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腹股溝是連線腹部和大腿的重要部位。由於離外生殖器很近,常常被人們看作是隱私部位。腹股溝是性活動的主要區域,也是重要的性敏感區域之一。
對於成年男子,刺激腹股溝管部可強化睪丸功能。對於性功能治療,按摩睪丸可增強男性性功能。但更具效果的是刺激位於陰莖根部兩側的腹股溝管。腹股溝是向睪丸輸送血液和連線神經的通路。如果腹股溝管機能低下,必然會引起睪丸功能低下。因此,重要的是使腹股溝管中的血液循環良好。
對於成年女子,對腹股溝的刺激也能夠增強或改善性慾。
腹股溝部位的潮濕,不透氣,往往成為健康的隱患。
組成
腹股溝區
腹股溝區位於髂前上棘水平線與腹直肌外緣和腹股溝韌帶之間。該區部分局部呈水平位,負重增大;
肌層纖維方向趨於一致,屏壁能力減弱;且又有器官貫穿,致壁出現裂隙即形成腹股溝管;集諸多因素,該局部為腹前外側壁最薄弱局部,而後者則與之關係最大。
腹股溝管
inguinalcanal
各局部關係為:
整個前壁由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內斜肌構成,並形成腹股溝管淺環saperficialinguinalring(又稱皮下環)即出口。
整個後壁由腹橫筋膜和腹股溝鐮構成,並形成腹股溝管深環deepinguinalring(又稱腹環)即入口。
整個下壁由腹股溝韌帶inguinaloligament構成。
整個上壁由腹內斜肌oblibuusinternusabdominis和腹橫肌transversusabdominis構成。二肌最初位於管最外側部之前,繼拱越腹股溝管的上方即形成上壁,最後,形成聯合腱conjoinedtendon居於管最內側部之後,亦即位於深環之前和淺環之後;如此,二肌是加強前、後壁,開、閉管的最關鍵者,支配該局部肌纖維的髂腹下神經iliohypogastricnerve位於肌性拱緣淺面之上。
腹股溝管位於腹股溝韌帶內側半的上方,是由外上方斜向內下方的肌肉筋膜裂隙,長4-5cm,內有精素或
子宮圓韌帶通過。腹股溝管有四個壁及內、外兩個口。前壁:淺層為腹外斜肌腱膜,深層在管的外1/3處有腹內斜肌的起始部。後壁:為腹橫筋膜,在管的內側1/3處有聯合腱。上壁:為腹內斜肌與腹橫肌的弓狀下緣。下壁:為腹股溝韌帶。內口為深環,位於腹股溝韌帶中點上方約一橫指處,是腹橫筋膜的一個卵圓形孔。孔的內側為腹壁下動脈,淺層有腹內斜肌,深層為腹膜所覆蓋。外口為淺環,是腹外斜肌腹膜在恥骨結節外上方的一個三角形裂隙。男性腹股溝管內有精索、髂腹股溝神經等。精索由輸精管、輸精管動脈、睪丸動脈、蔓狀靜脈叢、生殖股神經的生殖支、淋巴管及腹膜鞘突的殘餘部分等所組成。精索入腹股溝管內口後,即有來自腹橫筋膜的精索內筋膜所包繞,當通過外口時,又有來自腹外斜肌腹膜淺面很薄的精索外筋膜包繞精索。腹股溝區的內下部雖然缺乏肌性結構,但仍有一定的生理保護作用。由於腹股溝管是一斜行的肌筋膜裂隙,在腹壓增加時,管的前、後壁靠攏;腹壁扁肌收縮時,腹內斜肌和腹橫肌的弓狀緣與腹股溝韌帶相接近,而使弓狀緣下方的半月形缺口近於消失;又由於腹橫肌的收縮,腹股溝管深環也移向外上方,使環口縮小。
特點
腹股溝為下腹部兩側的三角形區域,其內側界為腹直肌外緣,上界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緣的水平線,下界為腹股溝韌帶。此區較為薄弱,其原因是:腹外斜肌在此處移行為較薄的腱膜,並在其下方形成一裂口;
腹內斜肌與腹橫肌的下緣未達到腹股溝韌帶的內側部,因而該部沒有肌肉遮蓋;
有精索或子宮圓韌帶通過腹股溝管而形成潛在性裂隙。此外,當人體站立時,腹股溝區所承受的腹內壓力比平臥時約高三倍。由於以上解剖、生理特點,故疝多發生於此區。
疾病
腹股溝斜疝
斜疝從腹壁下動脈的外側腹股溝內環突出,向下、向前、斜行進入腹股溝管,可穿出腹股溝外環進入陰囊。直疝從腹壁下動脈內側,直接向外突出,不經內環,
不進入陰囊。腹股溝斜疝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兩種。先天性斜疝是由於腹膜鞘狀突閉合不全,與腹腔相通所致。後天性斜疝發生的原因是腹內壓升高和腹股溝管內環鬆弛所致。腹股溝直疝
直疝多是腹壁肌肉薄弱和腹內壓升高的結果。對1歲以內的嬰兒斜疝,可用疝帶壓迫治療,隨其成長發育,有可能治癒。對嵌頓性疝或可復性疝原則上都應採用手術療法,對不易手術的患者,可用疝帶治療,亦有通過腹腔鏡進行疝修補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