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人一般以農曆十月初一為年節,羌語稱為“日美吉”,意為羌人逢九(吉),吉祥歡樂的節日。是羌族最隆重
的民族節日,漢語意為“羌年節” (又稱羌歷年),是羌民族一年一度慶豐收、話團圓的民族傳統盛會。按照古羌太陽10月曆和羌族“釋比”的鐵板算,推算出羌歷九月初一(即農曆十月初—)為羌歷年,並以這—天作為本民族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從春種到秋收,辛勞了一年的農人進入了農閒季節,辛苦了一年的耕牛也由此而獲得了短暫的自由,被放上了山。簡介
羌歷年羌語稱“日美吉”。根據地方的不同.又有“牛王會” 、 “羌歷新年” 、 “過小年” 、“豐收節”還願節等多種叫法。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內容卻完全一樣。都以慶祝豐收和感恩還願為主。羌歷年在每年的農曆十月
初一舉行,一般持續三到五天,是羌族最古老.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在過羌歷年期間,從開始到結束都充滿了祭祀。還願等原始宗教色彩,每個人心間都洋溢著對生產五穀雜糧。養育家禽六畜的山川河流與風雨陽光的感激之情,每一個寨子都沉浸在歡樂祥和的氛圍里。羌年節於每年家歷十月初一舉行慶典,一般為3~5天,有的村寨要過到十月初十。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 。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還願,還要用蕎麥粉做成一種餡為肉丁豆腐的蕎麵餃,有的還要用麵粉做成牛、羊、馬、雞等形狀不同的動物作為祭品。全寨人要吃團圓飯、喝咂灑、跳莎朗,直到盡歡而散。整個活動儀式由“許”主持,咂酒則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長者開壇。次日,設家宴,請出嫁的女兒回娘家。
羌民尊重耕牛,稱牛為衣食父母。從前有的羌寨民眾不吃耕牛的肉。農曆十月初一,傳說是牛神的生日。到牛王廟殺雞還願。同時,關牛在家,餵面饃和麥草,表示慰問。有的做日、月形的面饃,掛在牛角上,然後敞放牛群,任其悠閒自在。
來歷
羌歷年羌語稱“日美吉”根據地方的不同,又有“牛王會””羌歷新年”、“過小年”“豐收節”、“還願節“等多種叫法,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內容卻完全一樣,都以慶祝豐收和感恩還願為主,羌歷年在每年的農曆十月初
一舉行一般持續三到五天.是羌族最古老、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在過羌歷年期間,從開始到結束都充滿了祭祀還願等原始宗教色彩,每個人.心間都洋溢著對生產五穀雜糧、養育家禽六畜的山川河流與風雨陽光的感激之情.每一個寨子都沉浸在歡樂祥和的氛圍里。相傳.羌族人以前是沒有節日的羌歷年來源於一個美麗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天神的么女兒…羌人的新年
羌歷年亦稱羌年節,羌語稱“日美吉”,意為吉祥歡樂的節日。也是羌民族一年一度慶豐收、話團圓的民族傳統盛會。其內涵與漢區之春節,藏區之藏曆年等民族節日相近。
羌人由“逐水草而居” ,到“依山居之,壘石為室” ,即由遊牧民族過渡到農耕民族後,按照古羌太陽十月曆和羌族“釋比”的鐵板算,推算出羌歷九月初一(即農曆十月初—)為羌歷年,並以這—天作為本民族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
羌歷年是羌族最古老,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與漢區之春節,藏區之藏曆年等民族節日相近。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行,一般持續三到五天。羌歷年,羌語稱"日美吉",意為吉祥歡樂的節日。根據地方的不同,又有“牛王會”、“羌歷新年”、“過小年”、“豐收節”、“還願節”等多種叫法。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內容卻完全一樣,都以
慶祝豐收、話團圓和感恩還願為主。傳承意義
羌歷年亦稱羌年節,羌語稱“日美吉”,意為吉祥歡樂的節日。也是羌民族一年一度慶豐收、話團圓的民族傳統盛會。其內涵與漢區之春節,藏區之藏曆年等民族節日相近。
羌
人由“逐水草而居”,到“依山居之,壘石為室”,即由遊牧民族過渡到農耕民族後,按照古羌太陽十月曆和羌族“釋比”的鐵板算,推算出羌歷九月初一(即農曆十月初—)為羌歷年,並以這—天作為本民族最隆重、最喜慶的節日。從春種到秋收,辛勞了一年的農人進人了農閒季節,辛苦了一年的耕牛也由此而獲得了短暫的自由,被放上了山。糧食進了倉,豬羊進了圈,這自然是一件令人十分高興的事情,外出務工的人也紛紛趕回了家,因而人們開始載歌載舞,歡慶豐收。
由於羌人實行靈物崇拜,多神信仰,因而進人農業社會後的羌人,不僅把命運和土地緊緊聯繫在了一起,還把希望寄託於上天,希望天神保佑羌人,年年風調雨順,歲歲吉祥安康,因而每年羌歷年期間,均要舉行“祭天還願”儀式。與此同時,羌人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同耕牛結下了特殊的感情,羌人認為,糧食的豐收同樣離不開牛王爺的幫助,故在一些地區至今仍保留著“牛王會”習俗。
從嚴格意義上講,“祭山會”是表達羌人美好願望的一種寄託行為(民間稱為“許願”),而羌歷年則是表達羌人美好情感的一種答謝方式(民間稱為“還願”)。因而,祭山會屬“春禱” ,羌歷年屬“秋酬” 。同屬農事活動,其間不僅折射出羌族古老民族傳統文化的光芒,也集中展示出羌族民俗文化的深刻內涵。
神話傳說
羌歷年來源於一個美麗的故事。相傳在很早很早以前,天神阿爸木比塔的么女兒木姐珠愛上了人間的羌族小伙子
斗安珠(或稱熱比娃)後,便不顧天條律令,執意下凡和他成親。一到人間,她就把出嫁時父母贈送的樹種,糧種種植在山野田園,把牲畜放入草地。到了秋天,樹種很快就長成了森林,糧種帶來了,五穀豐收,畜禽也生長興旺,人類繁榮昌盛,大地一片生機。她為了感謝父母恩惠,就在這一天把豐收的果實,糧食,牲畜擺在原野祭祖上天,表達心中的感恩情懷。以後每一年的那一天都要舉行相同的儀式,而那天正好是十月初一。
同時,天神木比塔也覺得人間辛苦了一年,在萬物歸倉之時應該放鬆歡慶一番,就指點羌人說 :“你們應該過年。”在得到了天神的授意後,羌人就以使用的大陽曆(一年按十個月計)為依據,由釋比用羊角卜卦和用鐵板算推算出十月初一是個好日子,就把這一天作為了新年的開端。中國曆算到了秦漢改使用一年十二個月的月亮歷(農曆),因此,現在的羌歷年均以農曆推算,即每年的十月初一。
相關禁忌
羌族傳說他們是天上火神蒙格西的後裔,所以他們生活中,十分崇敬火。每家屋內的火塘,即是全家起居活動的中心;他們視火塘里的火是神性的,不同於戶外的野火。他們禁忌火塘里的火熄滅,認為“斷火”是不吉的凶兆。不準向火塘里吐痰、踏腳和搭尿布等,以免這些行為得罪火神,而遭到火神的懲罰。
舊時,羌族禁忌孕婦進入新媳婦的新房,認為孕婦身上不乾淨,甚至還不準她在家裡接生,必須到牛、羊圈裡去分娩。沒有滿月的產婦,還不能進灶房,以免得罪火神和家神。羌族嚴禁為凶死者擇定的火葬日期和時辰,與家中任何人的生日、時辰相同。病人忌見生人,一旦有人生病,便在房外豎立一條板凳,告示外人不要進入。夜間,在病人房內,禁止吹口哨,以免招妖魔。客人不得去火塘上方入座,不得翹腳,否則是自封老人,引起主人不快。家中牲畜產仔,在屋外放一個簸箕作標誌,外人不得入內,如隨便闖入,小崽得病或死亡。進屋不能打傘或扛著鋤頭;到了晚上不能吹口哨,不然會招至鬼魂。
春分、驚蟄節氣不下地幹活,怕為此傷生。產婦未滿月前,不能進灶房,也不能見生人。孕婦不能進新婚夫婦的新房。病人忌見生人,並在病房外立條板凳,以示拒絕外人入內。飯後不能把筷子橫放在碗上,也不能倒口酒盅,因這是敬鬼的儀式。不能用腳踏三腳架,如踏了會得罪家神、火神。忌坐門坎和樓梯。正月初一忌諱大叫大罵,並把火鉗、繩子和菜刀藏起來,因這些東西象徵不吉利。生下男孩,門前掛副枷擔,生下女孩,門前掛副背兜,表示忌客入內,一般忌3至7天。家有病人,門掛一紅紙條,表示忌客;未滿月的婦女不準去可邊或井邊,不
準進別人家,更不準去佛塔、神龕、廟宇等被視為有神靈的地方,同時忌吃馬肉、母豬肉和耕牛肉。任何人不能邁跨火塘,怕得罪灶神,不能吐唾於火塘;不得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行路不準抓別人的馬尾巴,外出要擇吉日。家有喪事,較長時間一般不出遠門、不串門、婦女不做針線活。祭祀禁忌。祭山大典為該族最隆重的祭典,又稱“山神會”、“塔子會”、“山王會”。祭祀旨在求山神保佑人畜興旺、五穀豐登、林木繁盛、天下太平。在祭祀期間,嚴禁入山采樵狩獵。羌地入夏常乾旱,故祈雨為該族另一經常性宗教活動。祈雨前須搜山,即禁止任何人上山砍柴、挖藥或狩獵。未婚婦女不許參加搜山祈雨活動。搜山中若發現違者,予以譴責和痛毆,直到流血乃止。族人非如此不足以取悅天神,否則祈雨無望。喪期禁忌。家有死人,行葬禮5天內忌與外人來往。丈夫剛死的寡婦,須圍青苗菩薩轉幾圈,以木梳梳頭,方可與他人見面。
傳統節日2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