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公巴哈爾節:塔吉克語的意思是“迎春” ,又叫“諾魯孜節” 。節日前,塔吉克族人民都要將家裡打掃的乾
乾淨淨,意思是要將一冬天所積的污垢都清除乾淨。然後在屋裡的牆上畫一些花紋,上面撒上粉表示祝福。節日當天早晨,家裡的男孩子牽毛驢或牛在屋子裡轉一圈,主人給毛驢餵塊饢,在它的上撒些麵粉,然後,把驢牽到屋外,把屋外的東西搬回家裡。跟著,大夥推選的“肖工”帶領大家去各家各戶拜年。大夥每到一家,便道“恭賀新年”,主人回答,“但願如此”。接著將事先準備好的麵粉灑在“肖工”和來拜年的人們肩上,之後盛情款待來客。按照習俗,肖工把饢切成塊,念一句“比斯米拉” (以真主的名義),並吃一口,然後大夥一塊進食。此外,各家還要用麵粉做成牛、羊、馬和犁,餵給牲畜吃。各村還要舉行賽馬,刁羊、歌舞活動。簡介
“肖公巴哈爾”,塔吉克語意思是“迎春”。肖公巴哈爾節,就是塔吉克族的春節。這是塔吉克族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一個與生產勞動結合最緊密的節日,是一個獨具風情與魅力的節日。肖公巴哈節,在每年夏曆春分這一天,一般在公曆的3月21日。肖公巴哈爾節是一個節日套節日的春節,中間套有“祖吾爾節” 、 “鐵合木祖
瓦提斯節” 。開始的肖公巴哈爾節,相當於一些民族的諾勞孜節,以歡慶為主。所不同的是,節日這天,全村人要推舉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做“肖公”,帶領男人們挨家挨戶地去拜節。每到一戶,肖公便代表眾人向主人恭喜祝福,主人在致謝中,拿出麵粉,灑在肖公和來客的肩上,表示同喜同福。然後,主人款待大家。這時,肖公親手將主人捧出的大饢掰成塊狀,祝福後,自己先吃一塊,然後,眾人進食。這個節日為期三天,婦女不拜節,只是留在家裡招待客人。而媳婦們在節日期間要帶上節日油饢,給父母拜年,相當於漢族的正月初二回娘家。緊接著,就要過祖吾爾節。“祖吾爾”,塔吉克語意為“引水”,祖吾爾節,就是“引水節”。因為帕米爾高原春季化凍比較晚,為了不誤農時,必須破冰引水。而破冰引水,決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因而,祖吾爾節,是在集體破冰引水中形成的。節日前,全村人要去河岸兩邊,往冰層上撒土,促使冰層融化。每家還要烤制三個大饢,一個留在家裡,兩個攜往工地。放在家裡的,是為勞動回家來不及做飯所備。節日這天,全村人在水官“穆拉甫”的帶領下,騎馬到引水點,參加修渠、破冰、引水勞動。目前,已不再是水官“穆拉甫”帶領,而是公推一位有威望的人帶領。破冰引水後,人們共食帶來的節日烤饢,祈求風調雨順,莊稼豐收。孩子們則相互撩水嬉戲。接著,男人們躍上馬背,賽馬、刁羊,一片歡騰!引水過後,立即就要過鐵合木祖瓦提斯節。“鐵合木祖瓦提斯”,塔吉克語意為“播種”。因而,這個節實際上是播種前的一種慶賀活動。過節方式
節日前,家家都要烤饢,做一種將大麥碾碎與乾酪粒一起煮熟的飯,名叫“代力亞” 。節日來到,家家戶戶相互
拜節,客人出門時,主人要在門前灑水相送,表示為你澆田.願你豐收。這與一些民族潑水絕交之意大相逕庭。餵牛時,要將飼料捏成牛和農具狀。主人象徵性地在口袋裡裝點種子,請有經驗的老農向田裡撒種;撒種時,還要燒一點菸火。這應是其先民信奉拜火教時的遺風。一人撒種時,人們將衣襟撩起,接下種子帶回,再請有福氣的老婆婆,坐於地的中間,男主人象徵性地圍其轉圈翻地。意為一家勞作,大家幫忙。因而,在春播期間,村里互助協作,氣氛融洽。這正是因為生存條件艱苦,非協作難以生存的寫照。塔吉克族的春節,沒有傳說,沒有神話,更無宗教色彩,有的只是農業生產與相互激勵。這在各個民族的節日中,是獨具特色的。
產生和形成
塔吉克族的節日,除了宗教信仰有關的古爾邦節、肉孜節和巴拉提節以外,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肖公巴哈爾節(春節)、鐵合木祖扎提斯節(播種節)和祖吾爾節(引水節)等。每逢節日,人們都以相應的方式進行慶祝。肖公巴哈爾節(春節)“肖公巴哈爾”塔吉克語意思是“迎春”。這一節日另一較為普遍的說法是“諾魯孜節”,塔吉克語意思是“新日”、“新年”或“新春”,也可以理解為新年的第一天。我國塔吉克族又將這一節日稱為“且得千德爾” ,意思是“灑掃庭除”。肖公巴哈爾節是塔吉克人最古老的傳統節日,它的產生和形成可以追溯到久遠的年代。
中華民俗
塔吉克族是公元前操伊朗語的諸部落和後來從帕米爾西部、南部遷至塔什庫爾乾一帶的塔吉克人融合而成。 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的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少數散居在該縣以東的莎車、澤普、葉城、皮山等塔里木盆地西部邊緣地區。“塔吉克”是本民族的自稱。塔吉克族有自己的語言,普遍使用維吾爾文,信仰伊斯蘭教。主要從事畜牧業,兼營農業,過著半定居半遊牧的生活。 塔吉克族以善騎著稱。刁羊、“掛波齊”(馬球)等馬上遊戲競技,都是塔吉克人最喜愛的民眾體育、娛樂活動。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蘭教,許多民族節日皆與宗教有關,傳統的“巴羅提”即是其中之一。“巴羅提”一般在伊斯蘭曆每年8月的頭兩天舉行。由於節日之夜家家都點一種特製燈燭,故稱之為燈節。 節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燈燭和一支特大的燈燭。節日之夜,全家人圍坐在炕上,中間擺放著一個供插燈燭用的沙盤。這時,家長按輩份和年齡高低呼叫每個人的名字,叫一個答應一個,並在應者面前插一支點燃的燈燭,以示吉祥,全家人的燈燭都點亮後,各自伸出雙手在自己名下的燈燭上烤一下,再作祈禱,願真主降福保佑平安。儀式結束,闔家大小在燈光下共享豐盛的佳肴。接著,便把家中紮好的那支最大的燈燭火把點燃後插到屋頂上,全家人要出來肅立屋前,默默祈頌。與此同時,各家門前要點火堆驅邪。青少年們則在燭光下、火堆前歡歌跳舞,盡情戲耍,徹夜不眠。
帕米爾春天的節日
高聳的雪峰,晶瑩的冰川,綿延不絕,互相連綴的山脈,這就是位於新疆西南部的帕米爾高原,這裡群山交錯,環境惡劣,卻因聞名世界的喜馬拉雅山脈、喀喇崑崙山脈等在此交匯而被稱為“世界屋脊” 、 “萬山之祖” 。塔吉克族是生活在帕米爾高原慕士塔格峰下的一個古老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他們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肖公巴哈爾節”便是塔吉克人一年中最隆重的傳統節日。3月19日—21日,我們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喀什地區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親身體驗了這一古老節日的豐富內容和絢麗色彩。
塔吉克族重禮節,熱情好客。對來訪的賓客或要求投宿的過路人,不論相識與否,都熱情歡迎,竭誠款待。通常是要選一隻肥美的羊羔呈送到客人面前,若客人滿意,才牽出去宰殺、烹煮。用餐時,主人先敬客人一碗羊肉湯,再端上大盤的“手扒羊肉” 。客人若先從盤中取一塊獻給忙碌的女主人,主人將更加高興。接著,主人要先將羊頭獻給席間最尊貴的客人,待客人割下一塊肉時,再把夾著羊尾油的羊肝分別獻給各位客人,以示敬重。之後,大家開始蘸鹽水吃肉。為增添席間的歡樂氣氛,青年人要競相比賽折羊骨,即用雙手握住油滑的羊腿骨輪流用力折。這是技巧和力氣的較量,折斷者受到大家熱烈地稱讚。
跟著肖公去拜年
“肖公巴哈爾節”的塔吉克語意思是“迎春”,這個節日就是塔吉克族的春節,也是一個與生產勞動結合最緊密的節日。我們從當地老人口中得知,以前塔吉克人的祖先在草原上遊牧時,將一年分為春、秋兩個季節,春季表
示新生活的開始,在每次春季到來前都要隆重慶祝。後來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人們將春季晝夜平分的這一天(一般在公曆3月21日,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確定為“肖公巴哈爾節”。肖公巴哈爾節開始的前幾天,我們在塔什庫爾乾縣的鄉村隨時都能感受到節日的氛圍。這裡的家家戶戶都在做著過節準備,牆頭和柴堆上曬著花花綠綠的被褥;走進哪家院子,都能聞到烤饢的清香;在清掃乾淨的房屋裡,老人們向牆上拋灑麵粉祈福。3月21日,我們走進了雪山腳下的提孜納甫鄉。在曲曼村的村口,我們遇到了全村人推舉的一位“肖公”,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正帶領男人們挨家挨戶拜年。我們跟隨拜年的隊伍走進幾戶人家。每到一家,肖公代表眾人向主人恭喜祝福,主人一邊致謝,一邊拿出麵粉,灑在肖公和大家的肩上,表示同喜同福。然後大家一起接受主人的款待。
在拜年過程中,灑在人們肩上的白色麵粉,塔吉克人居住的傳統藍蓋力平頂屋,見面吻手的特殊禮節,精美艷麗的婦女服飾,還有孩子們清澈純真的眼神,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在這樣一個千峰萬壑阻隔著的地方,我們真切都感受到一種與眾不同的古老氣息,它似乎從沒有受到時光更替和外界變遷的干擾,始終都是那么純淨和神秘。
引水和播種
肖公巴哈爾節是一個節日套節日的春節,中間套有“祖吾爾節”(引水節)、“鐵合木祖瓦提斯節”(播種節)。2006年,引水節和播種節被列入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引水節和播種節都屬於農事節日,也是塔吉克人所獨有的傳統節日。因為帕米爾高原春季化凍比較晚,為了不誤農時,必須破冰引水。而破冰引水絕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引水節便是在集體破冰引水中形成的。引水節時,我們與提孜納甫鄉蘭桿村的人們一起到河岸觀看修渠、破冰、引水勞動。人們先往冰層上撒土,促使冰層融化。開渠引水前,還在渠邊宰了一隻羊做祭奠,讓羊的血順著渠水流下。
按照習慣,每家每戶都要烤制三個大饢,一個留在家裡,兩個攜往引水工地。在引水現場,我們看到了堆積在一起像小山一樣的大饢。在破冰引水後,那只用來祭奠的羊被煮在一口特大的鍋里,人們在鷹笛、手鼓、來布甫等
樂器的伴奏下,載歌載舞歡慶引水順利。等到羊肉煮熟後,大家圍坐在一起共食饢和肉,祈求風調雨順,莊稼豐收。引水過後,立即就要過播種節,實際上也是塔吉克人在春天播種前的一種慶賀活動。在蘭桿村的播種儀式上,人們將飼料捏成“耕牛”和“犁具”狀,給牛角綁著紅布條的牛餵食,再將麵粉撒在牛的頭上。隨後趕牛翻地,由有經驗的老農象徵性地撒種,而人們則圍在跟前,將衣襟撩起,讓種子落進自己的懷裡。據說誰的衣襟落的種子最多,誰家的莊稼最豐收。
最有意思的是播種儀式之後的潑水活動。為了不被水潑到攝影器材,又能夠更直觀地拍攝到活動的過程,我們前來採風的一行人紛紛爬上牆頭,齊刷刷舉著相機對著一戶人家的門前。等村裡的人來這家拜節,共享一種將大麥碾碎與乾酪粒一起煮熟的“代力亞”飯時,主人已經安排了房頂和門前的好幾撥人做好灑水準備。客人出門時,水便從四面八方潑過來,有的人反應快躲閃及時被潑到的水少些,有的人卻被當頭幾瓢水潑得渾身濕淋淋,據說這樣的人只能退出拜節活動回家去了。
塔什庫爾乾縣文體廣電局書記艾不力向我們介紹說,潑水活動的意思是表示“為你澆田,願你豐收”,這與一些民族潑水絕交之意截然不同。可以說,塔吉克族的春節,沒有傳說,沒有神話,更無宗教色彩,有的只是農業生產與相互激勵,這在各個民族的節日中,確實是獨具特色的。
體育運動
塔吉克族有著“世界屋脊的居民” 、 “鷹的民族” 、“太陽部族”之稱,民俗風情獨特,在高原春天的節日裡,豐富、生動充滿民族特色的體育活動異彩奪目。有人說,這真像是一場高原上的“奧運會” 。
因為特殊的生存環境,塔吉克族有許多和自己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的傳統體育競技活動。我們先後在塔什庫爾乾鄉村陽光明媚的草灘、塵土飛揚的山谷和寬闊平坦的台地觀看了許多體育項目的競技。塔吉克人的體育賽事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與特色,與他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比如騎馬叼羊、打馬球、騎馬拾物、搶羊骨頭、比腳力、以
石擊靶、折羊骨等項目,都是屬於充滿樂趣的運動。每一項活動開始,圍觀的民眾有用鷹笛、手鼓伴奏激勵的,有凝神觀看的,有不停評論的,更多的人則是隨著比賽的激烈起伏而喝彩或起鬨。人群中不時會傳來興高采烈的叫喊和沮喪失望的嘆息,好像每個人都是參賽者,每個人都在力爭著勝利。
在這些體育項目中,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是在古絲綢之路瓦罕走廊的入口處,海拔4200多米的麻扎種羊場舉行的氂牛叼羊比賽。多年來,塔吉克族人與習慣生活在高寒空氣稀薄地區的氂牛在帕米爾高原上一起生存勞作。用這種最適應高原地帶生活的氂牛來進行叼羊比賽,不能不說是高原生活的必然選擇,自然也是最具塔吉克族特色的民俗活動。在我們的想像中,氂牛脾氣倔強,性情暴烈,但看到20多名塔吉克族騎士在氂牛背上進行叼羊較量,不得不佩服他們的膽量。
在激烈的比賽中,騎士們有的將鞭子銜在嘴裡左衝右突,有人咬緊牙關用力撕扯搶奪,有的在搶到羊後騎著氂牛狂奔,有的則緊追不捨。隨著騎手們的爭奪,賽場時時發生變化,有時遠得令圍觀者眺望,有時近得又讓人慌亂躲閃,有時甚至會差一點就被氂牛撞倒。
如此扣人心弦的騎氂牛比賽,在這樣近距離的觀望中,我們都看清了這些脾氣犟烈難馴的氂牛是怎樣在爭鬥中毫不示弱,或者說當它們拼盡全力,氣喘吁吁、大汗淋漓地相互衝撞,其實已經與主人融為了一體,它們的信念中一定也有勝利的願望。這種高原上的樂趣與默契著實令人難忘。
傳統節日2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下面列舉的這些節日,無一不是從遠古發展過來的,從這些流傳至今的節日風俗里,還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會生活的精彩畫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