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受人錢財,憑藉武功,專門為人保護財物或保障人身安全的機構。又稱鏢行。舊時交通不便,客旅艱辛不安全,保鏢行業應運而生,鏢局隨之成立。鏢局有鏢旗、鏢號。隨著社會生活日益複雜,鏢局承擔的工作越來越廣泛,當年晚清政府大臣李鴻章的家宅,就是由北京八大鏢局之一的會友鏢局派人保護的。會友是北京當時最大的一家鏢局,其他有永興、志成、正興、義友、光興等鏢局。
鏢局保鏢主要有水路和陸路。鏢師上路,不但要會武功,還必須懂得江湖上的唇典,即行話,以便同劫鏢的綠林人物打交道。走鏢時,如果發現路間擺著荊棘條子,必須作好準備和劫路人見面。如果攀上交情淵源,彼此認同一家,便可順利通過。否則只好憑武藝高低。
鏢局不但賴於江湖上有強盜才能生存,而且同江湖上關係密切。一些受官府注意的江湖遊俠,進城後若住在鏢局,官府是不能緝拿的。一來因為鏢局勢力大,二來鏢局往往都有靠山,如北京會友鏢局的後台便是李鴻章。社會發展後,隨著火車、汽車、輪船的開通,鏢局逐漸難以為繼,北京八大鏢局先後關閉。有三百餘年歷史的會友鏢局,是在1921年關閉的。
鏢局是個很特殊的行業。在一般的武俠小說中,往往將鏢局劃為江湖武林一脈,其實鏢局既同綠林有來往,又同官府有關係,其得益決定了它的性質。在官和民之中,鏢局往往表現出矛盾的兩難狀態。
歷史淵源
古代鏢局的運鏢,也是運貨,經發展成為了現代物流。不過古代鏢局運的鏢(貨物)只是貴重物(如奇珍異寶),不運普通物品,因此必須要有懂功夫的人保護才能完成,而物流只要是貨物就能運輸,不需要會功夫的人運,只要運貨人會開車就可以了,這就是其區別。
在中國歷史上與鏢局性質差不多的,可以說就是驛站了,最早的驛站可以追述到隋唐年間,我們知道當時的驛站是專門為朝廷押送一些來往信件的 、從這裡可以看出驛站的局限性僅僅限於朝廷之間的 ,而對於民間的一些商業往來便沒有一個安全保障機構。所以到了清朝早期,隨著我國金融業的興起,就逐漸出現了鏢局。鏢局又稱鏢行,是受人錢財,憑藉武功,專門為人保護財物或人身安全的機構。舊時交通不便,客旅艱辛不安全,便有鏢戶走鏢,為鏢局保鏢的雛形。隨著社會生活日益複雜,鏢局承擔的工作也越來越廣泛,不但將一般私家財物承接保送,地方官上繳的餉銀亦靠鏢局運送。由於鏢局同各地都有聯繫或設有分號,一些匯款業務也由鏢局承當。後來,看家護院、保護銀行等也來找鏢局派人。而剛才我們提到的驛站,它是專門為朝延押送一些來往信件的,這就形成了最早的信鏢;到了清朝中葉,隨著金融業的興起(票號的產生),鏢局的主要業務就是為票號押送銀鏢,這就形成了鏢局走鏢的兩大鏢系;銀鏢和票鏢;到了清朝末期,隨著票號的逐漸衰敗,鏢局的主要業務對象就轉化為一些有錢的客人押送一些衣、物、手飾和人身安全,這就形成了糧鏢、物鏢、人身鏢三大鏢系 ,這也就是鏢局走的六大鏢系, 即 ;信鏢、票鏢、銀鏢 、糧鏢、物鏢、人身鏢六種鏢。
做鏢局生意要有三硬:一是在官府有硬靠山;二是在綠林有硬關係;三是在自身有硬功夫,三者缺一不可。
三種形態
自由組合形態
最初是幾個習武之人結成一個小團體,就像習文的搞個文學社一樣,以便切磋技藝,互相提高。小團體往往是師兄弟之間的自由組合,即便不是一師所傳,也免不了互有師承關係。在此基礎上組建的鏢局,自然是友情為重,所領的股份也比較平均,人際關係也比較平等,大家基本上凡事都有發言權,編制處於有無之間。
武術世家組建鏢局
這些人大多有血緣關係,有生死與共、唇齒相依的英雄氣概和血脈親情。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雖然也有招賢納士之舉,但在他們的地位劃分和股份份額上,卻出現了僱傭關係。
士兵組建的鏢局
統治階級裁軍後,一些士兵沒有得到適當的安置,一些行伍之兵重德守講道義,恪守武德軍規,退役時一無所有,除了一身的武功之外,又別無謀生之技,於是湊在一起開設鏢局共度餘生。這種鏢局成員的凝聚力是個“義”字,在戰場上共同出生入死,鏢路之上當然也是風雨同舟,患難與共。
由三種不同的原始形態組建而成的鏢局,在發展的過程中都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自己原始形態的特徵,“情、義、禮”這三要素匯集在一起,也就構成了鏢局在經營方式、分配原則、管理制度、人際關係等方面的特徵。
開山鼻祖
鏢局這種特殊的行業究竟什麼時候、由誰第一個最先開始創辦、或者開始從業的?史料不僅沒有詳細的記載,而且專家們也說法不一。
根據近代學者衛聚賢所著《山西票號史》考證,鏢師之鼻祖,應當為山西人神拳張黑五。《山西票號史》裡面是這樣記載的:“考創設鏢局之鼻祖,仍系乾隆時神力達摩王,山西人神拳張黑五者,請於達摩王,轉奏乾隆,領聖旨,開設興隆鏢局於北京順天府前門外大街,嗣由其子懷玉繼以走鏢,是鏢局的嚆矢。”衛聚賢還進一步推論,鏢局是明末清初顧炎武、傅山、戴廷軾為反清復明,以保護商人運送現銀而設。)後來的鏢師們一旦看到遠處山上有土匪,趟子手就大喊:“合吾一聲鏢車走,半年江湖平安回。”據說,這個 “合吾”即“黑五”的諧音,以資紀念。
更有人從“鏢”字解釋開去,說是左“金”右“票”字解釋開去,正合了鏢局為山西票號服務的創立宗旨。上述觀點,聊備一說,考諸野史,卻有未提。清人褚人獲在其所著《堅瓠集》中曾提到過,在明朝正德年間,民間出現一種名為“打行”的組織,到了萬曆朝,逐漸盛行於個大城市。“打行”在市肆公開掛牌營業,其標誌是一個拳頭圖案,懸於門首,明為“鐵拳頭”。“打行”糾結武夫,專為行旅客商和富豪人家提供“保鏢”服務,與後世的鏢局非常相似。
鏢路經歷
鏢局的買賣叫做「出鏢」或「走鏢」。按腳程遠近、貨物所值取不同的“鏢利”,商定後簽訂“鏢單”,在鏢單註明起運地點、商號、貨物名稱、數量、鏢利多寡等,雙方各蓋圖書(即印章,其章非狀)。護送到指定地點、商號後取得鏢利。走鏢通常有總鏢頭或是經驗老道獨當一面的鏢頭「押鏢」,拿著接收鏢物的清單,再帶上官府開的通行證——遇到關口的時候,拿出通行證給官兵門閽看一下。為了避免糾纏,鏢師有時便順手塞給他們一些銀兩。
途中遇到狀況,譬如發現路間擺著荊棘條子,就知道前面有事了。這叫“惡虎攔路”,這些荊棘條子不能自己挑開,必須好準備和劫路人見面鏢頭會下令「輪子盤頭」
如果喊鏢號不行的話, 就需唇典對話,唇典是武林中的行話, 只有鏢局內部的人知道,外部人根本聽不懂的, 打個比方 ,他們叫抽菸是炒坑、叫火柴是亮子、叫上衣是葉子……如果對方仍不打算歇手,那就只好抄傢伙「亮青子」(就是撥出爍亮亮的刀劍)擋風。劫了鏢車的也盡有,那叫“失鏢”,這種事也不少見。鏢師在每走一趟之前就已經打點好了家裡的一切,已做好一旦出事便不再回家的準備。
鏢局精神
鏢局的尚武、正直、正義、扶弱、助人的精神,指導著幾百年來鏢局的鏢師們,前仆後繼地追逐著自己的人生價值,有的甚至出師未捷身先死,但是他們沒有一個人退縮,哪怕是遇到再大的困難,再兇悍的敵人,他們從來不知道逃逸和後退是什麼,他們只知道一點,人在鏢在!
在強盜的眼裡,鏢師是一種從來不會屈服的人,在商人、僱主、弱者眼裡,鏢師永遠是最讓他們有安全感的人,鏢師就是他們的腰桿子,鏢師就是他們的護身符,只要有鏢師在他們的身邊,他們的生命財產就會安全,他們的生意買賣就會興隆發達。
其實這只是外行人對鏢局的一種表面認識。對於有苦說不出的鏢師來說,他們心中常年祈禱的只有一個字:和。他們心中只有一個詞:以和為貴。
因為他們看到了太多的廝殺和死亡,遇到了太多的襲擊,見到了太多的流血,而他們的職責僅僅是保平安,所以他們不管處理任何衝突和突發事件,總是以和為貴,以和平解決、和氣生財為主導精神,鏢局也始終堅持“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精神包括處理好與官方、地方、賊方的關係。
謙和精神
鏢局的鏢師們有句口頭禪,叫“三分保平安”,這是一個資深鏢師的修養,也是鏢局的一個重要精神。
所謂“三分保平安”就是:帶三分笑,讓三分理,飲三分酒。
鏢師的作派可不是影視里橫眉立目的形象,而是十分謙和,待人接物總是面帶三分笑容,尊老敬長,禮賢下士,實為謙謙君子,頗有紳士風範。
如在行車、打尖、住店時與人發生矛盾,鏢師總是禮讓三分,不以武功壓人,儘量不與地方上的“惡人”發生衝突,遵行強龍不壓地頭蛇的行事方法。地方上的“惡人”一般也不找鏢師的麻煩,深知來者不善,善者不來,沒點真本事,誰敢出來走鏢?所以鏢師遇事情也總是禮讓三分,諸事儘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鏢車上路後,鏢師就不再喝酒了。即使隆冬時節,為了禦寒暖身,年高的鏢師有時喝上兩盅,但是以三分酒量為限制,決不多飲。能喝一斤的話,最多喝上三兩,中午打尖時不喝酒,更不和不認識的人開懷暢飲,道逢親朋好友,雖是久別,也是以茶代酒,老鏢師飲酒是進店後一切安排妥當了,關起門來獨樂自飲,但是決不會超過三分,年輕的鏢師則是滴酒不沾。
先聲奪人
鏢局的鏢師個個那么謙和,為什麼會先聲奪人呢?並且先聲奪人的對象還是當官的,難道鏢師們就不怕官府為難自己嗎?得罪了當官的會有好果子吃嗎?其實這樣的擔心是沒有必要的。走江湖賣藝的人有句口頭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鏢師更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是不會輕易得罪任何一個人的,更何況是官府?常言說官大一級壓死人,鏢師當然有自己的行事哲學。鏢師一年四季在外走鏢,免不了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特別是官場人物,如處理不好與官方關係,那將是寸步難行。所以鏢師走鏢必須和沿途的官員交好朋友,比較常用的手段就是要遵從“先聲奪人”的精神。
隱忍精神
作為地頭蛇,就是沿途各地的土皇上。他們雖然不像土匪那樣明奪暗搶,但喜歡逞勇鬥狠,原因是怕外來的勢力看不起他們,影響了他們在當地的威信。於是,當鏢車路過他們的地面時,地方勢力中的頭面人物,便率領著他們的鄉兵、練勇,在路上一字擺開,擋住去路,狂妄宣稱:“車過壓路,馬過踩草。但看在咱們江湖一家份兒上,我們也不能不給你們留點面子,放你們過去。但你們必須要贏得了我手中的傢伙,否則就對不住了。達官爺是見過世面的人,何不露兩手叫我們也長長見識。”
鏢師經常行走在鏢路上,這樣的場面自然見過不少,也知道他們的心理。因此每到這時,鏢師便早已跳下馬來,以對待官方的禮節一樣,先遞上自己的鏢單、路引、揖禮請求:“小字號以走鏢為生,此次來騷擾貴方,實屬萬不得已,失禮之處,還望多多包涵。”說完雙手一抱拳。
如果對方是個識相的,見到鏢師如此謙和,還有官方的大門坎帖子,哈哈一笑,立刻做個順水人情,把路讓開,放鏢師過去。但也有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地方勢力,把鏢師的禮敬當成膽小怕事,認為這些鏢師根本沒有真本事,不僅不讓路,還狂妄叫囂著非和這些鏢師過過招、學兩手不成。
被逼到此,鏢師只好讓他長長見識了,於是雙手又一抱拳道:“朋友既然看得起,在下只好奉陪了,但客不壓主,先讓您三招。”
以禮相待
首先要以禮相待、坐而論道、即興表演、決不較量。俗話說,“相罵無好口,相打無好手”,一旦失手傷了對方,窮朋友就吃上了;一旦敗了,鏢師面子上也不好看。所以對於這些上門挑釁者,通常是採取三種方法解決:對武林中的落魄的朋友,本著人不親、功夫還親的精神,留他吃頓飯,送些銀兩和衣物,好生送這位朋友上路;對武林中的高手,先把他穩住,天天當貴賓招待,暗中火速派人摸清這位高手的來路和師傳,一旦確認是正道中的朋友,就直言請他幫忙,以客卿相待,走上幾趟鏢後,認為“是塊材料”,不但武功,而且閱歷、膽識、人品均夠得上位達官,就由前輩老鏢師出面請他留下來一道幹了。若道不相合,則婉送之;對於那些專門前來搗亂的公子哥、秧子,要謹慎對待,公子哥大多是清廷的王公、高官、宗室之後,身邊常有一夥混吃混喝架秧子的人挑唆他鬧事,藉機敲詐人的錢財,而且大多人又不敢惹。碰到這種情況,鏢局的原則是哄。秧子們都是不知世事的小雛,一架就暈、一捧就轉。歹人們把“秧子”架到鏢局來以武會友,鏢師們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來個你會架秧子,我會哄秧子,連恭維帶奉承,使“秧子”把進店時的初衷早已忘得一乾二淨,有的“秧子”高興糊塗了,竟在附近酒樓上擺上幾桌,宴請鏢局諸達官,慶賀以武結友,而鏢局也說不定因禍得福,又添個“大門坎”。
先禮後兵
鏢局先禮後兵的精神,其實還是想贏不打之仗,作為賊首橫刀攔住鏢車,往往是等待鏢師前來春點。鏢師自然也是求之不得,鏢師先禮後兵的“禮”,當然是放下武器,承認吃的是朋友的飯,穿的是朋友的衣,天下習武之人同師同源,所以得講江湖義氣,求朋友借路。一般情況下很少有“先禮”之後,又“兵”動干戈的,大多是化干戈為玉帛。
鏢師和賊人這樣相處,有時想想覺得挺好笑的,但是仔細考慮一下,也確實是件不簡單的事情。僅憑三寸不爛之舌能打勝仗者,恐怕也只有諸葛孔明一人莫屬了,鏢師們卻能做到實在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忠誠守信
別看鏢局對待強人一貫堅持謙和、委曲求全的精神,但是在原則問題上他們是非常堅決的,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職責所在——保護僱主人身財產的安全,這一點始終是第一位的,一旦鏢局和僱主簽定鏢單,形成了契約關係,他們就會堅持對僱主忠誠守信的職責,所謂人在鏢在。如果強人危害到了僱主的利益和生命財產的安全,所有的謙和和求全精神都不復存在,他們就會拔刀向前,捨命護主,用刀光和生命,履行自己的職責。
鏢局對外界的一切挑戰,都是採取避戰的精神,這並不是說鏢局的人就低人一等,而是鏢局的職責所在,保鏢的目的是賺錢,使用的手段是保證僱主的人財兩安,他們沒有必要對強人趕盡殺絕,倘若強人真的強人所難,鏢局為了堅持對僱主的忠誠守信的精神,也只有和強人一搏生死了。
保鏢六戒
在保鏢中也有一些規定和戒律,為“保鏢六戒”就是其中的重要之點。
戒住新開店房,新開設的店因摸不透人心,保鏢之人便不去隨意冒險,只要門上寫有開業大吉的店不住。
戒住易主之店,換了老闆的店,人心叵測會有賊店,保鏢之人也不住。
戒住娼婦之店,有些店娼婦糾纏會中計丟鏢,保鏢之人也不去冒險。
戒武器離身,無論是走在路上還是住店休息,武器都必須帶在身上以防萬 一。
戒鏢物離人,無論是旱路上的鏢車還是水路上的鏢船或是保護的官員,商人都不得隨意離開。
戒忽視疑點,當鏢師的必須具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警覺能力,一旦以現可疑之點,就要密切注視,準備投入戰鬥之中。
鏢師必備
鏢局是僱傭社會上的一些武術俠客,在武林行中稱他們為鏢師博,他們主要業務就是幫票號押送銀兩的,當時押送的路線有兩種,一種是水路,一種是陸路。鏢車是當時鏢局走鏢時的重要交通工具。鏢車有很多種,從馬車到轎車推車不一而足。使用何種鏢車通常由運送的貨物決定。最常用的鏢車叫獨輪鏢車。它的特點是只有一個車輪,這樣的車子走起路來平衡不好掌握但走崎嶇不平的山路比較方便 。 上面通常插有三角形小旗,小旗上的字兒代表總鏢頭的姓,在走鏢過程中。當劫鏢的人一看這是誰保的鏢。就不一定敢亂劫,因為這些鏢師的武功都是江湖上出了名的武林高手,個個身懷絕技,名揚一時。
鏢車上所必不可少的就是一面小旗幟——鏢旗。走鏢時,一般在半路上是難免會遇到一些強盜劫鏢,而這些強盜竊案劫鏢時要看一下小旗幟,如果是厲害師傅保的鏢, 他們是不敢輕易下手的,久而久之這個小旗幟就成了鏢師出鏢的標誌了。
鏢箱。大多是榆木圪塔製作的,像這個箱子的本身重就有七八十斤 。鎖採用了最先進的防盜暗鎖,在當時只有大掌柜和二掌柜兩把鑰匙並起來才可以打開的,起到一個防貪污的作用。鏢箱,有水上用的,也有旱路用的旱路的可以抬著,有的需馬馱,至今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
鏢的寫法
關於“鏢”,那是有一整套的說法的。有說是刀鞘上裝飾的嵌銅花紋,有說是“刀鋒”,更多的說法是“暗器”。拇指按定四指虛托,仰手打出的叫“陽手鏢”,俯手打出的叫“陰手鏢”,肘下打出的叫“回手鏢”,還有什麼“接鏢還鏢”之類的名堂。“鏢”不是一種吉祥物,是武器。但成立鏢局,保護商人財物轉移,這個“局”就有點今天流行天下的“保全”味道了。之於寫法,以前鏢局的鏢是“木”字旁,"示"字"標",如明代的《金瓶梅》,其第五十五回,說西門慶“家裡開著兩個綾緞鋪,如今又要開個標行。”足見明代的鏢行,稱“標行”。到了清朝末年, 隨著票號的出現,才改為"金"字旁"票"字"鏢"前面的金字代表前邊的十八般兵器,後面的票代表票號的銀兩,所謂的鏢就是用武力來保錢的安全,而鏢局就是這么一個專門機構,相當於的保全公司,鏢旗底色為黃色,因為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旁邊是紅色,意思是希望鏢局的生意紅紅火火、蒸蒸日上。
第一鏢局
“華北第一鏢局”介紹了清代中葉華北地區保鏢行業中的三位傑出人物,即神槍王正卿、鐵腿左二把、形意拳名家戴二閭三位鏢師生平事跡以及三位鏢師所在鏢局的資料。鏢局在後院辟有練武場,常有當代武術愛好者在此習練,也常有遊客參與活動。故對研究中華保鏢行業的發展歷史,研究華北形意拳、長拳等武術門派的發展史提供了一些實物和資料。同時穿插了三位武林人及其傳人的一些事跡,具有一定的特色。
中國鏢局
中國鏢局位於平遙古城南大街61號,是明末清初鏢局的舊址,主要介紹中國鏢局發展史,以及在明清時期,中國有名的十大鏢局、十大鏢師和走鏢過程中的軼事趣聞,尤其為研究形意拳、長拳、彈腿、長槍、套路等武術門派的發展,提供了一些實物資料,有一定的研究參觀價值。
開鏢局先要打點當地檯面上的人物,下帖請官私兩方有頭有臉的朋友前來捧場,這個叫「亮鏢」。若是關係不夠,亮不了鏢,往後生意必然難做;若是人緣不佳,亮鏢時有人踢場,手底下沒兩下子乾脆就關門算了。亮鏢沒出事,鏢局才算立住了腳,但能不能出人頭地,則要看第一次買賣頭趟鏢是否能立個萬字(打響名號)。
鏢局的組織包括鏢局主人、總鏢頭、從事保鏢工作的鏢頭和鏢師、大掌柜、管理雜務的夥計和雜役。
鏢局主人講的是人面廣、關係好;有錢有勢,打出旗號黑門檻的(黑道人物或是綠林好漢)不敢招惹,萬一出了事擺得平官府,鏢被劫了賠得起銀兩。大掌柜講的是眼明心細算盤精;看貨不走眼,估價不離譜,上下里外該打點的絕少不了,該開銷的絕不浪費。至於總鏢頭,通常是赫赫有名的江湖人物,不是本身藝業驚人,就是退休名捕之流。
鏢局的買賣叫做「出鏢」或「走鏢」,由總鏢頭或是經驗老道獨當一面的鏢頭「押鏢」,帶著幾個有功夫底子的鏢師,和一群手腳俐落的夥計;銀貨鎖在「鏢車」里,車子上插著「鏢旗」,夥計嘴裡吆喝著「鏢號」,浩浩蕩蕩騎馬拉車上了路。
途中遇到狀況,鏢頭會下令「輪子盤頭」;意思是叫所有的鏢車圍成一個圈,準備禦敵。但是,不到最後關頭通常是不會硬碰硬的「破盤」,就是撕破臉,就這么動手打起來。闖江湖混口飯吃,只有一半是仗著武藝,另一半則是靠嘴皮里滿口的江湖黑話。鏢局的人押著鏢車,喊著鏢號,不斷告訴人家:「合吾!」(大家都是江湖同道)
遇到黑門檻的兄弟,通常都先說些江湖客套話,意思大概是祖師爺賞口飯吃不容易啊,網開一面放條生路吧。如果對方不答,又會用江湖話招呼對方露個臉報出名號,見面三分情交個朋友,山不轉路轉,以後碰上面敬酒敬茶,免得狹路相逢尷尬。萬一鏢被劫了,能先套出對方來路也好有線索追討,通常鏢局出了事是不會公然報案的,無論掛了彩兒(即受了傷)事小,還是土了點兒(死了人啦)事大,江湖人必須照著江湖規榘行事,否則無法立足。
如果好話說盡,對方仍不打算歇手,那就只好抄傢伙「亮青子」
(就是撥出爍亮亮的刀劍)擋風。所謂「擋風」,就是把對方趕跑了便罷,非到萬不得已絕不清了(即殺了對方),或叫鞭土(即打死人啦)。
「入窯打尖」即是住店,也是門大學問,里外都要仔細檢查,附近地頭安不安寧也要留意。天一黑鏢車上、店門外都插上燈籠,人員排班值更,一有風吹草動,就都沒好睡的了,直到次日清晨扯輪子(即套車上路)。
十大鏢局
當時在全國各重要商埠所設之大大小小的鏢局不可勝數,其中較為出名的鏢局有30多家,而最著名的、業務覆蓋最廣的、通行全國的有十大鏢局。這十大鏢局分別是:
興隆鏢局
清乾嘉年間北京順天府神拳無敵張黑五
中央電視台2006年就“鏢局”的話題專門組織了一檔欄目,專家和權威人士就這一問題以及鏢局鼻祖、鏢局起源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發言:
張中偉(山西地方志學者):鏢局出現,應該是從乾隆年間山西人張黑五在前門大街成立了興隆鏢局為標誌。因為張黑五是山西人,他當時是乾隆皇帝的一位師傅,他在家裡教學,在乾隆皇帝其他師傅的說服下,他成立了可以說被朝廷肯定的第一個鏢局。
這個說法是不是可靠呢?我們做了調查。清乾隆年間北京前門外大街已是繁華的商業區。酒樓茶社林立,商賈雲集。鏢局在這裡為商家保鏢和押運貨物也是很自然的事。
究竟鏢局出現在什麼時候?經過調查我們又有新的發現。1936年孔祥熙曾派衛聚賢到山西調查票號,衛聚賢寫了一本書叫《山西票號史》,裡面提到了“考創鏢局之鼻祖,乃係清乾隆時,山西人神拳無敵張黑五,開設興隆鏢局於北京前門外大街”。
專家的話得到了證實。我們發現乾隆年間在前門外確實有一家鏢局叫興隆鏢局。鏢局的主人叫張黑五。張黑五死後,他的兒子張懷玉繼承了鏢局。也就是說清乾隆年間才出現了鏢局,這又是一種說法。
會友鏢局
清乾隆(1912年)北京前門 三皇炮捶門宋彥超
中國十大鏢局之二,當年北洋政府大臣李鴻章的家宅,就是由會友鏢局派人保護的。會友鏢局的創始人是宋彥超,生平絕技乃是三皇炮捶門。三皇炮捶門歷史淵源悠久,奉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即人皇氏)為祖,故又稱“人宗門”、“人祖門”、“三皇門”。
隨著歷史的發展,三皇炮捶拳不斷地發展完善,繁衍傳遞。至明末清初年間河北冀縣武術名家喬三秀傳授此藝,始有文字記載和文物可考。喬三秀傳其子喬齡(字鶴齡)作為第二代。喬齡將此藝微妙真諦傳給第三代有宋彥超(字邁倫)、於連登、張文彩、王雙奎四弟子。宋彥超集平生所學,潛心鑽研,創“夫子三拱手”之絕技。
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宋彥超來京投“神機營”報效國家。神機營老七王爺令宋與營中教練武林高手比武。宋出手神奇微妙,眾高手皆敗於宋手下,老七王甚喜,驚呼“真乃神拳也”!逐賜五品亮蘭頂戴之職。此後,“神拳寮邁倫”的名字享譽武林。宋漫遊京城,結識八卦掌祖師董海川,逐交成摯友。宋在京官聲中耳聞目睹了朝政腐敗,自感報國無望,便棄官從賈,在北京前門外糧食店街創辦“京都會友鏢局”,以武會友,從事保鏢生涯,同時傳授武藝。從此開拓了北京三皇炮捶門歷史的新紀元。
清同治五年(1866年),於連登之子於鑒(字鏡堂)先得其父親授,後來京拜宋彥超為師,得宋之奧妙後技更精絕,功達上乘。自此於鑒在北京大開山門,傳授三皇炮捶拳。在一大段歷史時期內“京都會友鏢局”同“三皇炮捶門”名聲大震,鏢局生意興隆。三皇炮捶拳也廣為傳播,得到了很大發展。後來鏢局還出現了李堯臣這樣的傑出鏢師。他在抗日戰爭期間傳教軍隊自創的無極刀法,喜峰口戰役中,學了無極刀法的大刀隊,手刃鬼子近百人,追殺日寇60餘里,繳獲大炮18門。跟李堯臣學過武術的人很多,京劇武生泰斗楊小樓演鬧天宮的猴拳和梅蘭芳演虞姬的劍法,都是李堯臣傳授的。後來李還勝了日本人兩擂。怎奈江河日下,只於個人有光,於時事無補。
成興鏢局
1878~1900年 河北 滄州 鏢不喊滄 州李冠銘
不管是水運路行,只要是車到滄州、船過滄州,你必須扯下鏢旗,悄然而過,不得喊鏢號。否則,無論你有多大的名頭,多好的身手,只要在滄州喊鏢叫板,保管你栽個大跟頭,丟盡臉面。
這規矩的來頭就是成興鏢局的開山人李冠銘。李冠銘32歲在滄州創立成興鏢局,威震華夏。一日,一外地鏢局從北門而入通過滄州,高聲喊鏢,如入無人之境,一鏢師得意忘形,口出狂言:“都說滄州是武術之鄉,不過爾爾嘛!”當鏢隊將要行至南門時,這話傳到了李冠銘的耳朵里,李冠銘騎馬追上,大吼一聲,縱身而起,雙手抓住城門,把烈馬用雙腿夾起,馬被懸在空中咴兒咴兒亂叫,卻動彈不得。那鏢師一看,知道自己話說得過頭了,忙上前道歉。李冠銘並沒有給鏢客出難題,而是一笑了之。從此以後,鏢不喊滄滄州慢慢變成了慣例。繼他之後其侄李鳳崗、李慶臨等三代經營的“成興鏢局”亦聲名顯赫。而李鳳崗的徒弟更是了得,便是那源順鏢局的總鏢頭大刀王五王子斌。
玉永鏢局
嘉慶(1838年) 江蘇蘇州長眉老道張德茂
玉永鏢局嘉慶年間由河北滄州人張德茂創立,其外祖父張景和是康熙年間著名拳師,江湖人稱“神拳教習”。張德茂隨其學成武藝後,遂在蘇州開辦玉永鏢局,鏢走大江南北,威振海內。一次走鏢北京,收左昌德為徒弟。回蘇後,因見左昌德才高義重,遂將鏢局轉贈於他。
玉永鏢局總鏢頭是河北省滄州人,外號叫長眉老道張德茂。張德茂是武術世家,其外祖父張景和人稱神拳教習,乃是康熙間名拳師。老頭開鏢局開到道光年間大概也累了,一次在北京城外相中一精煉小伙,打算傳他武藝以繼後世。這小伙是誰呢,就是山西省文水縣孝子渠村人左昌德。由於他排行第二人們送他個綽號叫左二把。張德茂把一身的能耐大多傳給了左昌德。
昌隆鏢局
1840~1901年 江蘇蘇州 鐵腿左二把左昌德
昌隆鏢局創立於道光二十年,至宣統三年收撤。玉永鏢局總鏢頭張德茂一次在北京城外相中一精練小伙,打算傳他武藝以繼後世。這小伙是誰呢,就是山西省文水縣孝子鎮渠村人左昌德。由於他排行第二,人們送他個綽號叫“左二把”。張德茂把一身的能耐大多傳給了左昌德,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綿掌。綿掌也叫連環綿掌,手法以掌為主,運轉舒展如綿,動作連而不斷,掌法運行成環,借對方的勁力反擊,故名綿掌。
左昌德也沒辜負老頭一片苦心,早晚苦練綿掌,一練就是八年,武功已到爐火純青的程度。此時小伙已經26歲了。經張德茂介紹到蘇州開設玉永鏢局,第二年改為昌隆鏢局。
左二把開始了保鏢生涯,走遍大江南北,歷三十餘載,其子左安民、其孫左秉信都跟隨他習武保鏢。鏢局全盛時期有一百餘人,著名鏢師有左二把、左安民、左秉信、續仁政等,並在杭州等地還設有分號。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左昌德受江蘇巡撫所囑,保有到北京的一趟綢緞類黃鏢,安全抵京後,道光皇帝親賞黃馬褂一件,鏢旗一面,一時聲譽鵲起。後左安民繼父保鏢,辛亥革命中收撤鏢局回故里。
廣盛鏢局
1802~1830年河南賒店 心意拳宗師戴二閭
“廣盛鏢局”是其中成立年代較早的幾大鏢局之一,而且是華中地區唯一的大鏢局,堪稱為“華中第一鏢局”。在熱播的電視劇《喬家大院》中三星鏢局鏢頭戴二閭,其早期即為創辦賒店廣盛鏢局之鏢頭。
賒店廣盛鏢局鏢頭戴二閭,字義熊,乳名二驢,出生於山西祁縣官宦武術世家、書香門第,皆因其父戴隆邦以為戴家雖然盛名在外,但風險迭出,常有期不保夕之感,便以山西地方風俗,越以賤物為名,便越能長久平安之意。二驢功成名就之後,人們認為如此稱呼太過不雅,便諧音改驢為閭,以表敬意。戴二閭從小功力過人,跟隨父親戴隆邦學習心意拳,父傳子學,毫無保留,因此將戴家拳、械全部學到手後,日夜操練,其中有五行拳、十大行、七小行、七炮七膀、戴家三拳,以及六合刀、槍、棍、四把、閘勢等短小套路。戴家拳的基本功叫“蹲猴猴”,二閭為此蹲了三年,所以與人交手時,一發動就能把人擊出二丈以外。
同興公鏢局
1855~1913年 山西平遙 神槍面王王正清
興公鏢局位於平遙古城南大街105號,時為平遙名揚京城、威震全國的王正清武林大師創立,展館為明代建築,其全面系統的介紹了清代鹹豐直至民國初年同興公鏢局創辦、發展、及歇業的全過程,講述了武林鏢局方面的知識。
同興公鏢局是由平遙南良莊人王正清於清鹹豐五年(1855)年創建。王正清時為名揚京城、威震全國的武林大師,其子王樹茂盡得其真傳且有青出於藍之勢,因而同興公鏢局創立之始就成為當時全國著名鏢局之一。
源順鏢局
1878~1900年北京珠市口 大刀王五王子斌
源順鏢局,位於在崇文區西半壁街13號。創建於清光緒五年(1879年),是當時聞名京師的著名鏢局之一。創始人是京師武林名俠王子斌(1844—1900)字正誼,祖籍河北滄州,世稱“大刀王五”。
王正誼,世稱大刀王五。是河北省滄州人,他從小就喜歡練習武術。成年後,刀、槍、劍、戟等十八般武器也都學成了。由於他喜用大刀,又由於他在盟兄弟中(有說師兄弟)排行老五,故得此“大刀王五”的美名。大刀王五,早年闖蕩江湖,廣交天下英雄豪傑。這就是他創辦源順鏢局的主要資本。尚存的前門外西半壁街13號院就是原大刀王五的源順鏢局的舊址。
王正誼一生行俠仗義,曾支持維新,靖赴國難,成為人人稱頌的一代豪俠。位列民間廣泛流傳的晚清十大高手譜中,與燕子李三、霍元甲、黃飛鴻等著名武師齊名。
三合鏢局
1890~1971年 河北張家口公議拳傳人安晉元
是山西榆次縣東陽鎮人安晉元所創。據傳,清朝中期,8位少林寺名師為摒棄門派觀念,共同切磋技藝,集太極、八卦、形意、少林、通臂、鷹爪、六合、擒拿等諸門之精華,共議一門拳術,故取名公議拳,亦名公立拳。安晉元(1850一1927年)是公議拳第5代傳人,清光緒年間安在河北張家口開設“三合鏢局”,廣交武林高手,遂將此拳傳播各地。
萬通鏢局
1891~1999年河北保定單刀李李存義
創始人是赫赫有名的“單刀李”李存義老爺子。李存義.李存義,原名存毅,字肅堂,後改名存義,字忠元。生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河北省深縣南小營村人。秉性溫厚,輕財好義,性喜拳術,幼年學習長短拳。三十八歲時,拜形意拳名師劉奇蘭為師,學習形意拳,習之數年,深得形意拳之精髓。以後聞聽北京董海川精於八卦掌,便進京欲拜董海川為師。
由於他與程廷華是同鄉人,便請程廷華介紹拜董海川為師。董海川知道李存義精於形意拳,起初不肯收他為徒,後經程廷華、劉鳳春、梁振圃等八卦掌門弟子一再說情,董海川才同意收李存義為徒。曾任兩江總督督標把總,後至保定開設萬通鏢局,兼收徒授藝。1900年,以53歲之齡,毅然投身義和團,手持單刀上陣,奮起抗擊外敵,面對洋槍洋炮,毫不畏懼,奮勇殺敵。在天津老龍頭車站一役,他手刃洋兵十幾人,譽滿中原,一時間"單刀李"之名,不脛而走。晚年棄鏢行,專志授徒。宣統三年(1911),與葉雲表在津創辦中華武士會。
鏢局行話
春點、寸點、唇典皆為江湖上的隱語,俗稱黑話,是通過語言訊號作為江湖上人彼此聯繫的一種特殊手段。
春點的產生,大致出於下列三種情形:
一是由禁忌、避諱所形成的市井隱語,如在船上說話,諱說“住”、“翻”等,而用其他字語代替。
二是出於迴避目的,免使外人知悉談話內容而形成的隱語行話。如舊時東北的響馬稱姓“楊”為“犀角靈蔓”,稱姓“何”為“九江八蔓”,稱姓“冷”為“西北風蔓”等。
三是語言遊戲類隱語。鏢局的鏢師均有行話,春點詞語雖稍欠典雅,但都是行走江湖必須要用的,說得好就能交上朋友,說得不好就會發生一場惡戰,說不定丟了鏢也不一定。鏢師們把自己“保鏢”叫做“唱戲的”,“鏢旗”叫“眼”,“錢搭鏈”為“蛇腰”,“一個人”叫“流丁”,“門半掩半開”叫“夜扇馬散 ”,“松林”叫“林子馬哈武”,“寺廟”叫“神堂”,“晴天”叫“天高”,“天黑”叫“明路”,“走遠”叫“卜長”,“走近”叫“卜短”,“牆頭”叫“馬 ”,“莊稼把式”叫“上等土風子”,“護院人”叫“鎮山虎”,“賊”叫“芒古”,“人膽大”叫“點粗”,“膽小”叫“點細”,“心眼多”叫“全海”,“火藥”叫“夫子”,“洋槍”叫“黑驢”,“有錢”叫“海拉”,“無錢”叫“念拉”等等。
其實春點遠遠不止這些,它的內容非常廣泛,從人體部位到職業,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禮節、交往等,應有盡有,幾乎可以成為第二語言系統。我們摘錄一些言語類的春點,讓大家對鏢局的行話有個初步的了解。
鏢局作品
鏢局小說:
《網遊之鏢局》 - 作者:雲東流 《最後一家鏢局》 - 作者:京都狼 《榮威鏢局》- 作者:宇婷
鏢局影視作品:
《龍門鏢局》 - 編劇:寧財神 主演: 郭京飛、袁詠儀、張瑞涵。
《鏢門》-編劇:徐浩峰 主演:霍建華、賈青。
《長風鏢局》 -導演:范秀明、李力安 -編劇:劉麒 主演:何家勁、劉玉婷、黃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