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據1981年《湖南省志》載:“長沙近郊出土有西漢‘武岡長印’石印一枚。漢大縣稱‘令’,小縣稱‘長’。”由此印證,武岡自西漢建縣,已有二千多年的建制史。武岡曾名都梁。《元和郡縣誌》云:“武岡西二十里有都梁山,北五里有同保山,即武岡山。”酈道元《水經注》曰:“縣左右二崗對峙,重岨齊秀,間可二里……後漢伐五溪蠻(又稱武陵蠻。‘蠻’是統治者對當地百姓的鄙稱――編者注),蠻保此崗,故曰武岡,縣即其稱焉。”接著又曰:“縣西有小山,山上有渟水……其中悉生蘭草……俗謂蘭為都梁,山因以號,縣受名焉。”這就是武岡(都梁)名稱的由來。
歷代建制
西漢文、景帝年間(公元前179~公元前141年)置武岡縣,隸屬長沙郡。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長沙定王之子劉遂為都梁侯國敬侯,侯址設今城郊七里橋,世襲歷時131年。
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改武岡縣為都梁縣,隸屬零陵郡。
三國吳寶鼎元年(公元266年)復名武岡縣,隸屬昭陵郡。
晉太康元年(280)將原武岡縣析置武岡、都梁、建興三縣,隸屬荊州邵陵郡。
晉元帝建武元年(317)封王導為武岡侯。
東晉至隋朝末年,武岡縣相繼改名為武剛縣、武強縣、武攸縣;唐高祖武德四年復名武岡縣,治所在今城步縣,隸屬邵州;宋初,武岡縣治所遷今武岡城。
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升武岡縣為武岡軍,領武岡、綏寧、臨剛(後改新寧)三縣,隸屬荊州湖南路。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置武岡安撫司,次年改為武岡路總管府,領武岡、綏寧、新寧三縣,隸屬湖南道。
明洪武元年(1368)改武岡路為武岡府,領屬不變。
洪武九年(1376)改武岡府為武岡州,轄新寧縣,屬寶慶府。
明成祖永樂二十一年(1423)十月,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從雲南改封武岡州城,建王邸,世襲14代,歷時232年。
清順治四年(1647)四月,南明桂王朱由榔建立永曆王朝後遷武岡,以岷王府為王宮,改武岡州為奉天府;八月,永曆帝敗走黔滇,武岡復為州。
民國元年(1912),武岡知州公署改為武岡州行政廳;民國二年九月,武岡州改為武岡縣,隸屬湘江道,後廢道直屬湖南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武岡縣隸屬邵陽專員公署。
1994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武岡縣,設立武岡市。
區劃變化
明代,武岡劃9鄉31里。清嘉慶年間,將31里分東南西北4路、4坊、9鄉、120團、17村;清康熙九年至三十四年(1661~1695),武岡州編為9鄉、2廂、28里、26都。康熙三十五年,廢廂、都名稱,設鄉、里、團(村)。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武岡州為9鄉、31里、152個團村、20個瑤團、13個瑤峒。
民國2年廢9鄉31里,置9區37鄉(鎮);民國27年7月廢區並鄉,劃為37鄉(鎮)、283保、4506甲。
1949年11月,武岡劃為6個區37個鄉(鎮),其時疆域面積為5226平方公里。
1952年初,析出洞口縣後,武岡縣行政區劃調整為8區(鎮)79鄉;隨後縮小區、鄉規模,改劃為12區(鎮)333鄉(包括城關鎮6個街道未動)。
1956年6月,在劃出部分地區分別歸新寧縣和隆回縣管轄後,根據上級撤區並鄉指示,將境內154個鄉合併為29個鄉,城關鎮6個居民委員會劃作18個居委會。
1958年實現人民公社化,全縣區劃為10個人民公社、114個生產大隊(含城關鎮7個)。10個人民公社是:紅旗(頭堂上)、火箭(鄧元泰)、和平(龍田)、先鋒(灣頭橋)、超美(歧塘鋪)、躍進(荊竹鋪)、衛星(楊柳井)、東風(鄧家鋪)、大勝(大勝場)、前進(縣城)。
1961年3月,恢復區建制,將10個公社劃為7個區和武城公社(區級)及30個農村公社。
1969年春,撤區並社,全縣為29個公社;12月恢復區和部分公社,全縣有7區1鎮32個公社。
1984年4月,全縣32個公社改為32個鄉,487個大隊改為487個村。
1995年撤區並鄉(鎮),將原7區1城鎮32鄉(鎮)撤併為17個鄉(鎮)和4個辦事處,其中保留龍田、大甸、秦橋3個鄉和龍溪鄉(後改鎮)的行政區劃不變;其餘28個鄉(鎮)合併設立13個鄉(鎮)――江塘鄉、城西鄉與鄧元泰鎮合併設立鄧元泰鎮,南橋鄉、泉塘鄉與灣頭鎮合併設立灣頭橋鎮,石羊鄉、新東鄉合併設立頭堂鄉,獨山鄉與法相岩鄉的塘富、雙圳、紫田、紅星、春光等5個村合併設立安樂鄉,安心觀鎮、文坪鎮合併設立文坪鎮,勒石鄉與雙田鄉合併設立司馬沖鄉(後改鎮),朱溪鄉與荊竹鋪鎮合併設立荊竹鋪鎮,田家渡鄉與馬坪鄉合併設立馬坪鄉,梅樹鄉與晏田鄉合併設立晏田鄉,法新鄉與稠樹塘鎮合併設立稠樹塘鎮,天鵝鄉與水浸坪鄉合併設立水浸坪鄉,雙橋鄉與鄧家鋪合併設立鄧家鋪鎮,龍從鄉與米山鄉合併設立雙牌鄉;1994年撤銷原城關鎮,決定在市區設立法相岩、水西門、迎春亭、轅門口4個街道辦事處,實際設立迎春亭、轅門口兩個街道辦事處,2010年設立法相岩、水西門兩個街道辦事處。
1996年,武岡市面積1540平方千米,人口約69.7萬人。轄4個街道、6個鎮、11個鄉:水西門街道、迎春亭街道、法相岩街道、轅門口街道、文坪鎮、鄧元泰鎮、鄧家鋪鎮、荊竹鋪鎮、稠樹塘鎮、灣頭橋鎮、大甸鄉、馬坪鄉、水浸坪鄉、雙牌鄉、龍田鄉、龍溪鄉、頭堂鄉、司馬沖鄉、安樂鄉、秦橋鄉、晏田鄉。市府駐廣樂路大皇城。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武岡市常住總人口694847人,其中,轅門口街道52107人,迎春亭街道44546人,鄧元泰鎮62352人,灣頭橋鎮67723人,文坪鎮36432人,荊竹鋪鎮37394人,稠樹塘鎮35539人,鄧家鋪鎮48944人,龍溪鎮32084人,司馬沖鎮23695人,龍田鄉27532人,頭堂鄉38857人,安樂鄉23442人,大甸鄉24194人,馬坪鄉32565人,晏田鄉23082人,秦橋鄉20878人,水浸坪鄉23982人,雙牌鄉39499人。
?年,全市總人口71087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6801人。轄2個街道(不包括未成立的法相岩、水西門2個街道)、8個鎮、9個鄉,481個行政村、30個居委會。
2004年,武岡市轄4個街道、8個鎮、9個鄉:轅門口街道、迎春亭街道、法相岩街道、水西門街道、鄧元泰鎮、灣頭橋鎮、文坪鎮、荊竹鋪鎮、稠樹塘鎮、鄧家鋪鎮、龍溪鎮、司馬沖鎮、龍田鄉、頭堂鄉、安樂鄉、大甸鄉、馬坪鄉、晏田鄉、秦橋鄉、水浸坪鄉、雙牌鄉。
2010年,轄8個鎮、9個鄉、4個街道辦事處,下轄480個村、5個居委會和16個社區。
2015年,根據武岡市鄉鎮區劃調整方案,調整後下轄3鄉11鎮4街道。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武岡市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行政區劃
武岡市轄4個街道、8個鎮、9個鄉,市人民政府駐迎春亭街道。轅門口街道辦事處
轄:資南、資雲、翠雲、水平、古山、三堂院、落子鋪、革新村和石牌坊、旱西門、鰲山、水雲社區及園藝場管理委員會
迎春亭街道辦事處
轄:新東、豐仁村和花塔、迎春、王城、東塔社區
水西門街道辦事處
轄:富田、新光、慶豐村和水西門、竹山、普嶺、大炮台、陶侃社區
法相岩街道辦事處
轄:東山、興隆、南塔、玉龍、洞庭、長界嶺村和梯雲、玉龍、法相岩社區
鄧元泰鎮
轄:鄧元泰居委會;小水江、豐坪、許家、磨石、踏嶺、鳳溪、山嵐、天心橋、蔡家塘、潘家所、赤塘、渡頭橋、周塘、清水、新華、資源、黃木井、漁塘、六坪、綠洲、合家、華塘、石盤、沙洲、木瓜橋、浪石鋪、紅石、新竹、清溪、石山頭、山口、論道、江塘、雪峰、鴨子塘、中山、板塘、圳源、黃茅、馬梓、陶家榜、龍家橋42個村委會。
灣頭橋鎮
轄:灣頭橋居委會;光遠、八合、黎明、城口、京堂、長友、大橋、管聯、朝陽、龍泉、東元、龍橋、合龍、石梘、東洲、同富、銅灣、山青、六嶺、白洋坪、八角、瀉油、雙合、傅家、四清、四郎、石覃、永豐、牮樓、大壠、南橋、龍門、大山腳、石田、栗塘沖、泉塘、斜塘、石豐、義夫、高家鋪、六家、吉龍、白路、坪山、芭蕉、庾家橋、紅葉、桂花48個村委會。
文坪鎮
轄:岩頭嶺、安心觀2個居委會;宏順、高塘、石井、橫江、雙江口、南嶽橋、鄧家沖、侯家、石沖、林峰、飛山、三水口、羅家榜、田中、擁護、黃泥坳、正坪、半嶺、火雲、中心、新聯、聯盟、川坪、花園、三聯、擁坪26個村委會。
荊竹鋪鎮
轄:荊竹鋪居委會;公堂、九塘、鍾窯廟、岐嶺、陡山渡、回馬、武東、西禪、西塘、六興、永光、腳船、金蓮、七里、雙清、三元、光榮、金虎、漠溪、燕沖、紫山、荊江、曹嶺、謝必、同興、桐木、石山27個村委會。
稠樹塘鎮
轄:稠樹塘居委會;楊柳、金華、功德、乾沖、木塘、田園、辦塘、岩沖、薛家沖、丫叉、小水、涼山、煙塘、桂竹、石板、定富、蘇龍、萬福、甘田、仙神、獨石、羊岩、龍形、陸家坪、飄坪、梘頭、花塘、新鋪、田中壠、井坪、小莊、法新32個村委會。
鄧家鋪鎮
轄:鄧家鋪居委會;新橋、東風、扶峰、黃塘、楊柳院、城裡沖、鳳凰、東旗、聚寶、黃竹、臥龍、石橋、龍伏、楊柳、金盤、大田灣、楊龍、南田、柏樹橋、大龍、牡羊、井龍、其林、雙龍、名利、白水、托里、楊木、新平、新建、雙橋、岩口、潭頭、瓜界、柴山35個村委會。
龍溪鎮
轄:龍溪鋪居委會;石路、王家橋、石洪、同心、柳蔭、龍雲、龍目、塘田、龍田橋、大坪、龍江、明塘、連山、雙石、羅嵐橋、南山、白茶、鳳凰橋、大塘、塘袁、鹽井、斗山、歧塘23個村委會。
司馬沖鎮
轄:司馬沖居委會;大園、坪江、高梘、元豐、下抄、抄江、長抄、東塘、田心、古底、氽水、正沖、夏家塘、江姐、勒石、五星、新安、山背、洽義、麻藤、楊梅21個村委會。
龍田鄉
轄:得勝、西安、馬安、羅偉、龍井、桃花、新和、保元、里仁、玉屏、太平、永享、長嶺、長塘、萬全、石巷、梘道、龍田18個村委會。
頭堂鄉
轄:七里橋、金明、石頭坪、托坪、江口、雙峰、小山、地母庵、月半、青山、荷花、龍巖、永興、荷塘、栗塘、同保、欄馬、石羊、二堂、曹旗、雙樂、水樂、老屋、黃沙沖、白竹山、白溪、景福亭、玄羊、黃頭、高船、大井31個村委會。
安樂鄉
轄:春光、紅星、雙圳、長沖、塘富、紫田、安樂、獨山、鄭家坪、高橋、新澤、雙石橋、田莊、德江、東莊、五桂、清水亭17個村委會。
大甸鄉
轄:尖山、青龍、大甸、茶園、匡家橋、分界、灣里、小溫、栗山園、外古、小鋪、陶田、山底、楓木、紅聯、船田、紙槽、內古、木瓜界19個村委會。
馬坪鄉
轄:田塘、青松、石塘、長源、金星、參塘、萬山、勞背、長石、銅盆、金龍、火馬、牡羊坳、羅園、寶花、轉龍、石地、陳龍、東沖、濱江、富山、龍局、雙江、南青、大團、大水26個村委會。
晏田鄉
轄:蕉林、何家沖、三井、合心、荷花井、黃坡、大路坪、汽水岩、青山亭、歧岡、大勝、姚家沖、向東、八角廟、石雲、天堂、大坪沖、竹坪、雙宅、白田、扶塘、梅樹、天龍庵、石門24個村委會。
秦橋鄉
轄:古梘、潮水、小沖、青雲、秦橋、石竹、柳山、千秋、高原、同會、華口、杉木、鵝眉、新民、新春、創新、板橋、黃沙18個村委會。
水浸坪鄉
轄:永紅、隆興、小田、巒山、紅朱、石林、三江、桐木鋪、仁堂、雙虎、水浸坪、花橋、賀東、高霞、大山、黃菜、德勝、新鳳、金鳳、天鵝、井塘、白雲、竹山、澄山24個村委會。
雙牌鄉
轄:長托塘、眾樂、雲霧、浩山、青和、雙鳳、米山、太源、浪石、白地、白竹、四龍、田中間、馬形、龍從、羅家山、油嶺、滔溪、雙嶺、鍾橋、大壩、滿背、栗山、雙牌、三塘、天龍、八角亭、寶山、金盆、新龍30個村委會。
2015年,根據武岡市鄉鎮區劃調整方案,龍田鄉與水西門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水西門街道。頭堂鄉與迎春亭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迎春亭街道。安樂鄉與法相岩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法相岩街道。本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武岡市減少3個鄉級建制,現轄馬坪、晏田、水浸坪3個鄉,灣頭橋、鄧元泰、鄧家鋪、荊竹鋪、文坪、龍溪、司馬沖、稠樹塘、秦橋、大甸、雙牌11個鎮,轅門口、迎春亭、法相岩、水西門4個街道,總面積1539平方千米,總人口83.5萬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武岡地處資水上游、雪峰山麓,是邵陽市西南五縣之間的中心地域,素有黔巫要地和湘西南重鎮之稱。武岡市東南西北依次與邵陽縣、新寧縣、城步縣、綏寧縣、洞口縣、隆回縣交界。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5′35〞~111°01′58〞,北緯26°32′42〞~27°02′09〞。全市總面積為1549平方公里,疆域東西極寬60.8公里,南北極長54.43公里。地勢地貌
武岡位於雪峰山東南麓與南嶺山脈北緣,屬湘南丘陵區向雲貴高原隆起的過渡地帶。地形三面環山、中部低平、北向敞口,大體呈南高北低傾斜地勢。地形地貌多樣,有獨特小氣候的山丘崗地平原齊全。境區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山、丘、崗、平、水俱全。地貌成因分構造、侵蝕(溶蝕)和堆積地貌等。
武岡境內山脈連綿起伏,溪河交錯。境內有天子山、照面山海拔千米以上大的山系五處,有中山56座,面積為131.16平方公里;中低山81座,面積323.17平方公里。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428座。
水文
武岡境內有資水水系和夫夷水水系,大小河流150條,逕流總量24.72億立方米,其中資水幹流流量23.46億立方米。氣候條件
武岡地處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少嚴寒,夏無酷暑,山地逆溫效應明顯。全年日照時數在1134.6~1601.5小時左右,年平均氣溫為16.8℃,年平均降水量1218.5毫米,年平均降雪日數9.8天,相對濕度年平均在75~83%之間,年平均有霜日數為17.1天,全年冰凍平均天數為8.7天,境內除盛夏與初秋盛行偏南風,主要風向為偏北風,年平均風速2.3米/秒,最大風力可達八至九級。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武岡全市總面積1549平方公里(154896公頃)。其中耕地36822公頃,占總面積的23.77%;林地49333公頃,占31%;水域面積11133公頃,占7.19%;牧草地21133公頃,占13.64%;道路占8760公頃,占5.66%;宅基地12006公頃,占7.7%;其它地15709公頃,占10%。土地成土母質多樣,有石灰岩、砂岩、頁岩、紫色砂頁岩、花崗岩等。經測定,全市土壤分為7個土類、14個亞類、39個土屬、100個土種。水資源:境內有溪河150條,總流量24.7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1543.07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90%以上。市境內石灰岩分布面積廣,地下水含量豐富。按照含水岩組分兩大類:鬆散堆積層孔隙水,主要分布於資水水系流域,面積172.85平方公里,湧水量277.26萬升/日。該類水埋藏較淺,易於開發。碎屑岩、變質岩裂隙水和碳酸岩溶水,主要分布於中山、中低山和丘陵地帶,總含量為4億立方米,占全市地下水總儲量的90%,且開發價值高。
礦產資源:境內礦藏以煤為主,鐵、錳、鉛、鋅、砂金、磷、銻、硫、鐵、白鎢、滑石、石膏、大理石、石灰岩、白雲石、石英、陶土等有一定儲量。其中含煤面積400平方公里,儲量6324萬噸,主要分布於文坪鎮、秦橋鄉、鄧家鋪鎮和稠樹塘鎮等地;鐵礦總儲量3200多萬噸,分布在安樂鄉、鄧家鋪鎮、雙牌鄉等地。
植物資源:境域查明有陸生植物218科、485屬、1168種,其中樹木92科、508種;水生植物主要有浮葉、根子菜、菹草等草類和角類藻植物。按用途分,有用材林植物、油料和水果植物、藥用植物、飼料與綠肥植物、觀賞植物等。境內森林分布:杉木林集中在天尊山、雲山、照面山、劉家嶺、柳山、黃金寨、朱溪寨、馬背嶺、扶峰山等中低山區;馬尾松分布在全市各地,以低山丘陵地較多;常綠闊葉林分布在海拔800~1000米中山溝谷處。森林面積占全市林業用地面積的79%。其中公益林占39%,商品林占53%。
動物資源:境內動物種類繁多,野生哺乳類主要有刺蝟、穿山甲、兔、豪豬、狐貉、狼、黃鼠狼、大靈貓、野豬等,鳥類有小杜鵑、斑鳩、鸕、鷺、野鴨、田雉、鶴、夜鷹、翠鳥、啄木鳥、雲雀、燕、黃鸝、八哥、畫眉、山雀、麻雀等,爬行類有烏龜、鱉、蜥、壁虎和蛇類等,兩棲動物有肥螈、蟾蜍及蛙類等,魚類有鯉魚、草魚、鰱魚、鯿魚、鯝魚、蟾鈹魚、鰍魚、鱔魚等,家畜有豬、牛、羊、馬、狗、兔等,家禽有雞、鴨、鵝、鴿、鵪鶉等。
人口
2011年末,武岡市總人口819700人,常住人口741500人,其中,城鎮人口234300人,城市化率為31.6%,出生人囗8683人,出生率為10.6‰,死亡人囗4465人,死亡率為5.5‰,自然增長率為5.1‰。計畫生育率87.51%。2013年末,武岡市總人口832503人,常住人口755545人,其中,城鎮人口266249人。
2016年末全市總人口846309人,常住人口767012人,其中,城鎮人口324602人,城鎮化率為42.32%。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扶助對象5214人,發放獎勵扶助金50054萬元,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對象178人,發放扶助金77.67萬元。
經濟
2010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625262萬元,比上年增長11.8%,比上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215338萬元、104647萬元、205277萬元,分別增長6.2%、19.0%、13.9%,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1.0%、19.9%、39.1%。全年經濟運行平穩。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生產總值為7733元,增長11.8%。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41.0:18.7:40.3調整為41.0:19.9:39.1。規模工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的比重由67.2%上升到79.4%。2013年,武岡市實現生產總值954211萬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7.7%,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9個百分點。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349017萬元、203417萬元、401777萬元,分別同比增長2.8%、6.4%、12.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9.1:21.6:39.3調整為36.6:21.3:42.1,一產業比重下降2.5個百分點,二產業比重下降0.3個百分點,三產業比重上升2.8個百分點。人均GDP12709元。
201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322395萬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長7.5%。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474698萬元、249748萬元、597949萬元,同比分別增長4%、5.6%、11%。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5.4:20:44.6調整為35.9:18.9:45.2,一產業比重上升0.5個百分點,二產業比重下降1.1個百分點,三產業比重上升0.6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7286元。
全市20個重點民生實事項目全部完成,10項實事項目超額完成指標任務。其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員4741人;幫助0-7歲殘疾兒童實施搶救性康復34人;農村公路建設提質改造92.49公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3%;農村危房改造5479戶,共落實資金29873萬元;完成精準扶貧40767人,投入資金1300萬元。
第一產業
武岡市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優質稻生產基地和全省養豬大縣(市)。武岡銅鵝乃世之名鵝,是“湖南三寶”之一;武岡滷菜歷為皇家貢品,已進入東南亞和美國市場,2007年元月武岡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為“中國滷菜之都”。2013年,武岡市實現農林牧漁增加值349017萬元,同比增長2.8%。全市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3.9千公頃,各類糧食總產量45.07萬噸,同比負增長1.81%,其中水稻總產量33.52萬噸,玉米總產量9.04萬噸;油料總產量1.71萬噸,同比增長3.03%;水果總產量10.0萬噸,同比增長8.4%。畜牧養殖業持續發展,完成產值200692萬元,同比增長4.1%。年內出欄肉豬152.4萬頭,肉類總產量12.18萬噸,同比增長3.12%。林業和漁業發展平穩,分別完成產值12381萬元和10664萬元,同比增長3.2%和5.5%,水產品總產量8550噸,同比負增長12.66%。第二產業
武岡市形成了機械製造、能源、建材、醫藥化工、冶煉和農產品加工六大支柱產業,雲峰水泥、華鵬滷菜、法新豆腐等骨幹企業已成為武岡工業的品牌。2013年,武岡市實現工業增加值172983萬元,同比增長6.2%。全市共有規模工業企業56家,規模工業實現增加值155487萬元、銷售產值567008萬元,分別同比增長5.6%和7.9%;產銷率為97.7%;實現利潤16449.3萬元、利稅26469.8萬元,分別同比增長44.5%和44%。
2013年,武岡市實現建築業增加值30434萬元,同比增長7.4%,資質等級建築業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5.7%。
第三產業
2013年,武岡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6285萬元,同比增長14.2%。按銷售地分,市本級、市以下分別實現零售額340160萬元、56124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4.6%、10.3%。2013年,武岡市各景點共接待國內外遊客89.2萬人次,同比增長31%,實現旅遊收入45500萬元,同比增長34%。
社會事業
科技教育
2013年,武岡市有高新技術企業11家,實現總產值255491萬元,同比増長17.4%,高新技術產品產值175354萬元,同比増長19.8%。全年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7400萬元,專利申請89件,授權33件。2013年,武岡市創建了朱溪中學、泉塘完小、田家渡完小、米山完小、楊龍完小、大勝完小、法新中學、黃茅完小等義務教肓合格制學校8所、新建頭堂、馬坪鄉農村公辦幼稚園2所,農村教育設施進一步完善。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14903人;普通中學在校學生46766人;國小在校學生68766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151人;幼稚園在校學生21348人。全市國小、國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分別為100%、100%,國小畢業生升學率為100%。
文化衛生
2013年,武岡市17個鄉鎮文體衛站、480個農家書屋已全部建成,各類大型文藝表演和節慶活動精彩紛呈。成功舉辦了武岡市第二屆創潔杯青年歌手賽、武岡絲弦大家唱、“歡樂瀟湘.幸福邵陽.美麗武岡”、“歡樂瀟湘”系列民眾文藝匯演活動。市電影公司安排15個農村放映隊,在全市21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的所有行政村按質按量完成農村公益電影放映5848場。2013年5月3日,黃埔軍校第二分校舊址和武岡城牆成功申報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是武岡市的不可移動文物首次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實現了零的突破。2013年,武岡市被評為全國衛生應急綜合示範縣市。全市擁有各類衛生機構54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4個;實有床位2856張,衛生技術人員2856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101人、在職註冊護士875人。全年共報告法定傳染病3205例,總發病率212.76/十萬。全市無償獻血人數1842人,總獻血量55.26萬毫升。新農合參合農民64.04萬人,參合率達到96.01%。全年共投入資金21557.44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9197萬元,省級財政投入6387.5萬元,邵陽市級財政投入363.35萬元,武岡市財政投入1743.29萬元,農民個人籌資及部門資助共3866.3萬元,統籌地區政策範圍內住院補償率達75%。
交通
武岡境內有公路800多公里,S219、S220兩條省道貫通全市,邵懷高速公路竹市至武岡至城步連線線全線開通,且緊鄰婁邵、京廣、湘桂等鐵路和320國道。形成以高速公路為主,以主要省道為鋪的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2011年1月18日至20日,民航中南地區管理局在武岡市召開了《武岡機場選址報告》初步評審會。邵陽武岡機場簡稱武岡機場,位於武岡市正北方向(距離武岡市城區直線距離9千米,公路距離約為13千米),屬武岡市頭堂鄉荷塘村、龍巖村,灣頭橋鎮六嶺村境,定位為開通民用定期航班的國內支線機場。根據《湖南武岡民用機場預可行性研究報告》,2015年12月竣工驗收通航。武岡機場已於2013年12月28日正式動工。
風土人情
散布在武岡地區的音樂、舞蹈、曲藝、戲劇等民間藝術之花,形式多樣,風采各別,在民眾中流傳已久,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為民眾喜聞樂見。歌調音樂
1、“平腔山歌”:全縣流行,通俗易懂,易學易唱,聲調清晰開朗,婉轉幽雅,有獨唱、對唱。也有不少反映追求男女正當愛情或譴責婚姻制度的不合理。2、“開荒鑼鼓歌”:又叫生產歌,約在清光緒年間來自新化,流行在武岡部分地區,音調高亢,也可說是高腔山歌,由一人身掛鑼鼓敲擊,邊打邊唱,眾人幫腔,時候不同,唱詞各異。
3、“民歌”:較流行,音調較低沉壓仰、悲憤,大都出自婦女,有“童養媳歌”、“媽媽磨媳”、“嫂嫂磨姑浪”、“娘送女”、“出嫁歌”。也有男唱的“長工歌”、“挖煤歌”等。
4、“風俗音樂”、“朝香歌”,又叫拜香歌,流行市部分地區,每當七八月之間,集隊化妝赴“南嶽”朝香,九月間,大都上“雲山”朝拜,且行且唱的叫“行香歌”,邊唱邊拜的叫“拜香歌”。有的還在途中踩“八卦圖”,音調有高有低,拖腔,似婉轉黃鸝。
5、“民間樂器”:喜慶婚喪,有嗩吶狂奏的,一支叫單鳴響,二支的喊雙鳴響。有伴打擊樂器合奏的,極熱鬧。
6、“勞動號子”:是勞動者在勞動中集中齊心合力的號歌。一唱眾和,音強有力,既鼓舞勞動熱情,又歌頌吉祥,分別有“打樁號子”、“上樑號子”。
民間舞蹈
“耍馬燈”。是一種熱鬧雄壯的民舞,化妝穆桂英掛帥、楊宗保為先行,率焦贊、孟良、五郎、六郎、八姐、九妹等楊家將、刀槍劍戟、戰鼓齊鳴、馬隨旗舞、馬嘶人號,顯現楊家將英雄豪邁、殺敵愛國的氣概。1985年收集在《湖南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內。“舞獅”:城鄉都有,獅勇人健、機智靈活,有一人縱跳逗獅的,也有化妝旁獅戲舞的,耍高空,耍平地,舞姿多樣。加之舞耙弄棍,揮拳耍刀,極健康。
其它還有“蚌殼舞”、“灑扇舞”、“紙船舞”、“高腳舞”、“宗教歌舞”、“板凳龍”等。
曲藝說唱
1、“呤呤鑼”:原是城鎮內養濟院所唱的一種簡便易唱的歌曲,一人領唱眾和唱,最便於反映現實,頗熱鬧。2、“漁鼓”:一人抱筒搭鈔子,伴胡琴,又說又唱又打,有“衡陽漁鼓”、“長沙漁鼓”、“本地漁鼓”。打的有“八仙圖”、“三打府”、“瓦車蓬”、“三打玉林班”、“雙釵記”、“三門街”、“雙珠鳳”、“鳳凰記”、“鸚歌記”、“絲帶記”、“賣花”、“賣水記”等。
3、“蓮花鬧”:又叫蓮花落。執竹板邊打邊唱,也有一唱眾和的,唱詞多屬順口溜。
4、“彈詞”:唱本有“西遊記”、“封神榜”、“粉裝樓’’、“征東’’、“征西’’、“五虎平西、平南’’等,小段子有“陶澍訪江南”、“劉宗舉訪蘇州”、“彭玉麟訪廣東”、“趙光朝訪長雨花亭、華容”、“嘉慶訪山西桂花城”、“一、二、三……十梅圖”、“珍珠塔”、“寶川記”、“賣油郎”、“周元抬親”、“蔡公三犁田”等,一人唱伴“月琴”,三人唱加“漁”、“板”、“半邊義”。唱腔有慢板、快板、悲腔、神腔。其它還有“送春牛”、“唱土地”、“勸世文”、“講聖諭”。
曲調
1、“曲調”:有原始的民間小調、陽戲、絲弦、花鼓曲調等,常唱的民間小調有“十月看花”、“十月古人”、“陽雀啼”、“拜新年”、“白牡丹”、“十雙果子”、“十雙鞋子”、“打牙牌”、“小四景”、“四季相思”、“九連環”、“孟姜女”、“倒鐵”、“觀花燈”、“小放牛”、“陰告狀”、“送官花”等。2、“陽戲曲調”:有“打四門”、“五更留郎”、“賣雜貨”、“表妹送表哥”、“瓜子紅”、“賣餃子”、“磨豆腐”、“繡花調”、“鮮花調”等。
3、“絲弦曲調”:為城鎮少數絲弦愛好者所有,老藝人首推李國珍,彈唱俱全,人稱絕技。其徒楊瑞祥,亦善彈唱,自詡為“文人雅奏”。曲調達50餘個,樂器以揚琴、琵琶、三弦、大筒、胡琴為主,有“西官詞”、“摘葡萄”、“獨對花燈”、“四季相思”、“鴛鴦自嘆”、“漁家樂”、“雨夾雪”、“八板頭”、“越調”、“銀鈕絲”、“浪淘沙”、“打掃街”、“小冤家”等,唱腔幽雅,有武岡絲弦獨特風味。
4、“花鼓曲調”:有“雙川調”、“神缸調”、“繡麒麟”、“對口淮調”、“楊州調”、“山川、四川、哀川、岳川”、“鬧五更”、“晚對花”、“北數、南數、訴板”等,實與陽戲混同。
戲劇
1、“武岡陽戲”:起源大概在清末民初,專業藝人不多,大都臨時搭班,農閒湊合外出演戲,春來回家生產,後為巫師繼承掌握,作為人家“酬願”(又喊還願)。招客演唱的工具,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但是有一定的地方色彩。節目有“何氏磨媳”、“趕子牧羊”、“傅公子逃難”、“鐵板橋”、“湘子服藥”、“劉海戲蟬”、“磨豆腐”、“打草鞋”、“打妻勸夫”、“磨房生子”等70來曲。1956年,武岡文化館挖掘出63曲,記錄成冊。“降成風”:通過整理,於1956年11月參加湖南省民間藝術會演,評為優秀節目二等獎。省人民出版社將其印成單行本推廣。2、“木偶戲”:民眾稱觀音戲。木偶形象生動,全縣原有馬坪蘇從順家一台,法新大井林紹二家一台,清溪方家一台,原武陵鎮石牌坊王松庭家一台。節目、唱腔燈祁劇,有“魁星點斗”、“三星慶壽”、“文王訪賢”、“雙拜壽”、“天門陣”、“三氣周瑜”、“長板坡”、“三請犁花”等200來曲。少數節目為祁劇所無,如“全家義”,每當為菩薩上壽,齋戒沐浴上演。
3、“祁陽戲”:清光緒二年(1876)有許丁明者,在“五里牌”創辦祁劇“福”字科班。民國十九年(1930)李浩春開辦“慶”字科班。民國十二年(1931),李建義又在五里牌辦“金’字科班。民國三十五年(1946),城鎮龍侯宮都梁大戲院開設“榮華台班”。歷年來,外地班台如“大舞台”等來武岡城鄉演祁陽戲的不少,演“平貴回窯”、“定軍山”、“黃忠帶箭”等百來個節目。
4、“板凳戲”。屬地方戲。就地演唱,不化妝,鑼鼓、胡琴伴奏,簡單方便,純屬祁戲。民間喜慶婚喪,多有請唱板凳戲的習俗。原武城老藝人劉懷來掌握的一台板凳戲,坐場的有李百花、花臉有朱福原、王松庭,生腳有王順生、游志道、游先章等。節目有“雙拜壽”、“黃鶴樓”、“鴻門宴”、“子儀上壽”等70來個。
5、“絲弦戲”:其歷史淵源,起源於圍桌彈唱。詞較文彩,雅俗共賞。起初唱些小曲,如“喜報三元”、“西官詞”、“摘葡萄”等,調有“淮調”類,“疊斷橋”類、“南北詞曲”等,後來逐步發展成為“絲弦戲”。節目有“雙下山”、“秋江趕船”、“娘送女”、“安安逗米”、“蘇文表借衣”、“烤火下山”、“琴房送燈”、“活捉三郎”、“討學錢”、“楊雄殺”、“王昭君”等。曲詞柔膩委婉,優美動聽。其中有武岡文人自編或修改的“黛玉葬花”、“黛玉自嘆”、“悼瀟湘”等。
地方特產
武岡銅鵝
湖南武岡養鵝已近千年的歷史。武岡銅鵝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性溫清熱,有減少血管硬化、防止脂肪性血栓形成的作用,是中老人理想的食品。武岡銅鵝,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生長快,耐寒,耐粗飼料。雛鵝餵養1個月,一般可長到1公斤左右,3個月便可上市,大的可達10餘公斤,雌鵝餵5個月就可下蛋。武岡辣醬
武岡城因流入人口多,主產甜醬、辣醬,計有瑞豐、宏興裕、美記莊等10多家。武岡盛產辣醬,民間歷來用以加工成調味佐餐食品。民國17年,農民開始加工辣醬,就有了辣油椒醬罐頭,主銷港澳、東南亞、西歐,以日本為最多。武岡豆腐
在武岡,民國27年,北門口一代亦開始生產豆腐,品種有水豆腐、烘乾豆區腐、油炸豆腐、鹵香乾豆腐、包豆腐等。木瓜橋夏宏時的桂子油豆腐,高橋戴四德的二乾豆腐,都別有風味,四鄉聞名。其中個體豆腐作坊已達20多家,產品有竹編豆腐、麻辣豆腐等20多種。武岡米花
武岡米花,屬朝庭貢品,工藝精細,聞名遐邇,素有“法新豆腐魚塘米,扶沖米花貢朝庭”之美譽。據武岡州志記載:“早在西漢年間,武岡建都梁候國時,逢過年過節,民間就有油炸米花的風俗,當時稱為都梁米花”。武岡滷菜
武岡素有美食城之稱,而在眾多的美味佳肴中滷菜則獨領風騷。滷菜有著幾百上千年的歷史,其究竟始於哪朝哪代已無從考證,但滷菜作為民間和官場相互往來的禮品則歷代相傳。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品嘗過滷菜,之後滷菜就列為清代貢品。[18]2007年1月29日,武岡被冠名為“中國滷菜之都”。2007年1月,國家技術監督總局公示《武岡鹵銅鵝》、《武岡滷豆腐》為地理標誌產品。武岡臍橙
武岡臍橙2003年被列入國家贛南桂北湘西南優勢臍橙產業帶,2007年被認定為臍橙出口基地。生產的無病毒臍橙以香、甜、脆、嫩、無核、無渣的獨特品質,榮獲五屆湖南省農博會金獎,並通過綠色食品認證。臍橙成為該市頗具潛力的富民產業。2000年,對外聯絡部禮賓局經過多年多地考察,將武岡無病毒臍橙作為饋贈外國元首及國際友人的專門禮品,將武岡正式確定為國家臍橙禮品生產基地。風景名勝
武岡旅遊資源豐富,雲山是全國道教72福地之一,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法相岩公園座落在市區東部,屬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洞天景觀千姿百態。此外,還有武岡城牆,宋神宗題匾“宣風雪霽”的宣風樓,文天祥贊為“都梁稱偉觀”的文廟大成殿,“絕似青雲一枝筆”的凌雲塔,以及浪石古建築群、中山堂、古剎、古寺、古炮台、古橋樑等名勝古蹟。法相岩
法相岩位於湖南省武岡市市區東部,占地面積12.77公頃。法相岩早在一九五九年就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九二年被國家旅遊局收入《中國旅遊信息庫》中英文版,飲譽海內外。自然之美,人之或讀或觀或游,無不感慨萬千,揮毫潑墨,頌其之趣。現存名人名家題詠百餘幅,其中以建設部副部長葉如棠之題詞“中國法相岩名勝”最得以概其面目。凌雲塔
湖南省邵陽凌雲塔位於武岡市城北東1.5公里迎春亭附近,瀕臨赧水西岸,俗稱東塔。建於清道光九年(公元1830年)。塔高36.2米,七級,內有陰陽兩徑直達塔頂。因塔壯麗挺拔,“絕似青雲一枝筆”,故稱凌雲塔。原塔西200米處還有名聞遐邇,建於宋元豐元年(公元1078年)的泗洲塔(又名花塔或斜塔)。塔3.5公里處另有南塔。三塔遠近相映,雄偉壯觀,使古城更增姿色。可惜南塔、花塔均於1970年毀壞。雲山
雲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武岡城南5公里處。雲山集名勝、古蹟、森林於一體,歷為武岡風景名勝區,東西綿延數十里,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名山。武岡雲山自然保護區1982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屬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經原國家林業部批准建立雲山國家森林公園,為全國第六十九福地,原國家領導人華國鋒題為“楚南勝境”。[23]根據湖南省農林工業勘察設計院的定位,它是一個集遊覽觀光、宗教旅遊、教學科研和度假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城郊型森林公園,分為伴山沖、雲山堂、紫霄峰、鳳凰嶺四大景區。地方名人
龍世輝(1925--1991),侗族,武岡市城人,中國著名作家。曾著《不服氣不行》、《難忘的一天》和《論哭的藝術》、《<薩希亞短篇小說集>及其作者》、《讀蘇聯中篇小說<星>》、《小柳》、《四個好朋友》、《鷹》等作品。毛善民(1909―1980),清宣統元年出生於武岡州沈行欽團(今大甸鄉)。曾任曾任湖南省農業廳農業科長、糧食生產處副處長、省農科院技師等職。著有《怎樣種綠肥》、《早稻育秧技術》、《水稻田間管理》、《合理密植》等農業科技書籍。
段銘(1922―1977),原名戴朝樞,民國11年(1922)出生於城步縣碧雲鄉(今城步苗族自治縣花橋鄉)瑤頭村。曾任分區政治部組織科幹事兼十八團總支書記、四十六軍一三七師政治部主任、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革命委員會第一副主任、四十六軍副政委等職位。
楊文海(1941―1968),民國30年(1941)元月24日生於武岡縣荊竹鄉平原村大茅江。1960年3月應徵入伍。196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0年、1964年兩次被評為“五好戰士”,升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八二部隊三連代理排長。1965年被評為“五好乾部”,先後記三等功兩次,獲獎11次。
湖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 |
長沙市 | 嶽麓區 | 芙蓉區 | 天心區 | 開福區 | 雨花區 | 瀏陽市 | 長沙縣 |望城縣 | 寧鄉縣 |
株洲市 | 天元區 | 荷塘區 | 蘆淞區 | 石峰區 | 醴陵市 | 株洲縣 | 炎陵縣 | 茶陵縣 | 攸縣 |
湘潭市 | 岳塘區 | 雨湖區 | 湘鄉市 | 韶山市 | 湘潭縣 |
衡陽市 | 雁峰區 | 珠暉區 | 石鼓區 |蒸湘區 | 南嶽區 | 耒陽市 | 常寧市 |衡陽縣 | 衡東縣 | 衡山縣 | 衡南縣 | 祁東縣 |
邵陽市 | 雙清區 | 大祥區 | 北塔區 | 武岡市 | 邵東縣 | 洞口縣 | 新邵縣 | 綏寧縣 | 新寧縣 | 邵陽縣 | 隆回縣 | 城步苗族自治縣 |
岳陽市 | 岳陽樓區 |雲溪區 | 君山區 | 臨湘市 | 汩羅市 | 岳陽縣 | 湘陰縣 | 平江縣 | 華容縣 | 屈原管理區* |
常德市 | 武陵區 | 鼎城區 | 津市市| 澧縣 | 臨澧縣 | 桃源縣 |漢壽縣 | 安鄉縣 | 石門縣 | 西湖管理區* | 西洞庭管理區* |
張家界市 | 永定區 | 武陵源區 | 慈利縣 | 桑植縣 |
益陽市 | 赫山區 | 資陽區 | 沅江市 | 桃江縣 | 南縣 | 安化縣 | 大通湖管理區* |
郴州市 | 北湖區 | 蘇仙區 | 資興市 | 宜章縣 | 汝城縣 | 安仁縣 | 嘉禾縣 | 臨武縣 | 桂東縣 | 永興縣 | 桂陽縣 |
永州市 | 冷水灘區 | 零陵區 | 祁陽縣 | 藍山縣 | 寧遠縣 | 新田縣 | 東安縣 |江永縣 | 道縣 | 雙牌縣 | 江華瑤族自治縣 |
懷化市 | 鶴城區 | 洪江市 | 會同縣 | 沅陵縣 | 辰谿縣 | 漵浦縣 | 中方縣 | 新晃侗族自治縣 | 芷江侗族自治縣 | 通道侗族自治縣 |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 | 麻陽苗族自治縣 | 洪江管理區* |
婁底市 | 婁星區 | 冷水江市 | 漣源市 | 新化縣 | 雙峰縣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吉首市 | 古丈縣 | 龍山縣 |永順縣 | 鳳凰縣 | 瀘溪縣 | 保靖縣 | 花垣縣 |
(註:帶“*”屬於地方設立的行政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參見:湖南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