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死猶生烈士

雖死猶生烈士

焦裕祿同志沒有死,他還活著,他活在貧下中農的心裡,活在蘭考36萬人民的心裡。

1964年5月14日,焦裕祿同志逝世了。這個日子我們將永遠難忘。 焦裕祿同志雖然與我們永別了,但他戰鬥的一生,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焦裕祿同志沒有死,他還活著,他活在貧下中農的心裡,活在蘭考36萬人民的心裡。 焦裕祿同志留給我們的印象太深了,他死後,蘭考人流了多少眼淚啊!一提起他來,放在口裡的飯咽不下去,到了嘴邊的話說不出來。1965年春天,在鄭州開貧下中農代表會,蘭考的幾十名貧下中農代表來到他的墓前,深切地悼念。一個老貧農悲痛地哭喊:“老焦啊,回去吧!回去看看吧!俺們再也不吃統銷糧了!” 焦裕祿同志的逝世,在蘭考人民心中引起的悲痛,比至親的人死去還要沉重,多少人情願拿命換他。階級感情似海探啊! 光哭頂什麼用!老貧農劉宗行說:“老焦死了,話可在。我們非把趙垛樓搞成鐵桶不可,大風、大雨、天塌、地陷,都不怕!”這不光是劉宗行一個人的話,這也代表了蘭考全體貧下中農的聲音。 焦裕祿同志逝世後,我們想,應該寫一副輓聯,來表達我們蘭考人民的心情,大家回憶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的光輝業績,想來想去,花了一夜時間,最後想出了這樣兩句話: 揮淚繼承壯士志 誓將遺願化宏圖 焦裕祿同志生前沒有寫完的文章《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我們用行動來寫!焦裕祿同志生前念念不忘的根治“三害”的大業,我們一定要實現! 我們蘭考全體黨員,全體人民,在他逝世以後,化悲痛為力量,在除“三害”的鬥爭中,狠狠地加了勁。 在縣委工作的同志,有的三番兩次寫申請書,要求黨調他到最艱苦的地方去,以焦裕祿同志為榜樣,發動民眾,改變那裡的面貌。 生產隊里的黨員,想起了焦裕祿同志,帶領起貧下中農,造林封沙,挖河排澇,挖台田洽鹼,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雄,都能頂得住,都能闖過去。 貧下中農想起了焦裕祿同志,就渾身是勁,用不著幹部發動,他們猛打猛衝,半月的計畫,五天完成;七天的計畫,兩天完成;多大的災害壓頂,他們也不再消極地躲避,多大的艱難,他們也無所畏懼。在“三害”面前,多少人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 1965年,這是焦裕祿同志逝世後的一年,蘭考全體黨員、全體人民,用發狠揮灑的汗水,澆灌了蘭考的土地,初步實現了三年前焦裕祿同志親手制訂的第一個除“三害”的計畫。 這一年,一冬一春連續颳了72次大風,連續乾旱68天,卻沒有發生風沙打死莊稼的災害。19萬畝沙區的幼林,鎖住了風沙。 這一年,秋天連續下了384毫米暴雨,然而全縣沒有一個大隊受災。22萬畝低洼地上的成套排澇工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這一年,鹼害也大為減輕。我們用深翻土地、翻沙蓋鹼、修築台田、精耕細作、增施肥料等多種辦法,改造了大批鹽鹼地。 這一年,我們這個歷史上缺糧、常吃救濟糧的老災縣,糧食達到自給了,還賣給國家800多萬斤花生、幾十萬斤皮棉。 焦裕祿同志生前倡導樹立的四面紅旗“韓村的精神、秦寨的決心、趙垛樓的幹勁、雙楊樹的道路”,又有了新的發展,直到現在,這四個隊仍然是全縣響噹噹的鮮明旗幟。其中,有焦裕祿同志臨死前要一把秦寨麥子看的那個秦寨大隊,在知道焦裕祿同志逝世的訊息以後,有個老貧農說:“老焦臨死還想著咱秦寨,咱可得發狠乾哪!”他們把3千多畝鹽鹼地大部分翻了個個兒,糧食產量連年增加,1962年只收13萬斤,1965年達到了97萬斤,這一年,他們除去自給,還向國家交售了8萬多斤餘糧。 黨組織根據焦裕祿同志臨終前的心愿,把他的遺骨移葬在蘭考城北黃河故堤的大沙丘上,那個沙丘很高,他可以在那裡望著蘭考人民除治“三害”,不斷乘勝前進。 焦裕祿同志愛樹,更愛泡桐樹,我們把棵棵泡桐種在他陵墓的四周。其中有他生前親手種植的,如今也有拳頭粗了。 縣委曾在他的陵墓前開過一個追悼會,把那副輓聯掛在他的墓前:“揮淚繼承壯士志,誓將遺願化宏圖!”在他的墓前,向他宣誓:一定要象他那樣,懷著深厚的階級感情,學習毛主席著作,一定要學習他那徹底革命的精神,學習他那忠心耿耿為黨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無產階級高貴品德,一定要繼承他的遺志,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在黨的領導下,把革命的膽略和科學的精神結合起來,和蘭考人民一起,徹底根除“三害”,為早日實現《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規定的指標,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蘭考而奮鬥! 焦裕祿同志的革命精神,不僅感動了蘭考的幹部和民眾,而且越過高山大河,在全國億萬人民的心目中,樹起了一個光輝的榜樣。 焦裕祿的事跡播發後,全國各地的信件雪片般地飛向蘭考。人們用滿腔的熱情和一顆顆火熱而赤誠的心,向蘭考黨組織,向焦裕祿同志的戰友和家屬,傾訴了自己的心聲,表達了自己的願望。他們當中,有些人沉痛地檢查了自己的缺點,下決心要向焦裕祿同志學習,有些人要求蘭考縣委能夠允許他們到蘭考最艱苦的地方鍛鍊,有些人懷著深沉的革命感情關懷著蘭考的民眾、蘭考的生產;有些人還不留姓名地為蘭考的民眾寄來了《毛澤東選集》或其他禦寒的衣物。有一封來自吉林邊遠地區的信件,向縣委提出了這樣的要求:“請給我寄來蘭考大地上的一撮沙土吧,焦裕祿同志曾為它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要把它當作鞭策自己的力量!”另一封信上,一個在艱苦地區工作的同志,坦率地敘述了他過去如何不安心工作的情況,看了焦裕祿事跡以後,他在信的末尾,用鮮血寫下了這樣幾個大字:“決心乾一輩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