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若羌縣地處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東南部,塔克拉瑪乾沙漠東南緣,東經86°45′—93°45′,北緯36°—41°23′。西接且末,北鄰尉犁縣及鄯善縣和哈密市,東與甘肅省、青海省交界,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行政面積20.23萬平方千米,是全國轄區總面積最大的縣。縣城距州府庫爾勒444千米。全縣轄兩個管委會、四鎮、四鄉、一團場,總人口5.6萬人(2009年),有維、漢、回、東鄉等15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數占40%。縣城若羌鎮,位於縣境中部,城鎮面積2.4平方公里,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若羌的維吾爾語名為“卡克里克”,“卡克里克”的原詞是“卡克庫都克”,是4口井的意思。
若羌,西漢為西域婼羌、樓蘭(鄯善)國地。光緒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置卡克里克縣丞。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置婼羌縣(屬新平縣)。自此,縣名沿用至今。1958年漢字簡化後,1959年經國務院批准,將“婼羌”改為“若羌”。
“若羌”之含義,據中國著名考古學家黃文弼的《羅布淖爾考古記》之說,“婼羌”是部落名稱,“羌”是族名,“婼羌”是由古代羌人的一個部落名稱而形成的地名。
建置沿革
若羌縣曾經是多種文化交流、互化、傳播的孔道,又一度是最開放的地域之一。若羌縣境內共擁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三處,分別是:樓蘭古城、米蘭古城、海頭古城。
若羌,原為“婼羌”,屬國名,最早見於西漢(公元前36年),為三十六國一小國。漢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為“樓蘭”國。元封三年(公元108年),臣服於漢和鄰近匈奴。元鳳四年(公元前77年),更其國名為鄯善,遷都扜泥城(今若羌鎮)。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降附匈奴。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至漢殤帝延平元年(公元106年),鄯善為漢藩屬。永初元年(公元107年),鄯善為匈奴重新統治,漢安帝延光三年(公元124年)至東晉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鄯善臣屬於漢晉,永興二年(公元403年),臣服於晉,太平真君六年(公元445年),鄯善國滅,遂為魏之郡縣。
北魏興安元年(公元452年)至隋大業四年(公元608年),鄯善為吐谷渾占據。大業五年(公元609年),設鄯善郡,同年廢郡置鄯善鎮,隋末,鄯善為吐谷渾重新統治。
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鄯善城改名石頭鎮(又稱典合城),隸沙州所轄,唐貞元年至唐末(公元785年至906年),石頭城淪為吐蕃所統治。
五代十國至北宋,前期石頭鎮屬西州回鶻,後期屬於田國。南宋紹興元年(公元1131年),石頭鎮為西遼王朝所統治。宋嘉定四年(1121年),為直魯古王所統治。嘉定十一年(1218年),為察合台汗國所統治。宋淳佑十一年(1251年),屬別失八里行省轄。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石頭鎮改名為羅布鎮。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羅布鎮為別失八里察合台政權所統治。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由清朝取代統治。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設卡克里克縣丞,隸新平縣轄。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升婼羌縣,屬焉耆府轄。
民國二年(1913年),婼羌縣直屬阿克蘇道轄。民國九年(1920年),由阿克蘇道轄劃歸焉耆道轄。
1949年,屬庫爾勒行署轄。1958年,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959年,改“婼羌”為“若羌”,仍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2015年06月新疆若羌已啟動撤縣建市擬用最短時間建樓蘭市。
行政區劃
2012年11月,若羌縣瓦石峽鄉撤鄉建鎮,若羌縣下轄的地區由五鄉三鎮變為四鄉四鎮。
2014年7月,若羌縣下轄4鄉4鎮:若羌鎮、依吞布拉克鎮、羅布泊鎮、鐵乾里克鄉、吾塔木鄉、瓦石峽鎮、鐵木里克鄉、祁曼塔格鄉,共25個行政村、8個社區。
鄉鎮 | 政府駐地 | 面積 | 直轄 |
---|---|---|---|
若羌鎮 | 團結路社區 | 28平方千米 | 團結路社區、勝利路社區、文化路社區、新城社區 |
依吞布拉克鎮 | 依吞布拉克社區 | 5.5平方千米 | 依吞布拉克社區、阿爾金社區 |
羅布泊鎮 | 羅布泊村 | 5.1萬平方千米 | 樓蘭村、紅十井村、八一泉村、羅中村、羅鉀社區 |
鐵乾里克鄉 | 庫爾乾村 | 2.32萬平方千米 | 庫爾乾村、果勒吾斯塘村、亞喀吾斯塘村、托格拉克勒克村、英蘇牧業村、鐵乾里克村、古力巴格社區 |
吾塔木鄉 | 尤勒滾艾日克村 | 1.17萬平方千米 | 尤勒滾艾日克村、果勒艾日克村、依格孜吾斯塘村、西塔堤讓村、牧業村 |
瓦石峽鎮 | 巴什艾日克村 | 2.41萬平方千米 | 烏都勒吾斯塘村、新建村、吾塔木村、牧業村、塔什薩依村 |
鐵木里克鄉 | 鐵木里克村 | 2.63萬平方千米 | 鐵木里克村、拉配泉村、白乾湖村 |
祁曼塔格鄉 | 祁曼塔格村 | 6.56萬平方千米 | 祁曼塔格村、喀拉喬卡村 |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若羌縣位於北緯36°05′~41°23′,東經86°45′~93°45′,東與甘肅、青海兩省相連,南與西藏自治區接壤,西與且末縣毗鄰,北與尉犁縣和吐魯番、哈密兩地區交界,隸屬於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縣境東西寬570千米,南北長580千米,面積20.23萬平方千米。縣人民政府駐若羌鎮,距烏魯木齊市908千米,距庫爾勒市444千米,是內地進入新疆的重要門戶。
地形地貌
若羌縣地勢南高北低,由西南向東北傾斜,海拔768—6900米。南部為山區,屬羌塘高厡東北部,海拔1500—4500米,國家以此圈劃了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是縣內的主要牧業基地;中部沖積為沖積扇綠洲平原,海拔880—1500米,為農業種植區和主要人口居住區;北部為平原沙漠區,海拔763—1000米,由四個部分組成:西面為塔克拉瑪乾沙漠的東部,東南面為庫木塔格沙漠,東北面為庫魯克塔格山部分山體和南麓山前沖積扇戈壁沙灘地,中部為羅布泊乾涸湖床和湖濱鹽膜地。
若羌縣境內最高點為東崑崙山的木孜塔格峰,海拔6973米,最低點為羅布泊窪地,海拔780米。
水文
若羌縣的主要河流有:若羌河、瓦石峽河、塔什薩依河、米蘭河、塔特勒克布拉克河、車爾臣河、塔里木河、孔雀河;玉蘇普阿勒克河、阿提阿特坎河、依協克帕提河、色斯克亞河、阿其克庫勒河、喀夏克勒克河,均屬於內陸型河流。年總徑流量11.76億立方米。
氣候
若羌縣城屬暖溫帶大陸性荒漠乾旱氣候,若羌縣年平均溫度11.8℃,極端最高溫度43.6℃,1月平均氣溫﹣9.4℃,7月平均氣溫27.4℃,極端最低溫度-27.2℃;年平均相對濕度39℃,無霜期189—193天;年平均降水量28.5毫米,年極端最大降水量118.0毫米;年最小降水量3.3毫米,年平均蒸發量2920.2毫米,最大蒸發量3368.1毫米;最多風向為NE、E(東北風、東風),年平均風速2.7米/秒,極端最大風速≥40米/秒,年平均日照時數3103.2小時,最大為3338.8小時,最小為2940.0小時;最大凍土深度96cm。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09年底,若羌縣土地總面積為29819萬畝,其中:宜農地1778萬畝,占總面積的5.96%。全縣共有耕地17萬畝,占宜農地的0.96%。
水資源
若羌縣境內有大小河流14條,年徑總流量11.76億立方米。已開發利用的有若羌河和瓦石峽河(米蘭河為農二師36團所用,年徑流量1.55億立方米),其中若羌河年徑流量1.07億立方米,年引水量0.49億立方米,瓦石峽河年徑流量0.47億立方米,年引水量0.22億立方米;若羌地下水資源儲量約為0.33億立方米。
2013年,若羌縣水資源總量23.6億立方米,農業灌溉總用水量1.9億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09055畝,高新節水灌溉面積151350畝(含林地、園地),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2900畝。機電井排灌面積233900畝,旱澇保收面積305000畝,配套機電井1333眼。
生物資源
若羌縣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已發現的獸類有野氂牛、野駱駝、野驢、藏羚、馬鹿、岩羊、盤羊等49種;鳥類有黑頸鶴、黑鶴、金雕、藏雪雞、禿鷲、環頸雉、金眶鴿、紅鷸等92種,其中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鳥類達52種。
若羌縣野生植物有麻黃、野罌粟、雪蓮、莎草、禾草、針茅、蘆葦、羅布麻、甘草等250餘種。
森林資源
若羌縣地區的植被,以乾旱荒漠原始天然植被為主,全縣植被復蓋率為6.27%。北部天然荒漠植被區主要為大根莖和耐旱植物群落,類型有喬、灌、亞灌木和沙生植物。中部平原農區栽培植被區主要有紅棗、杏樹、桃樹等經濟林和楊、柳、榆、沙棗等防護林。全縣林地面積為304.9萬畝,其中:天然林293.3萬畝,人工林11.6萬畝。
草原資源
截至2009年底,若羌縣共有天然草場1720萬畝,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1200萬畝,實際利用草場面積515萬畝。山區草場面積約1510萬畝,草群復蓋度30~50%,可載畜15.5萬隻綿羊單位;平原草場面積約210萬畝,可載畜1.6萬隻綿羊單位。
礦產資源
截至2009年底,若羌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51(亞)種,礦產地近200處,其中大中型礦床29處,小型礦床32處,遠景礦床29處。若羌縣礦種多、儲量大,開發前景好,達到中型或大型規模的礦產主要有鉀鹽、鎢、錫、銫、鉛、鋅、銅、鎳、黃金、石棉、花崗岩等,是中國少有礦產資源相對豐富的區域之一,也是國家“358”項目重點實施區域。
人口民族
若羌自古以來就為多民族聚居區。秦漢時期,若羌縣境內北部為樓蘭、鄯善國,其主要居民為土著羅布人;南部山區為古婼羌國,其居民主要為羌族人;此外,境內還居住有塞種人、月氏人和匈奴人。在秦、漢以前,中原和西域就有交往。漢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張騫奉命出使西域,路經若羌。漢昭帝元鳳四年(前77年),西漢政府應鄯善王尉屠耆的請求,派一司馬領兵在鄯善國伊循城(今若羌縣米蘭)屯田,漢族人開始移居若羌。隨著“絲綢之路”貿易的發展,從中亞來若羌經商的粟特商人、波斯商人等常有在此定居者。佛教東傳時,印度僧侶亦有來此傳教布道的。魏晉南北時期,吐谷渾人遷居若羌,並成為當地的統治者。
陏唐時期,境內居住的民族,除了土著羅布人外,還有吐蕃人、突厥人、回鶻人和漢人等。唐會昌元年(841),回鶻西遷後,回鶻(即今維吾爾)逐漸成為若羌的主要民族,土著羅布人和吐蕃人、突厥人等逐漸被回鶻人所融合。
元明時期,青海蒙古人移居遊牧於若羌,並由元、明政府授權統治若羌。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西寧回民劉同春起義失敗後,其部眾被迫遷移若羌。民國時期,有哈薩克族人移居若羌縣南山遊牧,另有少數烏茲別克族商人來若羌經商定居。
新中國建立後,50年代初,曾有一批藏民移居若羌。60年代初,有一批東鄉族人來若羌縣定居。
隨著若羌縣經濟建設事業的發展,維吾爾族人口迅速增加,由內地移居若羌縣的漢族人口亦不斷增加。
截止2009年底,若羌縣總人口5.6萬人,有漢族、維吾爾族、回族、蒙古族、滿族、東鄉族等15個民族。其中本地戶籍32567人,漢族19138人,占58.8%,維吾爾族12114人,占37.2%,其他民族1315人,占4.0%。
2013年末,若羌縣總人口為52488人,比2012年減少9672人,下降16%,其中:本地戶籍人口35030人;暫住人口17458人。2013年出生人口532人,人口出生率10.15‰;2013年死亡人口186人,人口死亡率2.32‰;人口自然增長率7.84‰,政策符合率100%。其中,漢族20058人,占總人數的57.26%;少數民族14972人,占總人數的42.74%。
交通概況
若羌縣自古以來就是內地通往中亞和新疆通往內地的第二條戰略通道,也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必經要道,地理優勢極為突出,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若羌是315國道進入新疆的門戶,218、315國道在縣城交匯,218國道向北邊接南疆重鎮庫爾勒,經伊寧到達霍爾果斯口岸;315國道向西經且未到達喀什,向東經青海、四川到達廣西出海。218國道若羌——庫爾勒段已於2002年10月改造完成,國道315已全線改造完成,省道哈密——羅布泊鎮段已建成通車,哈密——羅布泊鐵路即將開工建設。青新鐵路庫爾勒——若羌——格爾木鐵路建設也已進入前期準備階段。隨著境內國道相繼改造和青新鐵路的建設,若羌縣作為新疆東聯西出和塔里木盆地東部樞紐重鎮地位將日益凸顯。
若羌地域廣闊,有得天獨厚的荒漠喬木、灌木、胡楊林84萬畝,各類天然草場1700畝,宜用荒地191.82畝,農區可耕地7.2萬畝。境內有兩大水系,大小河流14條,地表水總徑流量達11.76億立方米,現已開發利用的有若羌河、瓦石峽河、米蘭河,其中若、瓦二河為若羌縣所用,年徑流量1.33億立方米。
經濟概況
綜合
2013年,若羌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6147萬元,比2012年增長7.0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250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89600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4047萬元。三次產業構成為29:62:9。
財政
2013年,若羌縣完成地方財政收入7.4億元,比2012年增加4101萬元,增長5.83%。完成公共預算收入70530萬元,其中:增值稅1138萬元;營業稅8453萬元;企業所得稅15212萬元;資源稅25042萬元。完成基金預算收入3944萬元,比2012年增長1.54%。
第一產業
若羌縣農作物品種較多,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水稻等;油料作物有大麻、油葵、紅花、油菜等。
截止2009年底,若羌縣優質紅棗面積已達14萬畝。優質瓜果有“樓蘭紅棗”、“三海”甜瓜等。同時,若羌縣也是有機食品生產的重要基地。
2013年,全縣實現農業總產值274195.05萬元,比2012年(下同)增長5.92%,其中:種植業(紅棗產業)實現產值260437.53萬元;林業實現產值734.97萬元;牧業實現產值10672.45萬元;漁業實現產值6.4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實現產值2343.70萬元。實現農業增加值145606.16萬元。
2013年,全縣農作物種植面積170797.70畝,同比下降15.33%,其中:糧食種植面積55545.70畝;棉花種植面積52191畝;瓜菜種植面積45658畝;其他作物種植面積17403畝。2013年,全縣紅棗面積208565畝,比2012年增加18304畝,增長9.62%。
第二產業
2013年,若羌縣實現工業總產值595971萬元,實現工業銷售產值534399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353693萬元。
2013年,若羌縣全社會用電量65466.92萬千瓦時(包含硫酸鉀生產企業用電量),同比增長5.99%。城鄉居民生活用電812.03萬千瓦時,其中:城鎮居民生活用電421.89萬千瓦時;鄉村居民生活用電量390.14萬千瓦時。
第三產業
2013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955.7萬元,同比增長16.6%,按消費所在地劃分:城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522.6萬元;農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433.1萬元。按行業分類,批發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94.7萬元;零售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70.7萬元;住宿業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608.5萬元;餐飲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81.8萬元.
社會事業
科技教育
截至2013年底,全縣有科研機構1個(若羌縣棗樹科學研究所),各類科技推廣單位17個,共有科技特派員36人。2013年,若羌縣建立科技特派員示範基地890畝,比上年增加260畝,增長41%,科技培訓人員3.7萬人次。
截至2013年末,全縣共有中國小及幼稚園11所,其中:幼稚園6所、國小4所、中學1所。在校學生5118人(其中:高中349人,國中919人,國小2365人,幼稚園1485人)。招收學生1723人(其中:高中141人,國中328人,國小442人,幼稚園812人);畢業學生790人(其中:高中109人,國中298人,國小383人)。共有教職工449名。國小升學率100%,國中升學率82.39%,高中升學率77.45%。
文化事業
截至2013年底,全縣有博物館1個,藝術表演團1個,文化館1個,鄉級文化站8個,公共圖書館1個,影劇院1個。圖書館藏書25000冊,其中:維文10000冊,漢文15000冊。文物保護點193處,其中:國家級5處、自治區級4處。
截至2013年底,全縣有廣播電視台1個,廣播發射轉播台1個,鄉廣播站3個。2013年末,若羌縣廣播綜合人口復蓋率97.6%、電視綜合人口復蓋率99.6%。有線廣播電視光纖傳輸網路主幹線總長60千米,有線電視用戶7298戶。
醫療衛生
截至2013年底,全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24個,其中:醫院1個,鄉鎮衛生院8個,村衛生室12個,衛生監督所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站1個。擁有病床218張,其中:縣醫院200張,鄉鎮衛生院18張。共有衛生技術人員259名,其中:執業醫師38名,執業助理醫師16名,註冊護士88名,檢驗人員9人,藥劑人員13人,其他人員95名。
民俗風情
若羌各族人民能歌善舞,民間文學十分豐富。在遙遠的古代,《十二木卡姆》和《陽關三疊》的最早形式《摩訶兜勒》與《陽關曲》便在境內廣為流傳。若羌的“麥西萊甫”,男女成雙成對翩翩起舞,獨具特色。“若羌賽乃姆”、“艾萊姆賽乃姆”美不勝收,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此外,手鼓舞、碗碟舞、民族器樂演奏也很流行,深受民眾的喜愛。在民間,各種詩歌、傳說、民謠等口頭文學豐富多彩,被視為民間文學的寶庫。經過不斷挖掘、整理、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同時,民眾文藝演出、文學創作、繪畫、書法、攝影、集郵等活動開展得很活躍,競妍鬥豔。
風景名勝
在若羌廣闊的土地上,遍布著許多名勝古蹟和雄奇自然景觀,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和科學工作者。若羌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自治區級保護單位6處,分布著樓蘭古城遺址、米蘭古城遺址、小河墓地、神秘的羅布泊;全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動植物王國——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全國唯一的阿爾金山——羅布泊野駱駝保護區。
樓蘭、海頭、伊循、弩支、羅布、和罕等有名的古城遺址和綺麗多彩的壁畫、岩畫,以及土垠烽燧、漢代長城、戍堡,數以千計的古刻藏文佛經瑪泥石塊、高山石器場、“玉石之路”、“絲綢之路”、史前文化遺址等,留下了不少難解之謎,把人們帶入了遙遠而充滿神秘的歷史年代;奇異的自然景觀數不勝數,風光旖旎變幻莫測的魔鬼谷,中外罕見的高山陰陽湖泊--鯨魚湖,三泉一線的高原沙子泉,千姿百態的岩溶地貌,海拔超過4000米的世界最高的庫木庫里沙漠,舉世聞名的羅布泊,撲朔迷離的雅丹地貌等,既是極好的旅遊資源,又有極大的科研價值;橫亘荒漠綿延百餘公里的天然綠色走廊,全國最大的阿爾金山自然保護區,高原沙漠景觀和原生地貌等,它瑰麗的景色,古樸雄渾的氣勢,種類繁多的野生動植物,成為人們嚮往之地。若羌悠久的歷史文明,眾多古代民族聚居交往的文化,獨特的環境,給這塊神奇土地增添了神奇色彩。若羌不僅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奇特的自然景觀,更有許多難得的社會人文積累,由於這些原因,若羌被譽為人種展覽會、地下博物館、歷史文化長廊,是新疆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20世紀80年代,國際上興起了“絲綢之路”熱,前來若羌考察、觀光的學者、遊人逐年增多。縣境內的考古發現和出土文物不斷增加,一批世界矚目的重大科學考察成果相繼面世,如樓蘭古城遺址的精確方位、面積等,爭論了一個世紀懸而未決的羅布泊游移問題,阿爾金山高原盆地的地質、氣候、生物之謎,等等,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和令人滿意的成果。但是,直到今天,在這塊神秘的土地上,仍有許多歷史和自然之謎等待人們去揭開,還有許多寶藏等待人們去發掘。至於若羌淳樸、濃郁、多彩的民情風俗、傳說、故事,獨具特色的民間樂舞,寓意深刻的方言、諺語等,也都對無數的學者、專家、文藝工作者產生的極大的吸引力。
旅遊路線:
樓蘭故城訪古游進入沙漠腹地,探訪故城,尋找樓蘭王國的遺蹟;
阿爾金山觀光游乘坐越野吉普車,領略阿爾金山動植物王國爭奇鬥豔的景象,欣賞沙子泉、陰陽湖、鳥島、冰山噴泉等自然景觀;
絲路南道風情游沿絲路南道,觀賞絲路名勝古蹟,品味原汁原味的維吾爾民俗風情;
綠色走廊尋幽游欣賞塔里木河尾閭輸水成湖、萬物復甦的新景象,領略胡楊林千年不朽的精神,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情致;
紅棗生態園林農業觀光旅遊試想,當你站在,春季綠樹成蔭,夏季棗花飄香,秋季碩果纍纍的紅棗園林中,品嘗樓蘭紅棗,心中是何等感慨;
雅丹地貌探險游領略神奇的雅丹地貌,體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米蘭故城採風游回味子母河的傳說,凝聽羅布人訴說滄桑巨變;
庫木塔格峽谷游穿越沙漠中的雄奇大峽谷,伴著駝鈴聲遊覽世界最大的野駱駝自然保護區;
古城考古鑑賞游游遍樓蘭故城、米蘭故城、海頭故城遺址、瓦石峽故城遺址,品味不同時代、不同城池的氣息。
若羌之最
中國面積最大的縣(若羌縣總面積:202300平方公里)
全國最優紅棗之鄉-樓蘭紅棗
中國面積最大的鎮--羅布泊鎮(羅布泊鎮總面積:51000平方公里)
中國最大的鉀鹽儲藏地--羅布泊
中國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45000平方公里)
中國唯一的國家級野駱駝自然保護區--阿爾金山羅布泊雙峰野駱駝自然保護區(保護區面積:1700平方公里)
世界上最長的紅磚道路(全長48公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全自治區轄:2個地級市、7個地區、5個自治州;11個市轄區、19個縣級市、62個縣、6個自治縣。 |
烏魯木齊市 | 天山區 |沙依巴克區 | 新市區 |水磨溝區 |頭屯河區 | 達坂城區 | 米東區 | 烏魯木齊縣 |
克拉瑪依市 | 克拉瑪依區 | 獨山子區 | 白鹼灘區 | 烏爾禾區 |
吐魯番地區 | 吐魯番市| 鄯善縣| 託克遜縣 |
哈密地區 | 哈密市| 伊吾縣 |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
和田地區 | 和田市 | 和田縣 | 墨玉縣 | 皮山縣 | 洛浦縣 | 策勒縣 | 于田縣 | 民豐縣 |
阿克蘇地區 | 阿克蘇市 | 溫宿縣 | 庫車縣 | 沙雅縣 | 新和縣 | 拜城縣 | 烏什縣 | 阿瓦提縣 | 柯坪縣 |
喀什地區 | 喀什市 | 疏附縣 | 疏勒縣 | 英吉沙縣 | 澤普 | 莎車 | 葉城 | 麥蓋提 | 岳普湖 | 伽師 | 巴楚 | 塔什庫爾乾塔吉克自治縣 |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 | 阿圖什市| 阿克陶縣 | 阿合奇縣| 烏恰縣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庫爾勒市 | 輪台縣 | 尉犁縣 | 若羌縣 | 且末縣 | 焉耆回族自治縣 | 和靜縣 | 和碩縣 | 博湖縣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昌吉市 | 阜康市 | 呼圖壁縣 | 瑪納斯縣 | 奇台縣 | 吉木薩爾縣 | 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 | 博樂市| 精河 | 溫泉縣 |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 | (州直轄) | 伊寧市 | 奎屯市 | 伊寧縣 | 霍城縣 | 鞏留縣 | 新源縣 | 昭蘇縣 | 特克斯縣 | 尼勒克縣 | 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
塔城地區 | 塔城市 | 烏蘇市 | 額敏縣 | 沙灣縣 | 託里縣 | 裕民縣 | 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 |
阿勒泰地區 | 阿勒泰市 | 布爾津縣 | 富蘊縣 | 福海縣 | 哈巴河縣 | 青河縣 | 吉木乃縣 |
直轄行政單位 | 石河子市 | 阿拉爾市 | 圖木舒克市 | 五家渠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