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學士

唐高宗,武后時期,宮廷學士常於皇宮北門出入,故時號“北門學士”。

治世能臣 北門學士

“二聖”時期,表面上是唐高宗和武則天共同執掌朝政,但由於高宗身體狀況越來越差,實際上是由武則天以皇后的身份來處理大量的、繁重的國事。
她非常清楚,自己深居後宮,要想駕馭整個國家機器,還需要建立一支屬於自己的親信力量。當年曾為她爭取皇后地位出過大力的親信們,十多年來,大都被淘汰殆盡了,只剩下李績、許敬宗兩人,也已是風燭殘年,不久於人世了。因此,武則天準備重新建立一支新的力量,作為自己治國安民的工具。
公元666年,武則天從左、右史和著作郎中,物色了一批才學俱佳的文人學士。這批文人學士被特許從玄武門出入禁中,時人稱之為“北門學士”。
武則天“以修撰為名”,把這些文章高手召入禁中之後,編寫了一批署武則天之名的著作,如《列女傳》、《臣軌》、《官僚新誡》、《樂書》、《少陽正范》等。
武則天建立的“北門學士”,名義上是修撰著作,實際上是武則天的智囊班子,武則天密令他們參決朝政,“以分宰相之權”。這批“北門學士”組成的智囊班子,為武氏造輿論、定主意出了很大的力。在此後的二十餘年中,武則天不僅在皇后的位置上坐得穩穩噹噹,高宗死後她又臨朝稱制,並逐步造成改唐為周的形勢,這些都是與“北門學士”分不開的。因此,武則天也沒有忘記這些功臣,他們多數被擢升為三、四品高官,范履冰、劉禕之還做到宰相,長期受到重用。

《建言十二事》

“北門學士”不僅幫助武則天分減皇權和相權,而且在有關國家的經濟、軍事、文化、政治等方面為武則天出過不少良策。公元674年,唐高宗稱天帝,武則天升為天后,四個月之後,她就在“北門學士”的協助下,提出了治理國家的一個政治綱領:《建言十二事》。其內容為:(1)勸農桑,薄賦徭;(2)給三輔地;(3)息兵,以道德化天下;(4)南北中尚禁浮巧;(5)省功費力役;(6)廣言路;(7)杜讒口;(8)王公以降學習《老子》;(9)父在為母服喪三年;(10)上元前勛官已給告身者無追核;(11)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12)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

貢獻

武則天建言勸農桑、薄賦徭、給復三輔地,並禁浮巧、省力役,對於緩解災荒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北門學士”從組織起來,直到武則天登基稱帝的二十多年中,一直是武則天手中重要的執政工具。武則天正是通過這個由文章高手組成的智囊班子,才一步一步地從皇后、天后,走向皇帝寶座的。稱帝之後,武則天總攬朝綱,廣招天下俊傑,“北門學士”的作用才慢慢衰落下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