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產簡介
茅亭茶是產於都江堰市龍池鄉的極品茶品,《灌縣龍溪鄉志》載:“茅亭”在龍池茅亭村“魏總兵墳”側近。據《汶志紀略》載:“茅亭,岷山之麓,相傳蜀王作亭,盛夏避暑,曰茅亭,居人沒其址。”後人建亭一處,茅亭前後所種茶樹芽葉長而寬,沸水沖泡,泛之碧甌,其巔向上,卓然碗底,葉柄呈雞腿形,微見細毛,色澤青而微綠,泡四五道尚有清香味,清代以品茗名貴而入貢,是“貢茶”之一。主要產地
龍池與虹口隔山相鄰,原屬阿壩州汶川縣,1957年,劃歸都江堰市(原灌縣),是都江堰市重點茶場之一,1981年有茶園1905畝,僅次於虹口鄉,居全市第二。1982年產細茶420擔,邊茶1500擔。龍池地貌與虹口相近,四面環山,一溪縱流,夾溪兩岸之岡巒,土壤以冷砂黃泥為主,酸鹼度PH值為4.4-6.5,適合茶樹生長,海拔800至1600米地帶的林陬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茶園。是馳名貢茶“茅亭茶”的產地。龍池地處茶馬古道入口,邊茶生產歷史悠久。明末清初的茅亭細茶已是列入貢茶,清代鹹豐、同治年間,灌縣的何豐盛、嚴義和、馬立本三家陝西幫茶號在龍池設有分號,進行茶葉收購、制茶和運銷。民國時期又有槐茂昌、全盛協、合茂公、德厚長數家茶號在龍池經營。這些茶號以經營“西邊茶”為主,兼營細茶。年產細茶三四百擔,邊茶1000擔左右。據《灌縣龍溪鄉志》記載,龍池茶葉種植在解放初期大受減損,至1982年時,“高半山丟荒地內到處都有茶株生長在荊棘叢中。”並據此推算,民國時期“我鄉茶園面積不低於現在(1982年的1905畝)。”“檔案記載,建國初期,龍池有古老茶樹1560畝。另記載:有古老茶樹20872叢”。
傳聞軼事
民國時期,成都不少茶商以懸掛“西路名茶”的金字招牌,招徠顧客。1943年,蔣介石來灌縣時帶走的茶葉中就有“茅亭龍井茶”,每斤價值達400元,僅次於“靈岩山珍眉綠茶”。盤點四川特產
四川特產瓷胎竹編是以精細彩色或素色的竹絲,均勻地編貼於潔白的瓷上,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裝飾價值,曾榮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現代又有不少陶胎、漆胎、玻胎、木胎、楠竹胎、竹壓胎和無胎竹編問世,為深受大眾喜愛的實用工藝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