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學士

文學學士

文學學士是一種古當官名,為魏晉時期的官名。

古義

學士,古官名。魏晉時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北齊置文林館學士,北周置麟趾殿學士,皆掌著述。南朝梁有抄撰學士,隋有東宮學士。唐初開文學館,以大臣十八人兼學士,討論文典,號稱十八學士,又置弘文館學士,講論文義,商量政事。唐太宗時命學士起草詔令,無名號。乾封(666-667)後,命文士在翰林院起草詔令,時稱為北門學士。開元十三年(725)置集賢院學士,撰集文章,整理經籍。開元二十六年(738)又置翰林學士,掌起草詔令,沿襲至明。唐並有集賢院侍講學士與侍讀直學士,唐、宋皆有翰林侍讀學士與侍講學士,為皇帝講論經史,沿襲至清。唐東宮官有崇文館學士,掌經籍圖書,教授生徒。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秘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如《(指南錄)後序》“以資政殿學士行”,這是文天祥辭掉丞相後授予的官職;《譚嗣同》“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徐致靖當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這是專給帝王講學的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學士一稱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中的記載,最早是指那些在學校讀書的人。魏晉以後,學士是指以文字技藝供奉朝的官吏。民間習慣上稱有文采的飽學之士為“學士”,最著名的莫過於蘇東坡“蘇學士”了。另外,學士和大學士差距很大,學士大多是舞文弄墨、實權不大的官員,可是大學士的地位就非同一般了。唐、宋時,“學士”前加“大”的可都是宰輔重臣。到了清代,大學士成為文臣的最高職位,官至正一品。

今義

簡介

文學學士(Bachelor of Arts,縮寫為B.A.)學位,是指順利完成高等教育中文學類課程而獲得的學士學位

主要專業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專業簡介: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中國境內語言為研究重點,分析、歸納人類語言的發生學關係和內在規律。該學科可分為理論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兩大塊,理論語言學傾向於理論研究,探討特定語言的語音、詞法、句法、語義、語用的共時結構和歷史演變規律;套用語言學泛指語言學理論或方法運用在其他領域及學科而產生的套用性交叉學科,如語料庫語言學、法律語言學、教學語言學等,實用性更強。對外漢語在某些高校是套用語言學的一個分支。

研究方向:理論語言學、套用語言學、社會語言學及方言學、語言信息處理、語言測試、文化語言學、語音學、對外漢語教學等。

所學課程:漢語語言學史、語言學概論、語言變異研究、語言與文化、中國語言學史、語言統計學、漢語方言學、語義學、社會語言學、實驗語音學、語法專題研究、修辭專題研究、語體學研究、文字音韻訓詁學、對外漢語教學等。

參考書目:《語言學綱要》葉蜚聲徐通鏘北京大學出版社;《語言學概論》高名凱、石安石,中華書局;《普通語言學教程》,索緒爾商務印書館;《古代漢語》王力主編,中華書局;《現代漢語》黃伯榮廖序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業前景:多在高校、科研單位、對外漢語培訓機構、新聞出版機構以及中學、國家機關從事教學、研究、培訓等工作。

推薦院校: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廣播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

報考熱度:★★★★

現在對外漢語教學人才缺口上百萬,仍有不斷上升的趨勢,各院校相繼開設了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專業,同時增加了對外漢語方向,報考熱度由此可見一斑。北京師範大學2007年報考人數達到891人,創歷年新高,錄取比例一般低於10%。

漢語言文字學

專業簡介:漢語言文字學為語言類的傳統學科,分為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兩個大方向。它包括傳統的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以及現代漢字學、漢語語音學、語法學、語義學、語用學、修辭學等一系列學科,主要研究從上古到現代的漢語的口語系統與文字系統的演變規律、結構特徵和現實狀況。現代漢語側重於研究現代國語和方言,與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聯繫緊密;古代漢語側重研究古文字(甲骨文、金文、隸書等)、古音韻、訓詁、辭彙等,與歷史文獻學、考古學和古代文學關係密切。

研究方向:漢語方言、漢語史、漢語辭彙學、現代漢語語法修辭、音韻文字訓詁、中古漢語辭彙語法、漢語語音學、漢語發展史、漢字信息處理、對外漢語教學等。

所學課程:古代漢語語法學、漢語語音史、音韻學、訓詁學、文字學、漢語修辭學、語言學理論、現代漢語語法學、中國語言學史、漢語史料學、方言專題研究、辭彙學專題研究等。

參考書目:《現代漢語》,黃伯榮、廖序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古代漢語》,郭錫良,商務印書館;《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呂叔湘,商務印書館;《修辭學發凡》陳望道上海教育出版社;《文字學概要》裘錫圭,商務印書館;《說文解字許慎,中華書局。

就業前景:一般就職於高等院校、國家文化出版部門、中學、對外漢語培訓機構等。

推薦院校: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東北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等。

報考熱度:★★★

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傳統基礎學科,其專業性質突出,名校名師眾多,就業和深造的出路較好,研究生畢業進高校的可能性相對較大,歷年來報考人數也十分穩定。

【文藝學】

專業簡介:文藝學也叫文學學,是研究文學的性質、特點及其發生、發展規律,給文學實踐以指導的學科。文藝學研究範圍非常廣泛,包括文學理論、文學批評、文學現象以及文學史等,當今的研究者還將視角轉向了新興的、頗具活力的文化研究方面。該專業與哲學聯繫緊密,理論性、思辨性較強。

研究方向:文學理論、文藝美學、文學批評、文化與詩學、西方文論、中西比較詩學、中國古典詩學、中國文學批評史等。

所學課程:文藝學的方法與體系、西方古典美學、西方現當代美學、中國古代美學史專題研究、文藝心理學、文藝學方法論、馬列文論文藝思潮研究、形式美學、西方文學與文化理論、中國詩學研究、當代人類學美學、中國現代文學批評等。

參考書目:《文學理論教程(修訂版)》童慶炳,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美學史(上、下)》朱光潛人民文學出版社;《西方文藝理論名著選編伍蠡甫胡經之,北京大學出版社;《美學》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美學史大綱葉朗上海人民出版社

就業前景:多進入文化機構、新聞媒體單位,從事文學評論、編輯、宣傳策劃等工作。

推薦院校:北京師範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大學、首都師範大學等。

報考熱度:★★

文藝學專業由於理論性非常強,學科內容抽象,所以在文學類專業中報考熱度一般。選擇此專業的考生,大多是出於興趣和愛好,因此報考人數雖然不多,卻是精英雲集。同時,由於各院校招生人數較少,錄取比例通常在15%左右。

中國古典文獻學

專業簡介:中國古典文獻學以整理和研究中國古代典籍、弘揚傳統文化為宗旨。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中國古典文獻學很“年輕”,僅有20多年的發展歷史。這個專業主要致力於中國古代典籍的研究與整理,如文學作品總集、歷代作家別集的校點、箋注、輯佚、編著,作家、作品基本史料的整理研究,撰寫作家傳記、文學活動編年、作品系年以及寫作本事、流派演變的記述與考證等。

研究方向:先秦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文獻、唐宋文學文獻、元明清文學文獻等。

所學課程:古籍校釋學、古籍版本學、古籍整理實踐、古代專書研究、中國目錄學史、古典文獻形態學、古籍考證學、古籍辨偽學、古籍輯佚學、古籍編纂學、古籍檢索學等。

參考書目:《中國古文獻學》孫欽善,北京大學出版社;《中國史綱要》翦伯贊,人民出版社;《文獻學》王欣夫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文學史游國恩,人民文學出版社;《文獻學概要》杜澤遜,中華書局。

就業前景:可以進入大學、科研機構、出版社、圖書館、文化產業等相關部門從事古典文獻研究及教學工作。

推薦院校: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山東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南開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武漢大學等。

報考熱度:★

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性強,研究內容較為冷僻,就業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一直以來招生人數不多,報考者大多是對這方面感興趣的考生,其碩士點大多設在研究所,因此每年的報考人數相對較少。

中國古代文學

專業簡介: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專業以古代文學發展的歷史、文學體裁的演變、歷代作家作品、文學流派、文學現象、典籍、文論、各個時期文學承前啟後的關係等為研究對象,因而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文功底和對文學作品的鑑賞能力,熟悉某一段歷史階段的文學發展情況。

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魏晉隋唐文學、宋元文學、明清及近代文學、分體文學史、古代文論等。

所學課程:校讎學、詩經研究、楚辭研究、史記研究、杜詩研究、先秦兩漢文學史、六朝詩歌流變、唐代文學研究、宋代文學研究、元明清小說史、近代文學研究、近代學者治學方法、中國戲劇史、中國古代文學史料學、中國文學批評史等。

參考書目:《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文學史》游國恩等編,人民文學出版社;《古代漢語》王力,中華書局;《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朱東潤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羅宗強陳洪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業前景:近年來興起的“國學熱”使中國古代文學專業重新煥發活力,此專業招生人數較多,畢業生多從事教學、文化宣傳、學術科研、新聞出版采編等方面的工作。

推薦院校:復旦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蘇州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四川大學等。

報考熱度:★★★★

很多古代文學專業的研究生認為,選擇這個專業是因為興趣,而不是它的實用價值。事實上,從近幾年的形勢來看,對古代文學的興趣似乎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取向。這使原本熱度穩定的古代文學專業越來越火,2007年北京大學的錄取比例高達3∶100。

中國現當代文學

專業簡介: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注重學理研究與現實問題的緊密結合。它主要是對20世紀以來的文學理論與文學思潮予以重審,對現當代文學的歷史發展、思潮流變、文學群體、作家作品進行深入研究,探討文學與鄉土文化、啟蒙文化、政治意識形態之間的聯繫,以開闊的視野,結合新興的研究方法,將傳統的文學研究置於不斷加劇的“現代化”和“全球化”進程中來思考,以此來認識和回應當代社會巨變所帶來的新的文學、文化問題。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為國家重點學科

研究方向: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兒童文學、戲劇影視文學、科幻文學、民間文學、當代文化與文學研究、二十世紀中國文學思潮、中國現當代文學與鄉土文化等。

所學課程: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中國現代文學史料學、中國現代作家論、中國現代文學論爭、現代台港文學史、現當代文學思潮史、文學經典導讀、當代文學通論、當代各體文學專題等。

參考書目:《文學理論教程(修訂版)》童慶炳,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文學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錢理群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新中國文學史略劉錫慶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中國當代文學史洪子誠,北京大學出版社。

就業前景:一般就職於企業、高等院校、文化單位、新聞出版機構。

推薦院校: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人民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河南大學中央戲劇學院等。

報考熱度:★★★★

現當代文學招生人數多,時代感強,知識涵蓋時間段較短,便於入門和複習,成為眾多跨考生的首選。加之本專業繼續深造的空間廣闊,該專業的報考人數一直居高不下,近兩年的情況尤為突出,2007年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的錄取比例分別為6%、9%和7%,其熱門程度由此可見。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專業簡介: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是一門複合型的學科。其研究立足於吸收傳統世界文學研究的成果,打破固有的學科界限,把世界文學、歐美文學納入全球整體格局中,弘揚中華民族文化。該專業要求考生具有較為紮實的中外文學功底和開闊的文化視野,具備良好的外語能力,能夠熟練閱讀外文文獻。

研究方向:中外文學關係、比較文學與文論、世界華人文學研究、外國文學與翻譯研究、比較文學理論、西方文學與中西比較文學、東方文學與東方比較文學、比較詩學、歐美文學、國外中國學等。

所學課程:比較文學原理、比較文學導論、西方文藝理論專題研究、中外文學關係研究、西方文學專題研究、中國現代文學與外國文學、中西比較詩學、中日文學研究、比較美學、比較文藝學、英美文學原著、中西美學比較研究、中外現代文學、西方現代文學等。

參考書目:《比較文學概論》陳敦、劉象愚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外國文學史(歐美卷)》朱維之等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東方文學史通論王向遠主編,上海文藝出版社;《文學理論教程(修訂版)》童慶炳,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文學史》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

就業前景:主要就職於高校、科研單位、新聞出版行業、涉外企業等。

推薦院校:四川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天津師範大學等。

報考熱度:★★★

這個專業的優勢體現在它的開闊度和開放性上,但對外語的要求很高。外國語言系也有類似的專業,更適合對外國文學研究本身有興趣的報考者,其報考熱度一直穩定適中。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專業簡介: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相關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的系統知識,能在少數民族教育、文化部門和單位從事教學、科研、翻譯、文學創作、新聞等工作的專門人才。該專業主要學習有關民族的語言、文獻,了解相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方面的情況,並接受從事專業工作所需業務能力的訓練。該專業地域性較強,僅有少數高校開設。

研究方向:少數民族語言研究、少數民族文學研究、少數民族文獻研究、中國歷代民族政策研究、中國少數民族關係史、中國少數民族族別史、藏族語言文學研究、維吾爾語研究與套用、文獻翻譯研究等。

所學課程:語言學概論、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文學史、有關民族語言史、有關民族文學史、有關民族現代語言、漢語—民族語語法對比、有關民族歷史等。

就業前景:主要就職於少數民族教育文化部門及相關單位。

推薦院校:中央民族大學、中國社科院、南開大學、四川大學、新疆大學新疆師範大學西北民族大學西藏大學四川師範大學內蒙古大學貴州民族學院雲南民族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等。

報考熱度:★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特色鮮明,兼具語言與文學兩方面的專業性質。開設院校少且多在西部地區,由於語言的限制,報考者大多為本地或本民族考生。其學術研究專業性強,招生人數非常有限,因此其報考人數也相對較少。

-----------------------------------------------------------

說明:本文所說的“研究方向”、“所學課程”和“參考書目”並非特指某一所高校,而是綜合了多所名校的專業方向、課程設定以及參考書目方面的情況。考生在選擇報考時,需要在相關高校的網站上查詢是否有該專業方向的設定以及準確的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