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界牌慈菇是四川彭州特產產品,馳名省內外。慈菇,又稱剪刀草、燕尾草、蔬卵,屬澤瀉科,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在連城已有百餘年種植史,縣誌中有莽菇,即慈菇也,味甘而帶苦和慈菇,俗稱蔬卵。
形態特徵
慈菇為多年生沼生草本,纖匐枝頂端膨大為球莖狀,呈卵圓形或長圓形。葉形變異較大,沉水葉帶狀,浮水或突出水面葉通常為三角形狀箭形,兩側裂片較頂端裂片略長,頂端裂片。
慈菇長5~25厘米,寬5~20厘米。兩側裂片尾狀長漸尖,葉柄三棱形,長20~40厘米。花莖高15~50厘米,總狀花序頂生,少為圓錐花序;花單性,雌雄同株,下部為雌花,具短梗,上部為雄花,梗細長,苞片披針形,先端鈍或尖,基部稍連合;花被片6,排成2輪,外輪3,綠色,花萼狀,果時宿存;內輪3,近圓形,花瓣狀,白色,基部常帶紫色,較外輪的大;雄蕊多數,花絲線形,花葯卵形,深紫色;心皮多數,密集於球形的花托上呈球狀,子房扁平。瘦果斜倒卵形,扁平,邊緣有狹翅。花果期6~10月。
生於淺水溝、溪邊或水田中。
食用價值
慈姑球莖味甘、澀、性微溫,入肺、心經;可斂肺,止咳,止血,實腸;慈菇主治痰核瘰癧、腫塊瘡癤、肺熱咳嗽、喘促氣憋、心悸心慌、水腫、小便不利等病症。
慈菇:清熱止血,解毒消腫,散結。用於咯血,吐血,難產,產後胞衣不下,崩漏帶下,尿路結石,小兒丹毒;外用治癰腫瘡毒,毒蛇咬傷。
防癌抗癌:慈菇含有秋水仙鹼等多種生物鹼,可提高癌細胞中的CAMP水平,抑制癌細胞有絲分裂的癌細胞的增殖。有抗癌腫、解毒消癰作用,常用來防治腫瘤。
解毒利尿:中醫認為,慈菇主解百毒,能解毒消腫、利尿,用來治療各種無名腫毒,毒蛇咬傷。
強身潤身:慈菇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強心作用,同時慈菇所含的水分及其他有效成分,具有清肺散熱、潤肺止咳作用。
注意事項
食物相剋:蠶豆不宜與田螺同食。
相宜:慈菇
生薑:鮮慈菇搗爛,加入生薑汁攪勻,敷患處,一日換兩次,治皮膚紅腫熱痛,無名腫毒。
蜂蜜:慈菇、蜂蜜蒸熟服食,具有潤肺止咳、清胃除熱的功效。適用於肺燥乾咳、咽癢、咯血者食之。
豬排骨:慈菇、豬排骨燉煮食用,具有強心利尿作用,適宜於心慌心悸、心功能不全水腫等病症。
禁忌:不宜多食,多食則發腸風痔漏、崩中帶下,使人乾嘔,損牙齒,失顏色,皮肉干燥等;孕婦慎食。
紅黴素與含鈣、磷、鎂量多的食物相剋,因此服用紅黴素時,不宜同時食用慈菇。
栽培技術
一、選種育苗:慈菇收穫期集中在每年春節前10天左右,而留好菇種是當年種植好慈菇的關鍵。選擇形狀好、大小適中、無畸形、無病蟲害、筆芽粗壯的慈菇作菇種,畝用種量4~5公斤。育苗地選在近水口邊或排水良好水田的一角,四周築田基,按株行距2~3厘米插下,菇芽向上,保持有10厘米的水面。每畝需育種地約12平方米。
二、假植:4月初(“清明”前後)將菇苗移至附近假植,株距50厘米、行距70厘米,四周築好田基,保持田面有水。移植後15天噴一次10%興棉寶1000倍加40%樂果600倍防蟲,每畝施複合肥10公斤。假植期間進行人工除草並摘2次老葉。在7月下旬(“大暑”前後)將葉片30厘米以上部分包括葉柄全部割去,以便控制大苗生長,促進分櫱苗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種植前噴一次20%滅掃利1000倍或12%益掃利1000倍加50%多菌靈800倍,預防病蟲為害。
三、大田種植準備:1選田:慈菇從種植到收穫期,需要充足水分,故應選擇排灌方便、土層深厚肥沃的沙圍田種植,不宜在有鹹水的地方種植。
2施足基肥:種植前一般每畝施綠肥2500公斤或豬牛糞1000公斤作基肥,1周后種植。
3慈菇苗的採集:慈菇標準苗要求粗壯,保留3片葉,苗高約25厘米,把葉片超出部分(包括葉柄)割掉,同時要摘除老根、老葉。
第一批菇苗,菇農稱為“菜”,在8月上中旬(“立秋”前後)採集,由於種植時間較早,苗大、粗壯、生長快,這批苗占總苗量的80%左右。采第一批苗後追肥一次;15天后可以采第二批苗,菇農稱為“洗地”,這批苗約占總苗量20%左右,“洗地”苗只能在9月上旬即“白露”前種完。如果用種量大,苗供應不足時,可以從“菜”中采第一次分櫱苗種植,這些苗菇農稱之為“新兜”,“新兜”苗最遲不能超過9月20日(“秋分”前)種植。
4種植:一般安排在8月8日至9月20日種植,株距21厘米、行距50厘米,畝植6500株左右。田面要求平整,有淺水,挖好排灌坑。種植時要求淺插,有利於苗早生快發。每隔一行假植2~3株作備用苗,以便及時補缺,保證全苗。
四、田間管理:1扶苗補苗:種後常因風雨、水深、泥土鬆浮等原因,以致種下的苗容易傾倒或偏斜,故種後第二天起連續三四天進行扶苗。對生長差和被病蟲為害致死的苗要拔除,並及時補苗。
2剝葉去芽:一般在種後15~20天,當植株生長到7片葉時,結合中耕除草,除去株行間的櫱苗,然後剝去植株3片老葉(連葉柄)埋入土中,只留4片葉。以後每15天左右剝葉除櫱一次,直至10月下旬止,共剝葉除櫱5~6次。
3按頭( 頭)促結菇:完成剝葉工作後,將慈菇頭部用雙手按下0.7厘米左右,菇農叫“ 頭”,作用是抑制地上部生長,促進地下部多結菇。
五、施肥:慈菇從種後到“小雪”前後為營養生長期,植株粗壯才能獲得菇個大、產量高,應多施氮肥,適當配施磷鉀肥,原則上每剝葉一次施肥一次,畝施高氮複合肥25公斤。“小雪”後隨著天氣轉涼進入結菇期,要重施一次優質肥料,畝施進口複合肥30公斤。肥料要在露水乾後施用,以免造成肥害。
六、病蟲害防治:慈菇病害主要有褐斑病和斑紋病,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害,可用70%托布津1000倍加75%百菌清1000倍,或77%可殺得1000倍噴霧預防。蟲害主要有如下幾種:(1)蚜蟲,屬同翅目蚜科,種後到收成都有發生,繁殖快,要及時防治,可用40%樂果600倍或5%蚜敵畏2000倍噴殺;(2)蛀心蟲,菇農稱為“鑽心蟲”、“爛蟲”、“慣俠蟲”,屬鱗翅目細卷蛾科,整個生長期均有發生,主要為害葉柄和心葉,其中8~10月種群數量最多、為害最嚴重,至整株枯死,防治上可用40%樂果1000倍加18%殺蟲雙600倍,或用10%興棉寶1000倍、克蛾寶2000倍噴殺;(3)剃枝蟲,屬鱗翅目夜蛾科,僅於個別年份發生,多數發生於慈菇生長中後期,以咬食葉肉為害葉片,可在早晨或傍晚用90%敵百蟲500倍或10%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噴殺。
盤點四川特產
四川特產瓷胎竹編是以精細彩色或素色的竹絲,均勻地編貼於潔白的瓷上,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裝飾價值,曾榮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現代又有不少陶胎、漆胎、玻胎、木胎、楠竹胎、竹壓胎和無胎竹編問世,為深受大眾喜愛的實用工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