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受人錢財,憑藉武功,專門為人保護財物或人身安全的機構。又稱鏢行。舊時交通不便,客旅艱辛不安全,保鏢
行業應運而生,鏢局隨之成立。鏢局有鏢旗、鏢號。隨著社會生活日益複雜,鏢局承擔的工作越來越廣泛,不但將一般私家財物承接保送,地方官上繳的餉銀亦靠鏢局運送。由於鏢局同各地都有聯繫或設有分號,一些匯款業務也由鏢局承當。後來,看家護院、保護銀行等也來找鏢局派人。當年北洋政府大臣李鴻章的家宅,就是由北京八大鏢局之一的會友鏢局派人保護的會友鏢局派人保護的。會友是北京當時最大的一家鏢局,其他有永興、志成、正興、義友、光興等鏢局。簡介
鏢局,最早的時候叫鏢行,說白了就是“受人錢財,保人免災”的行當,也就是憑藉過人的武功,專門為別人保護財物或人身安全的機構。
古時候交通很不方便,客旅艱辛不說,還不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保鏢行業應運而生。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鏢局承擔的工作越來越廣泛,業務已經不再局限於承接、保送一般私家財物,就連地方官上繳的餉銀也靠鏢局運送。由於鏢局同各地都有聯繫或設有分號,人們在生意中的一些匯款業務,也由鏢局承當。後來,看家護院、保護商號、票號、銀行等也來找鏢局幫忙,當年北洋政府大臣李鴻章的家宅,就是由中國十大鏢局之一的會友鏢局派人保護的。
鏢局雖然早在上個世紀20年代就消失了,但它畢竟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存在了五百年之久,由於相關的歷史文獻很少,也就被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三種形態
據有關文獻記載,大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自由愛好式形態組合。最初是幾個習武之人結成一個小團體,就像習文的搞個文學社一樣,以便切磋技藝,互相提高。小團體往往是師兄弟之間的自由組合,即便不是一師所傳,也免不了互有師承關係。在此基礎上組建的鏢局,自然是友情為重,所領的股份也比較平均,人際關係也比較平等,大家基本上凡事都有發言權,編制處於有無之間。
第二種是武術世家組建的鏢局。這些人大多有血緣關係,有生死與共、唇齒相依的英雄氣概和血脈親情。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雖然也有招賢納士之舉,但在他們的地位劃分和股份份額上,卻出現了僱傭關係。
第三種是統治階級裁軍後,一些士兵沒有得到適當的安置,一些行伍之兵重德守講道義,恪守武德軍規,退役時一無所有,除了一身的武功之外,又別無謀生之技,於是湊在一起開設鏢局共度餘生。這種鏢局成員的凝聚力是個“義”字,在戰場上共同出生入死,鏢路之上當然也是風雨同舟,患難與共。
由三種不同的原始形態組建而成的鏢局,在發展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自己原始形態的特徵,“情、義、禮”這三要素匯集在一起,也就構成了鏢局在經營方式、分配原則、管理制度、人際關係等方面的特徵。
鼻祖
鏢局這種特殊的行業究竟什麼時候、由誰第一個最先開始創辦、或者開始從業的?史料不僅沒有詳細的記載,而且專家們也說法不一。
根據近代學者衛聚賢所著《山西票號史》考證,鏢師之鼻祖,應當為山西人神拳張黑五。《山西票號史》裡面是這樣記載的:“考創設鏢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時神力達摩王,山西人神拳張黑五者,請於達摩王,轉奏乾隆,領聖旨,開設興隆鏢局於北京順天府前門外大街,嗣由其子懷玉繼以走鏢,是鏢局的嚆失。”後來的鏢師們一旦看到遠處山上有土匪,就大喊:“合吾一聲鏢車走,半年江湖平安回。”據說,這個“合吾”即“黑五”的諧音。
完全介紹
在中國歷史上與鏢局性質差不多的,可以說就是驛站了,最早的驛站可以追述到隋唐年間,我們知道當時的驛站是專門為朝廷押送一些來往信件的、從這裡可以看出驛站的局限性僅僅限於朝廷之間的,而對於民間的一些商業往來便沒有一個安全保障機構。所以到了清期早期,隨著中國金融業的興起,就逐漸出現了鏢局。鏢局又稱鏢行,是受人錢財,憑藉武功,專門為人保護財物或人身安全的機構。舊時交通不便,客旅艱辛不安全,便有鏢戶走鏢,為鏢局保鏢的雛形。中國的鏢局究竟起始於何年何月,現在已難以考究。根據近代學者衛聚賢所著《山西票號史》披露,鏢師之鼻祖,應當為山西人神拳張黑五。清乾隆年間,張黑五在北京前門外大街創立興隆鏢局。(衛聚賢還進一步推論,鏢局是明末清初顧炎武、傅山、戴廷軾為反清復明,以保護商人運送現銀而設)後來的鏢師們一旦看到遠處山上有土匪,就大喊:“合吾一聲鏢車走,半年江湖平安回。”據說,這個“合吾”即“黑五”的諧音。隨著社會生活日益複雜,鏢局承擔的工作也越來越廣泛,不但將一般私家財物承接保送,地方官上繳的餉銀亦靠鏢局運送。由於鏢局同各地都有聯繫或設有分號,一些匯款業務也由鏢局承當。後來,看家護院、保護銀行等也來找鏢局派人。而剛才我們提到的驛站,它是專門為朝延押送一些來往信件的,這就形成了最早的信鏢;到了清朝中葉,隨著金融業的興起(票號的產生),鏢局的主要業務就是為票號押送銀鏢,這就形成了鏢局走鏢的兩大鏢系;銀鏢和票鏢;到了清朝末期,隨著標號的逐漸衰敗,鏢局的主要業務對象就轉化為一些有錢的客人押送一些衣、物、手飾和人身安全,這就形成了糧鏢、物鏢、人身鏢三大鏢系,這也就是鏢局走的六大鏢系,即;信鏢、票鏢、銀鏢、糧鏢、物鏢、人身鏢六種鏢。
做鏢局生意要有三硬:一是在官府有硬靠山;二是在綠林有硬關係;三是在自身有硬功夫,三者缺一不可。開鏢局先要打點當地檯面上的人物,下帖請官私兩方有頭有臉的朋友前來捧場,這個叫「亮鏢」。若是關係不夠,亮不了鏢,往後生意必然難做;若是人緣不佳,亮鏢時有人踢場,手底下沒兩下子乾脆就關門算了。亮鏢沒出事,鏢局才算立住了腳,但能不能出人頭地,則要看第一次買賣頭趟鏢是否能立個萬字(打響名號)。
鏢局的組織包括鏢局主人、總鏢頭、從事保鏢工作的鏢頭和鏢師、大掌柜、管理雜務的夥計和雜役。
鏢局主人講的是人面廣、關係好;有錢有勢,打出旗號黑門檻的(黑道人物或是綠林好漢)不敢招惹,萬一出了事擺得平官府,鏢被劫了賠得起銀兩。大掌柜講的是眼明心細算盤精;看貨不走眼,估價不離譜,上下里外該打點的絕少不了,該開銷的絕不浪費。至於總鏢頭,通常是赫赫有名的江湖人物,不是本身藝業驚人,就是退休名捕之流。
鏢局精神
鏢局的尚武、正直、正義、扶弱、助人的精神,指導著幾百年來鏢局的鏢師們,前仆後繼地追逐著自己的人生價值,有的甚至出師未捷身先死,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哪怕是遇到再大的困難,再兇悍的敵人,他們從來不知道逃逸和後退是什麼,他們只知道一點,人在鏢在!在強盜的眼裡,鏢師是一種從來不會屈服的人,在商人、僱主、弱者眼裡,鏢師永遠是最讓他們有安全感的人,鏢師就是他們的腰桿子,鏢師就是他們的護身符,只要有鏢師在他們的身邊,他們的生命財產就會安全,他們的生意買賣就會興隆發達。
其實這只是外行人對鏢局的一種表面認識。對於有苦說不出的鏢師來說,他們心中常年祈禱的只有一個字:和。他們心中只有一個詞:以和為貴。
因為他們看到了太多的廝殺和死亡,遇到了太多的襲擊,見到了太多的流血,而他們的職責僅僅是保平安,所以他們不管處理任何衝突和突發事件,總是以和為貴,以和平解決、和氣生財為主導精神,鏢局也始終堅持“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精神包括處理好與官方、地方、賊方的關係。
謙和精神
鏢局的鏢師們有句口頭禪,叫“三分保平安”,這是一個資深鏢師的修養,也是鏢局的一個重要精神。所謂“三分保平安”就是:帶三分笑,讓三分理,飲三分酒。
鏢師的作派可不是影視里橫眉立目的形象,而是十分謙和,待人接物總是面帶三分笑容,尊老敬長,禮賢下士,實為謙謙君子,頗有紳士風範。
如在行車、打尖、住店時與人發生矛盾,鏢師總是禮讓三分,不以武功壓人,儘量不與地方上的“惡人”發生衝突,遵行強龍不壓地頭蛇的行事方法。地方上的“惡人”一般也不找鏢師的麻煩,深知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沒點真本事,誰敢出來走鏢?所以鏢師遇事情也總是禮讓三分,諸事儘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鏢車上路後,鏢師就不再喝酒了。即使隆冬時節,為了禦寒暖身,年高的鏢師有時喝上兩盅,但是以三分酒量為限制,決不多飲。能喝一斤的話,最多喝上三兩,中午打尖時不喝酒,更不和不認識的人開懷暢飲,道逢親朋好友,雖是久別,也是以茶代酒,老鏢師飲酒是進店後一切安排妥當了,關起門來獨樂自飲,但是決不會超過三分,年輕的鏢師則是滴酒不沾。
先聲奪人
鏢局的鏢師個個那么謙和,為什麼會先聲奪人呢?並且先聲奪人的對象還是當官的,難道鏢師們就不怕官府為難自己嗎?得罪了當官的會有好果子吃嗎?其實這樣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走江湖賣藝的人有句口頭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鏢師更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是不會輕易得罪任何一個人的,更何況是官府?常言說官大一級壓死人,鏢師當然有自己的行事哲學。鏢師一年四季在外走鏢,免不了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特別是官場人物,如處理不好與官方關係,那將是寸步難行。所以鏢師走鏢必須和沿途的官員交好朋友,比較常用的手段就是要遵從“先聲奪人”的精神。隱忍精神
作為地頭蛇,就是沿途各地的土皇上。他們雖然不像土匪那樣明奪暗搶,但喜歡逞勇鬥狠,原因是怕外來的勢力看不起他們,影響了他們在當地的威信。於是,當鏢車路過他們的地面時,地方勢力中的頭面人物,便率領著他們的鄉兵、練勇,在路上一字擺開,擋住去路,狂妄宣稱:“車過壓路,馬過踩草。但看在咱們江湖一家份兒上,我們也不能不給你們留點面子,放你們過去。但你們必須要贏得了我手中的傢伙,否則就對不住了。達官爺是見過世面的人,何不露兩手叫我們也長長見識。”鏢師經常行走在鏢路上,這樣的場面自然見過不少,也知道他們的心理。因此每到這時,鏢師便早已跳下馬來,以對待官方的禮節一樣,先遞上自己的鏢單、路引、揖禮請求:“小字號以走鏢為生,此次來騷擾貴方,實屬萬不得已,失禮之處,還望多多包涵。”說完雙手一抱拳。
如果對方是個識相的,見到鏢師如此謙和,還有官方的大門坎帖子,哈哈一笑,立刻做個順水人情,把路讓開,放鏢師過去。但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地方勢力,把鏢師的禮敬當成膽小怕事,認為這些鏢師根本沒有真本事,不僅不讓路,還狂妄叫囂著非和這些鏢師過過招、學兩手不成。
被逼到此,鏢師只好讓他長長見識了,於是雙手又一抱拳道:“朋友既然看得起,在下只好奉陪了,但客不壓主,先讓您三招。”
以禮相待
首先要以禮相待、坐而論道、即興表演、決不較量。俗話說,“相罵無好口,相打無好手”,一旦失手傷了對方,窮朋友就吃上了;一旦敗了,鏢師面子上也不好看。所以對於這些上門挑釁者,通常是採取三種方法解決:對武林中的落魄的朋友,本著人不親、功夫還親的精神,留他吃頓飯,送些銀兩和衣物,好生送這位朋友上路;對武林中的高手,先把他穩住,天天當貴賓招待,暗中火速派人摸清這位高手的來路和師傳,一旦確認是正道中的朋友,就直言請他幫忙,以客卿相待,走上幾趟鏢後,認為“是塊材料”,不但武功,而且閱歷、膽識、人品均夠得上位達官,就由前輩老鏢師出面請他留下來一道幹了。若道不相合,則婉送之;對於那些專門前來搗亂的公子哥、秧子,要謹慎對待,公子哥大多是清廷的王公、高官、宗室之後,身邊常有一夥混吃混喝架秧子的人挑唆他鬧事,藉機敲詐人的錢財,而且大多人又不敢惹。碰到這種情況,鏢局的原則是哄。秧子們都是不知世事的小雛,一架就暈、一捧就轉。歹人們把“秧子”架到鏢局來以武會友,鏢師們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來個你會架秧子,我會哄秧子,連恭維帶奉承,使“秧子”把進店時的初衷早已忘得一乾二淨,有的“秧子”高興糊塗了,竟在附近酒樓上擺上幾桌,宴請鏢局諸達官,慶賀以武結友,而鏢局也說不定因禍得福,又添個“大門坎”。先禮後兵
鏢局先禮後兵的精神,其實還是想贏不打之仗,作為賊首橫刀攔住鏢車,往往是等待鏢師前來春點。鏢師自然也是求之不得,鏢師先禮後兵的“禮”,當然是放下武器,承認吃的是朋友的飯,穿的是朋友的衣,天下習武之人同師同源,所以得講江湖義氣,求朋友借路。一般情況下很少有“先禮”之後,又“兵”動干戈的,大多是化干戈為玉帛。鏢師和賊人這樣相處,有時想想覺得挺好笑的,但是仔細考慮一下,也確實是件不簡單的事情。僅憑三寸不爛之舌能打勝仗者,恐怕也只有諸葛孔明一人莫屬了,鏢師們卻能做到實在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忠誠守信
別看鏢局對待強人一貫堅持謙和、委曲求全的精神,但是在原則問題上他們是非常堅決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保護僱主人身財產的安全,這一點始終是第一位的,一旦鏢局和僱主簽定鏢單,形成了契約關係,他們就會堅持對僱主忠誠守信的職責,所謂人在鏢在。如果強人危害到了僱主的利益和生命財產的安全,所有的謙和和求全精神都不復存在,他們就會拔刀向前,捨命護主,用刀光和生命,履行自己的職責。鏢局對外界的一切挑戰,都是採取避戰的精神,這並不是說鏢局的人就低人一等,而是鏢局的職責所在,保鏢的目的是賺錢,使用的手段是保證僱主的人財兩安,他們沒有必要對強人趕盡殺絕,倘若強人真的強人所難,鏢局為了堅持對僱主的忠誠守信的精神,也只有和強人一搏生死了。
鏢路經歷
鏢局的買賣叫做「出鏢」或「走鏢」。按腳程遠近、貨物所值取不同的“鏢利”,商定後簽訂"鏢單",在鏢單註明
起運地點、商號、貨物名稱、數量、鏢利多寡等,雙方各蓋圖書(即印章,其章非狀)。護送到指定地點、商號後取得鏢利。走鏢通常有總鏢頭或是經驗老道獨當一面的鏢頭「押鏢」,帶著幾個有功夫底子的鏢師,和一群手腳俐落的夥計;銀貨鎖在「鏢車」里,車子上插著「鏢旗」,夥計嘴裡吆喝著「鏢號」,拿著接收鏢物的清單,再帶上官府開的通行證——遇到關口的時候,拿出通行證給官兵門閽看一下。為了避免糾纏,鏢師有時便順手塞給他們一些銀兩。途中遇到狀況,譬如發現路間擺著荊棘條子,就知道前面有事了。這叫“惡虎攔路”,這些荊棘條子不能自己挑開,必須好準備和劫路人見面。鏢頭會下令「輪子盤頭」;意思是叫所有的鏢車圍成一個圈,準備禦敵。但是,不到最後關頭通常是不會硬碰硬的「破盤」,就是撕破臉,就這麽動手打起來。闖江湖混口飯吃,只有一半是仗著武藝,另一半則是靠嘴皮里滿口的江湖黑話。鏢局的人押著鏢車,喊著鏢號,不斷告訴人家:「合吾!」(大家都是江湖同道)
遇到黑門檻的兄弟,通常都先說些江湖客套話,意思大概是祖師爺賞口飯吃不容易啊,網開一面放條生路吧。如果對方不答,又會用江湖話招呼對方露個臉報出名號,見面三分情交個朋友,山不轉路轉,以後碰上面敬酒敬茶,免得狹路相逢尷尬。萬一鏢被劫了,能先套出對方來路也好有線索追討,通常鏢局出了事是不會公然報案的,無論掛了彩兒(即受了傷)事小,還是土了點兒(死了人啦)事大,江湖人必須照著江湖規榘行事,否則無法立足。
如果喊鏢號不行的話,就需春點對話,春點是武林中的行話,只有鏢局內部的人知道,外部人根本聽不懂的,打個比方,他們叫抽菸是炒坑、叫火柴是亮子、叫上衣是葉子……如果對方仍不打算歇手,那就只好抄傢伙「亮青子」(就是撥出爍亮亮的刀劍)擋風。所謂「擋風」,就是把對方趕跑了便罷,非到萬不得已絕不清了(即殺了對方),或叫鞭土(即打死人啦)。劫了鏢車的也盡有,那叫“失鏢”,這種事也不少見。鏢師在每走一趟之前就已經打點好了家裡的一切,已做好一旦不回家的準備。
保鏢六戒
在保鏢中也有一些規定和戒律,為"保鏢六戒"就是其中的重要之點。
戒住新開店房,新開設的店因摸不透人心,保鏢之人便不去隨意冒險,只要門上寫有開業大吉的店不住。
戒住易主之店,換了老闆的店,人心叵測會有賊店,保鏢之人也不住。
戒住娼婦之店,有些店娼婦糾纏會中計丟鏢,保鏢之人也不去冒險。
戒武器離身,無論是走在路上還是住店體息,武器都必須帶在身上以防萬一。
戒鏢物離人,無論是旱路上的鏢車還是水路上的鏢船或是保護的官員,商人都不得隨意離開。
戒忽視疑點,當鏢師的必須具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警覺能力,一旦以現可疑之點,就要密切注視,準備投入戰鬥之中。
鏢車、鏢旗、鏢箱
鏢局是僱傭社會上的一些武術俠客,在武林行中稱他們為鏢師博,他們主要業務就是幫票號押送銀兩的,當時押送的路線有兩種,一種是水路,一種是陸路。鏢車是當時鏢局走鏢時的重要交通工具。鏢車有很多種,從馬車到轎車推車不一而足。使用何種鏢車通常由運送的貨物決定。最常用的鏢車叫獨輪鏢車。它的特點是只有一個車輪,這樣的車子走起路來平衡不好掌握但走崎嶇不平的山路比較方便。上面通常插有三角形小旗,小旗上的字兒代表總鏢頭的姓,在走鏢過程中。當劫鏢的人一看這是誰保的鏢。就不一定敢亂劫,因為這些鏢師的武功都是江湖上出了名的武林高手,個個身懷絕技,名揚一時。
鏢車上所必不可少的就是一面小旗幟——鏢旗。走鏢時,一般在半路上是難免會遇到一些強盜劫鏢,而這些強盜竊案劫鏢時要看一下小旗幟,如果是厲害師傅保的鏢,他們是不敢輕易下手的,久而久之這個小旗幟就成了鏢師出鏢的標誌了。
鏢箱。大多是榆木圪塔製作的,像這個箱子的本身重就有七八十斤。鎖採用了最先進的防盜暗鎖,在當時只有大掌柜和二掌柜兩把鑰匙並起來才可以打開的,起到一個防貪污的作用。鏢箱,有水上用的,也有旱路用的旱路的可以抬著,有的需馬馱,至今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
鏢的寫法
鏢的說法與寫法
關於“鏢”,那是有一整套的說法的。有說是刀鞘上裝飾的嵌銅花紋,有說是“刀鋒”,更多的說法是“暗器”。拇指按定四指虛托,仰手打出的叫“陽手鏢”,俯手打出的叫“陰手鏢”,肘下打出的叫“回手鏢”,還有什麼“接鏢還鏢”之類的名堂。“鏢”不是一種吉祥物,是武器。但成立鏢局,保護商人財物轉移,這個“局”就有點今天流行天下的“保全”味道了。之於寫法,以前鏢局的鏢是"木"字旁,"示"字"標",如明代的《金瓶梅》,其第五十五回,說西門慶“家裡開著兩個綾緞鋪,如今又要開個標行。”足見明代的鏢行,稱“標行”。到了清朝末年,隨著票號的出現,才改為"金"字旁"票"字"鏢"前面的金字代表前邊的十八般兵器,後面的票代表票號的銀兩,所謂的鏢就是用武力來保錢的安全,而鏢局就是這么一個專門機構,相當於現在的保全公司,鏢旗底色為黃色,因為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旁邊是紅色,意思是希望鏢局的生意紅紅火火、蒸蒸日上。十大鏢局
鏢局的鼻祖連專家都無法確定,並且也沒有文字記載,可是具體到每一個鏢局卻不能不知道自己的鼻祖。
每個鏢局都有著自己的賬房先生記賬,別的不說,單從鏢局殘存的賬本上也能找出其鏢局的鼻祖,更別說其後人代代相傳的口碑記述了。
當時在中國各重要商埠所設之大大小小的鏢局不可勝數,其中較為出名的鏢局有30多家,而最著名的、業務覆蓋最廣的、通行全國的有十大鏢局。這十大鏢局分別是:
名稱 | 時間 | 地點 | 創始人 |
興隆鏢局 | 清乾嘉年間 | 北京順天府 | 神拳無敵張黑五 |
會友鏢局 | 清乾隆(1912年) | 北京前門 | 三皇炮捶門宋彥超 |
成興鏢局 | 1878—1900年 | 河北滄州 | 鏢不喊滄州李冠銘 |
玉永鏢局 | 嘉慶(1838年) | 江蘇蘇州 | 長眉老道張德茂 |
昌隆鏢局 | 1840—1901年 | 江蘇蘇州 | 鐵腿左二把左昌德 |
廣盛鏢局 | 1802—1830年 | 河南賒店 | 心意拳宗師戴二閭 |
同興公鏢局 | 1855—1913年 | 山西平遙 | 神槍面王王正清 |
源順鏢局 | 1878—1900年 | 北京珠市口 | 大刀王五王子斌 |
三合鏢局 | 1890—1971年 | 河北張家口 | 公議拳傳人安晉元 |
萬通鏢局 | 1891—1999年 | 河北保定 | 單刀李李存義 |
鏢局業務
鏢局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湧現出了許多頗具特色和有影響力的鏢局,中國的鏢局有著大氣磅礴、吞波涌浪的
歷史壯景。這些壯觀景象的形成,是與當時封建主義末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破土、紛呈的市場鬆動、繁榮以及當時社會治安的紛亂是分不開的。商賈視市場消費需求而決定其經營的項目、範圍,鏢局的興衰存亡也同樣受制於社會需求的調解。清代鏢局的興盛,即在於套用範圍的擴大。那么鏢局究竟有些什麼樣的業務呢?
當時鏢局的業務活動,按照傳統的習慣歸納後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項:走鏢、護院、坐店、保護庫丁。
鏢局六系
到了明朝時期,隨著商業的自由和商品經濟的發展,人身自由的鬆動和自由商人的出現,出現了為商人押送貨物和銀兩的物鏢和銀鏢兩大鏢系。
清朝中葉,隨著金融業的興起,票號的產生,以及為票號押送鏢銀的高額利潤,鏢局的主要業務就轉化為票號押送銀鏢,這就形成了鏢局走鏢的又一大鏢系:票鏢。
後來,看家護院、商號正常秩序的維護、保護銀行等業務也來找上了鏢局,這就形成了鏢局又一鏢系:坐鏢。到了清朝末期,隨著票號的逐漸衰敗,鏢局的主要業務對象就轉化為一些有錢的客人押送一些衣物首飾和保護他們的人身安全,這就形成了鏢局的人身鏢,即客鏢一大鏢系,物鏢同時也得到發展。
這就是鏢局的六大鏢系,即:信鏢、物鏢、銀鏢、票鏢、坐鏢、客鏢等六種鏢。
鏢局行話
春點、寸點、唇典皆為江湖上的隱語,俗稱黑話,是通過語言訊號作為江湖上人彼此聯繫的一種特殊手段。
春點的產生,大致出於下列三種情形:
一是由禁忌、避諱所形成的市井隱語,如在船上說話,諱說“住”、“翻”等,而用其他字語代替。
二是出於迴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談話內容而形成的隱語行話。如舊時東北的響馬稱姓“楊”為“犀角靈蔓”,稱姓“何”為“九江八蔓”,稱姓“冷”為“西北風蔓”等。
三是語言遊戲類隱語。鏢局的鏢師均有行話,春點詞語雖稍欠典雅,但都是行走江湖必須要用的,說得好就能交上朋友,說得不好就會發生一場惡戰,說不定丟了鏢也不一定。鏢師們把自己“保鏢”叫做“唱戲的”,“鏢旗”叫“眼”,“錢搭鏈”為“蛇腰”,“一個人”叫“流丁”,“門半掩半開”叫“夜扇馬散”,“松林”叫“林子馬哈武”,“寺廟”叫“神堂”,“晴天”叫“天高”,“天黑”叫“明路”,“走遠”叫“卜長”,“走近”叫“卜短”,“牆頭”叫“馬”,“莊稼把式”叫“上等土風子”,“護院人”叫“鎮山虎”,“賊”叫“芒古”,“人膽大”叫“點粗”,“膽小”叫“點細”,“心眼多”叫“全海”,“火藥”叫“夫子”,“洋槍”叫“黑驢”,“有錢”叫“海拉”,“無錢”叫“念拉”等等。
其實春點遠遠不止這些,它的內容非常廣泛,從人體部位到職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禮節、交往等,應有盡有,幾乎可以成為第二語言系統。現在我們摘錄一些言語類的春點,讓大家對鏢局的行話有個初步的了解。
集郵百科知識之郵驛
集郵是以收集、鑑賞和研究郵票為主要內容的大眾性文化活動。集郵源於郵政。十九世紀中葉,創造發明了郵票,集郵活動應運而起並隨著科技創新、文化普及和郵票增多而變化發展。現在已成為一項超越時空、超越國界,多層次多方位、擁有億萬民眾參加的高雅文化活動。這裡希望通過多次任務全面系統介紹集郵知識。古代為適應政令下達和軍情傳達,經費由官方負擔的住所被稱為郵驛(也稱郵傳)。據甲骨文記載,商朝時就已經有了郵驛,周朝時進一步得到了完善。那時的郵驛,在送信的大道上,每隔一定距離設有一個驛站,驛站中備有馬匹,在送信過程中可以在站里換馬換人,使官府的公文、信件能夠一站接一站,不停地傳遞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