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製品的製作與食用
將鮮奶倒入洗淨的容器,夏季放在陰涼處,冬季放在暖炕上,過一段時間便發酵凝結, 形成凝結乳。 其味酸甜,清涼爽口,可泡炒米、米飯而食。凝結乳分上下兩層,上層呈淡黃色,奶香撲鼻,蒙古語稱“朱和”,漢語稱“嚼口”,拌炒米、米飯極香,還可提煉奶油,其下層呈白色塊狀,蛋白質豐富,稱疙疸奶子,可直接食用,也可制奶豆腐。
將“朱和”倒入白布袋,掛在陰涼處將水控乾,倒入鍋內,慢火加熱,並用勺子緩緩攪動 ,清澈的奶油便浮在上層 ,蒙古語叫“希日套蘇”,即黃油、奶油。剩下的油渣稱“初曲圭”,油香適口,具有祛火、消痰之功效。把鮮奶倒進鐵鍋,加少量炒米煮沸,並用勺子反覆揚奶,直到奶沫浮在上面不見滾奶,停揚撤火冷卻,上面便結成一層皮,蒙語叫“烏如莫”,漢語叫奶皮子。取出奶皮子晾曬,水乳分離,再用文火加熱,陸續將析出的乳水舀出,把剩下部分熬到一定程度,盛入模子晾曬,即成“額吉格”,呈深黃色,味稍酸,狀如奶豆腐。
奶豆腐
奶豆腐又稱乳酪,蒙古語稱“胡如塔”。其製法是將提取“朱和”剩下的凝結乳倒入鍋內煮沸,再加入少量酸
奶,像滷水點豆腐析出乳水,用笊籬把奶塊撈出,放在白布巾上包好,再用木板擠壓,直到把水擠盡,再用模子成型,半天后取出晾乾,即是奶豆腐。它是牧民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奶食品。奶豆腐的妙用
將制奶豆腐(額吉格)時析出的乳清收集起來,盛入容器,放在暖炕上發酵,成為“愛日格”。放置期間,每天加一次少量鮮奶攪拌,愛日格上面形成一層奶沫,取出後可用來泡炒米、米飯食用。猶如“朱和”而稍有酸味。奶沫下面的部分稱“查嘎”,是制奶酒的原料,發酵久了的查嘎,味極酸,牧民用以作米粥、麵湯的佐料。把查嘎用鍋靠乾水分,製成固體狀優酪乳,稱“阿嘎如勒”,對腸胃 消化不良等症有奇效。
馬奶主要用來作飲料或制馬奶酒,駝奶多用來作酒麴子或藥引子。
奶食品文化
蒙古族稱奶食品為白食,蒙古語稱“查乾伊德”,意思是純潔、崇高的奶食品。白食分為食品、飲料兩大類。食品主要包括奶皮子、乳酪、奶油、奶豆腐、奶餅等;飲料主要有,奶茶、優酪乳等。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茫茫的大草原,以它的廣博和浩瀚哺育著剽悍樸實的蒙古人。由於大草原這一天然牧場的存
在,蒙古族的畜牧業從古到今一直都比較發達,以它的甘甜純潔世世代代養育著蒙古族人民,伴隨著他們的遷徙、成長、發展,在廣袤的草原上逐水草而居,食畜肉、飲畜奶而生。大量的牲畜是牧民們肉食品的主要來源,而且也是大量乳汁的生產者。一般來說產肉的時期較長,因為牲畜有一個生長發育的過程,但大量的產奶卻是經常可以辦到的。也正因為如此,蒙古族同胞將甘甜的乳汁看作養育他們成長的甘露。蒙古人以白為尊,以白為潔,自然就會視乳為高貴吉祥之物。每逢拜年、祝壽、招待賓客、喜慶宴會等首先以品嘗奶食、敬獻奶酒為最美好的祝願,這是一種神聖的禮節。無論大小宴席都以白食開場。當你身置蒙古包,主人一定會首先端來一隻盛奶的銀碗,然後按照輩份年齡,讓客人一一品嘗,即使客人年逾花甲,大過主人好多歲,也要跪著接過銀碗,這樣做並不是拜主人,而是因為銀碗裡盛的乳汁是聖潔之物。在祭祀的時候,也要用新擠點鮮奶向上天和聖主祭酒;在食用羊背子的時候,要在羊頭上抹一點黃油,表示以白食為先。吃手扒肉的時候,如果你未嘗奶食品就下手吃肉,那將會被主人笑話和下看。
在史實資料“蒙古秘史”、“馬可波羅遊記”當中都有蒙古民族加工製作奶食品的記錄,可見蒙古民族很早就開始食用奶食品。滿清時期,察哈爾旗群也是為皇室加工奶食品的基地。由於察哈爾的各旗牧群比較多,沒有服役之權只以經營放牧皇室畜群為職業。當時的“查乾呼日德”(奶豆腐)就專為宮廷進貢的奶食品。現在的河北省張家口壩北的張北一帶便是某些旗群放牧的地方。在奶食品加工中,集中凝結著蒙古民族辛勤勞動之汗水和高超的智慧、技藝。因蒙古民族各部落之間地域和習慣有所差別,所製作的奶食品品種豐富、名目繁多,各地做法千姿百態,名稱也不統一,但很多方面也是大同小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