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春秋時,稱戶牖(今蘭考縣北)。戰國時設立戶牖邑,屬魏國。秦朝設立 郡縣制,於戶牖邑置濟陽縣(今蘭考縣北)。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東巡至此,昏霧四塞,車不能行,遂命此地為“東昏”,並築“秦台”以厭之。
西漢 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以東昏邑為治所建東昏縣,屬陳留郡。有漢武帝劉徹行宮,稱濟陽宮。 西漢末,劉欽為濟陽縣令。
西漢建平元年十二月初六(公元前5年1月15日),光武帝劉秀出生於濟陽縣濟陽宮(今蘭考縣東北)後殿第二間屋裡。《 論衡》吉驗篇:“光武帝,建平元年十二月甲子生於濟陽宮後殿第二內中,皇考為濟陽令,時夜無火, 室內自明。”《東觀漢記》曰:“光武以建平元年生於濟陽縣。是歲,有嘉禾生,一莖九穗,大於凡禾,縣界大熟,因名上曰秀。”
新朝建國元年(9年),王莽改東昏縣為東明縣。
三國時,魏國廢東明縣為東明鎮。其地南入小黃縣,北入濟陽縣。
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 隋朝、唐朝、五代均未設定政區建制。唐貞觀中期, 濟陽縣廢入冤句縣。
北宋宋太祖乾元元年(963年),以東明鎮重建東明縣,屬京畿路開封府。
金朝初期,因黃河決口改道,東明縣被黃河分為南北兩部分。金宣宗興定二年(1218年),東明縣縣治遷至黃河以北的冤句縣舊地(今菏澤市東明縣),東明縣縣治(今蘭考縣境內)被廢為通安堡。金朝正大九年(1232年),東明縣黃河以南之地析置為蘭陽縣(縣治明代東昏故城)、儀封縣(縣治通安堡)兩縣。兩縣同屬 南京路。
元朝時期,儀封縣改屬歸德府睢州。至正十七年(1357年),黃河淹沒蘭陽縣城,蘭陽縣城遷於韓陵(今城關鎮老韓陵村西),縣屬汴梁路。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 蘭陽縣城再遷於馬村(今縣城),屬開封府。儀封縣自歸德府睢州改屬開封府。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儀封縣縣城被黃河淹沒,縣城南遷白樓村(今儀封鄉政府所在地)。
清朝時期,蘭陽縣、儀封縣屬開封府。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黃河改道,儀封縣所屬堌陽等七里劃歸衛輝府考城縣。在坊等八里建儀封廳於黃河南岸的圈頭集。
清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三月,位於江墓店(今商丘市民權縣李堂鄉江墓店村)的考城縣縣城被黃河淹沒,考城縣知縣雷遜於堌陽(今蘭考縣固陽鎮)重建考城縣城。至此,考城縣縣城才首次設定於今蘭考縣境內。 道光五年(1825年),儀封縣併入蘭陽縣,稱“蘭儀縣”,儀封以鄉隸之。宣統元年(1909年),為避溥儀帝諱,改蘭儀縣為 蘭封縣,儀封鄉改稱為封人鄉。
民國時期,蘭封縣屬開封府豫東道。縣人民政府首次成立於1946年8月11日,後兩撤兩建。1948年10月,蘭封縣徹底 解放,歸屬陳留專區領導。1948年10月28日,考城縣徹底解放,縣人民政府進駐縣城,屬 商丘專區。1949年2月歸陳留專區。1949年10月,考城縣縣城由固陽鎮遷至張君墓鎮。
1952年,蘭封縣、考城縣劃歸鄭州專區。1954年6月,蘭封縣和考城縣部分地區合併,以二縣首字為名,稱蘭考縣,縣城駐原蘭封縣 縣城。隸屬開封專區。1955年4月,開封專區改名為開封地區。
1977年10月,蘭考縣劃歸商丘地區。1980年8月,蘭考縣又劃歸開封地區。
1983年6月, 開封地區撤銷建為地級開封市,蘭考隸屬地級開封市。
2011年,中共 河南省委、河南省 政府下發《關於印發河南省省直管縣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將鞏義市、蘭考縣、汝州市、滑縣、長垣縣、永城市、 固始縣、鹿邑縣等10個縣(市)成為省政府直管縣。同年6月1日,10個縣(市)的試點工作開始推開。
2014年1月1日,蘭考縣全面 施行省直管縣體制,行政 區劃仍隸屬原地級開封市。
行政區劃
2015年9月6日,經 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蘭考縣行政區劃作如下調整:撤銷城關鎮、城關鄉,對原行政轄區實行城市管理體制。將三義寨鄉薛樓村劃歸城區 管理。設立蘭陽、桐鄉、惠安3個街道辦事處。其中,蘭陽街道辦事處轄原城關鎮的城南、城西、城北、城東、城春5個居委會,原城關鄉的陳寨、朱莊2個居委會和老韓陵、五爺廟、牛王廟、西崗頭4個建制村,總面積27.56平方公里,總人口15.24萬人,辦公地點設在原城關鎮政府;桐鄉 街道辦事處轄原城關鄉的二壩寨、魯屯、高場、姜樓、王莊、胡集、許貢莊、市皓8個居委會和盆窯、趙莊、繩莊、東北場、韓陵寨、新韓陵、粟場7個建制村及三義寨鄉的薛樓建制村,總面積32.24平方公里,總人口6.37萬人,辦公地點設在原城關鄉 政府;惠安街道辦事處轄原城關鄉的韓村、豆寨、孫莊、余寨、獅子固、惠窯、田莊7個居委會和范樓、常莊、楊山寨、古寨、桂李寨、司野、李寨、陳斗寨、劉林、金營、何寨、喬莊12個建制村,總面積63.59平方公里,總人口6.59萬人,辦公地點設在 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截至2018年11月5日,蘭考轄3個街道、7個鎮、6個鄉和1個產業集聚區、1個商務中心區:蘭陽街道、桐鄉街道、惠安街道、堌陽鎮、考城鎮(原張君墓鎮)、南彰鎮、紅廟鎮、 谷營鎮(原谷營鄉和爪營鄉合併)、閆樓鄉、儀封鄉、 小宋鎮(原小宋鄉)、許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蘭考縣,位於 河南省東北部,大體位於 黃河南岸,西鄰開封市祥符區,東連商丘市民權縣,北鄰菏澤市東明縣、曹縣,南接 開封市杞縣,總面積1116平方公里。地形地貌
蘭考縣地處 豫東平原西北部,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66米。氣候降水
蘭考縣屬暖 溫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4度。全年 日照時數2529.7小時,平均年降雨量678.2毫米。人口
全縣總人口85.91萬人, 常住人口64.2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5.39萬人,城鎮化率39.53%,比上年末提高1.9個百分點。出生率14.36‰,死亡率5.82‰,自然增長率8.54‰。經濟社會發展
綜述
初步核算,全年全縣生產總值285.50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 增加值40.93億元,同比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120.89億元,同比增長9.2%;第三產業增加值123.68億元,同比增長11.7%。三次產業 結構為14.3:42.4:43.3,一產占比較上年降低1個百分點,二產占比降低1.2個百分點,三產占比較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依次為7.4%、41.3%、51.3%,分別拉動GDP增長0.7個百分點、3.9個百分點和4.9個百分點。年末全縣總人口85.91萬人,常住人口64.23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5.39萬人,城鎮化率39.53%,比上年末 提高1.9個百分點。出生率14.36‰,死亡率5.82‰,自然增長率8.54‰。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漲2.4%,八大類價格指數中“七升一降”,其中食品菸酒價格下降1.9%。 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3%。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5.2%。
全年地方財政總收入25.87億元,比上年增長49.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49億元,同比增長31.6%,其中稅收收入13.54億元,增長32.0%,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77.4%。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8.23億元,增長9.6%,其中 財政民生支出43.29億元,增長4.0%,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4.3%。
2017年全縣城鎮新增 就業人員3.2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1986人,完成省定目標任務的110%;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人數716人,完成省定目標的119%。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4.4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7萬人,完成省定目標的337.5%。
農業
全年全縣 糧食種植面積93811公頃,比上年下降0.4%。其中,小麥種植面積58759公頃,增長1.8%;玉米種植面積31365公頃,下降3.3%。 棉花種植面積2236公頃,下降10.3%。油料種植面積17473公頃,增長0.6%。 蔬菜種植面積8033公頃,增長8%。全年糧食產量53.21萬噸,比上年增長1.4%。其中,夏糧產量35.26萬噸,增長4.3%;秋糧產量17.96萬噸,下降3.9%。小麥產量35.26萬噸,增長4.3%;玉米產量15.94萬噸,下降3.3%。全年棉花產量0.3萬噸,下降1.4%。油料產量8.25萬噸,增長9.4%。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8.64萬噸,增長11.7%。瓜果類農作物產量9.13萬噸,增長16.2%。全年豬牛羊禽肉總產量5.01萬噸,增長2.6%。禽蛋產量5.19萬噸,增長0.7%。牛奶產量1.05萬噸,同比增長2.0%。
2017年,全縣有效灌溉面積87萬畝。2017年,全縣農機總動力72.37萬瓦,比上年增加1.5萬千瓦;農用 拖拉機擁有量為13608台,比上年增加259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機3188台,小型拖拉機9580台。年末擁有聯合收割機3859台,比上年年末增加394台。農用排灌動力 機械15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04%;機耕面積113萬畝,比上年增長0.63%。
工業
2017年全縣全部工業增加值112.52億元,比上年增長8.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4.68,增長9.8%。在 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下降0.1%,股份合作企業下降51.7%,股份制企業增長9.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9.3%;產品銷售率98.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 業務收入447.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實現利潤總額41.92億元,同比增長6.7%,稅金7億元,同比下降28.3%。
全年產業集聚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7.14億元,比上年增長16.3%,占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的70.9%;主營業務收入320.79億元,增長16.5%;利潤總額26.6億元,增長16.4%。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縣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198.99億元,比上年增長13.7%。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投資3.39億元,同比增長318.9%;第二產業投資124.25億元,同比增長10.6%;第三產業 投資71.35億元,同比增長15.5%。基礎設施投資34.65億元,增長112.4%,占固定資產投資的17.4%。工業投資123.60億元,增長10.0%,占固定資產投資的62.1%。民間投資完成177.87億元,同比增長11.8%,占投資比重達到89.4%。全年全縣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22.67億元,比上年增長5.0%,其中住宅18.98億元,同比增長0.9%。商品房 銷售面積118.95萬平方米,增長75.2%。商品房銷售額40.67億元,同比增長123.2%。
全年產業集聚區固定資產投資164.45億元,比上年增長26.2%,占全縣固定資產投資的82.6%。其中,產業集聚區工業投資116.13億元,增長12.4%。
貿易經濟旅遊
全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6.45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分城鄉看,城鎮76.21億元,增長13.5%;鄉村30.24億元,增長12.4%。分 行業看,批發業5.97億元,增長12.6%;零售業83.08億元,增長12.9%;住宿業0.72億元,增長16.5%;餐飲業16.68億元,增長13.2%。消費升級類商品較快增長,全年電子出版物及音像製品類零售額增長18.5%,通訊器材類增長21.0%,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2.8%, 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19.6%。全年全縣進出口總值59848萬元,比上年增長18.09%。其中,出口總值54049萬元,增長20.51%;進口總值5798萬元,下降0.57%。實際利用 外資完成5247萬美元,同比增長118.8%,增幅位居直管縣第一名;完成省外資金67.4億元,同比增長8.2%,增幅位居直管縣第二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1%。
現有4A級旅遊景區(點)1處,全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327.3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6.8%,實現 旅遊收入1.46億元。
交通和電信
全年全縣完成貨運量1541萬噸,貨運周轉量28.87億噸公里;完成客運量469萬人次,客運周轉量3.54億人公里。全年電信業務總量4.02億元,同比增長14.9%。年末本地固定電話用戶1.3萬戶;行動電話用戶54.55萬戶,同比增長10.4%。年末網際網路用戶7.69萬戶,同比下降16.3%。全年完成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投資7.35億元。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投資1.05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19.19公里。全縣幹線公路優良率達到92.2%,農村公路年平均好路率達82%。
金融保險業
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20.20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8.8%。其中住戶存款163.15億元,同比增長20.25%。各項 貸款餘額149.80億元,同比增長27.9%。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3292.4萬元。其中, 財產險8168.6萬元,人身險5123.8萬元;賠款支出4378.1萬元,其中財產險3824.2萬元,人身險553.9萬元。
教育科學技術
全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460所(不含高級技工學校及成人教育學校),在校生170416人,教職工數(含民辦教師)10611人,專任教師(含民辦教師)9114人。其中,中等職業教育學校2所,在校生2876人;普通高中5所,在校生18240人;普通國中54所,在校生36452人;國小227所,在校生77617人; 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4人;註冊幼稚園171個,學前教育幼兒35217人。各類成人教育學校235所,年培訓人數8959人。高級技工學校在校學生516人,教職工40人。全縣實施各類科技計畫項目6項。其中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項目2項。全縣經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9家。全縣申請專利181件,其中發明專利22件,獲專利授權122件。科技項目申報和實施順利,申報並獲得省批覆的項目有3個。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取得新成效,圍繞農業科技創新,引進推廣新科技新品種20個,新建科技示範園1個。全縣共擁有大中型科技企業28家,從事科技活動人員360人。
文化衛生體育
年末全縣共有民營藝術 表演團體9個,演出場次720場,觀眾26萬人次;藝術表演場所2個,演(映)出場次300場;文化館1個,組織文藝活動180次;文化站16個,組織 文藝活動90次;農家書屋45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進一步完善;公共圖書館1個,總藏量17萬冊(件)。有線電視用戶11.08萬戶,入戶率達68%以上,其中農村用戶8.38萬戶。廣播人口綜合覆蓋率100%,有線數位電視綜合覆蓋率100%,無線數位電視綜合覆蓋率78%。全縣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1個,共有衛生 技術人員5031人,其中臨床醫生1605人、註冊護士1864人、藥劑人員188人、技師327人、其他衛生專業人員1047人,現有病床5507張。農村衛生室(所)613個,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216人。婦幼保健機構1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1個。
體育事業取得新進展。民眾體育取得長足 進步,建設農民體育健身工程145處。
資源和環境
全年全縣水資源總量2.03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324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660毫米。全年總用水量1.8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1.3億立方米、工業用水0.2億立方米、生活用水0.3億立方米,全縣人均用水量49.3立方米。全縣造林面積5.26萬畝,比上年增長35.6%,其中,防護林3.86萬畝,同比增長34.0%;經濟林1萬畝,增長40.0%。林木覆蓋率達到26.08%。
全縣飲用 水源地水質平均達標率繼續 保持100%;大氣環境質量優良,全縣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優良天數達到291天,占總天數的79.7%,遠遠超過省下優良天數220天的既定目標。
安全生產
全年全縣共發生各類事故20起,各類事故死亡10人,經濟損失21.5萬元。其中,道路交通事故20起,死亡10人,全縣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34。生活社會保障
全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92元,比上年增長11.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68元,比上年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城鎮居民人均 消費性支出1487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07元,增長9.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1%;農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8866元。年末新 農合參保人數79.3萬人,參合率達到96%,收繳參保費4.75億元,發放資金5.45億元;城鎮養老保險參保職工達到6.65萬人(企業4.68萬人,機關事業1.97萬人),收繳養老保險費29633萬元(企業14611萬元,機關事業15022萬元),支付養老金36354億元(企業34071億元,機關事業2283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2萬人,收繳養老保險費3280萬元,發放基礎養老金12000萬元,個人賬戶養老金377萬元,發放率達到100%;失業保險參保職工達到3.1萬人,收繳失業保險費546萬元,支付保險金83萬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達到2.68萬人,征繳工傷 保險費490萬元,支付保險金349萬元;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4.06萬人,收繳保險費6700萬元, 支付保險5983萬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45萬人,收繳生育保險費130萬元,支付保險金124萬元。
全年銷售福利 彩票3839.38萬元,返還福利 彩票公益金201萬元。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綜合經濟實力不強,經濟總量仍偏小,全縣大項目帶動還不強,二、三產業發展還需進一步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壓力較大,城鄉居民收入總體水平偏低,所以我們當前還必須著力“保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
交通通訊
交通
蘭考是河南通往魯西南的縣城之一,距新鄭國際機場僅需1個小時,距世界不凍港口連雲港只需4小時, 隴海鐵路穿境而過,220、310、106三條國道在縣城交匯,連霍、日南兩條高速公路在蘭考交叉而過,並與阿深高速公路聯網,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鄭徐客運專線在蘭考設有客運站蘭考南站 ,是河南“一極兩圈三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完成客運量773萬人次,客運周轉量6.67億人公里;完成貨運量549萬噸,貨運周轉量22.25億噸公里。全年完成交通基礎設施 建設投資53823.44萬元。農村公路建設完成投資10030.34萬元,新(改)建農村公路242.6公里。全縣幹線公路優良率達到96.8%,農村公路年平均好路率達95.8%,農村公路的養護和通行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通訊
2015年郵政業務總量0.44億元,比上年增長8.4%;電信業務總量3.3億元,增長15.1%;固定電話業務總量0.05億元,與上年 基本持平;行動電話用戶50.99萬戶,同比下降0.05%;固定電話用戶4.47萬戶,同比下降16.1%;網際網路用戶7.32萬戶,同比增長27.4%。歷史文化
方言土語
蘭考縣地處 中原地區,在語音上與國語較為相近,為北方方言中原官話中的鄭開片。姓氏起源
夏商周時,是中華歷史上百家姓形成的主要 時期。西周和東周春秋時代,蘭考縣屬戴國,戴國為 周朝分封在中原地區的諸侯國,治所在今商丘民權縣,戴國後代以戴姓為氏。地域文化
婚姻禮儀婚姻-舊時婚嫁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講究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男女雙方都沒有婚姻自由,而且禮儀甚多,一般要經過六個程式: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迎親六個程式。
民間習俗 在服飾上,舊時老年人有扎腰帶的習慣,成年男人腰中多系大腰帶,女子頭頂黑、藍色方巾。腳下穿的均為手工圓口布鞋、布襪,婦女的鞋幫、鞋頭多有 繡花,小孩穿有貓頭鞋。在飲食上,一日三餐,早飯多為饃、菜、湯、午飯多為小米飯或 麵條,晚飯多為饃、湯。
旅遊資源
焦裕祿紀念園,陵園位於原蘭考縣城關北 黃河堤頂上,緊靠蘭考菏澤公路西側,南跨五午千渠,占地約50000平方米,分堤頂堤下兩段。1966年建成,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團中央等六部委確定為“中國小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4月,焦裕祿烈士墓被國務院增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焦裕祿精神體驗基地,基地位於 焦裕祿書記當年治沙首試地東壩頭鄉張莊村南,以保留當年沙丘風貌的基礎上開發,基地占地120畝,共分8個區:焦裕祿精神 體驗教育區、張莊治沙體驗區、高空攀岩拓展培訓區、野營區、查風口探流沙體驗區、民兵打靶體驗區、農耕文明體驗區和休閒文化區。主要以實地參與的方式,讓體驗者感受焦裕祿書記當年帶領蘭考人民治理“三害”時戰天鬥地的革命精神,加深對焦裕祿精神的感悟和理解。
蘭考文化交流中心,蘭考縣文化交流中心是新城規劃的特色文化區的主要組成部分,原為焦裕祿精神文化苑項目的二期工程,於2012年底動工。項目位於文體路與焦桐路交叉口西北,占地450畝,設計建設內容主要有蘭考展覽館、 劉峴紀念館、 焦林紀念館(異地)等。
東壩頭黃河灣 風景區, 黃河蘭考段是九曲黃河最後一個大拐彎處,呈“U”字形,因地勢險要,素有“豆腐腰”之稱。該河段為黃河標誌性景觀之一。毛澤東曾於1952年、1958年兩次到此視察,並向全國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
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寬闊的黃河河道和200多畝適宜垂釣的灘地水面,十餘里貫穿綠樹田疇、野花飄香、風光優美的黃河大堤,區內灘涂濕地、沙丘沙崗等。
焦林紀念園占地面積50畝,由焦林、焦林紀念館兩部分組成,座落於東壩頭鄉政府東3公里處的張莊村西。當地人民民眾為了 緬懷焦裕祿,稱這片樹林為“焦林”,這裡的刺槐為“焦槐”。於2007年由東壩頭鄉政府加強了“焦林”的保護與開發力度,創建了焦林紀念園。
張良墓,蘭考縣城西南六公里的三義寨鄉曹辛莊車站南側,緊靠隴海鐵路的確有這么一座張良墓,墓冢高10米,周圍長100米,保護區面積35000平方米。
請見書院,儀封鄉政府所在地,歷史上曾流傳孔子周遊列國途經此處,當地鄉紳、學士邀請孔子逗留講學,並豎“請見夫子處”碑紀念。被清康熙皇帝譽為天下第一清官的張佰行,也在當地修建過請見書院,以弘揚儒家文化思想。
蘭考百花園,蘭考百花園又名蘭考百花公園,黃河四季百花園,全稱黃河四季百花園頤養中心。位於蘭考東壩頭鄉南北莊,一期建設1300畝,包括行銷大廳、遊客接待中心、婚紗攝影花田、花卉種植區、水上樂園、頤養中心、生態餐廳、茶文化園、室內游泳館、焦裕祿精神4D影院,養生雲間花海,尋夢九曲黃河。本項目於2016年3月底一期完成建設投入使用。
蘭考1952觀光小火車,蘭考·1952鐵路文化旅遊項目以蒸汽小火車為主題,沿黃河環線鋪設觀光軌道,觀光路線全長有4.5公里,項目總投資達2600萬元。觀光小火車沿途共設定兩個站點,起點為百花公園,終點為毛主席視察黃河紀念亭。現今全線建成達到試運行通車條件,且一期可滿足載客運行標準為:3節*40人共120人。
榮譽稱號
2018年11月,蘭考縣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古今名人
古代蘭考縣名人
劉秀 | 虞延 | 虞放 | 王巽 | 張世祿 | 王廷相 | 王鶚 | 張伯行 |
楊廷弼 | 張世祿 | 王厈 | 張昱 | 梁雲構 | 張鹵 | 劉大謨 | 劉峴 |
當代蘭考縣名人
劉廣亮 | 李二玲 | 任洪河 | 魏蒙關 | 韓治群 | 邵愛香 | 肖廣輝 | 閆瑋 |
付小芳 | 劉莎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