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紅河洲屏邊縣和平鄉大灣田自然村
村情概況
大灣田自然村有耕地228畝,其中人均耕地3.74畝;有林地585.8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3戶,有鄉村人口61人,其中農業人口61人,勞動力37人,其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228畝(其中:田33畝,地195畝),人均耕地3.74畝,主要種植水稻和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85.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46.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8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電話。全村有13戶通自來水,有1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2.31%);安裝固
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面;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公里。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4畝,有效灌溉率為5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4畝。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白鴿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屏邊第二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16公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6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9戶,占農戶總數的69.23%。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13戶,共鄉村人口61人,其中男性31人,女性30人。其中農業人口61人,勞動力37人。該村以漢族、苗族為主(是漢族、苗族混居地),其中漢族56人,苗族1人,彝族4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6人,參合率91.80%。享受低保1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6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9戶,占農戶總數的69.23%。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白鴿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屏邊第二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16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人,小學生1人。
雲南省普洱市景谷縣正興鎮大灣田自然村
村情概況

大灣田村隸屬於正興鎮波雲村行政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2公里,距離鎮50公里。國土面積3.21畝,海拔990米,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111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365.94畝,其中人均耕地1.4畝;有林地4300.8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4戶,有鄉村人口269人,其中男性176人,女性93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漢族、傣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28人,傣族70人,漢族71人。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1人,參合率74.72%。其中農業人口269人,勞動力14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3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5.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11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重點是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不斷搞好道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支柱產業;調整產品結構;引進技術資金,開發當地土地、林業資源,在保證糧食生產安全前提下,主要發展茶葉、桑樹、思茅松、橡膠等種植,其中,完成桑樹種植150畝、橡膠種植400畝,發展養雞、豬等養殖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64戶通自來水,(占農戶總數的100%)。有64戶通電,有5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0.63%和90.6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戶(分別占總數的62.5%和31.25%)。該村到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0公里。拖拉機1輛,機車6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64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1.79畝,有效灌溉率為38.75%,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5畝。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5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波雲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正興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50公里。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365.94畝(其中:田141.79畝,地224.15畝),人均耕地1.4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 茶葉種植擁有林地4300.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5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5畝,其中養殖面積2畝;荒山荒地50畝,其他面積60畝。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5萬元,占總收入的27.52%;畜牧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14.2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1頭,肉牛10頭,肉羊3頭);漁業收入0.05萬元,占總收入的0.10%;林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32.62%;第二、三產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16.31%;工資性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8.15%。農民人均純收入121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人(占勞動力的0.37%),在省內務工1人。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5.9畝,有固定資產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雲南省臨滄市鎮康縣勐捧鎮大灣田自然村

大灣田自然村隸屬於勐捧鎮勐捧行政村,屬於半山。位於勐捧鎮西南邊,距離勐捧村委會3公里,距離勐捧鎮2.30公里。國土面積7.19平方公里,海拔1,240米,年平均氣溫21℃,年降水量1,700毫米,適宜種植茶葉、 水果等農作物。有耕地624畝,其中人均耕地1.56畝;有林地5,5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96戶,有鄉村人口441人,其中農業人口441人,勞動力20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97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第三產業等。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0.6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5%。
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4.8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0.88萬元,占總收入的61.2%;畜牧業收入39.97萬元,占總收入的24.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45頭,肉牛4頭);漁業收入5.8萬元,占總收入的3.5%;林業收入5.15萬元,占總收入的3.1%;第二、三產業收入12.2萬元,占總收入的7.4%;工資性收入2.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2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和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人,到省外務工15人。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茶葉、水果、種桑養蠶和第三產業
苗族自治縣和平鄉坡背村委會大灣田自然村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電話。全村有13戶通自來水,有1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2.3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100%)。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面;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公里。
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4畝,有效灌溉率為5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4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傣族彝族自治縣正興鎮波雲大灣田自然村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9.0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5萬元,占總收入的27.52%;畜牧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14.2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1頭,肉牛10頭,肉羊3頭);漁業收入0.05萬元,占總收入的0.10%;林業收入16萬元,占總收入的32.62%;第二、三產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16.31%;工資性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8.15%。農民人均純收入121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人(占勞動力的0.37%),在省內務工1人。
自然村大盤點(三)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