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秦漢時期,縣境北部綠洲是西域姑墨、溫宿兩國邊緣地帶。
西漢在西域設西域都護府,縣境為其屬地。
唐代屬安西都護府。
南宋屬西遼。
元代是別失八里的西部。
明代正德九年(1514年),賽德汗建立地方政權葉爾羌汗國,縣境屬其統轄。
清代乾隆十三年(1748年),準噶爾部吞併南疆,縣境北部綠洲為準噶爾部屬地。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阿克蘇地方頭領向清軍呈表歸服後,縣境受清政府任命的阿克蘇辦事侍郎、駐阿克蘇城尚書管轄。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清廷又改派辦事大臣治理阿克蘇,縣境為其轄地。
同治三年(1864年),阿古柏帶領侵略軍占領阿克蘇,成立“哲德沙爾”(意為七城國)反動殖民政權,縣境為其役屬。
光緒九年(1883年),縣境為溫宿直隸州一部分,為阿克蘇道所轄。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縣境北部綠洲有人煙地方為溫宿府屬阿瓦提莊、拜什艾日克莊、依麻木帕夏莊、玉吉買莊和英艾日克莊。
民國二年(1913年),溫宿本府改為阿克蘇縣,阿瓦提為阿克蘇縣所轄第三、四、五區大部分地區。
民國十一年(1922年),設阿克蘇縣屬阿瓦提分縣,縣佐治理3個區。
民國十九年(1930年),阿瓦提分縣改為縣,厘定為三等縣,受阿克蘇地區行政公署領轄。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厘定為二等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阿瓦提縣隸屬阿克蘇專區專員公署管轄。
1958年,阿克蘇縣拜什艾日克公社和英艾日克公社劃入阿瓦提縣。
1971年,阿瓦提縣隸屬阿克蘇地區行政公署管轄。
行政區劃
綜述
阿瓦提縣轄3個鎮、5個鄉:阿瓦提鎮、烏魯卻勒鎮、拜什艾日克鎮、阿依巴格鄉、塔木托格拉克鄉、英艾日克鄉、多浪鄉、巴格托格拉克鄉。縣境內有:良種繁育場、豐收一場、豐收三場、兵團三團。縣人民政府駐阿瓦提鎮。
阿瓦提鎮
代碼:652928100 轄7個社區、2個村委會:薩依巴格社區、博斯坦社區、努爾巴格社區、勝利社區、友好社區、庫木巴格社區、文化社區、古勒巴格村、團結村。
烏魯卻勒鎮
代碼:652928101 轄2個社區、23個村委會:協開爾庫勒社區、英買里社區、柯坪村、也台格熱木村、布蘇格村、克亞庫都克村、庫木艾日克村、阿熱格熱木村、海力派村、吐古魯克阿勒吞村、拉依當村、克地木阿依瑪克村、玉斯屯克協海爾村、托萬克協海爾村、黃宮村、喀拉塔勒村、阿依庫勒村、阿熱買里村、玉斯屯克亞貝希村、托萬克亞貝希村、木孜魯克村、木孜魯克牧業村、克孜勒墩村、阿依賽克維族村、阿依賽克漢族村。
拜什艾日克鎮
代碼:652928102 轄28個村委會:玉斯屯克庫木艾日克村、托萬克庫木艾日克村、庫木霍依拉村、玉斯屯克拜什艾日克村、托萬克拜什艾日克村、海力派宋村、恰特喀勒克村、喀什貝希村、玉斯屯克霍加巴斯喀克村、托萬克霍加巴斯喀克村、依爾瑪村、蘇格其喀拉塔勒村、博斯坦村、倉村、玉斯屯克依麻木帕夏村、托萬克依麻木帕夏村、阿布迪爾滿村、夏喀勒村、托萬克墩博依村、喀勒塔宋村、玉斯屯克墩克什拉克村、托萬克墩克什拉克村、玉斯屯克塔勒克村、蘇格其村、昆其宋村、素克滿村、托萬克塔勒克村、塔勒克村。
阿依巴格鄉
代碼:652928200 轄16個村委會:玉斯屯克柯坪村、托萬克多浪村、玉斯屯克喀格木希村、托萬克喀格木希村、玉斯屯克阿依庫勒村、托萬克阿依庫勒村、托萬克柯坪村、玉斯屯克艾來木庫都克村、托萬克艾來木庫都克村、托萬克庫拉斯村、玉斯屯克庫拉斯村、托萬克伊來克村、玉斯屯克伊來克村、闊什科瑞克村、玉斯屯克庫木巴什村、托萬克庫木巴什村。
塔木托格拉克鄉
代碼:652928201 轄18個村委會:塔木托格拉克村、阿熱勒村、阿克亞村、托萬克阿熱勒村、托格拉克勒克村、巴格央塔克村、托萬克賽克孜奧塔克村、拉帕村、托萬克塔木托格拉克村、吐格貝希村、玉斯屯克塔木托格拉克村、秋瑪克村、英買里村、諾其宋村、庫吾爾尕村、玉斯屯克玉吉買村、闊維村、托萬克玉吉買村。
英艾日克鄉
代碼: 652928202 轄23個村委會:帕萬拉村、恰其村、吐魯瓦依村、吾斯塘阿熱力格村、吐格曼貝希村、拉特勒克村、吐熱村、也克力村、阿熱阿依瑪克村、巴依拉村、玉斯屯克托格拉吾斯塘村、托萬克托格拉吾斯塘村、夏庫爾村、玉斯屯克蘭乾村、托萬克蘭乾村、開克日布亞村、闊什庫都克村、庫吾爾尕村、蘇亞依迪村、八連村、拜什甫塔克村、托碼村、蘇蓋提艾日克。
多浪鄉
代碼:652928203 轄4個村委會:玉斯屯克多浪村、托格拉克麻扎村、克其克拜什艾日克村、賽克孜奧塔克村。
巴格托格拉克鄉
代碼:652928204 轄4個村委會:喀拉庫傑克村、玉斯屯克巴格托格拉克村、墩買里村、托萬克巴格托格拉克村。
良種繁育場
(代碼:652928400) 豐收一場(代碼:652928401) 豐收三場(代碼:652928402)
兵團三團
代碼:652928403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阿瓦提縣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西部、塔里木盆地西北、天山南麓,地處北緯39°31′~40°50′、東經79°45′~81°05′之間。東北與阿克蘇市接壤,西與柯坪縣毗鄰,西南與巴楚縣交界,南部深入塔克拉瑪乾大沙漠,邊接洛浦、墨玉兩縣。東西最寬100千米,南北最長150千米,總面積1325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阿瓦提縣由沖積扇、沖積平原和沙漠三大地貌類型組成。北部為阿克蘇河沖積扇平原,面積約18.9萬公頃,海拔1028—1064m ,平坦寬闊,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坡度<2°,地表由細土物質組成,土層深厚;沖積平原由阿克蘇河、葉爾羌河、喀什噶爾河、和田河的河谷平原組成,面積約27.8萬公頃,海拔1020~1050m,地勢平坦,坡度<1°,河漫灘地、河心灘、河曲極為發育,其上多古河道,形成眾多近南北走向的湖泊及河間窪地,以及數道南北向分布的梁狀高地和河灣,;南部為塔克拉瑪乾大沙漠,面積約85.9萬公頃,海拔 1040~1060m ,由半固定的草灌沙丘和流動的新月型沙丘及沙丘鏈、複合型沙丘及沙丘鏈、沙壟及複合型沙壟、金字塔沙丘、穹狀沙丘、魚鱗狀沙丘等類型組成。
氣候
阿瓦提縣屬暖溫帶大陸性乾旱氣候。基本特點是乾旱少雨,蒸發量大,寒暑變化劇烈,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春秋升溫和降溫迅速,氣溫年較差和日較差大,日照時間長,熱量充足,年降水量稀少且在時間上分布不均,農業生產全依賴於地表水灌溉。
阿瓦提縣多年平均氣溫10.4°C,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4.2°C,極端最高氣溫39.4°C,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8.3°C,極端最低氣溫-25°C;多年平均降水量46.7mm,多年平均蒸發量1890.7mm ,無霜期211天,年均日照2679小時;氣溫年較差34°C,年均日較差15°C。
阿瓦提縣平均風速3m/秒,年平均大風日數 15天,平均浮塵日數52天。春季(3~5月)升溫快而不穩,冷暖交替頻繁,乾旱且多大風;夏季(6~8月)炎熱,多乾熱風,日照時間長,降水集中,受冰雹危害;秋季(9~11月)氣候涼爽,降溫迅速,霜凍出現;冬季(12~翌年2月)天氣寒冷而漫長,平均氣溫-8.3°C。
水文
阿瓦提境內有阿克蘇河、喀什噶爾河、葉爾羌河、和田河,諸河在境內交匯成塔里木河東流出境,形成許多湖泊沼澤,境內最大湖泊是艾西曼湖,境內面積13.3平方千米。縣內綠洲地下水動儲量約有7.03億立方米,地下水位高,地下水深的在3米以內,易開採。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2012年,阿瓦提縣有胡楊、甘草、羅布麻、大芸、紅柳、蘆葦、蒼耳、車前子、小獐茅、鹽穗木、芨芨草、駱駝刺、白刺、鈴鐺刺、醉馬草、牛蒡、苦豆子、蒲草、三棱草等為建群種。
動物資源
2012年,阿瓦提縣內有野生陸棲脊椎動物多種,如馬鹿、鵝喉羚(黃羊)、狐狸、野兔、野豬、刺蝟、麝鼠、蛇、蜥蜴、壁虎、蛤蚧、黃鼠等;還有禿鷲、白鸛、天鵝、大鴇、野雞、大雁、野鴨、玉帶海鷗、灰鶴、白鷺等。
經濟
綜述
2013年,阿瓦提縣生產總值達33.3億元,比2011年增長15.3%(按2010年可比價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9401萬元,比2011年增長9.9%;第二產業增加值53508萬元,比2011年增長14.5%,其中,工業完成24815萬元,比2011年增長8.9%,建築業28693萬元,比2011年增長18.4%;第三產業增加值140196萬元,比2011年增長21.9%。三次產業結構比例41.8:16.1:42.1。人均生產總值14523元,比2011年增長22.8%。
第一產業
農業
2013年,阿瓦提縣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51.27萬畝,同比增長1.7%。其中,糧食播種面積27.1萬畝,減少2.21萬畝,下降7.5%;棉花播種面積117.7萬畝,增加2.7萬畝,比2011年增長2.3%,其中:長絨棉播種面積51.57萬畝,細絨棉播種面積66.13萬畝;小麥播種面積15萬畝,減少1.31萬畝,比2011年下降8%;玉米播種面積為12.1萬畝,減少0.9萬畝,比2011年下降6.9%;瓜類播種面積3.13萬畝,增加0.97萬畝,比2011年增長44.9%;蔬菜播種面積3.22萬畝,增加1.61萬畝,比2011年增長100%。
2013年糧,食產量122195噸,下降6.8%;小麥產量67695噸;玉米產量54500噸;瓜類產量51960噸;蔬菜播種產量43470噸;棉花產量129930噸(皮棉),其中,長絨棉、細絨棉平均單產分別達89公斤和126.9公斤。
畜牧業
2013年,阿瓦提縣牲畜出欄31.68萬頭,增長5.1%,其中,羊出欄28.28萬頭,增長2.6%;牛出欄1.43萬頭,增長7.5%。牲畜存欄39.49萬頭,增長5.6%,其中,羊存欄35.75萬頭,增長5.8%;牛存欄2.78萬頭,增長5.7%。肉類總產量13430噸,增長13.8%,其中,羊肉產量4932噸,下降0.1%;牛肉產量2386噸,增長28.3%。牛奶產量7279噸,增長20.9%;禽蛋產量2473噸,增長21.9%。水產品產量130噸。
第二產業
工業
2012年,阿瓦提縣工業增加值24815萬元,比2011年增長8.9%(按可比價計算,下同),比2011年下降15.3個百分點。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19351萬元,比2011年增長26.7%;重工業增加值5464萬元,比2011年增長34.1%。工業銷售產值61232萬元,產銷率達100%。
2012年,阿瓦提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112.6萬元,比2011年增長5.3%;增加值9683萬元,比2011年增長33.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全縣工業3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22457.8萬元,比2011年下降23.9%;盈虧相抵後利潤盈利631.8萬元。其中,棉紡業盈利224.1萬元,小麥加工虧損51.3萬元,電力行業虧損56.4萬元,紅棗加工實現利潤515.4萬元。規摸以上工業企業應交增值稅933.4萬元,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達102.6%。
建築業
2013年,阿瓦提縣完成建築業總產值82483萬元,比2011年增長77.5%,建築業企業簽訂契約總額為87098萬元,比2011年增長40.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 52319萬平方米,增加5556萬平方米;房屋竣工產值 41443 萬元,比2011年下降2.8% 。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2年,阿瓦提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653.4萬元,,比2011年增長15.1%。分地域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 25434.8萬元,,比2011年增長16.7% ;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218.6萬元,,比2011年增長1.8%。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25492.5萬元,,比2011年增長12.1% ;餐飲零售額 9160.9 萬元,,比2011年增長 24.3%。
2012年,阿瓦提縣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中,機電產品及設備類零售額 2936.7萬元,,比2011年增長6.7%;石油及製品類零售額759.9 萬元,比2011年下降31.8% 。
旅遊
2012年,阿瓦提縣有星級賓館2個,客房145間,A級景區1個,接待國內旅遊人數22.27萬人次,比2011增長9.7%,旅遊總收入5400萬元,增長16.4%。
社會事業
科學事業
2012年,阿瓦提縣各行各業申報科技興縣項目62個,經審核通過國家級科技項目1個,經審核通過自治區科技項目5個,地區級科技項目2個,縣27個項目被列為實施科技項目。全縣全年專利申請數12個,其中:全年專利授權數7個。
教育事業
2012年,阿瓦提縣職業高中1所,在校生1632人;全縣普通中學11所,在校生12778人,其中:高中生1593人,國中生11185人;國小68所,在校生22427人;在全縣共設幼稚園52所,班級219個,“雙語”班219個,幼兒數8437人,全年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3%。
文體事業
2012年,阿瓦提縣共有各類文化藝術機構1個,廣播電視台1座,鄉廣播站8座,廣播人口復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復蓋率分別達98%、95%。 “大喇叭”復蓋率95%,音響率98%,發放直播衛星接收設備 3452套,有線電視用戶達5000餘戶,放映電影1476場(次),全年開展“百日廣場文化”87場(次)、鄉村百日文體活動420場(次)。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5.6萬冊。
2012年,阿瓦提縣在地區青少年賽事中,獲得金牌29枚、銀牌32枚、銅牌17枚;先後成立了“阿瓦提縣刀郎農民畫家協會”和“新疆刀郎農民畫院”,在自治區舉行了《農民畫說新疆巨變》首發儀式,畫冊成為新疆入選“向十八大獻禮”的唯一出版物。
衛生事業
2012年末,阿瓦提縣共有衛生機構23個,其中縣級醫院2個、衛生院 10個,防疫站8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保健站1個,衛生技術人員521人,醫生245人,衛生防疫人數 48人。醫院、衛生院床位數625張。全縣產婦住院分娩比例達98.9%,嬰兒死亡率為13.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8.5‰。全年甲、乙、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人數1290例(不包括肺結核病例),傳染病死亡5例;報告傳染病發病率549.9/10萬,死亡率2.1/10萬(以上數據均不包括肺結核病例)。
社保事業
2012年末,阿瓦提縣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6189人,比上年末增加414人。其中,參保離退休人員1818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14313人,增加101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0684人,增加103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7485人,增加104人。參加工傷保險職工人數4772人,增加249人。參加生育保險職工人數7497人,增加265人。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37956人,比上年末減少484人。
交通
阿瓦提縣,2012年全縣公路里程數3736.2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164.3公里,客運量425.4萬人。旅客周轉量40208.1萬人公里,同比2011年增長6.2%;貨物周轉量4876.7萬噸公里,增長0.9%。
距國道314線58公里,毗鄰南疆鐵路,距314國道58公里,距阿克蘇火車站、飛機場67公里,距烏魯木齊市公路里程1077千米。
文化民俗
刀郎文化
刀郎人是蒙古及維吾爾等民族融合而成,因此刀郎文化就融合了漠北突厥文化、蒙古文化、塔里木土著文
化。刀郎人幾百年狩獵遊牧在森林草原,深深地留下了獨特的牧獵文化,又有二百餘年的農耕生涯,因此又留下了農耕文化的成分。刀郎文化是由刀郎人的生存環境和歷史空間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表現在生活的各方面,主要以原生態的歌舞和娛樂活動著稱。
服裝
自20世紀90年代後,男青年大多留頭髮,戴帽者較少。髮式有背頭、分頭、平頭等。男性中老年人戴帽者較多,春夏秋季多戴各式花帽,老年人冬季多戴翻毛皮帽。女青年蓄長發,多為波浪式,間有染髮者(棕黃色),有的還戴華麗小花帽,漂亮雅致,富有民族特色。中老年婦女戴頭巾者較多,夏用紗巾冬用棉毛頭巾。婦女均戴耳環,耳環樣式較傳統,華美小巧。
飲食
以小麥面、大米為主食,高級機磨麵和精米已代替舊時石磨麵和糙米。飯食主要有饢、拉麵、湯麵、餛飩、抓飯,其次有烤包子、蒸包子、油餅、饊子、烤羊肉串等,以羊牛肉為主,雞、魚次之。
居住
農村為一家一戶分散居住,每戶均有果園庭院,城鎮居民一部分仍住獨家小院,院內種花植樹,一部分已住進現代樓房,多為三室一廳,有廚房、衛生間及水暖設施。
旅遊
玉滿旅遊景區:
距縣城西北18公里處,離阿克蘇60公里,每日均有班車通往景區,景區西鄰艾西曼湖、東倚阿克蘇河、南為阿瓦提縣城,四面綠洲環繞,其中生長茂密的胡楊林、紅柳、蘆葦等野生植被,林間野生動物成群,老大河穿流而過。
塔克拉瑪乾沙漠:位於阿瓦提縣烏魯卻勒鎮博斯坦牧場南部的廣闊地區,以塔克拉瑪乾大沙漠為主體,面積達8526平方公里。距縣城50公里,交通便利。
艾西曼湖:位於阿瓦提縣城近郊西部的英艾日克鄉十八村,是阿克蘇地區最大的淡水湖,距城區20公里。景區以艾西曼湖水為主景,周邊是由沙丘、蘆葦、胡楊林等組成的荒漠景觀,湖泊面積約13.3平方公里,湖水深2-5米。
三場胡楊林森林公園:位於縣城南部,面積為116.68萬畝,南面是塔克拉瑪乾大沙漠,葉爾羌河沿岸生長茂密的胡楊林和荒漠植被,林區有野豬、野鹿、黃羊等野生動物資源。景區春夏兩季胡楊林枝繁葉茂、鬱鬱蔥蔥。
多浪部落景區:該景區位於新疆阿瓦提縣境內,距縣城18公里,距阿克蘇市50公里,交通便利,於2008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景區以原始胡楊林為背景,以多浪文化為主題,通過展示多浪人歷史遺物、重現多浪人原始生活場景,全面展現多浪人的建築、飲食、手工製作及生活。景區占地面積8000餘畝,聚多浪歌舞、民俗展館、民俗體育運動、多浪人部落、河流垂釣、水上娛樂、沙灘游泳、探險、狩獵、鴕鳥觀賞、民族特色餐飲、自助燒烤等為一體。
民族
阿瓦捉縣是多民族聚居區。歷史上有眾多民族在這裡生活,以後維吾爾族、漢族、回
阿瓦提縣
族、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孜別克族、蒙古族、錫伯族、俄羅斯族、滿族等成為世居民族。據2001年統計年鑑資料,維吾爾族15.7萬人,占80.8%,漢族為3.6萬人,占18.6%,回族0.11萬人,占0.5%,柯爾克孜族9人,蒙古族25人,烏孜別克族14人,其它錫伯族、俄羅斯族、滿族僅幾十人數量很少。
阿瓦提縣人類文化活動孕育了多浪森林草原遊牧文化和綠洲文化,在歷史上曾是有名的"絲綢之路"南北道沿和田河橫穿塔克拉瑪乾沙漠的重要驛站,。其中西域最著名的歷史人物、智慧的化身--阿凡提,曾在此地生活和傳播過文化。經年累月薈萃民間文化精華,"阿凡提"已成為流傳於民間、全國乃至世界的寶貴文化遺產。眾多民族聚居豐富了本區的人文旅遊資源,特別是人口比重大的維吾爾族多浪人的民居飲食、節日慶典、服飾裝束、民族歌舞、娛樂習俗等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是當地最具特色的人文旅遊資源。
植被
阿瓦提縣有天然草場246.56萬畝(含宜農荒地)、天然胡楊林41.8萬畝。出產甘草、牛蒡、列當、貝母、大芸等野生藥材,有大量蘆葦、羅布麻、沙棘等野生植物。森林草野河湖之中,出沒著黃羊、狐狸、野兔、狸貓、野豬、麝鼠、天鵝、大鴇、野鴨、野雞、白鸛等野生獸禽。總面積近3萬畝的20多個湖泊,含鹼輕微,水源穩定,生長著蘆葦、蒲草、水藻,可發展水產業。土種扁吻魚和塔里木裂腹魚鮮美肥嫩,為新疆名產。
縣境北部綠洲,阡陌縱橫,林路成網,田野堆翠,瓜果飄香,牛羊成群,村莊相望。綠洲南沿是廣闊的胡楊林和灌木叢、刺棘、野草。越過林莽灌叢、野草荒原,進入塔克拉瑪乾大沙漠。沙漠中黃沙、藍天,寂靜、遼闊。在和田河畔的博克賽木地方,常可見到海市蜃樓,並伴有奇異的沙嗚,還常出現視物遠大近小的奇妙景象。大漠奇觀,撲朔迷離,令人遐想和感慨,是有待開發的旅遊資源。
數百年前,縣境北部叢林莽蒼,荒漠廣袤,河沼遍布,水豐地腴卻鮮有人煙。清乾隆年間始興屯政,至光緒百餘年間,多次從周邊各縣移民到境內墾荒造田,開闢新村。又各以原籍地名為新村命名,留下了柯坪、阿依庫勒、庫木巴什、阿熱里、阿克亞等一批與周邊各縣同名的村莊。所遷人口多為貧苦農民,能吃苦耐勞,不畏艱辛,靠坎土曼、木輪車等原始工具開荒造田,修渠築路,改造荒原,世代相襲,致使阿瓦提的歷史成為一部墾荒造田史。建縣時有耕地14萬畝,至1950年建立人民政權時,耕地擴大到20.57萬畝。
農業發展
1950年成立中共阿瓦提縣委和縣人民政府後,黨和政府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一方面領導農民興修水利、改造農田,一方面繼續墾荒造田。60年代中期開始大規模的"五好"(好條田、好林帶、好道路、好水渠、好居民點)建設,使零散分割的農田連成片,既改變了農村面貌,也為後來的農業機械化創造了條件,為以棉花生產為核心的農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經過幾十年不懈努力,到1990年,全縣耕地達48.15萬畝,建成灌排水渠575條,總長2 000餘千米,水閘368座,農田全部實現林網化。80年代末,種植棉花給農民帶來了巨大收益,推動了更大規模的墾荒造田。90年代初,縣上成立"綠色企業公司",專事墾荒造田,規劃建設新墾區。推土機、挖掘機等農機作業代替了過去的人力和畜力,結束了古老漫長的墾荒方式。
駐縣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一師三團場和其他團場部分連隊以及公安農場,50年代中期開始屯墾,經營進取30餘載,建成大型國營機械化農場,擁有良田16._58萬畝。百餘平方千米的上游水庫,有效地調節了農墾團場的水源,並出產大量水產品。他們為阿瓦提縣的繁榮起了重大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內地幹部、轉業軍人、學生、支邊青年及其他勞動者,陸續來到阿瓦提參加建設。各族人民團結奮鬥,更大規模地開發水土,改造農田,使阿瓦提大地變成了一幅綠色彩圖。阿瓦提縣逐漸繁榮起來了。
經濟發展
1950~1990年的40年間,阿瓦提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國民經濟有了很大發展。1949年,全縣工農業總產值只有22.4萬元,到1990年為21 389.9萬元,增長了955倍;國內生產總值1952年為625.18萬元,1990年為21 499.51萬元,增長34.39倍。阿瓦提是以生產糧棉為主的農業縣。人民政權建立前,由於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束縛,加之民眾文化素質低,農業技術落後,農業產量、產值甚低,人民生活水平也很低。1949年,全縣糧食總產13 339噸,平均畝產70千克;油料總產439噸,平均畝產12.2千克;棉花總產175噸,平均畝產10.5千克;牲畜存欄11.25萬頭(只)。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使農民民眾獲得了土地及其他生產資料,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農業合作化和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使私營經濟納入集體所有制,經濟進一步得到發展。是時社會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幹部廉潔儉樸,幹群關係融洽。以後,由於執行"左"的路線,生產長期處於徘徊狀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間,社會動亂,幹群關係惡化,生產受挫,人民生活貧困。
未來發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經過拔亂反正,糾正"左"的錯誤,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阿瓦提縣經濟狀況、社會面貌迅速發生變化。1983年農村實行家庭承包經營制,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迅猛發展。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縮小糧食種植面積,擴大植棉面積,並提高單產,阿瓦提成為全國重點植棉縣。全縣經濟高速發展,社會面貌有了很大改變。1990年雖遭3次空前嚴重雹災,農業仍持續增長:糧食總產87 300噸,單產218千克;棉花總產10 404噸,單產55.73千克;油料總產1 566噸,單產244千克;牲畜存欄38.03萬頭(只)。是年,農機總動力47 607千瓦,鄉鎮企業總產值1 516.1萬元,社會商品零售額6 208萬元,公路里程510千米,郵電業務總量46.66萬元,城鄉居民儲蓄餘額4 974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745元。1949年僅有少數亦工亦商亦農的手工業者,沒有現代工業。1990年已發展到擁有電力、採煤、農機具製造維修、汽車修理、建材生產、小五金生產、農副產品加工等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4 048.2萬元。1990年棉花已占農業總產值的49%,阿瓦提縣被稱為"棉鄉",阿瓦提人的希望被喻為"銀色的希望"。
50年代起,調到縣內工作的幹部多為工農幹部,他們具有艱苦樸素,密切聯繫民眾的優良作風,在民眾中留下了良好形象,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80年代開展的"五講、四美、三熱愛"、民族團結和講文明樹新風活動,促進了精神文明建設。民眾的社會主義道德和文明行為規範意識不斷增強,阿瓦提縣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阿瓦提縣交通不便,工業基礎差,又缺乏人才,發展工業有待來日,只有以發展農業為主。棉花生產已成為農業經濟的支柱產業,"依靠棉花奔小康"是阿瓦提縣相當長一個時期經濟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棉花,因地、因市場制宜,拓寬思路,開創新產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則是經濟發展的長期戰略。
數百年前,移民企盼繁榮,將新建村莊起名"阿瓦提"。為求得繁榮,含辛茹苦,代代不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終於實現夙願。阿瓦提縣各族人民將繼續發揚團結奮鬥、艱苦創業的精神,阿瓦提縣的明天將會更加繁榮。
社會發展
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社會全面進步。50年代阿瓦提鎮只有狹窄的土街和低矮的土房,行路靠步行或騎驢、馬,運輸靠驢馱或木輪牛車拉,全縣80 %以上人口是文百,芽土布,住土屋,汲水用葫蘆,磨麵用無齒磨石,榨油用木碓式的"居尕孜"。
經過40年的發展,至1990年,全縣有中國小116所,在校學生25 103名,學齡兒重入學率95%以上,9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普及。有醫療衛生機構23所,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25名。縣城阿瓦提鎮面積5.25平方千米,有主幹道11條12千米。縣城通往阿克蘇市的公路已鋪成瀝青路面,往返客、貨車輛川流不息。縣內各鄉、農場的公路80%為瀝青路面,村村有車道。多數農戶有"小四輪''拖拉機,機車也隨處可見。農民口糧以小麥、大米為主,家家有牛羊、果園。布料、服裝品種繁多、樣式新穎;住房也由土木結構向磚混結構過渡,屋內寬敞明亮。電視普及率達80%以上,錄音機、沙發、大立櫃等家具也相當普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全自治區轄: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 |
烏魯木齊市 | 天山區 |沙依巴克區 | 新市區 |水磨溝區 |頭屯河區 | 達坂城區 | 米東區 | 烏魯木齊縣 |
克拉瑪依市 | 克拉瑪依區 | 獨山子區 | 白鹼灘區 | 烏爾禾區 |
吐魯番地區 | 吐魯番市| 鄯善縣| 託克遜縣 |
哈密地區 | 哈密市| 伊吾縣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
和田地區 | 和田市 | 和田縣 | 墨玉縣 | 皮山縣 | 洛浦縣 | 策勒縣 | 于田縣 | 民豐縣 |
阿克蘇地區 | 阿克蘇市 | 溫宿縣 | 庫車縣 | 沙雅縣 | 新和縣 | 拜城縣 | 烏什縣 | 阿瓦提縣 | 柯坪縣 |
喀什地區 | 喀什市 | 疏附縣 | 疏勒縣 | 英吉沙縣 | 澤普 | 莎車 | 葉城 | 麥蓋提 | 岳普湖 | 伽師 | 巴楚 | 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 |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 阿圖什市| 阿克陶縣 | 阿合奇縣| 烏恰縣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庫爾勒市 | 輪台縣 | 尉犁縣 | 若羌縣 | 且末縣 | 焉耆回族自治縣 | 和靜縣 | 和碩縣 | 博湖縣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昌吉市 | 阜康市 | 呼圖壁縣 | 瑪納斯縣 | 奇台縣 | 吉木薩爾縣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 博樂市| 精河 | 溫泉縣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 (州直轄) | 伊寧市 | 奎屯市 | 伊寧縣 | 霍城縣 | 鞏留縣 | 新源縣 | 昭蘇縣 | 特克斯縣 | 尼勒克縣 |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
塔城地區 | 塔城市 | 烏蘇市 | 額敏縣 | 沙灣縣 | 託里縣 | 裕民縣 |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
阿勒泰地區 | 阿勒泰市 | 布爾津縣 | 富蘊縣 | 福海縣 | 哈巴河縣 | 青河縣 | 吉木乃縣 |
直轄行政單位 | 石河子市 | 阿拉爾市 | 圖木舒克市 | 五家渠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