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6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69戶通電,有42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2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60%和6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8戶(分別占總數的21.43%和53.33%)。該村到楊柳井鄉政府的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7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公里。
據相關資料顯示,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5畝,有效灌溉率為55.8%。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3.6萬元,占總收入的32.22%;畜牧業收入7.8萬元,占總收入的1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3頭,肉牛9頭);林業收入3.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26.67%;工資性收入8.6萬元,占總收入的31.11%。農民人均純收入965.2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工資性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1人(占勞動力的20%),在省內務工25人,到省外務工6人。人口衛生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有農戶69戶,共有鄉村人口353人,其中男性197人,女性156人。其中農業人口353人,勞動力150人。該村全部都是壯族。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6人,參合率89.4%;享受低保5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公里,距離鄉衛生院34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6戶,占農戶總數的9.5%。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阿用完小,中學生就讀於楊柳井農中學。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34公里。該自然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5人,其中小學生31人,中學生14人。基層組織
據相關資料顯示,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3人,黨員中男黨員3人。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60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民眾文化科技素質落後,交通信息滯後,基礎設施不完善,就醫條件差。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發展種養殖業,發展外出務工經濟,利用氣候多種因素髮展經濟作物。
自然村大盤點(三)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