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鍾期光(1908-1991),曾用名鍾昱,湖南省平江縣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傑出的政治工作、軍事教育和軍事理論研究的倡導者。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鍾期光,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二七年參加工農革命軍。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共平江縣區委書記、游擊隊黨代表,平江縣蘇維埃政府文委主任,湘鄂贛省軍區政治部宣傳科科長,中共湘鄂贛省委秘書長,湘鄂邊中心縣委書記兼獨立團政治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十六師政治部主任,湘鄂贛省軍區宣傳部部長。參加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一支隊一團政治處主任、支隊政治部副主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蘇北指揮部政治部主任,新四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蘇中軍區、蘇浙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華中野戰軍政治部主任,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華東軍政大學副政治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政治部主任、副政治部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兼戰史研究部部長、顧問。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八屆候補中央委員。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生平概況
早年經歷
清宣統元年(1909年)1月2日,鍾期光生於湖南平江肥田白湖口。
民國二年(1913年),入私塾讀書,並學書法。
民國十年(1921年),考入平江縣天岳書院,開始接受現代教育和進步思想,積極參加反帝愛國學生運動。
民國十五年(1926年),中學畢業後,到平江南鄉爽源鎮白馬廟國小教書,同時兼辦農民夜校,從事農民運動。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民國十六年(1927年),任區農民協會委員長。
大革命失敗後,參加湖南工農義勇軍平江第1支隊,曾任中共平江下東鄉特委秘書,參加組織平江農民撲城暴動。
土地革命時
鍾期光,1909年1月2日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東鄉一個佃農家庭。幼年在家鄉讀私塾,後又考進平江縣天岳書院,讀完了高小和國中。1926年夏從事國小教育工作,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6月,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最早的隊伍之一湖南工農義勇軍平江第一大隊。該隊前往參加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後,鍾期光被派回平江發展游擊武裝和開展地方工作,任中共平江縣區委書記、游擊隊黨代表,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曾參與組織領導了3次較大規模的武裝暴動。1928年夏,鍾期光護送滕代遠進平江縣城與彭德懷共舉起義大計。紅五軍撤離後,留在平江堅持武裝鬥爭。1929年任江西銅鼓縣蘇維埃文化委員會主席和縣蘇維埃代理主席。1930年7月,調任紅五軍秘書長,參與組織紅五軍攻打長沙的戰鬥。後歷任平江縣蘇維埃政府文委主任,湘鄂贛省委秘書長,湘鄂邊中心縣委書記兼獨立團政治委員。中央紅軍長征後,留下在湘鄂贛邊區堅持武裝鬥爭,1935年5月紅軍獨立團擴編為紅十六師後,任師政治部主任。後任湘鄂贛軍區人民抗日紅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參加了湘鄂贛邊區極其艱苦的3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湘鄂贛紅軍改編為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一團,鍾期光任團政治處主任。1938年4月,陳毅組建由粟裕任司令員的抗日先遣支隊後,鍾期光任支隊政治部主任,與粟裕率部挺進江南敵後發動民眾進行抗戰。在率部開闢新區的過程中充分發揚新四軍政治工作的優勢,贏得了民眾的信任,使先遣支隊圓滿地完成了戰略偵察和發動民眾的任務,為新四軍主力迅速在江南紮根起了開路先鋒的作用。後任新四軍第一支隊政治部副主任、支隊政治部主任,1939年11月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1940年7月任蘇北指揮部政治部主任,1941任新四軍第一師政治部主任、蘇中軍區政治部主任。1945年任蘇浙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參與創建了蘇南、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和參加開闢了蘇浙皖邊新區。在主持政治工作期間,鍾期光工作作風紮實,以實幹家著稱,一貫重視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始終把政治工作當作人民軍隊的生命線,並將紅軍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與抗日戰爭的新任務、新環境巧妙結合,從而對新四軍的政治工作做出了新的建樹。他在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先後撰寫出《對改進目前連隊政治工作意見》、《在整訓中力求改善政治工作的領導方式問題》、《改造思想和改進我們的工作》、《本師的五年》、《論部隊中政治工作建設》和《關於戰時政治工作的幾個問題》等論文,進一步豐富了新四軍政治工作的理論寶庫。解放戰爭時期
解放戰爭初期,鍾期光任新四軍華中軍區政治部副主任、華中野戰軍政治部主任,在戰略任務轉變過程中,通過強有力的政治工作,使解放軍必勝,蔣軍必敗的政治思想教育深入人心。全國內戰爆發前夕,向華中野戰軍部隊發出《開始打》的戰時政治工作指示,對部隊進行了深入動員。戰爭爆發後,在具體負責組織協同戰鬥,開展對敵政治攻勢,訓練俘虜,協同後勤補給和聯絡民工支前等工作中成績突出,對七戰七捷和月半殲國民黨軍5萬餘人的蘇中戰役,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此期間,鍾期光注意在政治工作中貫徹民眾路線,集中民眾的智慧,及時總結並推廣了部隊開展功勞運動的新經驗,極大地提高了部隊殺敵熱情,使整個野戰軍的政治工作有了新的創造和發展。之後,這一經驗還被普遍推廣到全軍各部隊,並被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1947年1月,新四軍華中野戰軍與山東野戰軍合併為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後,鍾期光任華東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參與了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魯西南戰役、濟南戰役等一系列戰役的前線部隊政治工作領導。濟南戰役前夕,鍾期光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為野戰軍起草了《攻濟打援的政治工作指示》,提出了隨俘、隨補、隨打的擴軍方針。這一檔案受到中央軍委的重視,並將其略作改動後轉發全軍。濟南戰役期間,率巡視團駐宋時輪兵團,組織各縱隊之間的協同。濟南戰役後期,領導了對起義的國民黨吳文化部的整編訓練與改造工作。淮海戰役期間,在前線指揮部負責主持華東野戰軍的政治動員、俘虜的訓練與調配、開展對敵政治攻勢等工作,為奪取淮海戰役的最後勝利作出了顯著成績。1949年2月全軍實行統一番號後,鍾期光任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主持前線部隊渡江作戰的政治工作。對渡江戰役和華東全境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貢獻。上海解放後,鍾期光協助陳毅參與上海市軍管會政工部的領導,具體落實中共中央的城市政策與城市紀律,為肅清散兵游勇及流氓阿飛,維護城市革命秩序,保衛黨政機關及公共場所的安全做出了貢獻。新中國成立後
1949年10月,鍾期光任華東軍事政治大學副政治委員。1951年1月軍事學院成立後,任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對學院初建時期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和政治、文化教育等工作付出了極大努力,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綜合性軍事學府的建成和完善,為培養軍隊幹部,加速中國人民解放軍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1960年12月,鍾期光任軍事科學院副政治委員,1961年又兼任戰史研究部部長,對科研工作提出研究機構系統化、研究幹部專業化、研究工作經常化的具體要求。在他的參與和努力下,全院的組織機構和編制體制漸趨完善,科研工作蓬勃開展,人民解放軍當時迫切需要的第一代各級各類戰鬥條令與共同條例先後定稿出版,各個時期的戰史編寫完成近百本,科研專著譯著碩果纍纍。1963年9月,鍾期光負責黨委日常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和兼管戰史部工作後,對當時的左傾思潮特別是林彪對毛澤東思想的實用主義作法,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並且力排眾議,觀點鮮明,提倡從立場觀點和方法上學習毛澤東思想,學習與個人創造相結合的主張;針對林彪一夥混淆政治和軍事關係的謬論,提出要保證六分之五的科研時間,政治思想工作主要是調動科研工作者的積極性;在戰史研究中堅持尊重歷史,尊重事實的科學和求實態度。曾不贊成拋開其他元帥單獨編輯林彪文選。文化大革命中,鍾期光被林彪反革命集團強加上反對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反對林副統帥、反對突出政治等罪名,受到長期批鬥、監禁和摧殘,直到1973年才被解除隔離審查,1978年才獲平反。他是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文革時期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鍾期光被林彪反革命集團強加上“反對毛主席和毛澤東思想”、“反對林副統帥”、“反對突出政治”等罪名,受到批鬥、監禁和摧殘。
1967年4月,鍾期光正被殘酷“專政”時,周恩來批准他上天安門參加“五一觀禮”。他接過紅光閃閃的帽徽領章,熱淚滾滾。在天安門城樓上,陳毅緊緊握著他的手,滿腔熱情地說:“我了解你,你沒有問題,不要怕,我保你!”
1968年6月,接受“中央特偵組”的“隔離審查”,完全喪失了人身自由,身心遭受嚴重損傷,一度精神失常。後來,鍾期光由“隔離審查”改為“監護審查”,依然沒有自由,只是回到原來的住房:一棟小樓砌成兩半,一半關押鍾期光,一半給老伴凌奔和子女棲身。一牆之隔,彼此不能說話,不能傳遞任何物件,整整4年。
1971年,林彪事件後,誣陷鍾期光為“三反分子”的偽證不攻自破;但因鍾期光案與彭德懷專案一直掛鈎,江青等人對他的迫害仍在繼續。
1972年,因患腦血栓未及治療而致癱瘓。
1973年,被解除隔離審查。
1976年,”四人幫”反革命集團被粉碎,長達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終於結束,鍾期光和凌奔才得以自由,到上海治病。
改革開放後
1977年,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顧問。
1978年3月,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此後,在組織的關懷下,鍾期光雖然出任名譽職務,但由於健康原因實際上離開了工作崗位,長期在醫院療養。12月5日,軍事科學院黨委作出《關於為鍾期光同志平反的決定》,為他恢復了名譽。
1982年9月,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他經常向醫院請假去參加政治活動,坐著輪椅列席各次中共中央全會,積極發表意見。
1985年,鍾期光參與簽名,建議“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帶頭自動退出中顧委。鍾期光密切注視著台灣形勢的發展,以高度的政治與歷史責任感,關心著祖國的統一大業。同年8月,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40周年之際,鍾期光以詩言志,寫下了《祖國統一、華夏生輝》的激情篇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1991年5月22日,因心臟病突發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家庭情況
父母:
鍾期光家鄉是湖南省平江縣三市鄉肥田村。父親鍾開壽,畢生務農,為人忠厚老實。母親徐巽貞,機敏賢慧,勤勞善良。鍾期光是家四代“單傳”。母親生了8個子女,只有鍾期光一個男孩。伯父鍾臧壽,是個擅長外科的中醫,沒有兒子。父親將鍾期光一半過繼給伯父。
妻子:
1942年春,鍾期光與新四軍第一師司令部政治文化教員兼黨支部書記的凌奔結為伉儷。凌奔,原名黃明英,安徽蕪湖人,為清軍機大臣黃鉞後人。18歲背棄富裕家庭投奔新四軍。她性格豪爽,心直口快,疾惡如仇,愛憎分明,共同的理想和信任,使他們成為相濡以沫的終生伴侶。
子女:
兒子:長子鍾德蘇、次子鍾德浙、三子鍾德魯、四子鍾德東。
女兒:長女鍾德滬、次女鍾德寧、小女鍾德南。
孫女:長孫女鐘好好,著名主持人、演員柯藍。
人物鐵事
劉少奇主席的救命恩人
1964年5月20日,風和日麗,位於美麗的北京西山風景區內軍事技術研究院,遠離鬧市,院秀樓堅,環境寧靜而優美。容光煥發的院長葉劍英元帥和王樹聲、鍾期光等院領導身著戎裝,英姿颯爽,列隊歡迎國家主席劉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前來視察,神采奕奕的劉少奇主席高興地與大家握手問好。在視察中他和鍾期光親切交談,並風趣地對王光美說:“這就是我常講的救命恩人,那次我差一點就見馬克思了。”
那是1941年5月,蘇北抗日根據地正處於反“掃蕩”的激烈戰火中,時任新四軍政委的劉少奇,在軍部鹽城創辦了中共中央華東局黨校,兼任校長,親自授課,宣講《馬列主義戰略和策略》、《論黨員在組織和紀律上的修養》等。那天,一師政治部主任鍾期光前往軍部報送參加黨校訓練班名冊和請示一師舉辦黨員訓練班事宜,突然遭遇日軍飛機轟炸,許多同志都跑到較遠的石拱橋下躲避,少奇同志卻還在聚精會神撰寫《論黨內鬥爭》的講稿,警衛員催促,他也沒有動,隱約聽到日軍飛機“嗡嗡”的發動機聲音的鐘期光,急忙把少奇同志拉出屋,當他發現少奇同志因哮喘走不動時,正值壯年的鐘期光迅即把他背起來,向前疾奔。好險!當他倆剛剛躲到橋下時,幾架日軍飛機低空俯衝,丟下幾顆炸彈,軍部那幢房子挨炸,燃起熊熊大火。
革命、總是多一點好
1944年春,蘇中軍區通如縱隊3連事務長王新民貪污了公款數十元,成了當時“整風”運動的活靶子。縱隊黨委認為王新民當過偽軍,加入新四軍後仍惡習不改,不可救藥,為推動當時的“整風”運動,殺一儆百,決定執行槍決。縱隊一面上報材料,一面準備開大會批鬥後執行,軍區政治部主任鍾期光得悉後,立即帶兩個保衛幹事從三倉趕到留城。下馬後,他緊急召開縱隊黨委會,耐心開導:“貪污幾十元就殺頭,太重了,更不能借‘整風’運動亂開殺戒。20多歲人生道路還很長,要給他改造的機會,一個人的轉變,總有一個過程,有的快些,有的慢些,要相信我們能把人改造好。革命,總是多一點人好!”有理有據的一席話,使縱隊黨委收回成命,最後給予王新民記大過處分。此後,王新民進步很快,1945年底打兗州時衝鋒在前,非常勇敢,榮立戰功。後來,他因殘廢復員回到如東縣,一直保持革命軍人本色,多次被評為省、市榮譽軍人、模範。
快鬆綁、不要請罪
1947年2月下旬,萊蕪戰役勝利結束後,華東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鍾期光乘坐的吉普車被一群傷員阻攔,要求送他們到醫院治療,個別傷員大聲吆喝:“老子在前方拚命,你們在後方溜噠……”鍾期光主任趕忙下車解釋,說明坐汽車是為了工作,並答應到華野司令部後,馬上派車來接送他們,這時,有個脾氣暴躁的傷員衝上來,揪住鍾期光,把他的紐扣和領章撕掉,脖子上拉破了皮。
後來查明,是華野6縱隊一個負輕傷的排長帶頭鬧事,王必成司令員認為這個排長侮辱首長,情節惡劣,影響極壞,擬軍法處置,以儆效尤,恰好江渭清政委從華野總部開會歸來,他對王司令說:“這個排長我清楚,他家裡貧苦,是抽壯丁抓進蔣軍的,前年俘虜過來,去年10月在漣水保衛戰中,敢打敢沖,流血負傷不下火線,戰場上提拔為排長。”最後王江兩位首長商定,此事交由華野政治部處理。那天黃昏,被五花大綁的排長,淚流滿面,“撲通”一聲跪在鍾期光房門口請罪。鍾期光馬上出門將他扶起來,叫警衛快鬆綁,一邊說:“悔過了就好咯!這等小事,不要請罪,今後要以此為戒,加強修養。”隨後又交代警衛員帶他去洗澡吃飯,晚上,又給平江老鄉江渭清打電話:“這個排長悔過深刻,還是保留職務為好。”
深入調查、事實求是
1954年春,高存信將軍從朝鮮戰場凱旋迴北京,後來調任南京軍事學院任炮兵系主任、院黨委委員,當時鐘期光是學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5年夏,在肅反運動中,揭發批判“胡風反革命集團”的浪潮來勢兇猛。一天,鍾期光把高將軍找去,平心靜氣地問他:“你認識一個叫阿壠的人嗎?”高沉思後回答:“不認識”。鍾期光開始有些驚訝,然後輕聲解釋“他還有一個名字叫陳守梅。”高立即回答:“這個人我認識,但我不曉得他還叫阿壠”。鍾期光一聽笑了,帶著商量的口吻問:“請你講講他的情況?”接著高將軍坦率陳述:“陳守梅原是黃埔軍校第10期步兵隊的,他與我們炮兵隊樓際林、盧福寧等是浙江老鄉,盧的書桌在我前面,陳常來看望他們,所以跟我也認識了,黃埔畢業後我和他沒有聯繫。直到1939年,陳守梅到延安抗大學習,我們才見面,這才知道畢業後他參加了上海“八一三”抗戰,面部受了重傷。他還是一個進步作家,寫過長篇小說《南京血祭》,揭露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罪行,但我沒有看過他寫的書。抗大分手後,一直沒有會面,也沒有書信聯繫。”鍾期光聽後,沉思片刻表態:“有人寫信揭發你與胡風分子阿壠是親密夥伴,剛才你說的情況和我們調查的材料沒有出入,一般同學關係算什麼問題!”近兩個月來寢食不安的高又解釋說:“我與陳守梅的關係,實實在在就是如此。”鍾期光接著趕緊安慰他:“算了,講清楚就行了,丟掉包袱,把炮兵系工作搞好!”
鍾期光一席話,使高將軍如釋重負,熱淚盈眶。在此之前,鍾期光親自到公安部查閱胡風、陳守梅案卷,又派人千里輾轉找到黃埔同學樓際林、盧福寧等人詢問,通過多渠道調查落實高存信與陳守梅、胡風沒有牽連,終於使戰友免遭誣陷。
頂風為蒙怨同志平反
鍾期光於1960年底調任軍事科學院副政委,新來乍到就接到許多要求平反的申訴信。1959年“反右傾整風運動”和1960年“三反運動”中有38名幹部受到批判處分。有位少將副部長,因在軍事學術問題討論中發表了不同的見解,被指責為“違背軍委的戰略方針”和“對林總(林彪)指示不尊重”,結論為“堅持彭(德懷)、黃(克誠)軍事思想,反對軍委的戰略方針”,在全院批判後給予行政處分,受牽連而挨批判的還有5名幹部。大校副師職研究員呂士英回響黨的號召,在支部會上暢所欲言講真話,批判他的發言是:“一支向党進攻的毒箭”,將他與彭德懷等並列批判。
1962年2月,葉劍英元帥將“反右”的甄別工作重擔壓給鍾期光。受命後,他迅速組織班子,對批判材料逐項核實,把一些拼湊的不真實的材料從幹部檔案中抽出來交還本人,並兩次交待政治部邢成武,總結材料向總政匯報。後來,總政還介紹國防科工委來“軍科”取經。正當人心大快的時候,個別當年專門整人的“左派”把矛頭對準鐘期光,散布鍾期光心懷野心,企圖“拉攏這批犯錯誤的人”另立山頭,對這種“一箭雙鵰”的中傷,鍾期光十分憤慨,於是及時向葉劍英匯報,葉帥當場表態:“堅持中央政策,完全錯了的,完全平反;部分錯了的,部分平反;沒有錯的,則不予修改。實事求是我支持!”有了葉帥的“尚方寶劍”,鍾期光頂風擊浪,率領一班人經過半年的認真細緻的甄別,全院受批判鬥爭的38人中,完全平反的27人,對其餘11人的原結論分別作了個別修改和部分修改。
甄別工作扭轉了軍科院“萬馬齊喑”的沉悶氣氛,遭受過打擊的研究員呂士英等同志拋開貶辱,滿腔熱情投入編寫我軍第一代戰鬥條令,取得了許多豐碩的科研成果。
人物貢獻
大革命時期,他積極從事愛國學生運動和農民運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他為建立和鞏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央紅軍長征後,他堅持三年游擊戰爭,保存和發展了一批革命有生力量。
抗日戰爭時期,他率部挺進江南敵後,為創建、鞏固和發展蘇南、蘇中和蘇浙皖抗日民主根據地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他參與了蘇中七戰七捷,濟南、淮海、渡江、上海等戰役的政治工作領導,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著的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為軍隊院校建設,為我軍建立和發展軍事理論研究體系,開創軍事科研工作的新局面,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十年動亂中,他同林彪反革命集團的倒行逆施進行了堅決的鬥爭。他竭誠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
在主持政治工作期間,鍾期光工作作風紮實,以實幹家著稱,一貫重視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始終把政治工作當作人民軍隊的生命線,並將紅軍政治工作的優良傳統與抗日戰爭的新任務、新環境巧妙結合,從而對軍隊的政治工作做出了新的建樹。他在不斷總結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先後撰寫出《對改進目前連隊政治工作意見》、《在整訓中力求改善政治工作的領導方式問題》、《改造思想和改進我們的工作》、《本師的五年》、《論部隊中政治工作建設》和《關於戰時政治工作的幾個問題》等論文,進一步豐富了軍隊政治工作的理論寶庫。
人物評價
鍾期光同志忠於黨、忠於人民、忠於共產主義事業,並為之奮鬥終生。他長期從事軍隊政治工作,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出色的領導才能;他聯繫民眾,愛護幹部,團結同志;他作風務實,不尚空談,實事求是;他廉潔奉公,剛直不阿,一身正氣;他重貢獻,輕名利,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嚴於律己,生活儉樸,始終保持了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逝世
新華社北京六月十二日電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我軍傑出的政治工作、軍事教育和軍事理論研究領導者,軍事科學院原顧問鍾期光同志,因病於一九九一年五月二十二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三歲。
向鍾期光同志遺體告別儀式今天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
江澤民、喬石、秦基偉、劉華清、楊白冰、王平、李德生、楊得志、余秋里、陳丕顯、陳錫聯、段君毅、姬鵬飛、葉飛、洪學智、谷牧等參加了向遺體告別儀式,並送了花圈。
楊尚昆、李鵬、陳雲、萬里、李先念、彭真、聶榮臻、姚依林、宋平、李瑞環、王震、李錫銘、丁關根、薄一波、宋任窮、溫家寶、王首道、伍修權、劉瀾濤、江華、肖克、宋時輪、張勁夫、張愛萍、陸定一、胡喬木、耿飈、黃華、康世恩、習仲勛、彭沖、廖漢生、陳慕華、王任重、方毅、康克清、周培源、錢偉長、程思遠等,中共中央、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央軍委、政協全國委員會、國防部、中組部、解放軍三總部、軍委紀委、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南京軍區和上海市、湖南省、江西省、湖北省、江蘇省以及鍾期光同志原籍地、縣領導機關送了花圈。
個人榮譽
上將軍銜 | 一級八一勳章 | 一級獨立自由章 | 一級解放勳章 | 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
1955年授銜名單
大元帥 | 空缺 |
元帥 | 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
大將 | 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
上將 | 王平[開國上將];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韋國清;烏蘭夫;鄧華;葉飛;甘泗淇;呂正操;朱良才;劉震;劉亞樓;許世友;蘇振華;李達;李濤;李天佑;李志民;李克農;李聚奎;楊勇[開國上將];楊至成;楊成武;肖華;肖克;宋任窮;宋時輪;張宗遜;張愛萍;陳士榘;陳再道;陳伯鈞;陳明仁;陳奇涵;陳錫聯;周桓;周士第;周純全;趙爾陸;洪學智;鍾期光;賀炳炎;郭天民;唐亮;陶峙岳;閻紅彥;董其武;彭紹輝;韓先楚;傅鍾;傅秋濤;賴傳珠;黃永勝;謝富治;楊得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