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劉震[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劉震(1915-1992),原名劉幼安。湖北省孝感縣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的奠基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一九八五年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被增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基本信息

生平概況

劉震劉震
劉震,湖北省孝感縣人。一九三一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五師二二五團連指導員、營政治委員,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五師二二五團政治委員、師政治委員。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六八八團政治處主任、團政治委員、獨立團團長,三四四旅旅長,新四軍第四師十旅旅長,第三師十旅旅長兼淮海軍分區司令員,第三師副師長。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吉江省委書記兼吉江軍區司令員、政治委員,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十四兵團副司令員兼三十九軍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南軍區空軍司令員,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司令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兼空軍學院院長、政治委員,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央委員。一九八五年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被增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大事年表

早年經歷

劉震劉震
1915年3月3日,劉震出生在湖北省孝感縣東北的小悟區小悟鄉劉家嘴。在貧寒的家庭環境裡,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

土地革命

1930年3、4月間,孝感東北部的革命運動迅猛發展,劉震在這個時候參加了赤衛軍。
1931年9月加入紅軍,被分配到陂孝縣紅軍游擊大隊當戰士。
1932年春,劉震被調到鄂東北道委特務四大隊一分隊一班當戰士。同年8月,在河南光山柳林河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3年6月,中共鄂東北道委特務四大隊改編為紅二十五軍手槍團,劉震在一分隊一班當戰士。
1934年5月,擔任二二四團一營一連指導員。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以“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名義,開始了長征。劉震從二二四團調到二二五團,任一營一連指導員。
1935年9月,紅二十五軍抵達陝甘革命根據地,勝利完成了長征。整編後,任紅十五軍團第七十五師二二五團政治委員,帶領部隊先後參加了陝北勞山、榆林橋戰役。
1935年11月初,紅十五軍團和紅軍陝甘支隊(即紅一軍團)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次年2月,由紅一方面軍組成的“中國人民紅軍抗日先鋒軍”,東渡黃河,進行了東征戰役。
1936年4月,二二三團擴編為七十三師,劉震任該師政治委員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重返紅十五軍團,擔任七十五師政委。

抗日戰爭

劉震將軍劉震將軍
抗日戰爭爆發後,七十五師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劉震任政治委員。

1937年12月,率部隨三四四旅開赴冀西平(山)、井(陘)獲(鹿)三角地區,伺機打擊正太、平漢路之日軍。次年3月,又奉命開赴晉東南,參加粉碎日軍“九路圍攻”的作戰。
1938年6、7月間,為了配合國民黨軍隊粉碎日軍對中條山的進攻,奉命率領六八八團三營600多人開進中條山。同年11月,第三四四旅組建獨立團,劉震任團長,奉命到冀魯豫邊區開展鬥爭。
1939年2月,邊區部隊統一組成冀魯豫支隊,獨立團改為該支隊第一大隊,任大隊長。在支隊和中共魯西南地委的領導下,指揮第一大隊為保衛魯西南根據地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1940年初,劉震被任命為新組建的八路軍第二縱隊第三四四旅旅長。5月,率部參加了討伐頑軍石友三的戰役。6月,奉命南下的第二縱隊在渦陽與新四軍第六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第三四四旅編為第四縱隊第四旅。合編後,率領第四旅擔任開闢和堅持淮上根據地的任務。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第四旅奉命改編為新四軍第四師第十旅。5月,率十旅奉命進到津浦路東,在洪澤湖以北和以東地區,開展邊沿區鬥爭。1941年9月,第十旅奉命撥歸新四軍第三師建制,調往蘇北淮海地區,實行主力地方化,劉震任第十旅旅長併兼任淮海軍分區司令員。
1944年春,蘇北新四軍部隊開始對日軍反攻,劉震指揮部隊先後進行了高溝戰役、楊口戰役、林公渡戰鬥和葉圩子戰鬥。還參加了阜寧戰役,給蘇北的日偽軍以沉重的打擊,擴大了抗日根據地。
1945年1月,中共華中局決定由劉震兼任淮海地委書記。
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可盤踞在淮陰、淮安兩城的偽軍拒絕向抗日軍民繳槍。

解放戰爭

劉震劉震
1945年9月6日,迅速攻入淮陰城,擊斃偽軍二十八師師長,全殲該師9000餘人,隨後,又率部參加了解放淮安城的戰鬥。
1945年9月下旬,新四軍第三師奉命進軍東北,劉震被任命為副師長。11月底,三師在錦西編入東北人民自治軍(後改稱為東北民主聯軍)。12月下旬,奉命在義縣地區指揮5個團阻擊國民黨部隊,掩護東北人民自治軍總部在遼西前線安全轉移。
1946年1月,率八旅主力及師特務一團,攻克吉林通遼,全殲守國民黨軍1400餘人。
1946年3月,劉震被任命為中共吉江省委書記,併兼吉江軍區司令員。同年6月,奉命和吳法憲組建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任司令員。
1947年春,率領第二縱隊參加了三下江南戰役。
1947年5月,率第二縱隊參加了東北民主聯軍發起的夏季攻勢。6月,第二縱隊攻克昌圖。9月,指揮部隊參加秋季攻勢。在12月開始的冬季攻勢作戰中,率部經5個小時激戰,攻克彰武,全殲國民黨守軍四十九軍七十九師9000餘人。
遼瀋戰役開始後,劉震於1948年10月3日奉命參加攻克錦州的戰鬥。10月14日10時,在攻占了錦州城西北的外圍據點後,發起了對錦州的總攻。他指揮部隊從西北門突破,經過縱深戰鬥,15日18時攻錦戰鬥勝利結束。第二縱隊在該戰中殲國民黨軍1.5萬餘人。幾天后,率部趕赴遼西,協同兄弟部隊全殲廖耀湘兵團。11月1日,指揮二縱隊和第一縱隊,擔負了主攻瀋陽的重任。戰至次日拂曉,全殲瀋陽守敵,在攻瀋陽戰鬥中,第二縱隊共殲國民黨軍3.1萬餘人,俘獲國民黨軍兵團司令周福成等將官18人。
遼瀋戰役後,第二縱奉命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十九軍,劉震任軍長,隨即率部入關,參加平津戰役。在解放天津的戰鬥中,三十九軍完成了從城東突破的任務,殲國民黨軍2萬餘人。
1949年4月,劉震被任命為新組建的十四兵團副司令員兼三十九軍軍長,繼續指揮部隊向華中南挺進。8月1日,改任十三兵團副司令員兼三十九軍軍長。9至10月,率部參加了衡寶戰役,殲國民黨軍1.2萬餘人。之後,又指揮部隊參加了廣西戰役,殲滅白崇禧集團殘部3.2萬餘人,並與兄弟部隊協同作戰,解放了廣西全境。

建國之後

劉震將軍銅像落成揭幕儀式劉震將軍銅像落成揭幕儀式
1950年10月,劉震被任命為中南軍區空軍司令員。11月調任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在抗美援朝作戰中,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司令員。在他的領導、指揮下,年輕的中國空軍逐漸成長起來,具備了與美國空軍抗衡的能力。鑒於他的突出貢獻,朝鮮政府授予他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
1952年10月後,劉震先後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兼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空軍學院院長、政治委員,瀋陽軍區副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三書記(後為第二書記),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他還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補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在中共十一次和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在1985年中共全國代表大會上,被增選為中顧委委員,中共十三大時,繼續當選。
劉震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劉震於1992年8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歲。

個人榮譽

劉震劉震

劉震劉震

劉震劉震

劉震劉震

劉震劉震

劉震劉震






上將軍銜 一級八一勳章 一級獨立自由章 一級解放勳章 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一級國旗勳章

主要作品

著有《劉震回憶錄》(1990年由解放軍出版社出版),還參與編輯了《星火燎原》(解放軍出版社)。

將軍故事

徐海東說:“劉震這個兵講得好,有戰術眼光,我看可以當連長、指導員!”

劉震1975年劉震與楊得志(左2)韓先楚(左1)在一起
劉震,原名劉幼安,1915年3月3日出生於湖北省孝感縣小悟鄉劉家嘴村。1931年10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在紅四方面軍鄂東北道委特務第四大隊一分隊當戰士。1932年8月,劉震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2年10月,紅四方面軍主力進行戰略轉移,離開鄂豫皖根據地。11月,留在鄂豫皖的部分紅軍重新組建了紅二十五軍,鄂東北道委特務第四大隊改稱紅二十五軍手槍團。劉震成為手槍團的戰士。紅二十五軍在鄂豫皖根據地的鬥爭是艱苦的,大部分時間在深山老林中活動。國民黨為了逼迫紅軍下山,濫伐山林,叫喊“砍盡大別山的樹,挖盡共產黨的根”。在手槍團當戰士的劉震,似乎有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天賦,他寫的四句話“樹也砍不完,根也挖不盡,留得大山在,到處是紅軍”成了張貼的標語。1934年5月6日,紅二十五軍手槍團進入皖西北,奔襲了遠在羅田縣城的國民黨軍第五十四師的後方倉庫,殲敵一部,繳獲銀元7000多枚和大批武器彈藥。
羅田戰鬥是紅四方面軍西撤後,紅二十五軍獲得的首次大勝仗。休整中總結中許多同志都是評功擺好,唯獨劉震說:“這一仗應該算個勝仗,但缺點不少,主要是戰術運用問題。”劉震指出三條理由:一是“火力沒有組織好,機槍未能起到掩護作用,造成較大傷亡”:二是“退出戰鬥時,沒有周密部署,隊形較亂”,致使部分部隊失散和傷亡:三是“手槍團進城背運銀元的時機晚了一些,如果早進去,可多運出一些”。說完這些,劉震還建議:“今後部隊不能只練瞄準,要加強戰術訓練”,重視火炮兵器的配合使用。軍長徐海東聽了發言後,感慨地說:“劉震這個兵講得好,有戰術眼光,我看可以當連長、指導員!”
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縣花山寨召開常委會,討論戰略轉移問題。常委會根據黨中央派來的程子華傳達的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口頭指示,決定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謀求新的發展,實行戰略轉移。紅二十五軍從羅山縣何家衝出發,開始長征,劉震先後調任紅七十五師二二五團一營一連指導員和營政委(相當於營教導員),參加了獨樹鎮、三要司、華陽、九間房和袁家溝口等戰鬥。
1935年9月15日,紅二十五軍到達陝北延川縣永坪鎮,勝利結束長征。9月18日,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合編為紅十五軍團。劉震被任命為紅十五軍團二十五軍七十五師二二五團政委。1936年4月,紅七十五師二二三團擴編為紅七十三師,劉震改任紅七十三師政委,6月起改任紅七十五師政委。

劉少奇對劉震說:“共產黨員決不能爭個人的兵權。”

劉震劉震將軍與毛澤東、鄧子恢、安子文等在一起聊天
1937年8月,紅十五軍團奉命改編為八路軍一一五師三四四旅,旅長徐海東,政委黃克誠。紅七十五師改稱三四四旅六八八團,團長陳錦秀,政委劉震。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之初,好多紅軍戰士想不通,特別對摘下八角帽和紅角星,戴上“青天白日”的帽徽,許多紅軍戰士不願意。換帽徽的當天,劉震來到連隊,一位老戰士抱著小包,不肯交八角帽。他說:“要我交帽子,就先把我的腦袋砍掉!”
政治委員劉震對這位老戰士說:“現在一切都是為了打日本、救中國,國難當頭,階級利益應該服從民族利益!八路軍改編是實現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需要。我們的衣帽雖然換了,但人民軍隊的本質沒有變。不願交的就保存作個紀念吧!”
1938年11月,三四四旅以六八八團三營、旅警衛營和收編的國民黨嘉縣大隊,組建了三四四旅獨立團。劉震被任命為團長,李雪三為政委。自此,劉震由一名政工幹部變成了一位軍事指揮員。
劉震和李雪三率獨立團連續粉碎了日軍的“掃蕩”,在晉東南站穩了腳跟。1940年1月,中央軍委決定組建八路軍第二縱隊,先是左權兼任縱隊司令員,不久楊得志接任縱隊司令員,縱隊政委一直由黃克誠擔任。縱隊下轄三四四旅、新二旅和新三旅。劉震升任三四四旅旅長,旅政委是康志強。
1940年6月,八路軍第二縱隊政委黃克誠奉命率1.2萬餘人,抵達豫皖蘇邊區,與新四軍第六支隊會師。7月,彭雪楓和黃克誠兩部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彭雪楓任司令員,黃克誠任政委。下轄第二、第四、第五、第六4個旅。第四旅為三四四旅改稱。劉震和康志強分別任旅長、政委不變。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八路軍第四縱隊改稱新四軍第四師,下轄第十、第十一、第十二旅3個旅。第十旅是第四旅改稱的。劉震和康志強仍分別任旅長、政委。
1941年是新四軍建設的最困難時期。9月,新四軍軍部決定,十旅歸新四軍第三師建制,實行主力地方化。劉震,這位既當八路軍旅長,又當新四軍旅長的軍事指揮員,在人民解放軍由小變大的歷程中,實屬罕見,不能不說是個傳奇故事。

林彪問劉震:“白天總攻好還是夜間總攻好?”

劉震這是1965年空軍黨委常委全體人員,開會時的合影。從左至右1,為中將副司令成鈞 2,中將副司令徐深吉 3,上將司令劉亞樓 4,中將副司令曹里懷 5,中將副司令譚家述 6,中將政委吳法憲 7,中將副政委王輝球 8,上將副司令劉震 9,中將副司令常乾坤。
1945年9月,新四軍第三師奉命進軍東北。下旬,第三師抵達東北西滿吉江,改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劉震任縱隊司令員,吳法憲任縱隊政委。
當時的東北局勢很複雜。用黃克誠的話來講,叫“七無”:無黨、無民眾、無政權、無糧食、無經費、無醫藥、無衣服。在這樣的形勢下,東北民主聯軍要想在東北站穩腳跟,不容易。1946年12月,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林彪給二縱的第一個任務是,先行破路,一打靠山屯。劉震和吳法憲率二縱,一舉拿下靠山屯。接著,針對國民黨軍北犯南滿臨江,二縱在劉震和吳法憲的指揮下,三下江南。
時間很快到了1947年5月14日,林彪命令二縱包圍懷德,殲滅國民黨軍主力部隊之一的新編第一軍第九十團、騎兵第二師和保全第十七團,並且要在一天內速決,否則對攻打長春四平的部隊壓力太大。
16日下午,二縱五師師長鍾偉打電話向劉震報告:“國民黨軍第七十一軍八十八師向我疾進,闖到大黑林子以北地區,先頭部隊與我前哨部隊接上了火。” 劉震在電話里命令:“五師必須擋住七十一軍一晚,我讓四師和六師拿下懷德。”
二縱從16日下午攻城,激戰大半夜,懷德守軍大部被殲。17日打掃戰場時,發現國民黨軍第九十團團長項殿元已斃命。
二縱打懷德是東北民主聯軍1947年夏季攻勢戰役的一部分。夏季攻勢戰役結束後,東北戰局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國民黨軍被壓縮在中長路、北寧路沿線內的十幾座大中城市內。蔣介石不得不下令由戰略反攻轉入戰略防禦,將部隊重點部署在四平、瀋陽、錦州等交通線上。而東北民主聯軍根據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指示,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
1947年12月,二縱完成了對法庫的包圍。林彪打電話給劉震,徵求攻打法庫的意見。劉震向林彪報告:“法庫周圍都是山,有利地形均被敵人占領了,如果要打,需要七至十天時間。圍城打援是我們的主要戰法,但法庫外圍沒有好的戰場。因此,我建議攻取彰武為好。” 林彪又詢問劉震勘察地形的詳細情況後,決定:“暫不打法庫,打彰武。”
彰武打下後,劉震和吳法憲率二縱和兄弟部隊一起,攻法庫,取四平,接著,劉震率二縱參加了著名的遼瀋戰役
1948年9月25日,劉震率二縱進至大虎山地區後,立即作了防禦部署,10月3日,接到命令,立即向西開進,準備攻打錦州。10月7日,林彪和羅榮桓來到錦州西的帽兒山、亂子山、蘇家溝察看地形。這幾個山頭溝渠,都是劉震指揮的二縱指戰員攻打錦州的出發地。 劉震陪同林彪和羅榮桓,整整看了一天。在林彪結束察看地形前,林彪問劉震:“白天總攻好還是夜間總攻好?” 劉震毫不遲疑地回答:“白天總攻好!”
在解放戰爭中,劉震指揮三十九軍,從東北打到西南邊陲,作戰434次,共殲俘敵軍19.6萬餘人。可謂“橫掃千軍如卷席”。

劉震對劉亞樓說:“我自己連飛機都沒坐過呀!”

劉震1957年11月7日,中國軍事友好代表團訪問蘇聯,在莫斯科紅場合影前排右起:劉震、劉亞樓、葉劍英、彭德懷、譚政、許光達二排:肖勁光(右二)、洪學智(左三)、粟裕(左二)。
1950年11月4日,中央軍委任命劉震為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兼志願軍空軍司令員。軍委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在北京負責找劉震談話。雖然10月,他已被任命為中南軍區空軍司令員,但當劉亞樓在軍委空軍司令部會議室宣布這一決定時,劉震還是愣住了,他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
於是,劉震對劉亞樓說:“司令員,我自己連飛機都沒坐過呀!”
劉亞樓說:“這怕什麼?我們當紅軍打仗,不也都是從不懂到懂的嘛!”
劉亞樓對劉震說:“我們同在四野工作過,我了解你會打仗,善於學習新東西。這次工作調動是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和東北軍區司令員高崗點你的將,經周恩來審定,毛主席批准的。”
劉震聽到這裡,“霍”地站了起來,以軍人特有的洪亮聲音回答:“服從命令。困難再大,我也要把它乾好!”
第二天,劉震就啟程去了瀋陽。
志願軍空軍領導機關都是臨時湊起來的“班子”,對組織指揮空軍作戰更無經驗。於是,劉震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業務學習。很快4個月過去了,空軍組織考核驗收。在考核驗收的19天時間裡,共出動飛機307架次,取得了圓滿成功。蘇聯空軍顧問對劉震說:“奇蹟,奇蹟。你們真是一步登天!”
劉震則在事後回憶說:“我是趕鴨子上架,沒辦法。其實,那時是一腳跨在門裡,一腳還在門外呢。”
1951年3月15日,“中朝人民空軍聯合司令部”成立,劉震擔任司令員兼政委。不久,劉震指揮志願軍空軍入朝,打了一場又一場漂亮的空戰。8月,美軍空軍開始展開大規模的“絞殺戰”,集中轟炸志願軍後方運輸線。志願軍空軍進行了反“絞殺戰”。8月25日,在劉震的指揮下,由志願軍空軍第四師第十二大隊大隊長李永泰親自駕機升空,打下了美軍空軍最先進的所謂的“空中坦克”—F84,打破了美軍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接著,又在9月25日至27日,3天打下了美機26架,擊傷8架。毛澤東在戰報上批語道:“空四師奮勇作戰,甚好,甚慰。”
一位連飛機都沒有坐過的空軍司令員,指揮志願軍空軍在朝鮮空域,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空軍中湧現出了王海張積慧劉玉堤趙寶桐孫生祿魯珉等6位特等功臣。
1954年3月,劉震被任命為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兼東北軍區空軍司令員。同年10月,進南京軍事學院戰役系學習。1955年9月,劉震被授予上將軍銜。1957年10月,劉震受命組建空軍學院。1958年9月,空軍學院在北京成立,劉震任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兼空軍學院院長、政委。

毛澤東的兒媳劉思齊說:“我的月下老人是劉震將軍。”

在空軍學院的劉震,做了一回“月下老人”,新娘子卻不是一般的人,她曾是毛澤東的兒媳婦劉思齊
眾所周知,在朝鮮戰場上,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捐軀戰場,毛岸英的妻子劉思齊自此不提再嫁之事。
劉震是認識劉思齊的。抗美援朝前,在北京飯店的舞會上,劉震還與劉思齊跳過舞。劉思齊從蘇聯莫斯科大學畢業回國後,又進北京大學專攻俄羅斯語言文學,1961年劉思齊在北京大學畢業,分配做翻譯工作。此時,毛澤東想幫劉思齊找一個稱心如意的伴侶,了卻既做公公又做爸爸的一樁心事。
劉震對此看在眼裡記在心頭。有一次,總參謀長羅瑞卿到空軍學院。劉震就劉思齊的婚事對羅瑞卿說:“我們學院強擊機教研室有位教員叫楊茂之,是從蘇聯留學回來的,為人誠實正派,業務能力強,我看很不錯。”
羅瑞卿當即說:“如果合適,毛主席會同意的。”
就這樣,在劉震的牽線下,楊茂之走進了毛澤東的視野。毛澤東經過一番了解,覺得滿意。於是,讓女兒李敏將楊茂之的有關材料送給劉思齊的母親張文秋看,並寫了一封簡短的信:“文秋同志,我看此人還不錯,想介紹給思齊做朋友,不知你的意下如何?如你也認為合適,就請同思齊談談:如你認為不合適,就作罷論。”
張文秋看了楊茂之的相關材料,了解了他的家庭和個人情況,覺得還不錯,就回信給毛澤東表示同意。
劉思齊的母親張文秋同意後的第二天,劉震打電話給張文秋,商量見面的事。
張文秋表示,可先讓楊茂之來家坐坐。於是,第三天,楊茂之來到張文秋家。楊茂之見過張文秋,談了些情況後,就要離開時,劉思齊回來了。兩人一見面,卻互相認識。原來,他倆在蘇聯學習期間的一次大型集會上見過面。
楊茂之和劉思齊交往了10個月後,於1962年2月在北京舉行婚禮。毛澤東此時剛創作了《詠梅》詞,給他們抄錄了一幅作為賀禮,另外還送了300元錢。自此,楊茂之和劉思齊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生兒育女,並常去看望“月下老人”劉震將軍,感謝牽線之恩。1987年12月27日,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當編輯的劉思齊,接受《解放軍報》記者採訪時,其中有一句話是:“我的月下老人是劉震將軍。”

人物評價

劉震劉震
劉震上將是我軍一員能征善戰的猛將,素以勇挑重擔、敢打惡仗、敢啃“硬骨頭”的頑強戰鬥作風而享譽軍內外。尤其是在東北戰場上,他率領的東北野戰軍第二縱隊打得敵軍望風而逃,被譽為“東北猛虎軍”。抗美援朝戰場上,劉震指揮年輕的志願軍空軍重創水平一流的美國空軍,引得美空軍參謀長范登堡將軍不由驚呼:“中國共產黨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上主要空軍強國之一。”(徐海東)
劉震同志戎馬一生,戰功卓著。他雖然和我們永別了,但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和學習。他的功績將永垂青史。人民不會忘記這位百戰功高的戰將。(人民日報)
劉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一位叱吒風雲的將軍。他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歲擔任團政委,21歲擔任師政委,30歲被任命為縱隊司令員。1955年我軍首次授銜時,年僅40歲的他成為當時57位上將中最年輕的一位。(廣州日報)

紀念場所

2007年8月1日,值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周年之際,江蘇省泗陽縣泗水公園昭忠祠前,隆重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人民空軍的奠基人之一”劉震將軍銅像落成揭幕儀式,以此緬懷劉震將軍在泗陽生活和戰鬥的光輝歷程。泗陽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王嶺,新四軍研究會三師分會副秘書長、江南詩詞學會秘書長孫家軒,江蘇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江南詩詞學會會長邵黎黎,劉震將軍次子劉衛平大校等出席儀式,泗陽副縣長王新明主持儀式。

圖書

一將難求一將難求
《一將難求——四野名將錄》:著名軍事文學作家張正隆繼《槍桿子1949》之後推出的又一軍事雄文。書名取自元曲“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他再次深度抒寫四野戰史,首次聚焦四野名將——梁興初、李天佑、丁盛、鍾偉、胡奇才、韓先楚、劉震、鄧華、賀晉年、黃永勝、劉亞樓、解方、蘇靜、吳克華、李作鵬、徐國夫等人的軍事生涯。戰爭親歷者的口述史,首次公開發表來自於四野名將後人的百餘幅珍貴老照片。於2011年9月出版於白山出版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