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景東彝族花山鄉營盤老街子自然村
村情概況

老街子自然村隸屬於花山鄉營盤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鄉政府北邊,距離村委會1公里,距離鄉政府2.5公里。國土面積1.23平方公里,海拔1310米,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128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蠶桑、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324畝,人均耕地1.69畝;有林地1,528畝。全村有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9戶,有鄉村人口191人,其中農業人口190人,勞動力12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8人。全村經濟總收入39.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25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林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24畝(其中:田115畝,地209畝),人均耕地1.69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蠶桑、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1528畝。
農村經濟
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39.3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27.93%;畜牧業收入11萬元,占總收入的27.9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5頭,肉牛7頭);林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30.46%;第二、三產業收入4.69萬元,占總收入的11.91%;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5.08%。農民人均純收入1525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林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占勞動力的4.21%),在省內務工1人,到省外務工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和竹子加工業,主要銷往縣內外。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6.3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竹產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蠶桑、茶葉產業。
麻栗坡縣董乾鎮嘎阿村委會老街子自然村
簡介

村情概況
老街子村隸屬於董乾鎮嘎啊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董乾鎮東邊,距離嘎啊村委會2公里,距離董乾鎮11公里。國土面積有1.26平方公里,海拔1384米,年平均氣溫17℃,年降水量1348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有耕地162畝,其中人均耕地0.0.91畝;有林地1687.74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0戶,有鄉村人口178人,其中農業人口178人,勞動力8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8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以及外出務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62畝(其中:田66畝,地96畝),人均耕地0.91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面積1687.74畝,荒山荒地11.75畝,其他面積26.85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村內沒有路燈。全村有40戶通自來水。有40戶通電,有3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5戶。
該村到董乾鎮的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1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1公里。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3戶;建有小水窖12口。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混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9戶居住磚混結構的房屋,有1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萬元,占總收入的45%;畜牧業收入18萬元,占總收入的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12頭,肉牛71頭);林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13.4%。農民人均純收入2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以及外出務工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2010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養殖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玉米種植業和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0戶,共鄉村人口178人,其中男性89人,女性89人。其中農業人口178人,勞動力8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苗族、壯族的混居地。其中漢族176人,壯族1人,彝族1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8人(人員名單附後);享受低保32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董乾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董乾鎮衛生院11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嘎啊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董乾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11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人,其中小學生19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財務。主要以運黑板報方式公開。
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1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6.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黨員總數1人,為女黨員。有團員3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人均耕地面積少。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植面積162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170頭、牛10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3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2000元增加到2050元。
思茅區南屏鎮曼連村委會老街子自然村
村情概況

老街子自然村隸屬於南屏鎮曼連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壩區。位於南屏鎮西邊,距離曼連村委會1.00公里,距離鎮0.00公里。國土面積3.76平方公里,海拔1,302.10米,年平均氣溫17.70℃,年降水量1,514.6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茶葉等農作物。有耕地20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44畝;有林地4,60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57戶,有鄉村人口471人,其中農業人口471人,勞動力35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65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39.8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009.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漁業、第二三產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00.00畝(其中:田75.00畝,地125.00畝),人均耕地0.44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4,6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9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0.00畝,其中養殖面積80.00畝;其他面積737.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全村有157戶通自來水,有157戶通電,有127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57戶農戶總數;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0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0輛,拖拉機20輛,機車12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0.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4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0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9.8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2.02萬元,占總收入的20%;畜牧業收入8.90萬元,占總收入的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50頭);漁業收入37.00萬元,占總收入的25%;林業收入0.95萬元,占總收入的1%;第二、三產業收入102.04萬元,占總收入的70%。農民人均純收入600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漁業、第二三產業等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漁業、茶葉,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4.1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57戶,鄉村人口471人,其中男性243人,女性228人。農業人口471人,勞動力35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52人。
到2010年底,全村享受低保3人,五保戶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1公里,村內建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土橋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思茅區第六中學中學。距離中學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5人,其中小學生40人,中學生2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9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0.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收支、債權、債務、固定資產。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6人,黨員中男黨員10人,女黨員6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9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村寨道路路況差,集體經濟薄弱,村容村貌民房條件差,產業單一,農民增收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修繕村寨道路,培育漁業、茶葉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改善村容村貌及民房建設。
魯甸縣龍頭山鎮光明村民委員會老街子自然村
村情概況

老街子自然村隸屬於龍頭山鎮光明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龍頭山鎮西南邊,距離村委會3公里,距離龍頭山鎮18公里。國土面積有3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900至1100毫米,適宜種植花椒等農作物。有耕地826畝,其中人均耕地0.98畝;有林地700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37戶,有鄉村人口809人,其中農業人口809人,勞動力4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30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0.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44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花椒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26畝(其中:田0畝,地826畝),人均耕地.98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7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87畝,主要種植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1511畝,其他面積1460畝。有等資源。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26畝(其中:田0畝,地826畝),人均耕地.98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7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87畝,主要種植花椒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1511畝,其他面積1460畝。有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電、路、電視三通,無路燈。全村有237戶飲用井水,有237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3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5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7戶(占總數的100%)。
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2輛,機車7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6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130口。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9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2.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20%;畜牧業收入4.3萬元,占總收入的7.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50頭,肉牛16頭,肉羊0頭);林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17%;工資性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50%。農民人均純收入744元,農民收入以花椒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40人(占勞動力的57%),在省內務工138人,到省外務工10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花椒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花椒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花椒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37戶,共鄉村人口809人,其中男性408人,女性400人。其中農業人口809人,勞動力458人。該村809人全是漢族。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50人,參合率80%;五保孤兒3人。五保孤兒名單:譚升品李世梅張德榮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戶,占農戶總數的1.2%。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光明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龍泉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18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6人,其中小學生138人,中學生39人。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3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26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有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458個(勞均1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3人,黨員中男黨員13人,女黨員0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村委會,團員16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基礎設施薄弱,農村留守兒童不斷增加,醫療條件落後,人畜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發展花椒特色產業,養殖業,勞務經濟。
雲南省臨滄市永德縣班卡鄉老街子自然村
村情概況

老街子村隸屬於班卡鄉班卡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班卡鄉東南邊,距離班卡村委會2公里,距離班卡鄉2公里。國土面積3.26平方公里,海拔1540米,年平均氣溫17.7℃,年降水量1252毫米,適宜種植核桃、茶葉、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948畝,其中:人均耕地1.74畝;有林地1647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22戶,有鄉村人口545人,其中農業人口534人,勞動力33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89人。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畜牧業(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546.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2個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提升民眾科技意識,穩定糧食生產,改造提升茶葉、林果、畜牧業,加速甘蔗、泡核桃發展步伐,增加農民收入,進一步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948畝(其中:田228畝,地720畝),人均耕地1.74畝,主要種植糧食、烤菸等農作物;擁有林地164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52.8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3畝,主要種植核桃、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37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荒山荒地2050.5畝。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畜牧業(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0%。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5.00萬元,占總收入的49%;畜牧業收入74.00萬元,占總收入的3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08頭,肉牛21頭,肉羊127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3%;第二、三產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5.9%;其它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4.1%。農民人均純收入254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萬元,外出務工人數53人,(占勞動力的3%,其中:常年在省內務工17人,到省外務工36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11戶通自來水,有11戶飲用井水,有122戶還存在飲水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15戶通電,有5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3.38%、46.28%和46.2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5戶(分別占總數的49.59%和47.1%)。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但進戶路極少),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運輸車1輛,拖拉機2輛,機車7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
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03畝,有效灌溉率為10.8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之一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0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勐養鎮老街子自然村
村情概述

老街子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德宏州梁河縣勐養鎮芒軒村委會,屬於壩區。位於勐養鎮南邊,距離芒軒村委會0.5公里,距離鎮0.5公里。國土面積1.39平方公里,海拔885米,年平均氣溫19.4℃,年降水量1167.3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199.2畝,其中人均耕地1.7畝;有林地1139.3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1戶,有鄉村人口154人,其中農業人口148人,勞動力7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2人。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54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4.9萬元,
其中:種植業收入33.1萬元,占總收入的75.19%;畜牧業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9.9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7頭,肉牛2頭,家禽250隻);漁業收入6萬元,占總收入的6.71%;林業收入1.65萬元,占總收入的4.43%;第二、三產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3.22%;工資性收入1.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5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人(占勞動力的9.4%),在省內務工1人,到省外務工0人
自然村大盤點(三)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