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白泥塘自然村
村情概況
白泥塘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文山州丘北縣溫瀏鄉乾石洞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溫瀏鄉東北部,距離村委會3公里,距離鎮9公里。國土面積7.5畝,海拔1560米,年平均氣溫15℃,年降水量123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354畝,其中人均耕地.5畝;有林地52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56戶,有鄉村人口697人,其中農業人口685人,勞動力30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86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外。2007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0%。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9.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18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養產業。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354畝(其中:田22畝,地332畝),人均耕地.5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2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畝,主要種植0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0畝;荒山荒地1200畝,其他面積4496畝。有鐵礦等資源。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9.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2.7萬元,占總收入的18.78%;畜牧業收入107.6萬元,占總收入的61.7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00頭,肉牛32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萬元;林業收入0.5萬元,占總收入的0.29%;第二、三產業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1.15%;工資性收入24.8萬元,占總收入的14.23%。農民人均純收入151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人(占勞動力的4.85%),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10人。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15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56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 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村中民居的100%、0%和83.3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戶(分別占總數的12.82%和3.21%)。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9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4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152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畝,有效灌溉率為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以0,0,156,0之一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5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0(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國外(縣內、省內、省外、國外)。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96.3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41.47%。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45戶,共鄉村人口675人,其中男性355人,女性320人。其中農業人口675人,勞動力314人。該村居住全部是漢族.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0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88.88%;享受低保2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該村無公廁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無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45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白泥塘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溫瀏中學中學。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1人,其中小學生16人,中學生2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3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55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東川區銅都街道辦事處紫牛村白泥塘自然村
村情概況
白泥塘自然村隸屬於銅都鎮紫牛行政村,屬於半山區。距離紫牛 村委會1公里,距離銅都鎮20公里。國土面積1.32平方公里,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21.2℃,年降水量600毫米,適宜種植蔥、蒜等農作物。有耕地479.8畝,其中人均耕地1.46畝;有林地198.26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5戶,有鄉村人口328人,其中農業人口318人,勞動力23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5人。今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2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4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79.8畝(其中:田149.28畝,地330.52畝),人均耕地1.46畝,主要種植蔥、蒜等作物;擁有林地198.26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02.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3畝;荒山荒地892.74畝,其他面積429.5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今年底,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四通。全村有39戶飲用井水,有4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有83戶通電,有5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8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沙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1輛,機車1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1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1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65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02.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1畝。
該村到今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6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區內。
農村經濟
該村今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7.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萬元,畜牧業收入20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36.8萬元;工資性收入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4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5人,在省內務工45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5戶,共鄉村人口328人,其中男性165人,女性163人。其中農業人口318人,勞動力23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苗、彝族混居地),其中苗族1人,彝 族1人。
到今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98人;享受低保2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紫牛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綠茂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1.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4人,其中小學生26人,中學生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今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10.8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0.0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方式公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1人,團員2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村內道路未硬化;2、人畜飲水困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對村內道路進行硬化;2、解決人畜飲水問題。
西疇縣雞街鄉王家塘村委會白泥塘自然村
村情概況
白泥塘自然村隸屬於雞街鄉王家塘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8.00公里,距離鄉政府23.00公里,。國土面積0.51平方公里,海拔1,330.00米,年平均氣溫20.00℃,年降水量165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等農作物。有耕地6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51畝;有林地50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3戶,有鄉村人口118人,其中農業人口117人,勞動力4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1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0.0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3戶,共鄉村人口118人,其中男性54人,女性64人。其中農業人口117人,勞動力48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7人(人員名單附後);享受低保1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鄉衛生院10公里。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0.00畝(其中:田0.00畝,地60.00畝),人均耕地0.51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00.00畝,其他面積20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沒有路燈。全村有23戶飲用井水。有23戶通電,有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3.00公里。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0戶;建有小水窖1口。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底農村經濟總收入9.7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0萬元;畜牧業收入6.7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1頭,肉牛5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00萬元;工資性收入5.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40.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3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人,在省內務工12人,到省外務工6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本縣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3戶,共鄉村人口118人,其中男性54人,女性64人。其中農業人口117人,勞動力48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7人(人員名單附後);享受低保1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鄉衛生院10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冉家沖國小,中學生就讀到董馬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0公里,距離中學12.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9人,其中小學生10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0.0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有黨員4人,黨員中男黨員1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
騰衝縣五合鄉金塘村民委員會白泥塘自然村
村情概況
白泥塘村隸屬五合鄉金塘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位於五合鄉的東邊,距離整頂村委會15公里,距離鄉政府13公里。國土面積0.71平方公里,海拔1660米,年平均氣溫18℃,年降水量17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包穀等多種農作物。有耕地88.59畝,人均耕地0.5畝,林地439畝。現有農戶56戶,有鄉村人口145人,其中農業人口145人,勞動力6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7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6.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74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自然資源
白泥塘村民小組有耕地總面積88.59畝(其中:水田51畝,旱地35.81畝),人均耕地0.5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多種農作物;擁有林地43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0畝,人均擁有經濟林果0.2畝,主要核桃;荒山荒地400畝,其他面積39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10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擁有電視機農戶數17戶,擁有行動電話農戶11戶。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5公里。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木結構住房為主,2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5戶居住於磚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6.4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6.81萬元,畜牧業收入16.37萬元,林業收入4.76萬元,二、三產業收入8.5萬元,工資性收入3.44萬元,其他收入1.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7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業等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無完善的銷售渠道。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核桃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6戶,共有鄉村人口145人,其中男性80人,女性65人。農業人口145人,勞動力60人,從事第一產業57人。該村以漢族為主145人。鄉村人口按教育程度分中學46人、國小55人。
到2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26戶,共145人,參合率100%;享受低保2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15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金塘完小,中學生就讀到五合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1公里,距離中學1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14人,其中小學生9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已簽訂農業承包契約3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6.69畝。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黑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投勞
基層組織
該村共有黨員2人,黨員總數中男性2人。
有團員5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是:人畜飲水困難,水源差、線路長,交通不便,道路狀況差,雨天車輛不能通行,電路老化,電力供應不足。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發展茶葉、核桃、養殖業和發展勞務經濟。到“十二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10年的3274元增加到5300元。
東川區烏龍鎮土城村委會白泥塘自然村
村情概況
白泥塘村隸屬於烏龍鎮土城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土城村委會1公里,距離烏龍鎮5公里。國土面積0.31平方公里,海拔1840米,年平均氣溫14℃,年降水量9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洋芋等農作物。有耕地135畝,其中人均耕地1.38畝;有林地230畝。全村有農戶33戶,有鄉村人口99人,其中農業人口98人,勞動力5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51人。本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73.47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35畝,均為旱地,人均耕地1.38畝,主要種植玉米、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23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2畝,主要種植板栗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95畝。沒有礦產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已基本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沒有路燈。全村有33戶通自來水。有3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100%和60.6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9戶(分別占總數的93.94%和87.88%)。
該村到烏龍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3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7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5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38畝。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全村有33戶均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本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62.5%;畜牧業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31.2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95頭,肉牛2頭);第二、三產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6.25%。農民人均純收入3673.47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人(占勞動力的6.78%),均在省內務工。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業,產品主要在本鎮內銷售。本年種植、養殖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93.75%。該村目前正在計畫大力發展大樹楊梅種植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1戶,共有鄉村人口98人,其中農業人口98人,勞動力63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為51。該村人口以漢族為主。
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6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7.96%。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烏龍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2.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4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土城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烏龍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5公里,距離中學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8人,其中小學生6人,中學生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3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基層組織
該村共有黨員1人,為男性黨員,有團員6人,有村小組幹部1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不便,信息閉塞。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爭取各級領導的支持,將進村公路硬化。
屏邊苗族自治縣白雲鄉白泥塘自然村
村情概況
白泥塘自然村隸屬於白雲鄉白泥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白雲鄉東邊,距離白雲鄉7公里,是白泥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有0.63平方公里,海拔1855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152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700畝,其中人均耕地2.5畝;有林地142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2戶,有鄉村人口272人,其中農業人口272人,勞動力123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2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5.11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5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00畝(其中:田132畝,地568畝),人均耕地2.6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42畝,荒山荒地1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電通、路通、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62戶通自來水。有62戶通電,有56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6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0.32%和90.3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0戶(分別占總數的100%和96.77%)。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輛,機車1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3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5畝,有效灌溉率為10.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6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5.116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6487萬元,占總收入的30.17%;畜牧業收入15.268萬元,占總收入的23.45%(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87頭,出欄肉牛7頭);林業收入7.2萬元,占總收入的11.06%;第二、三產業收入22.18萬元,占總收入的34.06%;農民人均純收入195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農主產業占全村銷售總收入34.9167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3.6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草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2戶,共鄉村人口272人,其中男性143人,女性129人。其中農業人口272人,勞動力123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270人,苗族2人,其他民族2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68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8.53%。享受低保人數3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白雲鄉衛生院,該村是村衛生所所在地,距離鄉衛生院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2個,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21戶,占農戶總數的33.87%。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白泥國小,中學生就讀到白雲中學,該村是村國小所在地,距離中學7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9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25人。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等方式公開。
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2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7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14人,黨員中男黨員10人,女黨員4人。該村有團員3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由於我村地處高寒山區,農民文化素質偏低,科學意識不強,農民的生活水平低下,沒有什麼經濟來源,導致經濟發展滯後,已經遠遠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要求;由於缺乏資金投入公路建設,導致公路無法正常暢通;小溝漏水現象非常嚴重,急需水泥進行修繕;需要各級政府部門給予各方面的大力支持。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抓住機遇調整結構,穩糧興畜抓收入,植樹種果富生態,發揮優勢創業,概括為以下兩句話:每戶農戶養好一欄豬,種好一片果樹,用五年的時間力爭每戶農戶達到出欄5頭豬,種好5畝草果林。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1955元增加到2000元。
廣南縣南屏鎮壩聾村委會白泥塘自然村
村情概況
白泥塘自然村隸屬於南屏鎮壩聾村委會行政村,屬於山區。距離壩聾村委會12.00公里,距離南屏鎮20.00公里。國土面積0.74平方公里,海拔1,273.00米,年平均氣溫16.70℃,年降水量1,181.0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有耕地86.08畝,其中人均耕地0.50畝;有林地1,013.7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39戶,有鄉村人口190人,其中農業人口190人,勞動力10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9人。全村經濟總收入11.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20.0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6.08畝(其中:田0.00畝,地86.08畝),人均耕地0.50畝,主要種植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013.7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00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15.00畝,其他面積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已實現通路、通電,不通自來水,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39戶飲用井水,有3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39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和33.33%);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0戶(分別占總數的7.69%和0%)。
該村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0輛,拖拉機0輛,機車0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38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有效灌溉率為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1.4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50萬元,占總收入的41.04%;畜牧業收入4.30萬元,占總收入的32.0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0頭,肉牛0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0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0.90萬元,占總收入的6.72%;第二、三產業收入0.50萬元,占總收入的3.73%;工資性收入2.00萬元,占總收入的14.93%。農民人均純收入609.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占勞動力的10.26%),在省內務工0人,到省外務工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5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6.12%。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擁有企業0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0個;專業合作組織0個,其中,已登記註冊0個;參加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人數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9戶,共鄉村人口187人,其中男性101人,女性86人。其中農業人口187人,勞動力78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族混居地),其中彝族49人,其他民族0人。
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人,占人口總數的0%(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2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5.4%;享受低保0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2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建有0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占農戶總數的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那比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南屏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1人,其中小學生16人,中學生5人。
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0個、圖書室0個、業餘文娛宣傳隊0個。
村務公開
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6.08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無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0.0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4人,黨員中男黨員03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0個,團員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自然村基礎設施落後,交通不便,飲水困難,無特色產業,農民收入低,無足夠的資金投入,嚴重製約著該村的發展。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改善基礎設施,大力發展以種植核桃為主的林業,以養牛、豬為主的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
自然村大盤點(三)
自然村是自然形態的居民聚落。它往往是一個或多個家族聚居的居民點。自然村是農民日常生活和交往的單位,但不是一個社會管理單位。與自然村對應的概念是行政村。村是一個包括農業生產資源、以農業為主要生產方式的人口居住群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