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新津黃辣丁屬鮎形目,鱨科,黃顙魚屬。具有以下區別於外地黃顙魚:眼徑稍大、側位,側線以上體色灰黑,側線以下體色淡黃,側線上方有灰黑色不規則斑紋,鰭色灰黑色,鰭基部微紅,有三對須末端為青黑色,鼻須末端超過眼後緣,上頜須末端超過胸鰭基部的外觀特徵,體長與體高比和體長與尾柄高比更大,頭長與眼間距比和體長與尾柄長比更小的形態特徵,蛋白質、脂肪、鐵、鈣、磷、鋅等營養成份、礦物質養成份含量高的品質特徵和肉質細嫩、鮮香濃郁味道特徵。
由於新津自古水質清新、水溫適宜、水生生物和天然餌料生長旺盛,因此新津黃辣丁的蛋白質、脂肪等主要營養成分含量均高於外地黃辣丁。同時新津黃辣丁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胺基酸,其中尤以谷氨酸、賴氨酸含量比外地黃辣丁更高;鈣、磷、鋅等礦物質微量元素比外地黃辣丁略高,且鐵含量約是外地黃辣丁的2倍,更加適於人體需要。也因此,新津黃辣丁比同類魚更加肥美,肉質更細嫩,味道更鮮香濃郁。
產地環境
地理環境
新津縣地處成都平原南部,岷江流域中游,距成都市區38千米,地跨東經103°41′13″—103°06′59″、北緯30°19′49″—30°31′32″,東連雙流,西接邛崍、大邑,南鄰彭山,北毗崇州,幅員面積331平方千米,境內“一水兩丘七成壩”, 水域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10%,以平原為主,兼有淺丘,地勢平緩,屬典型的平原型地形地貌。
水域特徵
新津五河匯流, 南河、西河、金馬河、羊馬河和楊柳河,在新津境內匯聚後匯入岷江幹流,水域廣闊,水源豐富,水網密布,河流過境水量約107.73億立方米,全縣宜漁水域面積總計5.5萬畝,人工養殖水面1.23萬畝,水質清新,無污染,年平均水溫15℃,pH值在6.5至7.5之間,溶解氧6.7毫克/升,是水產養殖的最佳水源。水生生物、天然餌料生長旺盛,特別適合魚類生長。
氣候特點
新津縣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春季陽光明媚,氣溫回升快;夏季陽光充足,降水量集中,無酷暑、最熱月平均氣溫25.8℃,極端最高氣溫僅為37℃;秋高氣爽,冬季無嚴寒,降雪罕見,年平均氣溫16.6℃,平均年總降水量954毫米;平均年總日照時數1011小時;年均相對濕度83%;>0℃的年平均積溫為6085℃;平均無霜期長達309天;年平均晴天數達219天。其溫和、舒適的氣候條件最適宜新津黃辣丁生長。
歷史淵源
在新津境內有許多東漢崖墓,這些崖墓里出土的珍貴殉葬器物豐富,其中最多的便是長約三四寸的紅陶質黃辣丁魚。說明在兩千多年前,黃辣丁就成為四川人民餐桌上的美味和食療的佳品了。
北宋大文豪蘇轍,每次路過新津,也都要飽嘗一頓新津最負盛名的河鮮美味黃辣丁。他甚至親自泛舟南河,用專業的釣筒捕捉黃辣丁來吃。並將這個經歷寫進描寫新津風物的詩《紀勝亭》中:“爨煙慘澹浮潛浦,魚艇縱橫逐釣筒。”
1998年,新津縣根據本縣區域優勢,把新津黃辣丁人工馴養、繁育作為“一縣一品”的重點開發對象,進行新津黃辣丁人工馴化和繁育工作。通過十餘年的努力,新津黃辣丁人工繁殖、養殖取得一定成績,新津縣水電局《黃顙魚人工馴養繁育技術研究》獲四川省水利廳2000年度科技進步二等獎;新津縣“萬畝億元”水產工程被成都市人民政府評為成都市第四屆金橋工程優秀獎;2007年新津紅石良種漁場養殖的新津黃辣丁獲首屆中國成都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
2015年,新津縣聯合省農科院經過一年的科技攻關,探索出利用稻田養殖黃辣丁的技術,大大提高黃辣丁的產量,同時也讓稻田的收益大大提高。
生產情況
2011年,新津縣年產新津黃辣丁2000多噸,年繁育“新津黃辣丁”優質水花3億尾。通過對新津天然河流進行養護和開展“新津黃辣丁”漁業資源人工增殖放流,2010年和2011年在南河投放苗種300萬尾,保護和增殖了漁業資源,維護了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
產品榮譽
2007年,新津黃辣丁獲首屆中國成都國際農業博覽會金獎。
2010年09月30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新津黃辣丁”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新津黃辣丁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為四川省新津縣五津鎮、花橋鎮、興義鎮、普興鎮、鄧雙鎮、方興鎮、安西鎮、永商鎮、金華鎮、新平鎮、文井鄉等11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黃顙魚。
(二)養殖環境條件
流動水體,水質清新,空氣清潔,無污染,其中水體溶氧≥5毫克/升,適宜透明度≥30厘米,pH值7.2至8.5,水源水指標符合國家關於漁業水質的標準。
(三)魚苗繁殖
1.自然繁殖:在新津天然水域中自然產卵、繁殖。
2.人工繁殖:要求雌性規格不小於150克/尾,雄性不小於350克/尾。
每年5月初至6月下旬進行催產,適宜催產水溫21℃至30℃,最佳催產水溫24℃至28℃。
採用二次注射法催產。採用自然受精、人工受精,受精卵置於孵化槽或水泥池中流水孵化。
3.魚苗培育:注水深50厘米至80厘米,培育浮遊動物,待輪蟲達到高峰時放苗。每畝放養魚種10萬尾至20萬尾。魚苗全長在1.5厘米以下,每天用豆漿及全價配合粉料培育餵養。魚苗全長在1.2厘米至5厘米,用粉狀配合飼料逐步馴化至全部投餵人工飼料。
4.魚種培育:魚苗長至5厘米時,轉入魚種培育階段。魚苗5萬尾/畝至8萬尾/畝,定期加注新水,每7d注換水20%至30%,池水逐步加深至1.5米。每天適時開啟增氧機。飼料粗蛋白質38%至40%,粒徑應與魚種的口徑相適應。日投飼次數為2至3次,日投飼量為魚體重的3%至4%。
(四)成魚養殖
1.天然水域增殖放流:
在新津南河、西河進行人工增殖放流,每年2至4月和9至10月分兩次放流,規格為體長3厘米以上,密度≤20尾/畝。以天然餌料為食,不投餵人工飼料。
2.人工養殖:
(1)養殖模式:採用黃辣丁和花白鰱主養、混養模式養殖。
(2)養殖環境:養殖池塘要求水質清新,溶氧豐富,水體透明度應控制在30厘米以上,進排水方便。池塘水深前期宜控制在0.8米至1.2米,中、後期宜達到1.0米至2.0米。每隔5天至7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20厘米以上。適時開增氧機調節水質,平時注意防止缺氧浮頭,及時開機增氧。
(3)轉食馴化:池塘放養當年繁育的魚種,先投餵添加了誘食劑(經絞碎的鮮魚糜)的配合飼料進行轉食馴化,隨著魚體的增長,可逐步增加並過渡到全部投餵人工配合飼料。放養20天后,對魚種進行一次篩選,剔除過大或過小的魚種,使同一池塘放養的魚種規格整齊。
(4)生態防治:通過優選魚種、改善環境、強化營養、分級分疏等措施進行健康養殖。通過黃辣丁和花白鰱主、混養、施用複合生物製劑改善水質和中草藥等進行生態防病。
3.環境、安全要求:飼養環境、疫情疫病的防治與控制必須執行國家相關規定。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新津黃辣丁應為活魚,商品魚規格≥75克/尾。
項目 | 天然捕撈 | 人工養殖 |
外形特徵 | 體形勻稱、柔軟,腹部較平,體色黃褐較鮮亮,個體間大小不一致 | 腹部可稍凸,體色黃褐可稍暗淡,個體間大小基本一致 |
體長,頭大且扁平,吻圓鈍;眼小,眼徑稍大、側位;側線以上體色灰黑,側線以下體色淡黃,側線上方有灰黑色不規則斑紋,鰭色灰黑色,鰭基部微紅;須4對,有三對須末端為青黑色,鼻須末端超過眼後緣,上頜須末端超過胸鰭基部 |
2.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 |
蛋白質,%≥ | 13.0 |
脂肪,%≥ | 2.00 |
胺基酸總量,%≥ | 10.0 |
鈣,% | 0.25—0.35 |
磷,% | 0.30—0.55 |
鐵,毫克/千克 | 5—18 |
鋅,毫克/千克 | 11—14 |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新津黃辣丁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新津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新津黃辣丁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盤點四川特產
四川特產瓷胎竹編是以精細彩色或素色的竹絲,均勻地編貼於潔白的瓷上,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裝飾價值,曾榮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現代又有不少陶胎、漆胎、玻胎、木胎、楠竹胎、竹壓胎和無胎竹編問世,為深受大眾喜愛的實用工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