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坪縣

柯坪縣

柯坪縣位於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柯爾塔格山南麓。東與阿克蘇市、阿瓦提縣相鄰,南面和西南面以柯坪山為界,與喀什地區巴楚縣接壤,西北和北面以柯爾塔格山為界,與烏什縣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的阿合奇縣相連。有維吾爾、漢、回、柯爾克孜等4個民族。縣人民政府駐柯坪鎮,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1146千米。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據史書記載,明末清初時,漢族稱柯坪為克勒品,維吾爾語稱柯爾坪,直至1903年設分防縣丞時才定為柯坪,沿用至今。柯坪,傳說為“洪水”或“地窩子”之意。

古時屬龜茲國,清時屬溫宿,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建為分防縣丞,歸溫宿府轄。1928年設縣佐,為阿克蘇縣柯坪分縣。1930年正式建柯坪縣,屬阿克蘇道。解放後沿屬阿克蘇專區(地區)至今。

2000年,柯坪縣轄1個鎮、4個鄉:柯坪鎮、玉爾其鄉、阿恰勒鄉、蓋孜力克鄉。根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8584人,其中:柯坪鎮 6021人、蓋孜力克鄉 12095人、玉爾其鄉 10885人、阿恰勒鄉 6704人、啟浪鄉 2878人。

行政區劃

柯坪縣轄1個鎮、4個鄉:柯坪鎮、蓋孜力克鄉、玉爾其鄉、阿恰勒鄉、啟浪鄉。縣人民政府駐柯坪鎮。

柯坪鎮

代碼:652929100轄2個社區、1個村委會:古魯巴格社區、亞爾巴格社區、喀拉庫提村。

蓋孜力克鄉

代碼:652929200轄9個村委會:帕松村、蓋孜力克村、庫木魯克村、喀拉瑪村、玉斯屯喀什艾日克村、托萬喀什艾日克村、巴格勒克村、庫木也爾村、蘇貝希村。

阿恰勒鄉

代碼:652929202轄7個村委會:吐拉村、庫木魯克村、蓋孜力克村、喀拉瑪村、庫勒村、團結村、其蘭村。

啟浪鄉

代碼:652929203轄9個村委會:吾斯塘博依村、努爾巴克村、博斯坦村、其曼村、托瑪巴什村、科克托格拉克村、巴格其村、薩依巴格村、布拉克村。

玉爾其鄉

代碼:652929201轄7個村委會:玉爾其村、尤庫日斯村、阿熱阿依瑪克村、玉斯屯庫木艾日克村、托萬庫木艾日克村、托瑪艾日克村、鐵熱克阿瓦提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柯坪縣位於新疆南部,阿克蘇地區最西端,東經78°02′~79°57′,北緯40°02′~40°57′,處於天山支脈阿爾塔格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東西長164公里,南北寬105公里。全縣總面積1204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6393平方公里,占縣域總面積的53%。

地形地貌

柯坪縣地處塔里木盆地西北邊緣,柯爾塔格山南麓,在地貌分類上既有丘陵,又有平原,縣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1060米~4049米,分南部、西部和北部山區、柯坪盆地和阿恰山前沖積平原3個地貌單元,荒漠、戈壁、山區面積占總面積的72.4%。

氣候

柯坪縣屬大陸性暖溫帶乾旱氣候,年均降水量為73.8mm,年蒸發量2864.8mm,蒸發量為降雨量的40倍以上。全年日照時數2788小時,日平均為7.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3%;年平均氣溫11.4℃,極端氣溫最高43.1℃,最低-29.3℃,平均日溫差14.6℃;無霜期長,年平均無霜期215天。

地理水文

由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地形分東北、西南部山區、縣城盆地和阿恰勒平原3部分。水資源有柯坪河、紅沙子河等水系。屬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日照充足,降水量少,蒸發量大,春夏季多乾熱風,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光、熱、水同期,為全縣發展林果業提供了充足的光熱條件。年均氣溫11.4℃,年均降水72毫米。

自然資源

柯坪縣柯坪縣

柯坪縣境內有多種礦產資源,初步探明有硫磺、磺鐵、硫鐵、磁鐵、褐鐵、石油、銅、鉛、磷、鋅、鈾、煤、石膏、石英、水晶、玉石、瑪瑙、石灰石、冰洲石、玄武石等19種礦藏,其中硫磺和硫鐵已建礦開採多年,石油正在進行大面積勘測之中,磷、鉛、銅、石膏的開發遠景廣闊。

柯坪縣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定西域都護府後,柯坪就成為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柯坪縣現已查明有古遺址13處之多,大多為漢至唐時期的遺址,其中克斯勒塔格佛寺、丘達依塔格城堡、亞依地烽燧、齊蘭烽燧等具有較高的保護和觀賞價值,另外一些壯觀的山巒和奇特地貌也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人口民族

柯坪縣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2013年,全縣總人口4.9萬人,主要由維吾爾族、漢族、柯爾克孜族、回族等民族組成,其中維吾爾族人口占97%,農業人口3.4萬人,占全縣總人口的75%。

經濟

綜述

2011年,柯坪縣實現生產總值5.24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2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同比2010年增長12.3%;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2010年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2010年增長21.6%。工業增加值540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88%;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411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5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5.7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30%;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91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70%;累計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0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17.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3元,同比2010年增長13%;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831元,同比2010年增長13%;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97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57.9%。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45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52%;各項貸款餘額1.86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45%;農業貸款餘額0.89億元,同比2010年增長27%。

農業

2011年,柯坪縣新增紅棗面積1.05萬畝,紅棗總面積達到2.82萬畝,有效株數達到2500萬株,人均800株以上。落實財政“以獎代補”紅棗產業發展補貼資金1000萬元;投資500萬元搭建紅棗防雹防雨網,實現紅棗總產6194噸,紅棗總收入4335萬元,人均紅棗純收入達到571元,較上年增加354元。投入資金1255萬元,完成了27座日光溫室、2座智慧型溫室的建設任務。

畜牧業

2011年,柯坪縣全年防檢驅治120萬頭只/次,整合畜牧業貸款2124.1萬元、湖州援助資金100萬元、扶貧資金320萬元,完成外購生產母畜1.38萬頭(只),完成肉羊改良2.27萬隻。全年實現牲畜出欄11.8萬頭(只),產肉2412噸,畜牧業總收入達到6709.7萬元,人均畜牧業純收入637.15元。

工業

2010年,柯坪縣的工業總產值為1500萬元;到2011年,工業增加值5400萬元,同比2010年增長260%;到2012年,工業增加值7100萬元,同比2011年增長31%。

社會事業

教育

2011年,柯坪縣在教育事業投資1.08億元。全縣1672名5-6歲學前兒童接受學前雙語教育,入園(校)率達97%。全縣國小鞏固率達98%以上,國中鞏固率達96%以上,青壯年非文盲率為99.6%。落實高中生免費教育資金90餘萬元,貧困大中專學生資助資金84萬元,資助學生610名。

文化

2011年,柯坪縣開展夏季“百日廣場文化”活動50場次,開展文化下鄉、電影下鄉400場次,送文藝節目下鄉700場次,送書下鄉5000冊,廣播電視復蓋率達到100%。

2014年,柯坪縣內地新疆高中班招生考試報名人數達3953人,

較2013年增加了234人。其中漢語言考生923人,維語言考生882人,雙語班2140,柯語8人;內地中職班招生考試報名人數達1249人,

較2013年減少了了130人。其中漢語言考生272人,維語言考生644人,雙語班311人,柯語22人。

衛生

2011年,柯坪縣新型農牧區合作醫療制度參合率達98.6%以上,最高報銷比例達90%。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5%以上,城鄉大病醫療救助實現100%復蓋。籌資800餘萬元,新建鄉衛生院3所,村衛生室6所。

經濟發展

柯坪縣國土總面積12 047平方公里,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牧業占有一定比重的縣,現有耕地面積10.3萬畝,林地面積56.3萬畝,牧草地面積241.5萬畝。由於全縣水資源比較缺乏,目前尚有200萬畝的宜農荒地因缺水而沒有得到開發利用。為從根本上解決缺水的困難,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於1996年批准建設柯坪縣老齊浪揚水灌溉工程,總投資5 400萬元,新增水量3立方米/秒,規劃面積6萬畝,目前已投入生產。

柯坪縣歷年來主要種植的農作物及農副產品有小麥、玉米、穀子、棉花、水稻、瓜菜、油料、紅花、蘋果、杏子等。杏子和駝毛是柯坪縣的兩項名優特產,並因此而發展了一批加工業,為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和農牧民收入發揮了較好的作用。

根據柯坪縣長遠發展規劃,到2010年,全縣糧食總產將達到3 000萬公斤,棉花總產達到255萬公斤,牲畜年末存欄數達22萬頭(只),果林見效面積達2.5萬畝。工農業總產值將達到17 459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16 884萬元,工業總產值達到575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5 000萬元。

人文古蹟

齊蘭烽燧

位於柯坪縣阿恰鄉奇蘭村西南1.5公里的戈壁上。四面全是開闊的沙漠平原,其南的喀什噶爾河沖積平原上曾經是野生動物的樂園,漢朝時這裡曾經是一處烽台,唐朝蔚頭州建立後又對其進行了加固和增高,使其成為雄踞大漠,觀察四方的巨大烽燧。現存遺址其高度、基座周長在全疆也屬第一。奇蘭烽燧現殘高約16米,烽燧底部呈方形,其外表呈梯形。烽燧頂部西南角已塌毀,東西和北面保存完好。烽燧的構築方式採用分體二次構築,先用黃泥土夯築高約3米的夯土層作為烽燧的基礎,夯層之間夾有平鋪的柴枝層。夯土層與柴枝層之間間距15-20厘米。在夯土層上部用黃土坯砌築烽燧的主體,土壞規格為35×24×28厘米,土坯層厚約60厘米,每層土之間又平鋪一層柴枝層以加固烽燧。在烽燧主體完成後,在烽燧的外牆再用黃泥土夾柴枝層夯築一圈,以保護烽燧主體土坯層經久堅固。奇蘭烽燧的這種建築方式是阿克蘇地區唐代烽燧構建中的又一種方式。從目前烽燧保存調試和狀態來看,這種建築樣式起了關鍵的作用,使烽燧主體在歷經一千多年的風雨侵蝕之後依然完好地矗立於戈壁荒原上。它充分說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西域邊陲這塊自然環境惡劣的地方,為適應環境而產生的傑出建築智慧和建築藝術。

齊蘭古城

位於柯坪縣阿恰鄉齊蘭村東6公里,地處東經79°38′5″、北緯40°32′14″之間為清代驛站遺址。原名闊納先爾,其西北方為現今的柯坪縣啟浪鄉,是絲綢之路北道必經之地。漢代從龜茲國到疏勒國,這裡是必來往商旅必經的糧草補給站。唐代以後由於圖木休克地區建立了蔚頭州,所以此地又是蔚頭州的東大門。清朝後期阿古柏分裂政權曾在這裡與左宗棠軍進行過激戰。此遺址面積很大,殘存建築物的功能複雜,有民用建築,有軍事建築,有宗教建築,有農墾遺址等等。古城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西北方向的平台(亦稱炮台)、官邸和較完整的城樓城牆。平台長13米、寬8米、高5米,為夯土築。城牆僅1道,南北向,長約80米,高約5米,牆頭上規則地築有近30個雉堞。城牆中段開設有1城門,寬約2.5米。城牆北端築長方形角樓,高約6米,頂面長12米、寬7.5米,角樓架上護堞高7米有餘。官邸位於城樓之西約30米處,約有1500平方米,地面殘留有地磚,殘存牆基由青磚砌築,一部分為東南方向的住宅建築群,約有7.5萬平方米,多為殘垣斷壁,基本結構仍可辨認。住宅區內有1條西南走向、寬5米的街道和縱橫交錯的小巷,城中有1個乾涸的大池塘。在遺址中採集到的物品有銅錢、陶片等。

名優特產

柯坪縣柯坪縣

恰瑪古、杏子、駱駝、羊肉是柯坪縣的特產資源。柯坪盛產杏子,俗稱“杏子之鄉”。其特點是品質好、肉厚、糖份高、杏仁大而甜,適口好吃。現有杏園15000畝,20餘個品種,年產量1萬噸。可制杏乾、杏脯、杏醬、杏罐頭和果丹皮等。

柯坪盛產駝絨毛,素有“駱駝之鄉”之稱,現有駱駝7000餘峰,屬典型的南疆駝,毛色有褐色與白色之分,年產駝絨30餘噸。

恰瑪古(維吾爾語)是新疆各族人民自古以來喜歡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柯坪又有“恰瑪古”之鄉之美譽,由於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水土光熱條件以及無污染栽培的“恰瑪古”,其口感純正、味甜、肉質細嫩且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B1、B2、維C及人體所需要的鐵、鈣、磷等營養成份,還具有性溫排毒、促進消化、清肺、降血脂等多種功能作用,故俗稱“小人參”。

旅遊名勝

柯坪縣哈拉坤原生胡楊林生態旅遊景點

柯坪縣柯坪縣

位於柯坪縣西北方向約70公里,柯坪縣阿恰鄉西北方向約45公里處,東接農一師3團,南接農二師53團。

占地544667畝,以胡楊為主,荒漠灌木叢為輛,分布在喀什噶爾河沿河兩岸。哈拉坤胡楊林繁盛於唐朝,唐以後,胡楊林被大量砍伐,現僅存544667畝。

胡楊林中樹木奇特,生長在荒漠逆境中,具有奇異的生物學特徵。胡楊在子葉、幼樹或成年樹基部及蔭條上,其葉呈披針形狹長如柳;而成年樹枝上的葉形,有廣卵形、菱形、心臟形、三角形,頗不一致。故胡楊的別名叫異葉楊。其次是胡楊的花期、種子成熟期長,每年4月下旬至8月下旬,都可以看到漫天飛舞的白色種絮,長達100多天,這在其它樹種絕無僅有。三是胡楊繁衍能力強。它的天然繁衍形式有根櫱、萌芽和落種,而以根櫱最為普通。一般情況下,一株胡楊大樹就可以根櫱一畝林,而且這種根櫱能力可延續100多年。這裡的胡楊林,就是根櫱世代異令胡楊林。另外胡楊林的景色,在秋季尤為優美,漫山遍野的金黃色,讓人有一種步入宮殿的感覺。

阿克蘇柯坪細石器遺址

阿克蘇柯坪細石器遺址位於新疆阿克蘇柯坪縣城西南,柯坪塔格山與艾外依塔格山之間的薩爾乾盆地的東緣,烏旦庫勒泉水和蘇巴什河流匯合出口處的三角洲階地表面。階地高3-5米,表面被叢草和流沙復蓋,在沙間平地上見有大量細石器,有細石柱、小石葉、刮削器等。石質主要為綠色矽質岩、燧石,附近無此種岩石,細石器石料當取自它處。

奇蘭烽燧

烽燧位於柯坪縣阿恰鄉新奇蘭村西南1.5公里的戈壁上。烽燧西約六公里處為多埃梯木烽燧。奇蘭烽燧現殘高約16米,是目前阿克蘇地區境內唐代烽燧中保存最完整,高度最高的烽燧。如果我們坐車沿314國道西行,您坐在車內向南望,可以看見在一片樹木掩映中奇蘭烽燧雄偉壯觀的的烽姿。

烽燧底部呈方形,其外表呈梯形。烽燧頂部西南角已塌毀,東西和北面保存完好。烽燧的構築方式採用分體二次構築,先用黃泥土夯築高約3米的夯土層作為烽燧的基礎,夯層之間夾有平鋪的柴枝層。夯土層與柴枝層之間間距15-20厘米。在夯土層上部用黃土坯砌築烽燧的主體,土壞規格為35×24×28厘米,土坯層厚約60厘米,每層土之間又平鋪一層柴枝層以加固烽燧。在烽燧主體完成後,在烽燧的外牆再用黃泥土夾柴枝層夯築一圈,以保護烽燧主體土坯層經久堅固。奇蘭烽燧的這種建築方式是阿克蘇地區唐代烽燧構建中的又一種方式。從目前烽燧保存調試和狀態來看,這種建築樣式起了關鍵的作用,使烽燧主體在歷經一千多年的風雨侵蝕之後依然完好地矗立於戈壁荒原上。它充分說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西域邊陲這塊自然環境惡劣的地方,為適應環境而產生的傑出建築智慧和建築藝術。

齊蘭古城

位於柯坪縣阿恰鄉齊蘭村東6公里,地處東經79°38′5″、北緯40°32′14″之間為清代驛站遺址。原名闊納先爾,其西北方為現今的柯坪縣啟浪鄉,是絲綢之路北道必經之地。漢代從龜茲國到疏勒國,這裡是必來往商旅必經的糧草補給站。唐代以後由於圖木休克地區建立了蔚頭州,所以此地又是蔚頭州的東大門。清朝後期阿古柏分裂政權曾在這裡與左宗棠軍進行過激戰。此遺址面積很大,殘存建築物的功能複雜,有民用建築,有軍事建築,有宗教建築,有農墾遺址等等。古城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西北方向的平台(亦稱炮台)、官邸和較完整的城樓城牆。平台長13米、寬8米、高5米,為夯土築。城牆僅1道,南北向,長約80米,高約5米,牆頭上規則地築有近30個雉堞。城牆中段開設有1城門,寬約2.5米。城牆北端築長方形角樓,高約6米,頂面長12米、寬7.5米,角樓架上護堞高7米有餘。官邸位於城樓之西約30米處,約有1500平方米,地面殘留有地磚,殘存牆基由青磚砌築,一部分為東南方向的住宅建築群,約有7.5萬平方米,多為殘垣斷壁,基本結構仍可辨認。住宅區內有1條西南走向、寬5米的街道和縱橫交錯的小巷,城中有1個乾涸的大池塘。在遺址中採集到的物品有銅錢、陶片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全自治區轄: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
烏魯木齊市天山區 |沙依巴克區 | 新市區 |水磨溝區 |頭屯河區 | 達坂城區 | 米東區 | 烏魯木齊縣
克拉瑪依市克拉瑪依區 | 獨山子區 | 白鹼灘區 | 烏爾禾區
吐魯番地區吐魯番市| 鄯善縣| 託克遜縣
哈密地區哈密市| 伊吾縣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和田地區和田市 | 和田縣 | 墨玉縣 | 皮山縣 | 洛浦縣 | 策勒縣 | 于田縣 | 民豐縣
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 | 溫宿縣 | 庫車縣 | 沙雅縣 | 新和縣 | 拜城縣 | 烏什縣 | 阿瓦提縣 | 柯坪縣
喀什地區喀什市 | 疏附縣 | 疏勒縣 | 英吉沙縣 | 澤普 | 莎車 | 葉城 | 麥蓋提 | 岳普湖 | 伽師 | 巴楚 | 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 阿克陶縣 | 阿合奇縣| 烏恰縣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 | 輪台縣 | 尉犁縣 | 若羌縣 | 且末縣 | 焉耆回族自治縣 | 和靜縣 | 和碩縣 | 博湖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 阜康市 | 呼圖壁縣 | 瑪納斯縣 | 奇台縣 | 吉木薩爾縣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 精河 | 溫泉縣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州直轄) | 伊寧市 | 奎屯市 | 伊寧縣 | 霍城縣 | 鞏留縣 | 新源縣 | 昭蘇縣 | 特克斯縣 | 尼勒克縣 |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塔城地區塔城市 | 烏蘇市 | 額敏縣 | 沙灣縣 | 託里縣 | 裕民縣 |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阿勒泰地區阿勒泰市 | 布爾津縣 | 富蘊縣 | 福海縣 | 哈巴河縣 | 青河縣 | 吉木乃縣
直轄行政單位石河子市 | 阿拉爾市 | 圖木舒克市 | 五家渠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