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喬木;分枝多,小枝細長,被毛。葉革質,近圓形或闊心形,長8.5-13厘米,寬9-14厘米,基部心形,有時近截平,先端2裂約為葉全長的1/4-1/3,裂片頂鈍或狹圓,上面無毛,下面疏被短柔毛;基出脈11-13條;葉柄長3.5-4厘米,被褐色短柔毛。
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有時複合成圓錐花序,被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三角形,長約3毫米;花大,美麗;花蕾紡錘形;萼佛焰狀,長約2.5厘米,有淡紅色和綠色線條;花瓣紅紫色,具短柄,倒披針形,連柄長5-8厘米,寬2.5-3厘米,近軸的1片中間至基部呈深紫紅色;能育雄蕊5枚,其中3枚較長;退化雄蕊2-5枚,絲狀,極細;子房具長柄,被短柔毛。通常不結果花期全年,3-4月為盛花期。
單葉互生,革質,闊心形,長9~13cm,寬9~,15cm。先端2裂深約為全葉的1/3左右、似羊蹄狀。花為總狀花序,花大,盛開的花直徑幾乎與葉相等,花瓣5枚鮮紫紅色,間以白色脈狀彩紋,中間花瓣較大,其餘4瓣兩側對成排列,花極清香。
洋紫荊這種花朵貌似蘭花的植物形態優美,而且容易培植。這種西方人最初把洋紫荊喻為“窮人的蘭花”。洋紫荊樹一般高約七米,一般可生長四十年。這種植物很易紮根生長,並不需要特別環境,只要周圍空間廣闊,陽光充沛,常有和風吹拂,便可茁壯成長。
常綠小喬木,高達10m。單葉互生,革質,闊心形,長9~13cm,寬9~14cm。花瓣5枚鮮紫紅色,以白色脈狀彩紋,中間花瓣較大,其餘4瓣兩側對成排列。花極清香。發育雄蕊5,退化雄蕊2~3cm。
生長習性
性喜陽光,喜暖熱濕潤氣候,不耐寒。喜酸性肥沃的土壤。成活容易,生長較快。栽植於光照充足,排水通暢,肥料充足的土壤,生長速度快。
地理分布
產中國南部,分布產於黃河流域。易於種植,中國很大部分地區都能種植。陝、甘南,新、川,藏、黔、滇南、粵、桂等地均有栽培。印度、中南半島有分布。主要品種
白花羊蹄甲:為紫荊的變種,花為白色。巨紫荊:植株呈喬木狀,高可達15米以上,胸徑則達40厘米;葉片碩大,綠色,較厚,呈革質;花色紫紅,花朵稍大,花期3至4月。原產中國的南方地區,耐寒性較差,而且開花較晚。加拿大紅葉紫荊:株高4至5米,枝幹黑灰色,有淺色的皮孔。新葉紫紅色,老葉夏季在陽光充足的環境中葉面為銅褐色,若光照不足則轉為綠褐色,到秋季葉色則為紅色,葉背為淡粉色。花先於葉開放,4至10朵簇生成短的總狀花序,老乾、新枝、短枝均可著花,花冠蝶形,玫瑰紅色,花期4月。莢果條形,扁平,8至9月成熟後呈紅褐色,內有近圓形的種子,但花後結果率不高。與普通紫荊相比,加拿大紅葉紫荊除了葉色為紫紅色外,其他區別還有:其樹幹顏色較深,呈灰黑色,而普通的紫荊樹幹顏色較淺,為灰白色。花柄較長,花朵較為稀疏,不像普通紫荊那樣密密匝匝呈團簇狀,緊貼在樹幹上開放,而是稍微下垂,疏密有致地開放。栽培技術
培殖方法
紫荊花在三或四月初月開花,花期約半個月左右(與花期時的氣溫有關)。後即無法結果,因此紫荊花以播種、扦插、分株、壓條和嫁接等方式繁殖。對於加拿大紅葉紫荊等優良品種,還可用嫁接的方法繁殖。播種9月至10月收集成熟莢果,取出種子,埋於乾沙中置陰涼處越冬。3月下旬到4月上旬播種,播前進行種子處理,這樣才做到苗齊苗壯。用60℃溫水浸泡種子,水涼後繼續泡3天至5天。每天需要換涼水一次,種子吸水膨脹後,放在15℃環境中催芽,每天用溫水淋澆1次至2次,待露白後播於苗床,2周可齊苗,出苗後適當間苗。4片真葉時可移植苗圃中,畦地以疏鬆肥沃的壤土為好。為便於管理,栽植實行寬窄行,寬行60厘米,窄行40厘米,株距30厘米至40厘米。幼苗期不耐寒,冬季需用塑膠拱棚保護越冬。扦插洋紫荊不易結籽,宜用無性繁殖,方法如下:春到夏季,利用洋紫荊落葉後發芽前,此時枝條萌芽能力強,採集一年生充分成熟壯健枝條,進行快繁。採用硬枝段快繁法,—般取長10—15cm的枝段,上端截成平面,剪口應在芽眼上1cm處,下端削成斜面,靠近莖節部,這樣有利於生根,也好識別上、下端,不至於極性倒置。用300—500PPM濃度的生根粉劑液,加沾土混勻攪成糊狀,把剪好的枝段1/2浸泡到糊狀泥中,沾上糊泥漿後快繁於智慧型苗床.1個月後洋紫荊的離體材料下切口處有白色小點,這就是根尖,約再過半個月須很長出。平均成活率達70%以上。移植宜在早春2〜3月進行。小苗需多帶宿土,大苗要帶土球。溫室盆栽,春、夏水分宜充足,保持濕度。夏季高溫時要避免陽光直曬。秋、冬應稍乾燥。生長期施液肥1〜2次。此花在亞熱帶、長江流域盆栽,冬季應入溫室越冬,最低溫需保持5°以上。紫荊樹苗移栽在落葉後或萌芽前進行,根系發達的可直接栽植,根系不多的可先假植,翌年定植。大苗需帶土球,由於根系發達,不易截斷,移栽時可用利刀割斷,以免撕裂根皮。移栽時地上部適當修剪整形,叢栽植株每年萌發前應更新部分老枝。生長期施肥2~3次。分株
紫荊根部易產生根櫱。秋季10月份或春季發芽前用利刀斷櫱苗和母株連線的側根另植,容易成活。秋季分株的應假植保護越冬,春季3月定植。一般第二年可開花。
壓條生長季節都可進行,以春季3月至4月較好。空中壓條法可選1年至2年生枝條,用利刀刻傷洋紫荊並環剝樹皮1.5厘米左右,露出木質部,將生根粉液(按說明稀釋)塗在刻傷部位上方3厘米左右,待乾後用筒狀塑膠袋套在刻傷處,裝滿疏鬆園土,澆水後兩頭紮緊即可。扦插 在夏季的生長季節進行,剪去當年生的嫩枝做插穗,插於沙土中也可成活,但生產中不常用。
嫁接
可用長勢強健的普通紫荊、巨紫荊做砧木,但由於巨紫荊的耐寒性不強,故北方地區不宜使用。以加拿大紅葉紫荊等優良品種的芽或枝做接穗,接穗要求品種純正、長勢旺盛,選擇無病蟲害或少病蟲害的植株向陽面外圍的充實枝條,接穗採集後剪除葉片,及時嫁接。可在4至5月和8至9月用枝接的方法,7月用芽接的方法進行。如果天氣乾旱,嫁接前1至2天應灌一次透水,以提高嫁接成活率。在紫荊嫁接後3周左右應檢查接穗是否成活,若不成活應及時進行補接。嫁接成活的植株要及時抹去砧木上萌發的枝芽,以免與接穗爭奪養分,影響其正常生長。
蟲害防治
主要蟲害大蓑蛾
防治:秋冬摘除樹枝上越冬蟲囊。6月下旬至7月,在幼蟲孵化危害初期噴敵百蟲800至1200倍。保護寄生蜂,寄生蠅等天敵。
褐邊綠刺蛾
防治:秋、冬結合澆封凍水、施在植株周圍淺土層挖滅越冬繭。少量發生時及時剪除蟲葉。幼蟲發生早期,以敵敵畏、敵百蟲、殺螟松、甲胺磷等殺蟲劑1000倍噴殺。
蚜蟲
可噴40%樂果乳油1000倍噴殺。
症狀防治
紫荊角斑病症狀:主要發生在葉片上,病斑呈多角形,黃褐色至深紅褐色,後期著生黑褐色小霉點。嚴重時葉片上布滿病斑,常連線成片,導致葉片枯死脫落。發病規律: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為尾孢菌、粗尾孢菌兩種。一般在7至9月發生此病。多從下部葉片先感病,逐漸向上蔓延擴展。植株生長不良,多雨季節發病重,病原在病葉及殘體上越冬。防治:秋季清除病落葉,集中燒毀,減少侵染源。發病時可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至10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至1000倍液,或80%代森鋅鋅500倍。10天噴1次,連噴3至4次有較好的防治效果。紫荊枯萎病症狀:葉片多從病枝頂端開始出現發黃、脫落,一般先從個別枝條發病,後逐漸發展至整叢枯死。剝開樹皮,可見木質部有黃褐色縱條紋,其橫斷面可見到黃褐色輪紋狀壞死斑。發病規律:該病由地下傷口侵入植株根部,破壞植株的維管束組織,造成植株枯萎死亡。此病由真菌中的鐮刀菌侵染所致。病菌可在土壤中或病株殘體上越冬,存活時間較長。主要通過土壤、地下害蟲、灌溉水傳播。一般6至7月發病較重。
防治:加強養護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苗圃地注意輪作,避免連作,或在播種前條施70%五氯硝基苯粉劑3至5斤/畝。及時剪除枯死的病枝、病株,集中燒毀,並用70%五氯硝基苯或3%硫酸亞鐵消毒處理。可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200倍或50%多菌靈可濕粉400倍,或用抗黴菌素120水劑100ppm藥液灌根。紫荊葉枯病
症狀:主要危害葉片。初病斑紅褐色圓形,多在葉片邊緣,連片並擴展成不規則形大斑,至大半或整個葉片呈紅褐色枯死。後期病部產生黑色小點。
發病規律:為真菌病害,病菌以菌絲或分生孢子器在病葉上越冬。植株過密,易發此病。一般6月開始發病。
防治:秋季清除落地病葉,集中燒毀。展葉後用50%多菌靈800至1000倍,或50%甲基托布津500至1000倍噴霧,10至15天噴一次,連噴2至3次。
主要價值
花期長,生長快,為良好的觀賞及蜜源植物,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木材堅硬,可作農具;醫藥
花(老白花):苦、澀,平。消炎解毒。用於肝炎,咳嗽痰喘,風熱咳嗽。樹皮含單寧;根皮用水煎服可治消化不良;花芽、嫩葉和幼果可食。
【佤藥】老白花,白花羊蹄甲:樹皮、花用於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中佤藥》。
【傈僳藥】羊蹄甲,老白花,敗花:根、樹皮及花用於咯血,消化不良,咳嗽,肺炎,肝炎《怒江藥》。
【傣藥】埋朽:用於濕疹,潰爛,刀傷,生肌,愈口《傣醫藥》。羊蹄甲,埋修,扭絲樹(西傣):根、皮、葉用於濕疹潰爛,刀傷,生肌愈口,消化不良性腹瀉,腸炎痢疾《滇藥錄》、《滇省志》、《版納傣藥》、《傣藥錄》。
【白藥】羊蹄甲,老白花:根治咯血,消化不良;樹皮治消化不良,急性腸胃炎;葉治咳嗽,便秘;花治肝炎,肺炎,支氣管炎《大理資志》。
園藝
花美麗而略有香味,花期長,生長快,為良好的觀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