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鄭郭鎮位於項城市東部,沈丘、項城兩城之間,北隔沙穎河與淮陽縣竇門鄉相望,素有“雞鳴聞三縣”之稱。漯阜鐵路、漯界高等級公路穿境而過,橫貫東西達十八公里,區位、交通條件十分優越。全鎮總面積75平方公里,轄29個行政村,75個自然村,315個村民組,6.4萬人,5.6萬畝耕地。
鄭郭鎮歷史悠久,傳說三國名醫華佗埋葬於此,稱“華骨冢”,後人立祠稱“華佗祠”。改革開放以來,鄭郭鎮歷屆黨委政府按照“興工強農、擴城活商、科教先導、強鎮富民”的指導思想,實施“三點一線”戰略,以路域經濟帶動區域經濟,促進了該鎮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該鎮先後被命名為省級先進基層黨校,周口市鄉鎮企業先進鄉鎮、治安模範鄉鎮、村民自治模範鄉鎮、水產工作先進鄉鎮等。
農業經濟結構調整穩步推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邁出了新步伐。形成了水產、養殖、雜果、瓜菜、花卉苗圃五大農業特色。規模養殖場160多家,養殖戶2200多戶,專業村10多個,水面養殖面積4000多畝。是項城市養牛基地、水產基地。
區劃
鄭郭鎮面積:65.5平方千米 人口:6.7萬人 代碼:411681109
位於市境東北部,於沈丘、項城兩城之間,北隔沙河與淮陽縣相望,西鄰城郊鄉,南鄰王明口鎮。2006年,轄25個村委會:北街村、南街村、前時村、李窪村、後時村、師寨村、張堂村、侯莊村、王井村、金東村、金西村、劉營村、任莊村、張營村、孟營村、高營村、束莊村、賈莊村、王埝村、於堰村、朱營村、趙橋村、胡樓村、牛營村、趙集村。鎮政府駐鄭郭。
名稱由來
鄭郭名稱由來,有幾種說法。其一種說法是《項城縣誌》“雜事志·異聞”篇:據傳,該村鄭、郭兩姓結親,鄭夫早亡,郭姓媳婦侍奉牙齒俱落之婆母,以乳汁養之數年,感動上天。清順治三年,此處颳起特大鏇風,飛沙走石,大木皆拔,村中房舍千餘間盡被損毀,唯獨郭寡婦四間草房安然無恙。事後,“郭家賢孝女、鄭家好媳婦”,廣為流傳。鄭郭因此得名。1958年建鄭郭人民公社,1983年改為鄭郭鄉,2001年3月撤鄉設鎮。原轄39個行政村,75個自然村。2006年,將與城區接壤的王集、楊樓、孫營、聶寨4個行政村共5.3平方千米、16119人劃入市區。
經濟
鄭郭鎮農業基礎雄厚,是項城市養牛基地鎮、食用菌生產基地鎮、水產基地鎮。南部地勢低洼,以菱湖為中心的水面養殖業達1000多畝,池藕面積1200多畝,年產鮮藕1000萬斤,有“菱湖千傾美,荷花萬里香”的美譽。此外,該鎮還以盛產棉、雜果、蔬菜、大蒜、花卉苗木聞名。以牛、羊、豬、雞為主的養殖業發展迅速,建有規模養殖場160多家,養殖專業村數十個,養殖專業戶2200多家。養殖業年產值534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1%。
鄭郭鎮鄉鎮企業較為發達。建有年銷售收入近億元的廣衡石油公司。農業產業化龍頭康寶食品有限公司的康寶牌高中檔餅乾、雪米餅被評為省名優產品,遠銷豫皖十多個縣市。菱湖氣泵公司被洛陽一拖集團指定為零部件生產定點廠家。鄭郭鎮投資環境優越,臨近項城的市級工業區和靠近沈丘的鎮級工業區,設施完善,功能齊備,服務優良。實施以洛界公路為紐帶的項——沈——鄭“三點一線”沿路開發,已初步建成18公里經濟長廊,並將成為鄭郭經濟的“金腰帶”。個體私營經濟迅速發展,成為鄭郭經濟的半壁江山。全鎮以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石油批零、化工生產、建築材料為主的五大民營板塊初具規模。著力發展第三產業,形成了鄭郭商業區和十八公里經濟長廊,湧現出了康寶食品有限公司、菱湖氣泵公司和年銷售收入近億元的廣衡石油公司等大型企業,康寶牌餅乾、菱湖氣壓泵被命名為省優產品,菱湖氣泵公司被洛陽一拖指定為零配件生產定點廠家,被授予市鄉鎮企業發展先進鄉鎮和東西部合作先進單位。
小鎮建設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管並重、綜合開發”的思路和“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要求,規劃了三縱三橫的城鎮框架。實施了綠化、美化、亮化、規範化、法制化、創三優和市場化六項工程,建成了鄭付路精品示範路,擴大了鄭郭綜合市場,容納客戶500多家,年交易額3000萬元。
鄭郭鎮社會事業發展迅速。1996年被河南省、周口地區授予教育“雙基工作達標先進單位”,教學質量居項城市前列。鄭郭鎮建有廣播電視站、文化站,擁有鎮級衛生院一個。鎮敬老院設施齊全,環境一流,被周口市命名為“文明敬老院”。該鎮通訊設施完善,建有程控塔、手機接收塔、聯通接收塔。市場建設初具規模,1995年建成的鄭郭綜合市場年交易額達3000萬元,屬周口市鎮級一流的綜合市場。
2002年,以項城市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建設為契機,積極實施鎮區綠化、美化、亮化、規範化工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4.5萬平方米的路面硬化,3公里的路旁綠化,鎮區面積由1.98平方公里擴大到2.6平方公里,形成了“三縱三橫”的鎮區框架。按照“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綜合開發,建管並舉;完善功能,最佳化環境;突出特色,體現品位”的建設總體思路,鄭郭鎮在未來5至7年內將建成5平方公里,容納5萬人的環境優美、商貿繁榮、文明開放的現代化中型小城鎮。
旅遊
華佗寺
位於鄭郭鎮東南8公里處。華佗寺是鄭郭鎮以東幾十里的民眾,自發為紀紀念三國神醫華佗所建的寺廟。寺廟占地48畝,前後三院,早已不存。現在舊址上建廟房三間,占地200平方米,周圍植樹,綠樹成蔭。平時前來燒香祭典
祈禱平安者絡繹不絕。農曆九月九日有廟會,更是香火鼎盛。華佗墓遺址位於寺北0.5公里處。據傳東漢末年,項城縣一帶瘟疫流行。正巧華佗帶領樊阿、吳普幾個徒弟游鄉行醫經過這裡,他們用土方治好了當地東小樓、西小樓村的病人,控制住了這一帶的疫情。人們都稱華佗為“神醫”。後來華佗被曹操請去為其醫治“頭痛”,終為曹操所害。華佗被害後,徒弟們將其遺體收殮,準備運回華佗故里譙郡(今安徽毫州)安葬。當靈車行到項城縣的今華佗寺村時,正遇上霪雨天氣,大雨滂沱,數日不住,車無法繼續前行,只得暫停。訊息傳到東小樓、西小樓,過去曾被華佗救過命的人很快成群結隊來到這裡,要求將華佗葬在這裡。樊阿、吳普等徒弟開始不從,後來想想,天氣不知什麼時候放晴,氣溫又高,路程尚遠,又不能久停不葬,於是就答應了。大家動手把一代神醫華佗埋葬在沙河南岸的一塊高地上。下葬那天,十里八村的男男女女都給華佗送葬。堆土時有的用筐抬,有的用籃提,有的用衣包,三天三夜堆起一座大墳冢。人們稱它為“華佗冢”。後人在墳墓南為華佗建寺廟,後演變為華佗寺,寺高原居的村也以“華佗寺村”命名了。
周邊景點
南頓古城牆遺址
該遺址位於南頓鎮東風行政村內,東距市區5公里。南頓古城牆是商代古城遺址。南頓,古為頓子國,有城牆2公里見方,經過2000多年滄桑變遷,原南、東、西城皆為平地,僅存東北角一段土城牆,長217米,寬12米,高7米,雖經2600多年的人世滄桑,風雨剝蝕,自然風化,仍然雄風猶存。牆體上層為秦代文化,中層為東西周文化,下層為商代文化,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東漢初年,光武帝劉秀巡幸南頓,又在古城牆遺址北100米處,築台修廟,後人稱為光武廟。
南頓故城遺址
南頓故城位於水寨西6公里,屬今南頓鎮。故城在新運河西30米,其範圍要比現在的南頓集大得多,現在司老街、崔街村還保存有舊城城垣殘跡。因久經洪水沖積淤積、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南、西、東三面多與地面相平,或已成丘陵狀。僅北垣一段較為完整,高7米,最寬處10米,長215米。故城建於古代遺址之上。經拭掘,遺址上層出土大量粗繩紋板,筒瓦片和泥質紅陶罐殘片,系漢代遺物。從城牆斷面看,可分上、中、下三層,下層內含有深檔鬲足,細繩紋殘陶片,夾沙灰陶鼎(足部)、蚌、鐮等遺物;中層有清晰的夯土層,厚7-15厘米不等,內含有深淺檔鬲足、精細繩紋殘陶片,獸骨等遺物;上層(包括東起40米的城牆)內含大量的粗繩紋板瓦片。南頓故城內外古蹟有:“光武台”、“瞻星台”,東漢建開十九年(43年),光武帝劉秀進幸南頓,在縣舍置灑大會。此後不久,在城北建光武台,在城內建瞻星台。八角並在南頓城北高阜上,據傳漢光武帝(劉秀)被王莽兵追逼,投匿井中,因有蜘蛛網其,秀得脫,今存殘跡。“大邸閣”在南頓城內。三國魏正六年(245年),揚州刺史文欽與都督毋丘儉舉兵反,渡液至項。大將軍司馬師與荊州刺史五進兵發南頓,時有大邸閣,閣內有積糧。揚州軍往爭,交戰不利,儉等敗死。此閣遺址在清乾隆初其猶存。當時,被稱為項城八景之一“糧閣曉鍾”。
“鹿苑寺”在南頓城東,梁天監四年(505年)創建,後不知毀於何時。“蕭公廟”在南頓城東門外,谷河南岸。以蕭公治水有功,故立廟祀之(清乾隆十一年《項城縣誌》有記載,建廟當在此之前)。“五源廟”在南頓南門內,建廟時間不詳。村民世代相傳,言南頓故城內外寺院有72所,至20世紀20年代時,寺院尚存10餘所:光武廟、鹿苑寺、濟源寺、東嶽廟、石佛寺、三官廟、鐵 寺、娘娘廟、火神廟和內外清真寺等。
蓮溪書院
位於秣陵鎮城區內。蓮溪書院是原項城縣清乾隆年間所創立的縣內最高學府,(今老城高中校址)。氫清宣統三年《項城縣誌》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7)因原虹陽書院漸圮,地十低洼狹小,知縣梁作文為興學育才,在城西南隅興建此院。占地5000平方米,有講堂、習房、號房等七八十間”。“縣之有書院也與鄉學並重,凡鄉之秀美而文者,自成人以及小子鹹得攻詩書習禮樂,交相鼓勵於其中。”“書院以蓮溪命名,緣虹河舊有瑞蓮之兆。書院周圍環繞虹水之分流,水中種 以芙蕖(荷花的別名),中沿堤四面皆植柳槐,紅香綠蔭,交映相輝,所以使都人士肆業其間者,豁其耳目,擴其心胸,益有以長文思而助吟興”。清末,戊戌變法這後,於光緒三十年必為高等國小校。民國年間,項城縣中、項城縣師設此。現為老城高中校址,院內還保存原講堂五間。
蓮溪書院舊曾為項城八景之一,清柳堂賦詩讚之:“微雨初晴望眼空,蓮溪門外立春風。半灣芳草縈深碧,夾岩小桃放淺紅。水面浮沉雙鴨子,船頭漂泊一漁翁。天然詩趣天然畫,欲學維摩愧未工。”
孫店遺址位於市區西南35公里孫店鎮政府北,遺址區為龜背形高地。遺址東南254米,南北358米,文化層0.7米。內含龍山文化和商文化。
出土遺物有石斧、石鏨、石箭頭、折沿缸、平底碗、磨光黑陶折腹盆、此皆屬龍山文化類型遺物。商代文化遺存有鬲足、缸口沿等殘品,紋飾有繩紋和附加堆紋。
此遺址1978年被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6月16日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機構職能
1.宣傳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行使和發揮行政組織、管理、協調職能。2.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指導轄區內經濟發展工作。負責轄區內的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按照城市規劃,落實工業、商貿業及服務業等城市經濟發展任務,負責城區有關農業政策的貫徹落實和農業經濟發展工作,做好財政稅收工作。3.指導轄區內社區居民委員會開展街道政務工作。4.組織轄區內單位、部門做好城市建設管理和提高完善城市功能相關工作。5.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安全文明小區建設,抓好依法治理、普法教育和居民糾紛調解等工作。6.按照人口計畫要求,落實和抓好轄區的人口計畫、計畫生育工作及流動人口管理工作。7.開展“雙擁共建”活動,做好擁軍優屬、居民就業、解困以及社會保障等工作。8.開展社區服務,發展第三產業,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便民利民服務以及社區志願者服務活動。9.負責轄區黨的建設、屬地黨員管理工作和各類群體的思想政治工作。10.向上級和有關部門反映居民的要求、意見和建議,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11.承辦市委、市政府交辦的各項階段性或臨時工作任務
小鎮榮譽
2001年3月經河南省政府批准撤鄉建鎮。1997年被命名為“河南省奔小康科普示範鄉”、“省級先進基層黨校”、“周口地區鄉鎮企業先進鄉鎮”、治安模範鄉、“周口地區水產工作先進鄉”,1998年被命名為“周口地區信訪三無鄉鎮”、項城市基層組織建設先進鄉,1998年被項城市命名為文明單位,99年被項城市委命名為“六好鄉鎮黨委”,2000年周口地區民政工作先進單位、項城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東西部合作先進鄉鎮,2001年項城市財政工作、組織工作、信訪工作、鄉鎮企業、基金會清欠工作先進鄉鎮,1995--2001年連續七年被命名為“周口市計畫生育一類鄉鎮”。2001年全鎮財政收入達到5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230元,國內生產總值55500萬元,2001年被項城市確定為小城鎮建設重點鎮。
(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行政區劃地級市 | 市轄區、縣級市、縣 |
鄭州市 | 中原區 | 金水區 | 二七區 | 管城回族區 | 上街區 | 惠濟區 | 鞏義市 | 新鄭市 | 新密市 | 登封市 | 滎陽市 | 中牟縣 |
開封市 | 鼓樓區 | 龍亭區 | 順河回族區 | 禹王台區 | 金明區 | 開封縣 | 尉氏縣 | 蘭考縣 | 杞縣 | 通許縣 |
洛陽市 | 西工區 | 老城區 | 澗西區 | 瀍河回族區 | 洛龍區 | 吉利區 | 偃師市 | 孟津縣 | 汝陽縣 | 伊川縣 | 洛寧縣 | 嵩縣 | 宜陽縣 | 新安縣 |欒川縣 |
平頂山市 | 新華區 | 衛東區 | 湛河區 | 石龍區 | 汝州市 | 舞鋼市 | 寶豐縣 | 葉縣 | 郟縣 | 魯山縣 |
安陽市 | 北關區 | 文峰區 | 殷都區 | 龍安區 | 林州市 | 安陽縣 | 滑縣 | 內黃縣 | 湯陰縣 |
鶴壁市 | 淇濱區 | 山城區 | 鶴山區 | 濬縣 | 淇縣 |
新鄉市 | 衛濱區 | 紅旗區 | 鳳泉區 | 牧野區 | 衛輝市 | 輝縣市 | 新鄉縣 | 獲嘉縣 | 原陽縣 | 長垣縣 | 封丘縣 | 延津縣 |
焦作市 | 解放區 | 中站區 | 馬村區 | 山陽區 | 沁陽市 | 孟州市 | 修武縣 | 溫縣 |武陟縣 | 博愛縣 |
濮陽市 | 華龍區 | 濮陽縣 | 南樂縣 | 台前縣 | 清豐縣 | 范縣 |
許昌市 | 魏都區 | 禹州市 | 長葛市 | 許昌縣 | 鄢陵縣 |襄城縣 |
漯河市 | 源匯區 | 郾城區 | 召陵區 | 臨潁縣 | 舞陽縣 |
三門峽市 | 湖濱區 | 義馬市 | 靈寶市 | 澠池縣 | 盧氏縣 | 陝縣 |
南陽市 | 臥龍區 | 宛城區 | 鄧州市 | 桐柏縣 | 方城縣 | 淅川縣 | 鎮平縣 | 唐河縣 | 南召縣 | 內鄉縣 | 新野縣 | 社旗縣 | 西峽縣 |
商丘市 | 梁園區 | 睢陽區 | 永城市 | 寧陵縣 | 虞城縣 | 民權縣 | 夏邑縣 | 柘城縣 | 睢縣 |
信陽市 | 溮河區 | 平橋區 | 潢川縣 | 淮濱縣 | 息縣 | 新縣 | 商城縣 | 固始縣 | 羅山縣 | 光山縣 |
周口市 | 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
駐馬店市 | 川匯區 | 項城市 | 商水縣 | 淮陽縣 | 太康縣 | 鹿邑縣 | 西華縣 | 扶溝縣 | 沈丘縣 | 鄲城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