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康平鄉曼克老村委會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箐頭自然村隸屬於康平鄉曼克老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10.00公里,距離鄉7.00公里,國土面積0.34平方公里,海拔910.00米,年平均氣溫0.00℃,年降水量0.00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有耕地505.00畝,其中人均耕地0.00畝;有林地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4戶,有鄉村人口281人,其中農業人口281人,勞動力11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5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45.00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05.00畝(其中:田220.00畝,地285.00畝),人均耕地0.0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0畝,其中養殖面積1.00畝;草地0.00畝;荒山荒地0.00畝,其他面積0.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2.0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7.25萬元,畜牧業收入11.6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0頭,肉牛0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1.00萬元,林業收入0.5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3.22萬元,工資性收入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6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人,在省內務工7人,到省外務工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主要銷售往本縣。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產業。
迪慶藏族自治州維登鄉鎮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箐頭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維西傈僳族自治縣維登鄉鎮箐頭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鎮邊,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12.20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7.20平方公里,海拔2,150.00米,年平均氣溫10.90℃,年降水量938.60毫米,適宜種植0等農作物。有耕地449.00畝,其中人均耕地1.47畝;有林地9,882.00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1戶,有鄉村人口306人,其中農業人口306人,勞動力23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05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4.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49.00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81戶飲用井水,有8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81戶通電,有1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9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1戶(分別占總數的13.58%和13.58%)。該村到鄉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路面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2.2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2.2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0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3.00畝,有效灌溉率為25.1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5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8畝。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4.6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8.70萬元,占總收入的37.76%;畜牧業收入12.10萬元,占總收入的24.4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85頭,肉牛7頭,肉羊10頭);漁業收入0.00萬元,占總收入的%;林業收入7.98萬元,占總收入的16.11%;第二、三產業收入4.14萬元,占總收入的8.36%;工資性收入4.89萬元,占總收入的9.87%。農民人均純收入1,74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3人(占勞動力的9.28%),在省內務工13人,到省外務工9人。
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聯珠鎮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箐頭自然村村隸屬於聯珠鎮曼嘎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聯珠鎮南邊,距離曼嘎村委會1公里,距離聯珠鎮55公里。國土面積1.9平方公里,海拔1490米,年平均氣溫19.4℃,年降水量243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138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戶,有鄉村人口22人,其中農業人口22人,勞動力2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1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56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8畝(其中:田25畝,地113畝),人均耕地5.1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8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9畝,主要種植芭蕉、竹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畝,荒山荒地25畝,其他面積1850畝。有森林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全村有6戶通自來水,有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30萬元,占總收入的29%;畜牧業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頭,肉牛4頭,肉羊17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林業收入2.8萬元,占總收入的36%;第二、三產收入2.25元,占總收入的29%;工資性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13%。農民人均純收入245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人(占勞動力的18%),到省外務工4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橡膠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橡膠產業。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基礎設施建設較差,缺乏增收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種養殖業.
普洱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勐大鎮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箐頭小組隸屬於勐大鎮西山行政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3.00公里,距離鎮39.00公里。國土面積5.80平方公里,海拔1,800.00米,年平均氣溫13.50℃,年降水量1,705.40毫米,適宜種植茶葉核桃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112.00畝,其中人均耕地1.40畝;有林地5,536.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4戶,有鄉村人口97人,其中農業人口79人,勞動力5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7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3.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00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2.00畝(其中:田26.00畝,地86.00畝),人均耕地1.4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5,536.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2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6.58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0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草地0.00畝;荒山荒地2,131.00畝,其他面積914.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全村有24戶通自來水,有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24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3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0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39.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9.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10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2.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6畝。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3.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2萬元;畜牧業收入1.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5頭,肉牛5頭;林業收入5.96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0萬元;工資性收入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生就讀到西山村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鎮沅四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00公里,距離中學41.00公里。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4戶,共鄉村人口97人,其中男性57人,女性40人。其中農業人口79人,勞動力5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彝族2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9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有(無)0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人畜混居的農戶2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2.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14個(勞均2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3人,黨員中男黨員3人,女黨員0人。團員5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基礎設施差.資金不足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茶葉,核桃,烤菸,思茅松
臨滄雲縣愛華鎮黑馬塘村委會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箐頭自然村隸屬於愛華鎮黑馬塘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愛華鎮南邊,距離黑馬塘村委會2.5公里,距離愛華鎮17.5公里,。國土面積0.69平方公里,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4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包穀等農作物。有耕地129畝,其中人均耕地0.91畝;有林地1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7戶,有鄉村人口138人,其中農業人口138人,勞動力9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3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5.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98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茶葉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29畝(其中:田40畝,地89畝),人均耕地0.91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43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800畝,有茶葉、核桃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36戶通自來水,有37戶通電,有3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占總數的17%和8.3%)。該村到鄉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5公里。全組共擁有拖拉機1輛,機車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0畝,有效灌溉率為31%,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3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5.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06萬元,占總收入的40.87%;畜牧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2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6頭,肉牛10頭,肉羊30頭);林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14.5%;第二、三產業收入4.5萬元,占總收入的10%;工資性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6.7%。農民人均純收入1998元,農民收入以茶葉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7人(占勞動力的8%),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2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7戶,共鄉村人口138人,其中男性71人,女性67人。其中農業人口138人,勞動力92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人。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占人口總數的0.7%(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4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8%;享受低保9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頭道水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7.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7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生就讀到黑馬塘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頭道水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5公里,距離中學7.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人,其中國小生14人,中學生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29畝,有固定資產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務。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4人,女黨員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一、醫療衛生條件差;二、村組傾吐水毀嚴重,無法修復;三、溝渠水毀嚴重。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一、核桃產業的發展;二、茶葉產業的發展。
鳳慶縣洛黨鎮太平寺村委會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箐頭自然村隸屬於洛黨鎮太平寺行政村,屬於山區(壩區、山區或半山區)。位於洛黨鎮東邊,距離箐頭村委會3.00公里,距離洛黨鎮6.00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2.90平方公里,海拔2,000.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蔬菜、水果等農作物。有耕地316.00畝,其中人均耕地1.34畝;有林地2,043.50畝。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0戶,有鄉村人口235人,其中農業人口235人,勞動力13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0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4.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00.0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16.00畝(其中:田142.00畝,地174.00畝),人均耕地1.34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043.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56.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51畝,主要種植泡核桃、茶葉、蠶桑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5.00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草地510.00畝;荒山荒地850.00畝,其他面積616.00畝。有森林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56戶通自來水,有4戶飲用井水,有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67%)。有58戶通電,有3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9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3.33%、96.67%和65%);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分別占總數的30%和5%)。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通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2.00畝,有效灌溉率為44.94%,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土木之一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07萬元,占總收入的35.48%;畜牧業收入13.27萬元,占總收入的33.4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0頭,肉牛30頭,肉羊40頭);漁業收入0.0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5.54萬元,占總收入的13.97%;第二、三產業收入1.97萬元,占總收入的4.97%;工資性收入4.81萬元,占總收入的12.13%。農民人均純收入1,30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8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1人(占勞動力的33.33%),在省內務工1人,到省外務工1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0戶,共鄉村人口235人,其中男性119人,女性116人。其中農業人口235人,勞動力133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235人,漢族0人,其他民族0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4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享受低保23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有(無)0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否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1戶,占農戶總數的35%。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生就讀到太平完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洛黨中心校。該村距離國小校3.00公里,距離中學6.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4人,其中國小生24人,中學生10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年被評為“”等等。(適當增加當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情況)。
村務公開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16.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已(無)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3,800.00元(人均16.17元),一事一議籌勞10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14.92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自行管理,委託管理),定期開展(尚未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政務、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7人,女黨員1人。該村黨小組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小組;年被評為先進集體等等。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設在村委會(設在本村或是設在村委會),團員8人。
該村團支部年被評為先進團支部;年被評為先進集體等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1、需完善和改造農田挑灌溝道,田溝路較長分布不合理等因素使農業用水浪費過多且還不能保證農田基本用水,造成農作物增產無望現象;2、宅基地缺乏和農業生產用地緊張局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1、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發展經濟林果;2大力扶持養殖大育,推動全村畜牧業的發展,打破發展瓶頸,為村民增收致富找到突破口;3、扶持一批種植戶,提高種植水平,以蔬菜生產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產業之一。
賓川縣鍾英傈僳族彝族鄉鍾英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箐頭村隸屬於鍾英鄉(鎮)鍾英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鍾英鄉(鎮)西南邊,距離鍾英村委會5公里,距離鍾英鄉(鎮)4公里。國土面積有2.13平方公里,海拔200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50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104畝,其中人均耕地1.74畝;有林地2276.2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8戶,有鄉村人口60人,其中農業人口60人,勞動力2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9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16元。該村屬於其它(貧困村或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5萬元,占總收入的67.25%;畜牧業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15.2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頭,肉牛2頭,肉羊5頭);林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7.02%;第二、三產業收入0.6萬元,占總收入的3.51%;工資性收入0.2萬元,占總收入的1.17%。農民人均純收入141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0人(占勞動力的0%),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0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04畝(其中:田20畝,地84畝),人均耕地1.74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276.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4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草地812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1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8%)。有0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0%、0%和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戶(分別占總數的22.22%和11.11%)。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4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2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畝,有效灌溉率為19.3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1.5萬元,占總收入的67.25%;畜牧業收入2.6萬元,占總收入的15.2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頭,肉牛2頭,肉羊5頭);林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7.02%;第二、三產業收入0.6萬元,占總收入的3.51%;工資性收入0.2萬元,占總收入的1.17%。農民人均純收入141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0人(占勞動力的0%),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7.2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養殖業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8戶,共鄉村人口60人,其中男性32人,女性28人。其中農業人口60人,勞動力29人。該村以彝、傈僳族為主(是彝、傈僳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4人,傈僳族4人,其他民族2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58.33%;享受低保3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鍾英鄉(鎮)衛生院,距離鄉(鎮)衛生院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5戶,占農戶總數的83.33%。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生就讀到小皮廠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鍾英初級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公里,距離中學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人,其中國小生5人,中學生3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財務。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8.84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50個(勞均1.72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村民代表大會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2人,女黨員2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5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水、電、路基礎設施無,缺乏管理技術(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核桃、養殖業(如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60頭、牛7頭、羊8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8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416元增加到2200元。
鶴慶縣朵美鄉洛琅村委會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箐頭村隸屬於朵美鄉洛琅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洛琅村委會南邊,距離村委會6公里,距離朵美鄉政府所在地17.5公里,到朵美街的道路為彈石路。國土面積6.26畝,海拔1162米,年平均氣溫19.5℃,年降水量900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有耕地229.41畝,其中人均耕地1.12畝;有林地9066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4戶,有鄉村人口205人,其中農業人口205人,勞動力9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6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58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3.19萬元,占總收入的49.2%;畜牧業收入39.38萬元,占總收入的44.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68頭,肉牛33頭,肉羊263頭);農民人均純收入185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29.41畝(其中:田156.21畝,地73.2畝),人均耕地1.12畝,主要種植玉米、甘蔗、花生、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906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5畝,主要種植龍眼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00畝,其中養殖面積5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75戶飲用井水,有4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1%和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8戶(分別占總數的87%和13%)。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7.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7.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4輛,機車2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5戶;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6.21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6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玉米、甘蔗,主要銷售往本縣。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3.1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9.2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蔗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玉米甘蔗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4戶,共鄉村人口205人,其中男性102人,女性103人。其中農業人口205人,勞動力96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傈僳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75人,傈僳族30人。
到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8.5%;享受低保12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56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距離村委會衛生所6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7.5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生就讀到箐頭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朵美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17.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人,其中國小生16人,中學生1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29.41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80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該村享受農村低保人員為:5戶12人。
李家祥戶2人,古水生戶2人,楊永剛戶3人,趙七元戶2人,徐小七戶2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6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團員7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水利基礎設施關差,要求延伸三面光工程。到村路道屬土路,要求給予沙石路。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特色產業,種植經濟林果;發展養殖業,發展豬250頭,牛50頭,羊3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6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1913元增加到2100元。
臨翔區平村彝族傣族鄉換良村委會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箐頭村隸屬平村彝族傣族鄉換良行政村,屬於山區自然村。位於平村彝族傣族鄉南邊,距離換良村委會7.00公里,距離平村彝族傣族鄉政府11.00公里。國土面積0.20平方公里,海拔1,570.00米,年平均氣溫19.00℃,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適宜種植南亞熱帶作物等農作物。有耕地250.00畝,其中人均耕地2.34畝;有林地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3戶,有鄉村人口107人,其中農業人口107人,勞動力6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61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27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0.00畝(其中:田95.00畝,地155.00畝),人均耕地2.34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5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3戶通自來水,有11戶飲用井水,有2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3戶通電,有1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100%和78.3%);安裝固定電話的農戶數5戶,占總數的21.7%。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1.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1.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輛。
全村建有小水窖5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94.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4.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0畝。
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00萬元,占總收入的31.7%;畜牧業收入3.00萬元,占總收入的1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2頭,肉牛1頭);林業收入14.20萬元,占總收入的56.3%;工資性收入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2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人,在省內務工2人,到省外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區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紫膠、茶葉、膏桐、甘蔗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3戶,共鄉村人口107人,其中男性54人,女性53人。其中農業人口107人,勞動力61人。該村以漢族為主。
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70人,參合率65.4%;享受低保15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7.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1.00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差,全村現有人畜混居的農戶23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生就讀到換良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平村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7.00公里,距離中學11.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0.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50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共有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4人,團員3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該村基礎設施建設較差,道路交通不方便,人畜飲水困難,農田水利化程度低,缺乏主導產業支撐,農村經濟發展緩慢。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在鞏固現有種植業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自身資源配置的優勢,因地制宜的發展核桃、紫膠、膏桐、甘蔗等經濟林果種植
哈尼族自治縣聯珠鎮仁里村委會箐頭自然村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1.6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8.00萬元,占總收入的79%;畜牧業收入9.30萬元,占總收入的%(其中,年內出欄肉豬30頭,肉牛4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0.80萬元,占總收入的0.7%;第二、三產業收入0.3萬元,占總收入的0.7%;工資性收入0.60萬元,占總收入的0.5%。農民人均純收入293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4.3%)。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67.00畝(其中:田51.00畝,地516.00畝),人均耕地5.20畝,主要種植玉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3,0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9畝,主要種植茶葉等經濟林果;草地400.00畝;荒山荒地533.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28戶通自來水,有15戶飲用井水。有2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0戶;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2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6.00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6.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4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3.3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烤菸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8戶,共鄉村人口110人,其中男性60人,女性50人。其中農業人口110人,勞動力69人。該村以哈尼族、漢族為主(是哈尼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哈尼族106人漢族4人。
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9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0%;享受低保6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8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生就讀到聯珠二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聯珠二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5.00公里,距離中學1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0人,其中國小生70人,中學生2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8.4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130個(勞均2個)。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1人,黨員中男黨員1人。
發展重點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烤菸、茶葉
傣族彝族自治縣永平鎮南谷村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箐頭自然村隸屬於永平鎮南谷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位於永平鎮西邊,距離村委會11公里,距離鎮政府22公里。國土面積2.09平方公里,海拔1380米,年平均氣溫17.2℃,年降水量142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茶、甘蔗等作物。有耕地402畝,其中人均耕地2.25畝;有林地2718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3戶,有鄉村人口184人,農業人口184人,勞動力98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6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57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林業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1萬元,占總收入的58.5%;畜牧業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5.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45頭,肉牛2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18.9%;第二、三產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0%;工資性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1.9%。農民人均純收入195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林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10.2%),在省內務工10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02畝(其中:田55.64畝,地346.36畝),人均耕地2.25畝,主要種植糧食、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2,718畝;水面面積12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43戶通自來水;有4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40戶,有40戶通有線電視;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2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23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2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運輸車1輛,拖拉機3輛,機車2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3.64畝,有效灌溉率為5.9%,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3.6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3畝。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磚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松脂,主要銷往本縣。2010年全村主產業銷售總收入4.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8.7%。該村目前正計畫大力發展茶葉、甘蔗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3戶,共鄉村人口184人,其中男性91人,女性93人。農業人口184人,勞動力9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9人,參合率75.5%。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鎮衛生院,距離鎮衛生院22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生就讀到南谷國小,中學生就讀到景谷二中。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22公里。目前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2人,其中國小生7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02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10000元(人均54.3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共有黨員2人,其中男黨員2人、女黨員0人。團員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道路差,交通不便,制約了經濟的發展。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改善道路基礎設施。發展茶葉、甘蔗、畜牧等產業。
雲縣栗樹彝族傣族鄉大田山村委會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箐頭村村隸屬於栗樹彝族傣族鄉鎮大田山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山區(壩區、山區或半山區)。位於鎮邊,距離村委會20公里,距離鎮0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83畝,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20℃,年降水量900毫米,適宜種植茶葉、核桃等農作物。有耕地440畝,其中人均耕地2.5畝;有林地807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7戶,有鄉村人口176人,其中農業人口176人,勞動力7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0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1.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元。該村屬於(貧困村或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1.8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85萬元,占總收入的%;畜牧業收入8萬元,占總收入的%(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0頭,肉牛10頭,肉羊40頭);漁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林業收入0萬元,占總收入的%;第二、三產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工資性收入3萬元,占總收入的%。農民人均純收入118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0人(占勞動力的%),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0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40畝(其中:田50畝,地390畝),人均耕地2.5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807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8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2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0畝,其他面積0畝。有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通、通(或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3戶飲用井水,有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有44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和%);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和%)。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2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2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0,20,24,3之一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核桃(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省內、省外、國外)。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核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龍膽草、茶葉、核桃、產業。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d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7戶,共鄉村人口176人,其中男性46人,女性130人。其中農業人口176人,勞動力70人。該村以100,76,彝族,族族為主(是××、××族混居地),其中族76人,族0人,其他民族0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6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享受低保15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有(無)0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生就讀到大田山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栗樹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3公里,距離中學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Csng(17)+Csng(7)人,其中國小生17人,中學生7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年被評為“”等等。(適當增加當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等情況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4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無)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萬元,有固定資產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自行管理,委託管理),定期開展(尚未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尚未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雲縣栗樹彝族傣族鄉崎嶇籠村委會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箐頭村村隸屬於栗樹彝族傣族鄉鎮崎嶇籠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山區(壩區、山區或半山區)。位於鎮邊,距離村委會2公里,距離鎮18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1.89畝,海拔190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0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有耕地416畝,其中人均耕地2.29畝;有林地1414.5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7戶,有鄉村人口182人,其中農業人口182人,勞動力9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2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2.8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元。該村屬於(貧困村或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雲縣涌寶鎮糯灑村委會箐頭自然村
村情概況
箐頭組隸屬於涌寶鎮糯灑村委會。位於涌寶鎮西邊,距離涌寶鎮30公里,國土面積2014.78平方公里。海拔1890米,年平均氣溫28℃,年降水量900毫米,適合種植茶葉、核桃、龍膽草、七葉一枝花等農作物。全組耕地面積107.58畝,林地727畝,人均耕地0.59畝。全組有農戶38戶,共184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184人,勞動力1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0人,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19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為主。
箐頭組今後發展的重點:茶葉、核桃、龍膽草種植。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勐先鄉箐頭自然村
箐頭自然村隸屬於寧洱縣勐先鄉雅鹿村名委員會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勐先鄉西南邊,距離雅鹿村委會20公里,距離勐先鄉政府30公里。國土面積1.98平方公里,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溫17℃,年均降水量17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245畝,其中人均耕地3.06畝;有林地2218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1戶,有鄉村人口188人,其中農業人口188人,勞動力9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7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5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5.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6萬元,占總收入的43%;畜牧業收入16.4萬元,占總收入的3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2頭,肉牛14頭,肉羊26頭);漁業收入0.2萬元,占總收入的0.4%;林業收入1.9萬元,占總收入的4.2%;第二、三產業收入6.9萬元,占總收入的15%;工資性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1%。農民人均純收入135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占勞動力的8%),在省內務工8人
自然村大盤點(三)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