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起因
毛囊炎產生原因有很多,常見於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除此之外毛髮的牽拉、搔抓、皮膚的浸漬、局部蜜封包紮、皮膚受損、經常接觸焦油類物質、或長期套用焦油類軟膏或皮質類固醇激素藥物、以及皮膚經常摩擦等刺激,均為本病的誘發因素。
中醫學認為,毛囊炎多由濕熱內蘊,外受熱邪,熏蒸肺系,蘊結肌膚,郁久化熱,熱盛肉腐成膿,膿毒流竄,相互貫通,發為本病。或素體虛弱,衛外不固,外感熱毒;或因皮膚不潔,復遭風毒侵襲,風外搏結所致。
現代醫學認為,本病之病原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偶有表皮葡萄球菌、鏈球菌、假單孢菌屬和類大腸桿菌,主要發生於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膚受損,病原菌乘機入侵毛囊,而引起炎症。或與職業,或與某些治療因素有關。經常接觸焦油類物質,或長期套用焦油類物質或皮質類固醇激素藥物,以及皮膚經常接受磨擦等刺激,均為本病的誘發因素。職業中接觸礦物油、瀝青、煤焦油,治療中外用皮質激素軟膏、焦油類軟膏,以及傷口包封治療等均能引起毛囊炎。
症狀
(1)自覺癢痛,好發於年輕人,面部皮膚也有散發的毛囊炎。(2)粟粒大的丘疹,頂端化膿呈小膿皰、不融合,破後有少量膿血、無膿栓,愈後不留瘢痕。
皮疹初發於毛囊口,出現針尖至綠豆大小具有癢感的紅色毛囊小丘疹,丘疹頂端形成一個黃白色小膿頭,周圍有炎性紅暈,中心有毛囊貫穿,丘疹出現較多,散在分布,互不融合,有輕度痛感,瘙癢明顯。一般無全身症狀,經過數天,膿頭破潰,排出少量膿液漸愈。如反覆發作,遷延數周,好轉變為慢性毛囊炎。好好於多毛部位,頭皮、會陰、腋部、肛周及四肢伸側。皮疹易繼發於脂溢性皮炎、神經性皮炎、瘙癢症等疾病之後。
毛囊炎初發時常為散在性,形狀如同米粒大小,呈鮮紅色或深紅色毛囊性丘疹,其中心貫穿毛髮,周緣有炎性紅暈,隨後迅速變成膿皰,但不互相融合。膿皰破裂或拔去其中毛髮時可排出少量膿液和血漿,但局部炎症逐漸消退後不留 疤痕 。毛囊炎好發於頭部,而其他有毛部位也可波及。由於毛囊炎的發病部位不同,因此所表現的形式也各異,如生在頭部的毛囊炎,治癒後可出現米粒至指甲大的脫髮斑,而且患處不再生髮,這通常稱為禿髮性毛囊炎;有的毛囊炎呈集聚排列,其深部相互貫通而融合成片,稱為穿鑿性毛囊炎;如毛囊炎發生在枕部,因部位特殊常增殖呈乳頭狀硬結,稱為乳頭狀毛囊炎或枕部硬結性毛囊炎。
毛囊炎初發時大都成批出現,每一個損害歷時5~7天可以吸收痊癒,然而新的損害不斷發生,故病程往往綿延數周至數月,有的甚至更久。症狀時輕時重,反覆不愈。瘙癢的程度也不一,有時伴有微痛。檢查時患處附近淋巴結腫大,病變嚴重時可伴有發熱。
類型
毛囊炎按其病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類;根據發生部位和臨床表現,又分為以下幾種。
單純性毛囊炎:屬於急性毛囊炎。初起時,毛囊口出現有癢感的紅色小丘疹,周圍有炎性紅暈。抓癢後可形成一個小膿皰,數天后膿頭破潰,排出少量膿液後逐漸痊癒,愈後無疤痕。好發於兒童頭部,成人好發於頭皮和腋下等處。
膿瘡性毛囊炎:又叫毛囊性膿皰瘡、淺表性毛囊口炎。表現為毛囊口周圍發紅,出現有小米到綠豆大小的黃色膿皰,中心有毛髮穿出,周邊發紅,有癢感或灼痛感。數天后,膿皰可變乾結痂,脫痂後患處留有白色鱗屑。容易發生在四肢及頭皮、小腿等處。
項部硬結性毛囊炎:又稱瘢痕疙瘩性毛囊炎、髮際瘡和項部毛瘡等。多發於中老年男性,尤其是患有痤瘡及瘢痕疙瘩體質者容易患本病。病初起時,項部髮際處出現紅色小丘疹或小膿皰,互相融合,逐漸發展成瘢痕疙瘩性硬結,有圓形、卵形和不規則形。一般發於項後毛髮部位,患處頭髮稀少或完全脫落,病程緩慢,常可數年不愈。
膿腫性穿掘性毛囊周圍炎:又稱頭項部穿掘性蜂窩組織炎,多發於青年男性。初起時頭皮部、尤其是後頭部可發生黑頭粉刺狀毛囊炎和毛囊周圍炎。爾後,逐漸增大變深,成為黃豆大,甚至桃核大的炎性結節,大多數可變成有波動的膿腫,破潰後成為數個瘺孔,有膿汁流出。病程較長,持續不斷,有的連續數年,有的可拖延10年以上。
脫髮性毛囊炎:又叫羊鬍子瘡,是發生在男性鬍鬚部位的毛囊炎,唇周及頦部多見。初起時可出現腫脹性紅斑、毛囊性丘疹或膿皰,病損處的中央有鬍鬚貫穿。膿皰破後,經乾燥結痂,痂脫後痊癒,但可反覆出現新皰,病損還可在眉毛、睫毛、陰毛和腋毛等處造成危害。
鑑別診斷
膿皰瘡
本病應與尋常性痤瘡鑑別,後者見於青春期,慣發於顏面、上胸背部,有黑頭損害。囊性膿皰瘡它的症狀多為為毛囊性紅色丘疹,而且在頂端常有紅暈,膿皰,而且像丘疹一般群集分布,特別是在中心部丘疹消退後會有少量色素,鱗屑沉著,並且在邊緣又有新起的丘疹,可能還會逐漸向四周擴大。而且毛囊性膿皰瘡比較多見於男性青壯年,毛囊性膿皰瘡比較容易發於面部,特別是像頦部、額頭、臉頰胸部、腰部、肩部、上肢伸側、背部這些地方。
癤
癤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所致的深部毛囊炎和毛囊周圍的化膿性炎症,故炎症浸潤深而大,局部紅、腫、熱、痛明顯,中央有膿栓,易於鑑別。系毛囊深部及周圍組織的化膿性炎症。好發於頭面部、頸部和臀部。皮損初起為毛囊性炎性丘疹,基底浸潤明顯,以後炎症向周圍擴展,形成堅硬結節,伴紅腫熱痛,數天后中央變軟,有波動感,頂部出現黃白色點狀膿栓,膿栓脫落後有膿血和壞死組織排出,以後炎症逐漸消退而癒合。
癰
表面有多個蜂窩狀膿栓,局部紅腫更為明顯,疼痛劇烈,全身症狀明顯有助於鑑別。系多個相鄰毛囊及毛囊周圍炎症相互融合而形成的皮膚深部感染。好發於頸、背、臀和大腿等處。皮損初起為瀰漫性炎性硬塊,表面緊張發亮,界限不清,迅速向四周及皮膚深部蔓延,繼而化膿、中心軟化壞死,表面出現多個膿頭即膿栓,膿栓脫落後留下多個帶有膿性基底的深在性潰瘍,外觀如蜂窩狀。可伴局部淋巴結腫大和全身中毒症狀,亦可並發敗血症。
痱瘡
亦稱假性癤病,是汗腺化膿感染所致,常與紅痱同時存在。好發於小兒頭皮等處,似癤腫,但無膿栓,浸潤較局限,且局部疼痛與周圍炎症不如癤明顯。
診斷依據
1、起病時為一硬結,有局部紅、腫,疼痛及壓痛。數日後,病源擴大,中央出現黃白色膿栓,繼而軟化,破潰,膿汁排出,炎症減輕漸愈。
2、癤腫較大時,可有發熱,頭痛及乏力等全身症狀,白細胞數增高。
3、面部癤腫如合併顱內感染時,面部腫脹嚴重,可伴寒戰,高熱,頭痛等海綿竇感染性栓塞。
臨床分型
1.慢性毛囊炎
2.禿髮性毛囊炎:發於頭皮愈後遺留毛髮脫落及瘢痕。
3.須瘡:發於鬍鬚部。
4.瘢痕疙瘩性毛囊炎,發於項部,呈乳頭狀增生或形成瘢痕硬結。
中醫認為,毛囊炎系因濕熱內蘊,外受熱毒,郁於肌膚所致;或因素體虛弱,腠理不固,外受熱邪所致。毛囊炎原菌為葡萄球菌,主要發生於免疫力低下或糖尿病患者,多因抓搔、皮膚受損等而使病原菌乘機入侵毛囊,引發炎症。或與職業,或與某些治療因素有關。經常接觸焦油類物質,或長期套用焦油類物質或皮質類固醇激素藥物,以及皮膚經常接受磨擦等刺激,均為毛囊炎的誘發因素。
臨床常見的證型有:
1.濕熱型:證見臀部或四肢有散在的紅色丘疹,腫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苔薄黃,脈弦。
腎陰虛型:皮疹反覆發作,遷延日久,可伴有耳鳴,腰酸腿軟,煩躁不安,夜睡難寐,口乾。舌質紅,少苔,脈細。
2.陰虛型:證見素體虛弱,面色蒼白,舌質淡或紅,脈沉細。
氣血兩虛型:皮疹反覆發作,遷延日久,疹色淡紅。可伴有面色發白,氣短,納呆,神疲乏力。舌質淡,少苔,脈細或細弱。
祖國醫學理論認為,毛囊炎多由濕熱內蘊,外受熱邪,進而熏蒸肺系,蘊結肌膚而發。邪毒郁久化熱,熱盛肉腐則成膿,膿毒流竄,相互貫通,發為毛囊炎。或因素體虛弱,衛外不固,外感熱毒;或因皮膚不潔,復遭風毒侵襲,風外搏結而致。
毛囊炎多由濕熱內蘊,外受熱邪,進而熏蒸肺系、蘊結肌膚而發病。
預防方法
1、首先要講究皮膚的清潔衛生,同時要避免搔抓等刺激。特別是頭部,由於毛髮多、皮脂腺和汗腺較豐富,排泄物也多,所以更應該保持清潔衛生。
2、患者平時要儘量少食刺激性食物、海鮮、發物、酒、動物性脂肪,並保持每天通便。
3、患者要避免物理性刺激。
4、如果是糖尿病患者應該及時進行治療,這樣可以預防誘發毛囊炎。
飲食禁忌
1、忌食營養過豐富類食物:患者在平時食用的食物里,糖和脂肪等等的較為豐富的食品不要吃的太過,這類的食物包括:肝類、肉類、洋蔥等。
2、忌食發散類食物:在食物中,如桂枝、肉桂、乾薑等等的食物,本身就是性溫助熱的,會易使熱毒壅於肌膚,這樣會間接的導致本病遷延難愈,極易復發的。
3、忌食油膩、燥熱類食物:在食物的吃法中,煎、炸類的食品都是難以消化的,而且使病症不易消退的,故炸豬排、烤羊肉等等的食品患者是不宜食用的,在食用時,最好採取蒸、燉、煮、炒的烹調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