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因渭乾河流經全縣,水源充足而得名托克蘇縣,維吾爾語,意為“豐水”、“水足”。為了避免託克遜縣相混,1941年更名為新和縣,漢語,取新疆永久和平之意。
新和縣境,漢屬龜茲國地。唐屬龜茲都護府,宋屬西遼,元、明屬別失八里。清屬阿克蘇辦事大臣,後屬阿克蘇道庫車直隸撫民廳西鄉所轄。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屬阿克蘇道庫車州西鄉。民國二年(1913年)屬阿克蘇道庫車縣西鄉,民國11年(1922年)從庫車縣西鄉析出托克蘇等十二莊設托克蘇縣佐。民國19年(1930年)置托克蘇縣,民國30年(1941年)更名為新和縣。1949年後,隸屬阿克蘇專區、阿克蘇地區。
1944年設中山鎮和中正鎮,1956年成立城關鎮,1964年設新和鎮。
2000年,新和縣轄1個鎮、6個鄉:新和鎮、依其艾日克鄉、拍先拜巴扎鄉、塔什艾日克鄉、渭乾鄉、尤魯都斯巴格鄉、玉奇喀特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39806人,其中:新和鎮 17957人、依其艾日克鄉 28564人、排先拜巴扎鄉 15174人、塔什艾日克鄉 21644人、渭乾鄉 17067人、尤魯都斯巴格鄉 18812人、玉奇喀特鄉 18904人、桑塔木農場虛擬鄉 1684人。
行政區劃
新和縣轄2個鎮、6個鄉:新和鎮、尤魯都斯巴格鎮、依其艾日克鄉、排先拜巴扎鄉、塔什艾日克鄉、渭乾鄉、玉奇喀特鄉、塔木托格拉克鄉,1個農場:桑塔木農場。縣人民政府駐新和鎮。
新和鎮
代碼:652925100 轄6個社區、3個村委會:托克蘇社區、尤勒都斯闊恰社區、瓊闊恰社區、熱斯坦社區、英協海爾社區、艾提古麗社區、托克蘇村、尤勒吐孜闊恰村、瓊闊恰村。
尤魯都斯巴格鎮
代碼:652925101 轄17個村委會:巴扎村、塔格艾日克村、阿恰勒村、托帕協海爾村、鐵熱克博斯坦村、喬拉克吐爾村、先拜巴扎村、奧依其蘭村、蘇帕墩村、托帕克艾日克村、瓊科瑞克村、古勒巴格村、吐爾艾日克村、伯克勒克艾日克村、玉吉買艾日克村、阿克吾斯塘村、硝依魯勒克村。
排先拜巴扎鄉
代碼:652925201 轄15個村委會:塔什艾日克村、吐格曼貝希村、闊台曼村、闊什艾日克村、若先巴格村、喬勒派巴格村、尕孜買里村、阿特貝希墩村、諾爾巴什拉木村、阿恰墩村、闊納博孜村、阿熱吐格曼村、庫木什魯克艾日克村、英阿瓦提村、博斯坦村,1個農場,40個村民小組。
塔木托格拉克鄉
代碼:652925205 轄9個村委會:塔木托格拉克村、庫英地艾日克村、阿克庫木村、喬拉克吐爾村、拜什托瑪村、英也爾村、英艾日克村、蘭乾村、喬拉克協海爾村。
渭乾鄉
代碼:652925203 轄16個村委會:喀拉庫木村、布喀塔木村、渭乾買里村、拱拜孜村、果勒艾日克村、鐵熱克力克村、哈尼喀塔木村、托格拉艾日克村、古勒巴格村、亞爾巴什拉木村、蘇蓋特庫孜來克村、克孜勒協海爾村、帕合特勒克村、吾日勒克村、喀拉亞尕奇村、蘇巴斯提村,1個農場,57個村民小組。
依其艾日克鄉
代碼:652925200 轄21個村委會、1個農場:烏尊闊恰村、依其艾日克村、托特塔什村、托格拉庫木村、央達克村、阿克亞爾村、托克切克村、奧依買里村、尤喀克英阿瓦提村、加依村、尤喀克買里村、英買里村、克孜勒努爾村、喀拉塔什村、木納爾村、克孜勒塔木村、恰先拜巴扎村、奧依巴格村、提根村、托瑪村、帕依斯村、水稻農場。共有74個村民小組。
玉奇喀特鄉
代碼:652925204 轄14個村委會:玉奇喀特村、庫孜勒克買里村、托格拉克勒克艾日克村、拜勒開斯提村、阿其墩村、蘭帕村、阿孜納巴扎村、鋼也爾村、海力派艾日克村、吐格曼艾日克村、霍加吐魯斯村、奧依艾日克村、尤勒滾協海爾村、裁縫鐵熱克村,3個農場,54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玉奇喀特村。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新和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地理坐標為東經80°55′~82°43′、北緯40°45′~41°45′。面積8223平方公里(2013年)。阿克蘇地區中部。東與庫車縣隔渭乾河相望,西以玉爾滾山為界與阿克蘇市、溫宿縣相交,北依天山支脈卻勒塔格山與拜城縣毗鄰,南與沙雅縣英買力鄉、二牧場接壤。
地形
新和縣地勢北高南低,東北部尖,西南部寬,呈三角狀。全縣分東北部渭乾河沖積平原和西南部洪積平原兩部分。
地貌
新和縣境地貌可分為平原和山地兩大類型。天山支脈卻勒塔格山蜿蜒縣境北部,呈東西走向,由第三紀紅色岩構成,表層岩石出露。面積742平方千米,占新和縣總面積的12.8%,山峰最高點為海拔2 212米。平原可分為渭乾河沖積平原和卻勒塔格山洪積平原。地形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以渭乾河龍口為中心,呈扇形輻射狀。自然坡降為1/100~1/200、1/400~1/1 000,南部為1/2 000~1/14500,平原北部山區海拔最高點1 030米,平均海拔1015米,海拔最低點980米。平原面積為4995平方千米,占總面積的85.8%。
氣候
新和縣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氣候乾燥,蒸發量大,降水稀少。夏季炎熱,冬天干冷,晝夜溫差大。多晴天,熱量資源豐富,無霜期長。年均氣溫10.5℃,年均降水54毫米,太陽輻射總量144.6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2894.6小時,平均蒸發量1992.7毫米,年平均積溫4412.3℃,年均降水63.7毫米,年均降雪7毫米,年均無霜期201天,年均風速1.9米/秒。
自然資源
新和縣各類資源豐富。石油物探隊伍80年代進駐新和縣,目前已鑽井29眼,有日產原油400噸至500噸左右的羊達克YD5井和英買力YM9井。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程----西氣東輸工程在新和縣也有重要部署,新和縣已探明天然氣儲量1950億立方米,其中英買力、羊達克玉東三個構造帶儲量1200億立方米,沙山84構造帶儲量750億立方米,西丘構造帶正在勘探中,還有鹽山、石膏礦、銅礦等資源尚待開發。全縣現有林地39.4萬畝,水庫一座;渠道5528公里,地表水徑流量21.9億立方米。
──豐富的土地資源
全縣共有土地資源 1233 萬畝,其中耕地 45.5 萬畝,林地 48.86 萬畝,草場 174 萬畝,水面 2.8 萬畝,沙地 199.29 萬畝,沼澤窪地 5.74 萬畝,山地 160.74 萬畝,其它 596.07 萬畝。
新和縣土壤分為十大類,分別是灌淤土、潮土、水稻土、草甸土、沼澤土、鹽土、棕漠土、風砂土等。通過多年的改造,劣質土壤已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全縣現有耕地中:中產田占相當部分,約占總面積的 70% ,高產次之,約占總面積的 15% ,其餘為低產田。新和縣土壤的類型分布情況非常適合於棉花生產集約規模發展及林果業和畜牧業的發展。
----水利資源
新和縣地表水主要引自渭乾河。渭乾河在境內長達41公里,多年平均年流量21.97億立方米,年均流量69.5&127;立方米/秒。每年3月至5月枯水期,水量占全年經流量的14.6%,6月至8月為洪水期,水量占全年的48%。&127;新和、沙雅、庫車共用渭乾河水灌田,新和年均引水量5.45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約為137萬畝。全縣有泉水8處,年引水量約為100萬立方米。全縣地下水儲量2.38億立方米,分布在140&127;平方公里的地域內,地下水來源主要是渭乾河水、各水庫。近期查明在我縣“五一”水庫附近有一較大儲量的地下水庫,擬投資開發。全縣現有水庫3座,實際庫容3350萬立方米,現新和縣境共興修乾渠4條,支渠24條,渠道總長626.5&127;公里。可灌田21.7萬畝;共有排水乾渠9條,總長212公里;支排渠408條,總長569公里,受益面積30萬畝。近年來,由於新和縣引用世界銀行貸款改善和配套了灌排系統,對全縣主要乾支渠進行了防滲,配合實施的農田水利建設,把渠道的有效利用係數由原來的 0.38 提高到 0.52 ,將為發展棉花生產提供一個較高水平的灌排條件。國家級優質棉生產基地項目的上馬實施,也為新和縣農業生產水平提高創造更有利的條件和增強農業發展後勁。
----礦產資源
新和縣礦產資源豐富,石油物探隊伍80年代進駐新和縣,目前已鑽井29眼,有日產原油400噸至500噸左右的羊達克YD5井和英買力YM9井。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重點工程----西氣東輸工程在新和縣也有重要部署,新和縣已探明天然氣儲量1950億立方米,其中英買力、羊達克玉東三個構造帶儲量1200億立方米,沙山84構造帶儲量750億立方米,西丘構造帶正在勘探中,還有鹽山、石膏礦、銅礦等資源尚待開發。
──豐富的光熱資源
新和縣屬大陸性暖溫帶乾旱型氣候。其特點為空氣乾燥,蒸發量大,降水量少,光照充足,多晴天,熱量資源豐富,無霜期長。夏季乾熱,冬季乾冷,晝夜溫差大。其具體表現為:
⑴光能資源充裕:全縣太陽總輻射量為 144.6 千卡 /cm 2 ,輻射最高峰值出現在 7 月份,日照豐富,年日照時數歷年平均 2886.7 小時,年平均氣溫10.2℃,極端最高氣溫37.6℃,極端最低氣溫-27.4C。百分率為 65% ,光照條件完全能夠滿足農作物在各個生育期對光照的需求。
⑵熱量資源豐富:全縣大於 10 ℃的年積溫為 3993.7 ℃,而棉花在生育期 (4 月中旬至 9 月下旬 ) 所需積溫為 3684.2 ℃,全縣平均無霜期為 188.1 天,初霜期時間一般出現在 10 月 18 日左右,終霜時間在 3 月 27 日左右,根據陸地棉從播種到吐絮為期 142 天的需求,完全能夠滿足其生長需要,從新和縣歷年的氣象資料分析,日照、積溫、無霜期這三大要素均能滿足棉花、小麥、玉米等主要農作物的生長需要。
人口民族
2013年,總人口16萬人,有維吾爾、漢、回、哈薩克、柯爾克孜、滿、土家、烏孜別克、東鄉、壯、撒拉等11個民族。
交通
新和縣城東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794千米、距庫車縣公路里程43千米,西距阿克蘇市公路里程216千米),南距沙雅縣公路里程43千米,北距拜城縣公路里程146千米。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新和縣縣內生產總值達28.1億元,比2012年增長10%。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達11.4億元,比2012年增長8.7%。第二產業增加值達5.8億元,比2012年增長18.5%。第三產業增加值達10.9億元,比2012年增長7.1%。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達到16380元,比2012年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比例達:40.6:20.6:3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占縣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比2012年上升1.2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
第一產業
2013年,新和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7842萬元,比2012年增長8.58%,其中:種植業總產值204367.3萬元,增長8%,畜牧業總產值25494萬元,增長15.38%,林業總產值3811.8萬元,增長8.76%,漁業總產值300萬元,增長112%,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3869萬元,增長3.93%。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1.4億元,同比增長8.66%。2013年,新和縣糧食播種面積26.98萬畝,其中:小麥面積16萬畝,玉米面積10.48萬畝;棉花種植面積達49.3萬畝;蔬菜面積24584畝;瓜類面積17151畝;油料作物面積442畝;其他作物6489畝。糧食總產量達116656噸,其中:小麥產量72667噸,玉米產量43989噸;棉花產量63104噸;蔬菜產量46100噸;瓜果產量28492噸;油料產量42噸。013年,新和縣紅棗、核桃為主的特色林果面積達39.2萬畝,產量達11.63萬噸,其中紅棗面積18.1萬畝,核桃面積17.5萬畝。2013年末,新和縣牲畜存欄頭數26.93萬頭,增長10.6%;年末出欄頭數15.23萬頭,增長9.73%。肉類總產量8404噸,增長16%,其中,羊肉產量2371噸,增長5%;牛肉產量2431噸,增長4.11%;豬肉產量203噸,下降20.7%。牛奶產量7100噸,增長12%。禽蛋產量1705噸,增長17.1%。水產品產量400噸,增長50.38%。
第二產業
2013年,新和縣全年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4.3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4.2億元,同比增長20%。分行業來看:採礦業實現工業增加值0.56億元,同比增長40%;農副產品加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78億元,同比增長25%;紡織業實現工業增加值0.3億元,同比增長1.3%;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工業增加值0.38億元,同比增長1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3.76億元,同比增長21.6%。2013年,新和縣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總產值19401.4萬元,同比下降41.3%。建築施工面積25.2萬平方米,同比減少11.88%。
第三產業
2013年,新和縣商業營用房投資21092萬元,增長122.1%。房屋施工面積34.6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8.8萬平方米,增長31.3%;銷售額26874萬元,增長29.6%。新和縣接待遊客1467人,旅遊人數是2012年的3分之一。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3年,新和縣共有中國小校66所,在校學生25349人,普通中國小專任教師2126 人,學齡兒童國小入學率99.99%,國中升學率41.25%,聯考入學率 77.03%。
文化衛生
文化:2013年,新和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量達3.1萬餘冊。博物館1個。檔案管理部門1個,檔案館1個。
衛生:2013年,新和縣醫院、衛生院10個,病床床位788張,衛生技術人員493人;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4.6‰;嬰兒死亡率8.9‰;產婦住院分娩率99.5%。
社會保障
2013年,新和縣單位從業人員期末人數10432人,比2012年同期增長8.62%,其中:在崗職工期末人數10376人,比2012年同期增長8.65%。單位從業人員工資總額426319千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9.81%,其中:在崗職工工資總額423579千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9.55%。單位從業人員年平均工資42006元,增長1.95%,其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2013元,同比增長1.83%。全年通過各種途徑實現城鎮就業再就業231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年末全縣失業保險參保人數6216人,比上年增長1.6%;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57274人,與上年相同;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140人,增長0.74%;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9406人,增長0.38%;工傷保險參保人數4411人,增長0.41%;生育保險參保人數7417人,增長1.5%。
風景名勝
烏什喀特古城
烏什喀特古城即“三重城”之意,在新和縣西約20公里
處,為漢代遺址,是漢代龜茲國的大城市之一。城三重,有外城、內城、中心城。為夯土築,外城已毀,內城保存較好。東西408米,南北451米,殘牆高厚各5米。遺址曾出土有“漢歸義羌長”陰文臥羊紐銅印一枚,頗為珍貴。
鐵吉克佛寺遺址
鐵吉克佛寺遺址寺院遺址的平面呈方形,南北長約45米,東西寬約40米,面積1800平方米。現寺垣殘高3.5米,基寬2米。寺遺址北部的山坡上開鑿有幾座洞窟,其中一座保存有回鶻時期的壁畫。
玉奇喀特古城
玉奇喀特古城位於新和縣縣城西南方向22公里處,由外城、中城和內城三道城廓組成,總面積1740畝,屬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疆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田衛疆、研究員仲高和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平,經過考察後初步認定西漢最後一任西域都護李崇,當年卒於玉奇喀特古城,這裡是是西漢末年西域護府所在地。
羊達克庫都克烽火台遺址
羊達克庫都克烽火台遺址位於現207國道央達克庫都克道班處。該峰燧為夯築而成,平面為方形,邊長12米,面積44平方米;剖面呈梯形狀,殘高10米。地表可見鋪地方磚,散布夾砂紅陶片和銅鐵器殘件。
旅遊資源
新和縣地處古“絲綢之路”天山南麓北道,東鄰庫車,南接沙雅,北倚拜城,西連溫宿和阿克蘇市,國道314線橫貫縣境東西、連線天山以南諸地州,加上暢通的南疆鐵路大動脈,使新和處於地緣上的有利位置。從旅遊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上看,新和縣具有比較大的旅遊資源開發潛力。
一、新和縣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
1、自然資源
新和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東部,縣境東西長136公里,南北寬91公里,總面積8223平方公里。全縣共有六鄉兩鎮, 113個行政村。以維吾爾族為主,還包括漢、回、哈薩克、柯爾克孜、滿、壯、錫伯、俄羅斯、東鄉、撒拉、朝鮮等12個民族,總人口為16萬人;縣境地勢北高南低,東北部為渭乾河沖積扇平原,西南部系洪積平原。農耕區集中於縣境東北部,全縣地形以渭乾河庫木吐拉電站河口為起始點,自東北向西南方延伸。全縣平均海拔1015米,最高點2212米,最低點980米。主要山脈有卻勒塔格山,主要河流有史稱“白馬河”的渭乾河,加上其上游的木扎提河,全長450公里,流經新和一段長18公里,年經流量21.9億立方米,年均流量69.5立方米/秒,河水灌溉庫車、新和、沙雅三縣綠州。全縣氣候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氣候較乾燥。多年平均氣溫10.5℃,太陽輻射總量144.6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2894.6小時,平均蒸發量1992.7毫米,年平均積溫4412.3℃,年均降水63.7毫米,年均降雪7毫米,年均無霜期201天,年均風速1.9米/秒。高山區與平原區,高差較大,氣候、土壤、水文條件等都存在較大差異,使自然植被產生不同的區域類型。
2、古人類文化遺址旅遊資源
歷史上新和縣與庫車、拜城、沙雅等周鄰三縣同為古代西域龜茲國中心,從縣
境分布的古代遺址上看,歷史文化十分悠久。新和縣的文物古蹟不但反映了史前文明到公元前60年西漢在西域設立西域都護府以來,歷經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等各時期歷史情況,而且也顯現了這裡在連線古代歐亞不同類型的文明上,是一個中西經濟貿易往來的樞紐和文化薈萃之地。
經歷年來中外學者專家的考古調查,新和縣的古代人類文化遺址從時間較早的東漢龜茲它干城到大唐拓厥關遺址,總計重點文物古蹟40處。在40處古代遺址中,屬於人類文化遺址的約計有3處,分別為尤魯都斯巴格鎮尤勒滾古城、原先鋒農場無名古城、尤勒滾古墓等三處;屬於社會經濟文化遺址的有羊達庫都克“絲綢之路”北道,分別為大唐拓厥關遺址、龜茲它干城、羊達庫都克烽燧、庫倫子烽燧、吐孜土爾烽燧;屬於古城和古城遺址的有玉奇喀特古城等15處,屬於古代佛教石窟寺院遺址的計有托乎拉艾肯石窟,鐵吉克佛寺等4處,這些都是人文旅遊資源的古文化遺蹟類。
3、民俗風情旅遊資源
公元十世紀前後,中亞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原信仰佛教的庫車、新和地區改信伊斯蘭教,由此形成了伊斯蘭文化為主、混合原有文化的民俗文化特色。從新和縣伊斯蘭教寺院、麻扎文化的資源看,最早的有相傳300年歷史的新和縣塔什艾日克鄉哈尼喀清真寺,清真寺旁有“先知”依司哈克·外力的
陵墓。其次為建於民國14年(1925年)的和田買里清真寺(重建)和建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的尤都司闊恰清真寺(1980年集資重建)以及縣城老街中心的熱斯特清真寺。麻扎文化有著名的新和鎮加依村協合衣拉力麻扎、依其艾日克鄉的蘇力坦依布拉音艾迪木麻扎和歷史最古老的和田買力大麻扎。
新和縣為維吾爾族繁衍聚居地,長期以來這裡的音樂和舞蹈在繼承古代龜茲樂舞的基礎上,又融進了中亞舞蹈和察合台汗國時期突厥化了的舞蹈“刀郎”以及源自葉爾羌(今莎車縣)的“十二木卡姆”樂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和“麥西萊甫”音樂舞蹈藝術,構成了本縣民俗風情文化旅遊資源。
4、特色名優地方物產旅遊資源
新和縣具有特色的果品有大小白杏、新和大紅杏、庫買提杏、賽買提杏、沙玉葡萄、紅提、木那格葡萄、桃、李(阿老加)、夏吐特桑椹、木瓜、蘋果、酸梅、紅櫻桃和改良後的新品種如桑塔木香梨和薄皮核桃等。新和縣的小茴香,過去久負盛名,曾運銷阿拉伯國家。八十年代新和縣民族用品廠設計生產的格吉木頭巾、新和褡褳、烘爐帽子、刺繡花帽等曾獲自治區優秀產品獎。此外,近年來,新和縣開發的“新和鹵鴿”、“托克蘇特曲”、“崢嶸歲月”、“塔河神”等新品牌產品頗具地方特色,深受區內外遊客歡迎。
5、新和縣水域風光、水工建築、休閒健身和購物等旅遊資源
新和縣水域風光類旅遊資源有渭乾河上游卻勒塔格山峽谷河段、“五一”水庫和縣境西南六十餘公里處的沼澤野鴨湖。
渭乾河北接拜城縣木扎提河,自卻勒塔格山峽谷駱駝脖子彎道向東處即為渭乾河河頭。北魏道元所著之《水經注》中稱渭乾河為“龜茲西川水”,唐代地理學家賈耽寫的《賈耽四道記》又稱它為“白馬河”。渭乾河上游山谷地段山形逶迄、峰巒疊障、溝深谷險,峽谷下巨流穿行,每當電站沖沙閘開閘放水時,聲震數里,水氣橫溢。該處景觀悠遠、空氣清新,保留著大自然的古樸與純真。
新和縣休閒健身、購物等旅遊資源有即將建成的文化廣場、會展中心、藝術中心、民族風情街、新和公園和已有的騰飛市場、熱斯特清真老巴扎、托克蘇市場等多處。
二、新和縣兩大旅遊資源的分布特點和類型評估
新和縣旅遊資源東起渭乾河口、西達羊達庫都克,北自卻勒塔格山,南至通古孜巴什、呈整體片狀分布,以自然資源的地貌類型觀之,差異比較突出。從天山南坡前沿山脈——卻勒塔格山,到沖積扇綠州、荒漠平原,自然資源分布從山區到大小河流、水庫、農業綠州、林草區和沙漠地帶,有雅丹地貌、渭乾河、網狀結構的灌溉人工渠、沙丘、胡楊林、紅柳叢、公益林草封育區和人工生態林草區、天然沼澤、湖泊;從人文景觀上看,自渭乾河口庫木吐拉諸古蹟到遍布於全縣的各古遺址,有古城、絲綢之路古道、石窟、佛寺、烽燧、墓葬、瑪扎、清真寺和民俗風情、消閒購物等旅遊資源,文化類型豐富,頗具開發潛力。新和縣列入自治區、地區旅遊資源景點的計8處,按《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範》中的旅遊資源質量評價辯識模型評估,全縣具有價值的旅遊資源景點共有54處。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全自治區轄: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 |
烏魯木齊市 | 天山區 |沙依巴克區 | 新市區 |水磨溝區 |頭屯河區 | 達坂城區 | 米東區 | 烏魯木齊縣 |
克拉瑪依市 | 克拉瑪依區 | 獨山子區 | 白鹼灘區 | 烏爾禾區 |
吐魯番地區 | 吐魯番市| 鄯善縣| 託克遜縣 |
哈密地區 | 哈密市| 伊吾縣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
和田地區 | 和田市 | 和田縣 | 墨玉縣 | 皮山縣 | 洛浦縣 | 策勒縣 | 于田縣 | 民豐縣 |
阿克蘇地區 | 阿克蘇市 | 溫宿縣 | 庫車縣 | 沙雅縣 | 新和縣 | 拜城縣 | 烏什縣 | 阿瓦提縣 | 柯坪縣 |
喀什地區 | 喀什市 | 疏附縣 | 疏勒縣 | 英吉沙縣 | 澤普 | 莎車 | 葉城 | 麥蓋提 | 岳普湖 | 伽師 | 巴楚 | 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 |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 阿圖什市| 阿克陶縣 | 阿合奇縣| 烏恰縣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庫爾勒市 | 輪台縣 | 尉犁縣 | 若羌縣 | 且末縣 | 焉耆回族自治縣 | 和靜縣 | 和碩縣 | 博湖縣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昌吉市 | 阜康市 | 呼圖壁縣 | 瑪納斯縣 | 奇台縣 | 吉木薩爾縣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 博樂市| 精河 | 溫泉縣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 (州直轄) | 伊寧市 | 奎屯市 | 伊寧縣 | 霍城縣 | 鞏留縣 | 新源縣 | 昭蘇縣 | 特克斯縣 | 尼勒克縣 |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
塔城地區 | 塔城市 | 烏蘇市 | 額敏縣 | 沙灣縣 | 託里縣 | 裕民縣 |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
阿勒泰地區 | 阿勒泰市 | 布爾津縣 | 富蘊縣 | 福海縣 | 哈巴河縣 | 青河縣 | 吉木乃縣 |
直轄行政單位 | 石河子市 | 阿拉爾市 | 圖木舒克市 | 五家渠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