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鞏留”是建縣時擬取的名稱,似因鞏乃斯河而得名。據民國年間《鞏留縣誌》手抄本所載,鞏留縣當時轄地廣闊,故取“鞏吉斯、特克斯塔留”前後二字而命“鞏留”,有“鞏固長留”之意。哈薩克語作“托古斯塔繞”(意為“九條支流”,寓意眾多的河支流),蒙古/維吾爾語則作“托古斯塔拉”。歷史記載
鞏留縣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00餘年的先秦時代,鞏留一帶就居住著古老的伊犁塞種人,後塞人被月氏(音rouzhi)人所逐,公元前161年,烏孫聯合匈奴擊殺月氏王,占據伊犁河流域。匈奴征服西域各國,在伊犁河谷的烏孫國一度臣服匈奴。漢武帝為了打敗匈奴,派張騫兩度出使西域,同烏孫聯盟,加強同西域諸地的聯繫,共同對付匈奴,加深了中原地區對西域的了解,密切了兩地之間政治、經濟聯繫,擴大了漢朝在西域諸地的政治影響,為漢朝統一西域創造了條件。公元前60年,駐紮西域的日逐王賢撣降漢,天山南北諸地均歸漢朝中央政府統屬。西域都護府的建立,標誌著鞏留一地及整個伊犁河流域等西域諸地自此成為我們統一多民族偉大祖國的組成部分。先秦為伊犁塞人地,自兩漢迄晉為大月氏、烏孫國地。隋唐為西突厥地,元明為察合台汗及蒙兀爾斯坦遊牧地,明末清初為西蒙古準噶爾部牧地。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鞏留置為厄魯特營牧地。
光緒十四年(1888年),置寧遠縣,鞏留劃為寧遠縣境。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塔什圖畢地方置為新滿營屯地。
1903年,建城堡,史稱特克斯塔柳莊,直隸伊犁將軍府,1905年又建舊滿營屯地,史稱托古斯塔拉老滿營皇工。
1930年經伊犁公署呈報將“托古斯塔拉老滿營皇工”升設為縣治,命名為鞏留縣。
1932年3月24日鞏留正式建縣,其轄區為伊犁河以南,喀什河以東,阿布熱勒山以南的廣大區域,即今鞏留全境,昭蘇縣,特克斯縣、察布查爾縣東部,新源縣西部,尼勒克縣、伊寧縣部分地區,是伊犁東部區域的政治文化經濟中心。“鞏留”是漢語名稱,為建縣時所取。據民國年間草成的《鞏留縣誌》手抄本記載,因鞏留轄地廣闊,故取“鞏吉斯、特克斯塔留”前後二字,巧名“鞏留”,又因鞏留舊為旗屯地,換工輪作,人員流動不定,暗寄“鞏固長留”之意。
1946年設定鞏留鎮,是伊犁東五縣中較早興建的一座城鎮。新中國成立前,鞏留鎮是伊犁東五縣的農貿產品集散中心,市場沿街而設。
1950年5月,在原三區革命縣政府的基礎上,經改組、調整和充實,成立代表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新政權--鞏留縣人民政府,隸屬伊犁地區。
1954年2月19日,鞏留縣召開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
1955年9月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鞏留縣第一屆委員會召開。同年底,撤伊犁地區建制,成立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鞏留縣劃為州直屬縣。
1957年伊犁地區再次撤消,鞏留縣又復歸伊犁州直轄,鞏留縣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開始組建起自己工業體系雛形,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商業供銷網路,農牧業基礎地位大大加強,充分調動了農牧民的生產積極性,交通、郵電、文教、科技、衛生事業蓬勃發展,鞏留進入嶄新的社會主義發展時期。
直到1985年伊犁地區建制復設,鞏留縣隸屬伊犁行署。自此鞏留縣政權建設逐步走向正規。
2001年,撤消伊犁地區行署,鞏留縣直屬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位置境域
鞏留縣,地處新疆伊犁地區中部,伊犁河上游南側,北瀕伊犁河,南倚那拉提山及伊什格力克山,氣候濕潤,水土豐沃,植被繁茂,礦茂豐富,四周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及伊犁新源縣、特克斯縣、察布查爾縣、伊寧縣諸縣相鄰,地處伊犁州直東五縣中心位置,距伊犁首府伊寧市98公里,距霍爾果斯口岸180公里,省道316線、220線橫穿東西,縱貫南北,使鞏留縣成為伊犁交通要衝,也是伊犁州連通南疆的必經之地。鞏留縣東鄰新源,西搠特克斯、察布查爾,北望尼勒克,南接巴魯布克草原。縣城距伊寧市117公里,沿天山道(東線)至烏魯木齊630公里,而經伊寧市至烏魯木齊則為808公里。全縣總面積4515.3平方公里。
鞏留縣內山谷幽深,森林密布,河網交錯,風光奇麗。其中著名的恰西谷地,1988年便建立了伊犁地區第一個草原旅遊點;庫勒德寧(庫爾墩)山地有尋嶺雲杉自然保護區;位於縣東南部的江嘎德薩依,有全國惟一的野生核桃林;而與新源縣相接的莫乎爾山地,則是中國罕見的野果林分布帶。
行政區劃
鞏留縣鞏留縣轄1個鎮、7個鄉:鞏留鎮、莫乎爾鄉、吉爾格郎鄉、阿尕爾森鄉、東買里鄉、塔斯托別鄉、提克阿熱克鄉、阿克吐別克鄉。縣境內有:綜合農場、闊什阿朵什羊場、鞏留牛場、良凡場、恰西鹿場、林場、莫乎爾農場、核桃林場、七十三團場。縣人民政府駐鞏留鎮。鞏留鎮 代碼:654024100 轄6個社區、1個村委會:大營盤社區、庫爾旦社區、哈薩克買里社區、喬勒盤社區、托乎玉孜社區、同乾買里社區、塔什乾沙孜村。
莫乎爾鄉 代碼:654024200 轄7個村委會:莫乎爾村、庫熱村、塔克爾吐別克村、阿熱勒村、塔斯布拉克村、闊克塔力村、闊克巴克村。
吉爾格郎鄉 代碼:654024201 轄6個村委會:闊克爾森村、阿勒瑪勒村、喀拉吐木斯克村、闊克加孜克村、奧夏乾德村、沙尕村。
阿尕爾森鄉 代碼:654024202 轄9個村委會:阿尕爾森村、別斯沙拉村、闊斯阿尕什村、薩爾烏澤克村、達爾特村、二道灣村、頭道灣村、阿克塔木村、塔依吐罕村。
東買里鄉 代碼:654024203 轄8個村委會:東買里村、大營盤村、奧依塔木村、紅光村、莫因古則爾村、公尚村、克熱森布拉克村、烏圖布拉克村。
塔斯托別鄉代碼:654024204 轄8個村委會:英塔木村、塔斯托別村、闊那塔木村、喀拉巴克村、巴哈拜村、克孜勒尤勒吐孜村、伊勒格代村、庫克塔拉村。
提克阿熱克鄉 代碼:654024205 轄8個村委會:提克阿熱克村、闊克阿尕什村、闊那桑村、小莫因古則爾村、奧爾塔買里村、薩爾布群村、塔勒德村、阿克巴斯陶村。
阿克吐別克鄉 代碼:654024206 轄6個村委會:闊爾吉勒尕村、唐努爾村、喀拉奧依村、阿克如孜克村、齊那爾村、旱田村。
綜合農場 代碼:654024400
闊什阿朵什羊場 代碼:654024401
鞏留牛場 代碼:654024402
良凡場 代碼:654024403
林場 代碼:654024405
莫乎爾農場 代碼:654024406
兵團七十三團 代碼:654024408
人口民族
鞏留縣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53100人,其中:鞏留鎮24577人、莫乎爾鄉11998人、吉爾格郎鄉6989人、阿尕爾森鄉22207人、東買里鄉26555人、塔斯托別鄉20724人、提阿熱克鄉13226人、阿克吐比別克鄉8793人、鞏留縣牛場虛擬鄉5991人、闊什阿尕什羊場虛擬鄉3295人、天西林業局鞏留林場虛擬鄉2018人、闊爾基兵團73團虛擬鄉6727人。鞏留縣古為塞人、烏孫人、煅厥人、回鶻人、蒙古人等遊牧民族棲居之地。漢代,歸西域都護府轄治。清代為蒙古族厄魯特營下五旗遊牧地,直隸於伊犁將軍府。民國19年(1930年)設鞏留縣。現仍屬伊犁地區。
地理環境
鞏留縣地處伊犁地區中部,伊犁河上游南側、特克斯河下游流域,東經81°34′—83°35′、北緯42°54′—43°38′之間,南倚那拉提山和伊什格力克山,北瀕伊犁河,氣候濕潤、水土豐沃。大自然賦予這塊寶地豐美的自然資源,造就了她宜農、宜牧、宜林,可與江南媲美的優越條件。鞏留四周臨縣較多。東南以那拉提山主峰為界,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靜縣接壤,東北以大吉爾格郎河、特克斯河為界與新源毗鄰。北以伊犁河為界同尼勒克縣、伊寧縣隔河相望,西以察布查爾河為界同察布查爾縣為鄰,南以伊什格力克山和阿克烏贊南坡分水嶺為界同特克斯縣相依。縣境東高西低,東西長南北窄。中部最窄處僅為6公里,特克斯河恰如蘭色綢帶橫系該部,繼而向北匯入伊犁河,將鞏留縣分為東西兩區,東西長達162公里。全境形似啞鈴鑲嵌在伊犁地區版圖的中部;待春風遍綠伊犁河岸的時候。鞏留更似彩碟翩然於伊犁河畔。
鞏留自1930年設定為縣起到1934年期間,轄地最大,包括昭蘇、特克斯、察布查爾、新源、尼勒克等縣及伊寧縣的一部分。此後,上述各縣先後析出。
1948年初,鞏留縣版圖基本定型。現總面積為4528.2平方公里。
鞏留縣一地具有較好的地理環境優勢。西距伊寧市100公里,直線88公里;東距烏魯木齊801公里,直線412公里。省道S316線穿境而過,橫跨特克斯河的哈拉布拉大橋於橫跨伊犁河的雅瑪圖大橋東西呼應,連通了鞏留和四鄰各縣,使鞏留成為伊犁地區東五縣的交通要道。第二條歐亞大橋,內建設的國家重點工程—恰甫其海水利樞紐工程建,鞏留縣不僅在水資源利用上具有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而且可利用該工程擴建現有的二道灣電站;增加裝機容量36萬千瓦,屆時鞏留將成為東五縣的供電中心。從戰略上看,鞏留因周邊鄰縣和出入境通道較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境內特克斯達板和那拉提達板自古以來就是南北疆的交通要道,翻過特克斯達板可通特克斯縣、昭蘇縣,繼而進入南疆溫宿縣;越過那拉提達板後可通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雅瑪圖和哈拉布拉都是古今重要渡口,而今兩橋飛架、渡口變通途;鞏留與四鄰各縣、南北疆之間交通不便的局面得到徹底解決,鞏留一地的戰略地位隨之越發重要起來。
自然資源
牧場資源
遼闊的草富饒的牧場鞏留縣鞏留是伊犁地區重要的牧區之一,畜牧業歷史悠久,畜牧業經濟在全縣國民經濟中占有衙要地位。全縣擁有遼闊的四季草場,且絕大部分為優良草場,水草豐美,又有大量的秸稈和農副產品可供利用,對發展畜牧業十分有利。全縣畜牧業分牧區畜牧業和農區畜牧業兩大部分。牧區畜牧業過去是傳統的遊牧生產方式,一年四季逐水草而居,抵抗自然災害能力差,生產發展緩慢。多數牧民已實現定居生產,告別了落後的傳統生產方式,走上了放牧與舍飼相結合的道路。農區畜牧業依託農區糧多、農副產品多的優勢,飼養牲畜迅速增多,呈快速發展趨勢。
林海雪原遍地寶
鞏留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林地面積達7.55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6.69%,林木種類繁多。林海雪原,藏珍納寶,有不少珍稀動植物物種,有的堪稱世界之最。
水土資源
擁有豐裕的水土光熱資源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年降水量200--780毫米,境內有大小河流41條,地表水年徑流量80億立方米,地下水貯量100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能46千瓦,開發利用率為0.7%。屬北溫帶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全年平均氣溫7.4℃以上積溫達3583.8℃,平均日照2900小時,無霜期為150天,四季分明,寒暑顯著,光熱充足。礦產資源
鞏留縣礦產資源豐富,種類多,分布廣,由於勘探滯後,多數礦產尚未探明儲量,現已探明的礦藏都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主要有煤、石灰石、石棉、石英、水晶石、石膏、花崗岩、雲母、金、鉛、鋅、鐵、錫、鈾等多種礦種。煤已探明儲量5400萬噸,分布集中,且易於開採,工業用煤品位高,發熱量達6120大卡。石灰石總儲量2.3億噸,僅地表儲量就達1.3億噸,平均品位高達95.6%,金礦有岩金和沙金,年產金500兩。以恰特布拉克山峽谷為核心的西天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堪稱雪嶺雲杉的王國,為雪嶺雲杉自然保護區。有待開發的豐富礦藏
鞏留地處天山北支的延伸地帶,其地理地質礦藏屬有色金屬儲藏區,全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種類多,分布廣。但由於勘察滯後,多數礦產尚未探明儲量,現已探明的礦藏,都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已知礦藏有煤、石灰石、石棉、石英、水晶石、頁岩、花崗岩、綠柱石、雲母、金、鉛、銅、鎢、鈾等多種礦種,現已開發利用職權的有煤、金、石灰石、凝灰岩、石膏。
已探明的煤儲藏量5400萬噸,主要分布在塔勒德溝和薩爾布群溝。其中塔勒德溝的煤已開採利用,該溝煤系共12層,總厚度達40米之多,其無煙煤為優質民用煤,工業用煤品位高,達6120大卡。礦區交通便利,且易於開採,現年產煤15萬噸左右。石灰石資源極為豐富,現已探明儲量1億噸以上,頒廣,品位高,是優質建材工業原料。東至東買里鄉窮阿溝,西至薩爾布那群溝,橫跨50餘公里,均有高品位石灰石,且接近公路沿線,便於開採,具有興建大型水泥廠的有利條件。全縣年開採石灰石20萬噸左右,主要供應縣境內水泥廠和鄰縣糖廠作原料。金礦有岩金和沙金,現已開採的博幫吐薩依金礦,年產金500兩,沙金分布在大吉爾尕郎河莫乎爾至喀普其海段岸畔,品位高,有民間個體少量開採。鞏留地下,是一片未經勘探詳查的處女地,眾多的礦藏有待於查清發掘。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今後必將會得到勘察開發,豐富的定期將在發展國民經濟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動植資源
這裡高山冰雪覆蓋,山坡林木參天,博大的山嶺,蘊藏著連綿浩瀚的雲杉,海拔1500—2000米左右,面積達280平方公里。保護區內的雲杉涵養著水源,獨特的逆溫帶氣候,也帶來山區完整的原始森林植被類型,使這裡成為整個天山森林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在這座山中園林里,白樺、山楊、野蘋果、野山杏等闊葉林簇擁密立;山柳、檉柳、野薔薇、樹莓等灌木處處叢生;百種藥草形態各異;峻岭密林深處,棕熊、雪豹、狍鹿等300多種野生動物和昆蟲生息繁衍,堪稱是亞歐大陸腹地野生生物物種的“天然基因庫”。這裡青杉如浪,果林繽紛,綠草如茵,溪流處處,草原與森林交織,深峽與曠谷錯落;清秀嫵媚處若江南水鄉,巍峨險峻處盡顯大西北的粗獷。迷人的景致,任何地方皆不可比擬。名勝古蹟
鞏留是個美麗的地方。主要有塞外江南在伊犁,伊犁最秀是恰西、雄奇的庫爾德寧雪嶺雲杉林、高峻的咯班巴依峰、野生動物的樂園-薩爾阿爾達河中島、中性植物博物園-鞏留野核桃自然保護區、鞏留古墓、薩爾布群古墓、鐵爾木圖岩文、斯木塔斯古石等名勝古蹟。風景名勝
旅遊環境
鞏留縣鞏留縣境內的西天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核桃自然保護區是塞外江南,伊犁河谷上獨領風騷的綠洲。在這形似彩蝶的大地上,水資源豐富,河流縱橫,地表水年經流量80億立方米,可利用水能46萬千瓦。現有耕地42.5萬畝,林地126.1萬畝,森林覆蓋率16.41%。鞏留氣候濕潤,年平均氣溫7.4℃,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極適合開發旅遊業。鞏留東部山區野生資源極其豐富,自然活立木蓄積1810萬立方米,珍禽異獸100餘種,其中國家二、三級保護動物12種,盛產200多種中藥材,部分名貴中藥已大面積栽培成功。鞏留縣庫爾德寧是天山雪嶺雲杉最繁茂的地帶,堪稱歐亞大陸腹地野生物種天然基因庫,是天山森林生態系統最為典型的代表。鞏留縣野核桃屬第三紀孑遺物種,極為珍稀,被譽為植物基因活化石。雄偉的喀班巴依峰,迷人的恰西河,壯麗的荷蒼峽谷,廣闊的洪恩墩大草原,歷史悠久的古代文化遺址,這些古墓群、岩畫、草原石人、原始村落都記載著久遠的民族文化、悲壯的歷史故事……
鞏留縣醉人的田園風光、秀美的山水景觀、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有機結合,吸引了眾多的遊人。崛起的鞏留以她獨特的魅力迎接四方佳賓的到來。
核桃保護區
鞏留縣鞏留縣被譽為“野生植物博物館”的核桃溝風景區由主溝、中溝、東溝、西溝四部分組成。沿溝底在山坡兩側高大的核桃樹掩映形成的綠蔭長廊里潛行,地形有些複雜多變,峰迴路轉、曲徑幽深。小心翼翼踩著溪水漫過的自然石階緩步而上,可以看見成片的野生核桃林主要集中在西溝,至今尚存的還有3010棵成齡樹,分布面積約700畝。其中,最古老的一棵核桃樹齡近300年,基幹粗1.2米,要3—4名遊人方能牽手合攏。分別於1961年、1972年、1981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專家到核桃溝多次進行科學考察,確認這片野核桃林是國內唯一成片狀分布的第四紀冰河期物種孑遺,珍稀物種還包括賽威氏蘋果、歐洲稠梨等,可謂千百萬年以來地質變化的偶然和物種進化的遺漏,是研究伊犁河谷古地理環境的活化石。專家走時留下一句話:“江嘎德薩依野生核桃是新疆栽培核桃的直系祖先。”除此之外,核桃溝內還生長著白樺、山楂、野薔薇等多種喬、灌木,以及大黃、貝母、野牡丹、野玫瑰、枸杞等珍稀草原植物。這些植物不光花色美麗,也是寶貴的中藥材。喀班巴依峰
喀班巴依峰在庫爾德寧闊谷向南方眺望,晴空麗之下,一座白雪皚皚,勢如劍挺,雄居群山之上的高大山峰就是喀班巴依峰.喀班巴依峰海拔4257米,是那拉提山脈最高峰,也是伊犁著名的山峰之一。喀班巴依峰有許多美麗的傳說,最有名的是關於喀班巴依峰名稱由來的傳說.喀班巴依是哈班巴依是哈薩克族人民崇敬和讚譽的民族英雄,原名艾孜巴查爾,出身於乃蠻部落哈刺克列氏族世家,是18世紀中葉哈薩克中帳汗國的重要將領,因其驍勇善戰,功勳卓著,被譽為"喀班巴依巴圖爾",讚美他是野公豬般勇猛無比的英雄,受到哈薩克族人民的崇敬和愛戴,成為哈薩克族人民戰鬥的口號和勝利的象徵.傳說他曾率領哈薩克在這一帶為保衛家園而英勇戰鬥,人們為表達對項雄的崇敬,便以他的英雄稱號命名了這座最高的山峰.喀班巴依峰高峻挺撥,其下分布有數條冰川,是庫爾德寧河的發源地之一.山上有一叢叢,一片片的雪蓮,還有雪豹,狗熊,盤羊,金雕,雪雞等珍稀動物,是探險者無限嚮往的神秘寶地.山頂積雪終年不化,白雪皚皚,八月的雪蓮花在冰山上競相盛開,更有雪豹、盤羊等時常出沒,增添了幾分神秘。進入庫爾德寧闊谷,便來到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雪嶺雲杉的故鄉。這裡山高林密,水草豐茂,原始古樸。抬眼南望,群山之間有一呈尖利角峰狀的雪峰雄踞其中,這便是喀班巴依峰,系草原人民用哈薩克民族英雄喀班巴依(哈薩
克語,意為像野公豬一樣威猛)之名命名,以緬懷英雄的豐功偉績。在近代歷史上的伊犁河流域,喀班巴依是一位深受草原人民崇尚和愛戴的民族英雄。十七至十八世紀中葉,沙俄垂涎伊犁已久並發動了多次侵略戰爭,當時統治新疆的準噶爾部也經常掠奪哈薩克族遊牧區,準噶爾集團的少數人還心存分裂祖國疆土的企圖。在這種動盪複雜的歷史時局中,一代名將喀班巴依挺身而出,輔佐哈薩克族中帳首領阿不來汗率領3萬將士,浴血奮戰、抵禦侵略和外辱,捍衛家園,留下一世英名。
把歷史翻到1731年,哈薩克族小玉茲首領阿布爾哈里受利誘威逼率眾臣服俄國,當時,中玉茲首領阿不來汗手下另一名大將鮑根巴依也追隨阿布爾哈里臣服沙俄。事關民族命運的危急關頭,喀班巴依深明大義堅定地站到阿不來汗一邊,率兵抵禦列強的侵犯,以高尚的民族氣節名譽天山。難怪在《東方五史》中曾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哈薩克草原上著名民間歌手布哈里評唱喀班巴依和鮑根巴依的軍事才能時這樣唱道:“你,肯日加利氏族的鮑根巴依/你在疆場上僅初露頭角/而喀班巴依這位老將,卻屢建奇功/他的長矛早就使敵人失魂落魄/你,鮑根巴依怎能相比。”歌手對英雄的讚美之情溢於言表,歌詞傳唱至今。也許歷史故事終歸是故事,但1757年,清政府在平定準噶爾部阿睦爾撒納在伊犁發動的叛亂時,喀班巴依不僅積極擁護支持阿不來汗率眾歸服清政府,且拒不收容因戰敗逃入哈薩克牧區的阿睦爾撒納,出兵配合清政府平叛了戰禍,加速了清朝統一西部邊疆的步伐,不能不說是一大歷史功績。兩個半世紀過去了,伊犁河草原上依然代代傳唱著喀班巴依的英雄事跡。每當哈薩克族民眾舉辦盛大的草原婚禮和傳統的摔跤
、叼羊等民俗慶典活動時,人們在喜慶的喝彩聲中,總會有人高聲呼喚:“喀班巴依巴圖魯(英雄)”以鼓舞士氣,奪取勝利……把喀班巴依的名字鐫刻在雪山之巔是雪山的驕傲,用伊犁河谷那拉提山脈的最高峰來紀念喀班巴依則是草原英雄的榮耀。
聖潔的喀班巴依峰便是一處融雪嶺風光與民族驕傲於一體的英雄峰。她不僅是當地哈薩克民族心中的聖地,也是一處絕佳的精品旅遊景點,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人走近她,謁拜她,掀開她的神秘面紗。
庫爾德寧景區
鞏留縣庫爾德寧位於鞏留縣東部山區,距縣城86公里.是南北走向的山間闊谷,長約14公里寬處達1公里.谷底平均海撥1500米.獨特之處是,通常的山溝多順山勢而下,唯獨這條闊谷卻與雪山平行.庫爾德寧即是橫溝之意.庫爾德寧是著名風景區和旅遊避暑勝地.秋去葉似火,春來花滿山.景色迷人,氣象萬千,雄奇中透著秀美,多彩多姿,超凡脫俗,非身臨其境,難以筆墨形容.主要景觀有荷蒼隘口,荷蒼峽谷瀑布,提克喀拉尕依林海,喀班巴腑峰遠眺,草原落日,林海日出等.這裡不僅是遊客尋奇探幽的佳境,還是畫家和攝影家進行創作的源泉和樂園.庫爾德寧四面環山,河水流貫,山水相映,溝嶺交錯.草原與森林交織,深峽與闊谷錯落,草甸與林灌相間,林灌之下,草莓,馬林,蘑茹俯拾皆是.崇山峻岭和密林深處是野生動物的樂園.獨特的地貌孕育了獨特的氣候,使這裡兼具江南山鄉的嫵媚清秀和草原景色的博大粗獷.庫爾德寧是天山森林最繁茂的地方,擁有單位蓄材量世界罕見的雲杉森林資源.早在1984年這裡就被闢為自治區雪嶺雲杉自然保護區.2000年4月又被確定為西天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內完整的原始森林類型及植被是整個天山森林生態系統最為典型的代表.這裡雲杉的類型齊全,野生動物種類豐富,堪稱是歐亞大陸腹地野生生物物種"天然基因庫".保護區內有1000餘種高等植物,146種陸棲脊物和196種昆蟲.其中國家重點保護動物達30餘種,就連人們認為最平常不過和最不起眼的野蘋果,野杏都已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雄奇而富饒美麗的庫爾德寧是天山深處的一塊瑰寶,是鞏留人的驕傲與自豪.她給文人墨客以創作的靈感,給遊客以振憾心靈的美的感受,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內外遊客她的絕色天姿和超凡脫俗的自然景觀令人嘆為觀止,使人無限嚮往。烏鴉嶺仙人壁
烏鴉嶺仙人壁位於恰甫其海以東的河灘地.公路兩側是枝繁葉茂,或疏或密,由野杏,沙棘,刺黃柏等交織而成的河灘次生林.妍果點綴,五彩繽紛.北面是密林掩映中的大吉爾尕郎河.穿過路南樹林,只見面前聳立著許多千奇百怪,形態各異的造型.或像人,或像動物,或什麼都不像,見仁見智,眾說紛紜.最大的一尊,據說像神仙下凡,向路人指點迷津.烏鴉嶺仙人壁由此得名.烏鴉嶺原叫烏鴉林,以前河灘里長滿高大的密葉楊,有無數烏鴉在樹上築巢做窩,遂稱烏鴉林.後因生態環境遭人為破壞,樹毀鴉飛,只有嶺而無林,便改稱烏鴉嶺。荷蒼隘口瀑布
從莫乎爾鄉政府出發,車行12公里.到荷蒼大橋.橋下便是荷蒼隘口.荷蒼是通往庫爾德寧的門戶,在哈薩克語中是"隘口"之意.荷蒼隘口切入赭紅色的灰岩之中,狹長如廊,碧水飛花,一橋飛架,曲徑通幽,人稱一絕.沿荷蒼隘口朔河上行百餘米,便是荷蒼隘口瀑布.只見奔騰浩蕩的庫爾德寧河水受阻於大堤,蓄足了力量,匯成勢不可擋的洪流從三道石門飛泄而下,墜入6米多深的峽谷,伴以震耳欲聾的的轟鳴聲,跌宕翻騰,咆哮而去,頓時水沫騰飛,珠玉四濺,涼氣襲面,組成了一幅宏偉壯觀的畫面。荷蒼峽谷瀑布
過荷蒼大橋,沿荷蒼峽谷盤山公路車行不遠,便來到瀑布谷口.停車移步,沿溪水東側小徑朔河拾階北上,進入草莓噴香,繁花似錦,森林密布的幽谷,行約40米,來到一深潭之下.只見幽林密谷之中,懸崖峭壁之上,一流自空飛落,寬3-4米,高達30多米.水簾懸崖,珠花四濺,聲震如雷,涼氣侵身,如詩如畫,美妙絕倫.面對如此壯麗景觀,不沉使人脫口呤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著名詩名,詩韻絕妙動從之處使您立刻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便是聞名遐邇的荷蒼峽谷瀑布.由天谷內有多種野果山鮮,常有人戲稱為"花果山水簾洞".若是隆冬季節,飛瀑結冰,冰凌懸掛,如峰如山,飛簾罩晶宮.置身其中,如夢如幻,飄飄欲仙。提克喀拉尕依
位於闊谷南側的提克喀拉尕依林海也是庫爾德寧的勝景之一.提克喀拉尕依在哈薩克語中是挺撥壁立的白雲杉樹之意.陡峭如壁的山上,雲杉攀坡漫生,直上雲天,高大聳立,密不透風,猶如一道沿山而築的綠色長城,綿延不繼.大風起處,濤聲嗚咽.清晨觀林海日出,光移景動,氣象萬千;日暮觀林海落日,蒼山凝紅,層林盡染.庫爾德寧林海景觀雄奇壯美,令人嘆為觀止。紅樺林
沿庫爾德寧大鐵橋河西公路南行約3公里,便到紅樺林.紅樺林寬十幾米,數十米不等,長近1公里.奇的是沿河西到公路兩側幾乎是一色的高大樺樹,樹齡都在百年以上.疏處古木參天,或曲或挺;密處葛繞藤牽,牛馬不能進.林灌之下,草莓,馬林,蘑菇俯拾皆是.河水繞林嘩嘩流淌,在河不平緩處,觀景釣魚更是一種難得的雅致和離受.來到紅樺林仿佛進入了童話世界,其情其景,妙不可言。庫爾德寧草原
從闊谷東側穿林攀山而上,眼前一望無際,遼闊美麗的草原就是頗具勝名的庫爾德寧大草原.草原上山花爛漫,牛羊蠕動,群馬奔騰,處處都是"風吹草地見牛羊"的動人景象;山灣溪畔,密林排映之下是氈房點點,炊煙裊裊;極目遠眺,天際處,皚皚雪峰在陽光照射下,幻化出五顏六色的光芒;齊齊的林線下是鬱鬱蔥蔥,綿延不絕的茫茫林海;藍天上,白雲朵朵,雄鷹展翅翱翔;在草原西南側,鑲嵌著一面圓月似的小湖,水平如鏡,清澈見底,天光雲彩,湖中徘徊,詩情畫意油然而生.日暮時分,夕陽如血,霞飛滿天,光移景動,山色朦,群山露紅,層林盡染,更是難得的景致.庫爾德寧草原風光無限,美麗如畫,令人目不暇接。恰西森林公園
鞏留縣塞外江南在伊犁,伊犁最秀是恰西.恰西位於鞏留東南部山區,距縣城72公里.由縣城東上,途經特克斯河山口水利樞紐工程,穿過恰甫其海峽谷和吉爾格郎谷地,出吉爾格郎鄉向東,沿山路盤鏇東行,到達被稱為沙格的恰西谷口.這裡東西兩條路在此交匯,西路通往著名景區塔里木森林公園.過恰西沙格大橋,前行7公里,鑽出天工斧削的峽谷,豁然的是一條寬敞清秀的谷.東西兩側低山如垣,東側山巒芳草綠茵,西側山巒蒼松凝翠,正南是勢如屏障的商山,山頂角峰林立,蒼岩其中露紅,冰山隱約,齊齊的林線以下,青杉如良,蜿蜒東西.這裡就是頗具盛名的恰西.傳說恰西原是一位美麗的蒙古公主,被父王視若掌上明珠.一次,恰西公主隨父一起出巡牧地來到恰西,在與貼身使女遍游恰西後,被如同仙境般的恰西美景所深深打動和感染,以致迷戀至深,流連忘返.回到五宮後,公主整日沉頃於對恰西美景的追憶與遐想中,變得神情恍惚,茶飯不思,日漸憔悴.父王驚問其故,公主日:隨父王出巡多次,遊歷名山大川無數,唯獨恰西勝景使女兒深深迷戀,久久不能忘懷.願父王體察小女愛戀恰西山水的一脈深情,將恰西牧地賜於女兒,女兒將結廬恰西,終老而不悔,不然,小女命不久矣.父王被愛女迷戀山水的深情話語和摯愛情感所深深打動,於是順遂愛女心愿,將恰西牧地及牧帳一起賜給公主,作為公主及其後人的世襲領地,同時為表達對愛女的鐘愛和思念,賜其地名為恰西。恰西闊谷呈南北走向,長約13公里,寬500-1000m,海撥1500m,冬暖夏涼,氣候宜人背靠雪山,群山環抱,古樹參天,綠水環繞.其景觀雄奇中透著秀麗,素有恰西山水美如畫之稱,有不少文人墨客為其詠和潑墨作畫.主要景觀有林海松濤鹿苑,石門垂柳,小溪飛瀑,燕子橋等.恰西是著名林區,國家農業展覽館陳列的"雲杉王"截樣就出自該區.恰西河水素有消食健胃,抗病祛邪之說,堪稱優質礦泉水.據說以恰西河水洗面,可除皺,祛斑,養顏.恰西河盛產黃魚(學名銀色臀鱗魚,國家二類保護動物),肉嫩刺少.鮮美無比.恰西雲杉林中還盛產羊肚菌,是世界著名的食用菌,每公斤高達上千元,每年5-6月間是採摘的旺季.恰西西峽盛產馬林,俯拾皆是,在採伐的跡地中,更是攀坡漫生,猶如一片片馬林園。一線天沿路前行500m便到一線天.一線天位高約150m的山體上部,呈直立狀,高約30m,南窄北寬,窄處僅2m左右。令人稱奇的是,南面狂窄之處,上下幾米等寬,從山下望去,天空瞬間變成了一條細線,一線天由此得名。
燕子橋
在恰西民俗旅遊點和避暑山莊之間有座大型水泥拱橋,人稱燕子橋.橋為單孔,長20米,寬10米.恰西河水自南向北從橋下穿過,一路歡騰,跳躍而去,燕子橋原名恰西大橋,不知從何時起,山燕看中了這個地方,紛紛前來在橋的兩側和橋拱底下銜泥築巢,產卵育雛,年年如此,不願離去.久而久之,人便稱橋為燕子橋,站在橋上觀景,或坐橋下垂釣,看燕子在橋上橋下穿飛,也是一種難得的景致.日暮時分,夕陽西下,雪山掛紅,晚霞浮動,層林盡染,大魚咬鉤,抨然心動,緊急提桿,手忙腳亂.此情此景,美不勝言.燕子橋是人工景觀與自然景觀完美組合的傑作.是恰西勝景之一.塔里木銀線瀑
從恰西谷口沿西側山路南行6公里,便到銀線瀑景點.只見,一束瀑布從峽谷東側雲杉聳立的半山腰處飄然垂下,瀑不甚寬,高約35米,瀑下是低於路面10多米,自南向北嘩嘩流淌的小吉爾尕朗河.瀑在東,路在西,中有河水阻隔,使人不能近觀,只能隔水相望,遠看,瀑布似一束銀色絲線悠悠蕩蕩,隨風飄落在密林之中,銀線瀑之名由此而來.撞山橋
自銀線瀑南行2公里便到撞山橋,橋為水泥拱僑,長20米,寬6米,自北至南飛架於小吉爾格朗河之上,迎面一山陡立,擋住去路,橋頭直衝而去,撞向對面山體.行人至此,莫不提心弔膽,常有車到山前疑無路的感覺,故稱之為撞山橋,過橋向西陡轉90度,再轉向南行,方感"柳暗花明又一村".牡丹谷
從恰西谷口翻西山而上,南行數公里,便到牡丹谷,谷長10多公里,呈南北走向.谷間背陰的山坡上,連綿不斷地生長著一叢叢,一片片野牡丹.每年仲春時節,紫紅色,花大如拳的牡丹花競相開放,遠近高低一片彤紅,牡丹谷成了一片段預告的海洋.景觀濃艷壯麗,令人怦然心動,如醉如痴.尤為稱奇的是,在牡丹花叢之下,生長著一種黑蘑菇,只有火柴頭大,您可千萬別錯過,這就是名貴的藥材冬蟲夏草。春天到牡丹谷賞美景,采蟲草,保您賞心悅目,一舉兩得。文物古蹟
古蹟
斯木塔斯古石:位於雅瑪渡以南布爾汗套山原草場中.有三根古石樁,東面兩根,西面一根,兩處相距100米.西邊石樁出地面約1米,東側刻有不規劃圖形.東面兩根相距10米出土部分0.5米,均有刻蝕痕跡.石樁為何而立,刻蝕圖形何意,缺少考證.可能為突厥人部標記。卡拉薩依石碑:位於薩爾布群峽谷支溝卡拉薩依溝山頂.共有兩塊沙崗岩石碑,相距8米,出土部分0.8米,兩碑兩面均刻有文字,無人識別,系何種民族遺蹟,缺乏考證.
鐵力木圖岩文:位於塔斯托別鄉鐵力木圖溝內.鐵力木圖為蒙古語,系磨坊之意,傳說該地曾建有磨坊.進主溝8公里沿右支溝行500米,右坡之上有兩塊平坦如壁的褐色直立石塊,相距約5米,其上刻有數行文字,豎行排列,狀如蒙文.其中一石右下角有一似人圖形部分字跡因風雨侵蝕,已不清晰,其餘保存尚好。
薩爾布群岩畫:位於薩爾布群以南,路西岩石上.刻有鹿,羊,各種符號,古樸簡潔,生動.不遠處,路西一塊石頭上刻有狀似馬掌印的圖案,傳說為藏寶方位標記。
古墓
薩爾布群古墓群:為鞏留縣古墓數量最多的一處古墓群.總數達600餘座.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烏孫古墓。伊力格代古墓群:位於塔斯托別鄉伊力格代村伊力格代溝東西兩側.有100餘座烏孫古墓.其中有30餘座石頭封頂墓,墓頂石頭均為鵝卵石,大者有1立米米之巨.此地無卵石,巨石從何而來,如何搬運至此,成為不解之迷。
阿克塔木古墓群:位於阿尕爾森鄉阿克塔木牧業村村西土崗兩側,有眾多小型土墩墓.有的幾如平地.當地人稱加勒托別,意為馬鬃一樣眾多的土堆.推測可能為塞人至烏孫時期古墓。
鞏額爾墩喀比爾古墓群:位於阿爾森鄉二道灣東部,頭道灣南部,共15座.大小不等一般就約2--3米,圍長100--200米,為鞏留烏孫古墓中比較典型的墓群。
闊克加孜古墓群:位於吉爾格朗鄉,有100餘座石封頂墓和土堆墓。
奧爾塔克爾古墓群:略,景點中已作介紹。
莫乎爾古墓群:分布於整個莫乎爾山溝中,計有大小100餘座,南部5個最大,為卵石封頂墓.曾出土青銅器,陶瓷等文物。
出土文物
鞏留地域歷史上為古代西域諸民族生息繁衍之地,文物存量大,已知比較珍貴的出土文物有以下諸種:青銅盤:共兩面,分別出土於莫乎爾鄉和提克阿熱克鄉,均為80厘米見方,工藝高超為戰國時期文物.一面存地區博物館.
青銅腹:共兩個,出土於恰西及塔斯托別鄉.園口鼓腹,高50厘米左右,外表飾以花紋及鳥獸圖案,鑄造工藝高超,為戰國至西漢時期文物,存地區博物館.
石人及手石器:1984年出土於阿尕森鄉,系牧民打牆時從地下挖出.石人在高80厘米,腹圍30厘米的長棒狀卵石上雕鑿而成.腦後三辮,腹有系腰,造型古樸,生動.石器為一扇園形卵石,長約25厘米,寬約18厘米,厚6厘米.石人存縣文化館,石器存地區博物館.
石羊:出土於庫爾德寧江布峽谷,為一臥姿公羊.長15厘米,厚6--7厘米,高4--5厘米,栩栩如生,油潤光滑,極為珍貴.存地區博物館.
鋶金銅人像:出地於江布峽谷,據知情人介紹,為下有底座,頭頂尖帽,高約20厘米,站姿鋶金銅人像.僅追回殘片,鑑定為鋶金銅像.殘片存地區博物館.
銅佛:1996年出土於塔斯托別鄉,為牧民打牆時從地下挖出,為半身銅佛,高約20厘米.存地區博物館.
青銅戟:1984年春,縣委辦公室主任李雲哲在塔斯托別鄉植樹時,從地下挖出.長約17厘米,中間一橫叉長約4--5厘米,下有可安長桿的銅窟,為既可刺,又可挑的古代兵器.存地區博物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全自治區轄: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 |
烏魯木齊市 | 天山區 |沙依巴克區 | 新市區 |水磨溝區 |頭屯河區 | 達坂城區 | 米東區 | 烏魯木齊縣 |
克拉瑪依市 | 克拉瑪依區 | 獨山子區 | 白鹼灘區 | 烏爾禾區 |
吐魯番地區 | 吐魯番市| 鄯善縣| 託克遜縣 |
哈密地區 | 哈密市| 伊吾縣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
和田地區 | 和田市 | 和田縣 | 墨玉縣 | 皮山縣 | 洛浦縣 | 策勒縣 | 于田縣 | 民豐縣 |
阿克蘇地區 | 阿克蘇市 | 溫宿縣 | 庫車縣 | 沙雅縣 | 新和縣 | 拜城縣 | 烏什縣 | 阿瓦提縣 | 柯坪縣 |
喀什地區 | 喀什市 | 疏附縣 | 疏勒縣 | 英吉沙縣 | 澤普 | 莎車 | 葉城 | 麥蓋提 | 岳普湖 | 伽師 | 巴楚 | 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 |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 阿圖什市| 阿克陶縣 | 阿合奇縣| 烏恰縣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庫爾勒市 | 輪台縣 | 尉犁縣 | 若羌縣 | 且末縣 | 焉耆回族自治縣 | 和靜縣 | 和碩縣 | 博湖縣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昌吉市 | 阜康市 | 呼圖壁縣 | 瑪納斯縣 | 奇台縣 | 吉木薩爾縣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 博樂市| 精河 | 溫泉縣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 (州直轄) | 伊寧市 | 奎屯市 | 伊寧縣 | 霍城縣 | 鞏留縣 | 新源縣 | 昭蘇縣 | 特克斯縣 | 尼勒克縣 |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
塔城地區 | 塔城市 | 烏蘇市 | 額敏縣 | 沙灣縣 | 託里縣 | 裕民縣 |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
阿勒泰地區 | 阿勒泰市 | 布爾津縣 | 富蘊縣 | 福海縣 | 哈巴河縣 | 青河縣 | 吉木乃縣 |
直轄行政單位 | 石河子市 | 阿拉爾市 | 圖木舒克市 | 五家渠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