請周圍的訓馬能手,把馬群集中起來後套抓所有的小馬駒並栓在牽繩上,開始擠馬奶製作馬奶酒。馬奶節的那一天,在拴馬駒的牽繩右上方鋪白氈,上面的方桌上有羊背,奶食等食品,桌前放一個裝滿馬奶的木桶,木桶兩耳上各系一個哈達,旁邊擺放木勺套馬桿等。馬奶節儀式由九位騎白馬的騎士和主人共同完成,首先九位騎士從牽繩騎上馬來到蒙古包門前,主人用銀碗獻鮮 奶於騎士,騎士品嘗鮮奶之後順時針方向統蒙古包一周再次來到拴馬駒牽繩旁,用套馬桿抬起裝滿馬奶的木桶,邊行邊用木勺進行薩察禮(把馬奶拋向空中),祭祀天地神靈,主人高聲朗誦馬奶薩察禮讚詞,眾人騎馬隨從繞場三周結束儀式,還要給種公馬和頭駒系哈達進行選拉禮。然後眾人聚會暢飲馬奶酒,慶賀馬奶節,祝福風調雨順,水草肥美,五畜興旺,奶食豐收。

馬奶營養最為豐富,馬奶製作的齊格(馬奶酒)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對胃腸心肺疾病有一定的療效,所以蒙古牧民自古非常重視和喜歡飲用馬奶。擠馬奶又是一件勞動強度大的工作,馬群為遠食性牲畜,其活動半徑為幾十里

馬奶節馬奶節
至幾百里範圍內,擠馬奶從早到晚進行三至四次,所以往往需要牧戶們相互協作才能完成此項工作。這樣馬奶節不但隆重而且成為民眾性的集會。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部分地區蒙古族牧民的傳統節日,農曆八月末舉行。馬奶節前,牧民宰殺牛羊,準備各種奶製品,以迎接參加節日活動的客人。節日裡,賽馬是主要活動項目,參賽的馬匹全是從兩歲小馬中選出,象徵草原蓬勃興旺。賽馬結束後,還進行摔跤,拔河,打“布魯”(一種投擲運動),唱歌跳舞等活動。

柯爾克孜族馬奶節

柯 爾克孜族大多生活在牧區,從事牧業生產,他們養馬、愛馬,並喜歡喝馬奶,在長期的生活中,形成了飲馬奶的節日。

馬奶節馬奶節
柯爾克孜族把馬奶節稱為“克木孜穆倫多克”。規定在每年入夏雙子星在天空第一次出現的第二天,柯爾克孜陽曆三月初一,也就是在公曆的5月22日這天舉行。這時候草原上牧草大面積返青,母馬已開始產駒,具備了過馬奶節的條件。從這天開始,牧民們便開始擠馬奶和食用馬奶。

節日這天,草原上非常熱鬧。清晨,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興高彩烈地來到拴馬的地方舉行一種儀式。開始時,由長者抓住馬鬃進行祈禱,希望安拉保佑風調雨順人丁興旺,家家都過上豐衣足食的好日子。接著,婦女中的長輩開始擠馬奶,並將擠出的第一碗馬奶餵給家中最小的孩子,希望孩子茁壯成長,將來得到幸福。這種儀式結束後,人們便開始宰羊煮肉,把發酵好的馬奶和各種乳製品及油炸食品擺出來招待客人。午後,草原上的牧民騎上馬成群結隊相互祝賀,並品嘗入夏以來的第一碗馬奶。接著,還要吃羊肉和各種食品,這時人們會彈起琴唱起歌,歌唱草原上的新生活,祈禱人畜兩旺,企盼又一個豐收的年份。

傳統節日2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