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轄區
該村轄曼處、大田、老窪、壩子、嘎楞、趙田、箐頭、竹箐、坪田、嘎托、紅岩、窩鋪、初路、丫口、學校、打竜、沖頭17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420 畝(其中:田520 畝,地 3900 畝),人均耕地 1.5 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 等作物;擁有林地20327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8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14 畝,主要種植芭蕉、竹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272 畝,荒山荒地490 畝,其他面積29991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全村有213戶通自來水。有21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4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戶(分別占總數的72%和33%)。
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交通不方便;距離最近的車站3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30公里。全村共擁有農用運輸車3輛,拖拉機1輛,機車1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00畝,有效灌溉率為6.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9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90戶。全村有1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21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5萬元,占總收入的53%;畜牧業收入29.3萬元,占總收入的2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10頭,肉牛98頭,肉羊130頭);林業收入15.8萬元,占總收入的11%;第二、三產業收入20.4萬元,占總收入的14%;工資性收入3.5萬元,占總收入的2%。農民人均純收入1092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人(占勞動力的31%),在省內務工49人,到省外務工18人。
人口衛生
截止2007年底,該村有農戶204戶,鄉村人口902 人,其中男性495人,女性407人。其中農業人口902人,勞動力620 人。該村以哈尼族為主(是漢、哈尼族混居地),其中:漢族89人,哈尼族 813人。
到2007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56人,參合率 93%;享受低保4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6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 60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該村距離聯珠三中50 公里。截止2007年底,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3 人,其中小學生56人,中學生57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2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2179.97畝。有固定資產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墨江哈尼族自治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橡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橡膠、茶葉產業。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6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7人,少數民族黨員10人,其中男黨員34人、女黨員3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7個村民小組。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建設較差,勞動者素質較低,缺乏增收骨幹產業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種養殖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