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日本年號]

昭和[日本年號]
昭和[日本年號]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日本第124代天皇裕仁在位期間使用的年號,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昭和兩字出自中國《尚書·堯典》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當時候選的年號尚有“元化”與“同和”。昭和是日本昭和天皇在位時所使用的年號,使用時間為1926年12月25日至1989年1月7日,是日本各年號中使用時間最長的,合共64年;但由於開始時是年底、終結時是年初,所以若嚴格計算,則為62年又13日。 (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尚書·堯典》)”昭和天皇在位期的年號。從1926年(昭和元年、大正15年)12月25日沿用至1989年(昭和64年)1月7日。

基本信息

紀事

昭和前期

•昭和元年(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逝世,裕仁繼位。改元昭和。

•昭和2年(1927年):昭和金融恐慌。

•昭和3年(1928年):皇姑屯事件、實行僅男子可投票的普選制度。

•昭和4年(1929年):經濟大蕭條。

•昭和5年(1930年):金解禁、倫敦海軍軍縮會議。

•昭和6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金解禁。

•昭和7年(1932年):滿洲國建國、血盟團事件、五一五事件。

•昭和8年(1933年):12月23日、裕仁兒子明仁出生。瀧川事件,日本受國際制裁,退出國際聯盟。

•昭和9年(1934年):陸軍士官學校事件。

•昭和10年(1935年):天皇機關說事件、相澤事件。

•昭和11年(1936年):二二六事件兵變中日本財閥及貴族失去權力、締結防共協定。

•昭和12年(1937年):七七事變、朝鮮皇國臣民之誓詞發布。

•昭和13年(1938年):制定國家總動員法。

•昭和14年(1939年):諾門罕事件。納粹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昭和15年(1940年):大政翼贊會組成、德意日三國締結軍事同盟。

•昭和16年(1941年):日蘇中立條約。12月8日、太平洋戰爭開始, 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及入侵香港。

•昭和17年(1942年):日軍入侵新加坡、菲律賓等亞洲各地。中途島海戰。

•昭和18年(1943年):瓜達爾卡納爾島撤退、阿圖島戰役、索羅門群島海戰、出陣學徒壯行會

•昭和19年(1944年):英帕爾戰役、馬里亞納海戰、關島戰役、雷伊泰島戰役。B-29開始空襲東京。

•昭和20年(1945年):

•3月9日-10日東京大空襲炸死三十萬日本人。同月尚有名古屋大空襲、大阪大空襲、神戶大空襲、5月橫濱大空襲、台北大空襲,6月靜岡大空襲、7月北海道空襲、8月富山大空襲等。

•4月1日,沖繩島戰役。關於朝鮮及台灣住民政治參與之詔書。

•8月6日,廣島市核子彈爆炸。

•8月9日,長崎市核子彈爆炸、蘇聯撕毀日蘇中立條約對日宣戰,占領千島、樺太。

•8月14日,接受波茨坦宣言無條件投降。

•8月15日,玉音放送,即日本之終戰。

•9月2日,降伏文書。

•9月26日,與美國占領軍總司令麥克亞瑟見面 。

昭和中期

昭和年代的日本東京會館

•昭和21年(1946年):1月1日、日本天皇發表人間宣言,自己說明自己並非神。11月3日、《日本國憲法》公布。

•昭和22年(1947年):5月3日、《日本國憲法》施行、《地方自治法》成立。

•昭和23年(1948年):4月3日、濟州四·三事件發生,難民大多逃入日本。

•昭和24年(1949年):實施道奇方針。下山事件、三鷹事件、松川事件相繼發生。

•昭和25年(1950年):韓戰爆發。日本由於朝鮮特需加速經濟復興。

•昭和26年(1951年):舊金山和約、美日安保條約簽訂。

•昭和27年(1952年):日美地位協定。

•昭和28年(1953年):電視放送開始。

•昭和29年(1954年):3月1日、比基尼環礁的氫彈試爆、第五福龍丸的乘組員遭到輻射污染。

•昭和30年(1955年):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併為自由民主黨、右派和左派合併為日本社會黨(55年體制)。神武景氣開始。

•昭和31年(1956年):日蘇共同宣言。12月18日,加入聯合國。

•昭和32年(1957年):鍋底蕭條。

•昭和33年(1958年):岩戶景氣、東京鐵塔竣工。

•昭和34年(1959年):4月10日、皇太子明仁親王(日本今上天皇)與正田美智子結婚。12月4日、新潟日本紅十字會中心爆破未遂事件。

•昭和35年(1960年):2月23日、裕仁孫德仁親王誕生。6月19日、日美安全保障條約改定。

•昭和36年(1961年):日本制定農業基本法。

•昭和37年(1962年):奧林匹克景氣。

•昭和38年(1963年):亞洲第一條高速公路─名神高速公路通車。最早的日本電視動畫原子小金剛開始放映。

•昭和39年(1964年):10月1日、東海道新幹線(東京站~新大阪站)開通。10月10日-同月24日東京奧運舉行。

•昭和40年(1965年):日韓基本條約簽訂。

昭和後期

•昭和41年(1966年):日本總人口突破1億人。伊奘諾景氣。

•昭和43年(1968年):12月10日、三億日圓事件。日本各大學所組成的全學共斗學生運動激烈化。

•昭和44年(1969年):東名高速公路全線通車,東京←→神戶間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昭和45年(1970年):3月14日-9月13日、日本萬國博覽會舉行。3月、淀號劫機事件。11月25日、三島事件。

•昭和46年(1971年):7月1日、環境廳設定。

•昭和47年(1972年):札幌冬奧舉行。2月19日、淺間山莊事件發生。3月15日、山陽新幹線(新大阪站~岡山站)通車。5月15日、沖繩返還。9月29日、發表日中共同聲明。

•昭和48年(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

•昭和50年(1975年):3月10日、山陽新幹線(岡山站~博多站)通車。

•昭和51年(1976年):洛克希德事件,導致首相田中角榮被捕。

•昭和53年(1978年):簽訂日中平和友好條約。

•昭和54年(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

•昭和57年(1982年):6月東北新幹線(大宮站~盛岡站)、11月上越新幹線(大宮站~新潟站)通車。

•昭和58年(1983年):東京迪士尼樂園開園。

•昭和60年(1985年):日本電信電話公社、日本專賣公社民營化,日本電信電話(NTT),日本菸草產業(JT)成立。筑波科學博覽會舉行。8月日本航空123號班機空難。9月五大工業國簽訂廣場協定。

•昭和61年(1986年):5月第12屆G7峰會於東京舉行。

•昭和62年(1987年):日本泡沫經濟(平成景氣)。國鐵的分割民營化、JR成立。

•昭和63年(1988年):3月青函隧道、4月瀨戶大橋開業、里庫路特事件。

•昭和64年(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病逝,皇太子明仁登基,1月8日起日本改年號為平成。

對照表

昭和n年與公元g年的關係是n=g-1925=g-1900-25。也就是,公元1925年之後,後兩位數字減去25就是昭和的年份。

昭和元年2年3年4年5年6年7年8年9年10年
公元1926年1927年1928年1929年1930年1931年1932年1933年1934年1935年
乾支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
昭和11年12年13年14年15年16年17年18年19年20年
公元1936年1937年1938年1939年1940年1941年1942年1943年1944年1945年
乾支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
昭和21年22年23年24年25年26年27年28年29年30年
公元1946年1947年1948年1949年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
乾支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
昭和31年32年33年34年35年36年37年38年39年40年
公元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1963年1964年1965年
乾支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
昭和41年42年43年44年45年46年47年48年49年50年
公元1966年1967年1968年1969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75年
乾支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
昭和51年52年53年54年55年56年57年58年59年60年
公元1976年1977年1978年1979年1980年1981年1982年1983年1984年1985年
乾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甲子乙丑
昭和61年62年63年64年
公元1986年1987年1988年1989年
乾支丙寅丁卯戊辰己巳

年份

昭和[日本年號] 昭和[日本年號]

1926年(大正15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駕崩。同日,皇太子裕仁親王(昭和天皇)踐祚,公布改元的詔書,改元為昭和。1926年12月25日既是大正15年,也是昭和元年。另外,12月25日發生了東京日日新聞刊登新年號為“光文”的誤報事件。

《昭和改元詔書》(1926年〔大正15年〕12月25日)部分內容如下:

朕賴皇祖皇宗之威靈,以承大統、總萬機,茲遵定製,建元號,改大正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以後為昭和元年。

1989年(昭和64年)1月7日(上午6時33分),昭和天皇駕崩,即日明仁繼承皇位。因此,基於《元號法》的規定公布了《改元政令》(1989年〔昭和64年〕1月7日政令第1號)。翌日(1月8日)施行該政令,改元平成。

《改元政令》(1989年〔昭和64年〕1月7日)內容如下:

內閣基於元號法(昭和五十四年法律第四十三號)第一項的規定,制定本政令。

改元號為平成。

附則

本政令自公布之日翌日起施行。

昭和年份與公元年份的換算關係是:

昭和年份=公元年份-1925

公元年份=昭和年份+1925

生平

1901年4月29日出生於日本東京。立為皇太孫,受乃木希典的嚴格教育。

1916年立為皇太子。

1921年訪問歐洲。

1921年11月開始攝政。

1924年和良子女王結婚。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病逝後即位。

1928年11月10日在京都舉行即位大禮。

1933年12月23日繼宮明仁親王(今天皇)出生。

1945年8月15日代表日本國宣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無條件投降。

1946年1月1日公布“人間宣言”,公開放棄神權。

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腸癌病逝於東京,享年87歲。

1989年2月24日新宿御苑內舉行葬禮。後葬於東京都八王子市長房町。

日本歷史
時代 舊石器時代前350世紀-前145世紀 繩文時代前145世紀-前4世紀 彌生時代前4世紀-250年 大和時代250年-710年
古墳時代250年–538年 飛鳥時代538年–710年 奈良時代710年–794年 平安時代794年–1185年 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 建武新政1333年–1336年 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
南北朝時代1336年–1392年 戰國時代1467年–1573年 安土桃山時代1568年–1603年 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 明治時代1868年–1912年
大日本帝國1868年–1945年 大正時代1912年–1926年 昭和時代1926年–1989年
軍事占領1945年–1952年 戰後日本1945年至今 平成時代1989年至今

家庭

大正十三年(1924年)與久邇宮邦彥王的長女良子女王(香淳皇后)結婚,生下今上天皇明仁、常陸宮正仁親王以及數個女兒。

早期統治

裕仁天皇 裕仁天皇

登基時的裕仁1926年裕仁登上皇位。當時日本正日益民主化,於是裕仁採用昭和作為年號。儘管年號中包含和平的含義,但日本卻很快地走上了軍事擴張之路。隨著1927年一場銀行大危機,新上任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開始在中國東北擴張日本的軍事勢力。裕仁致力於履行自己立憲君主的職責,很少過問內閣的政策,但他既不贊成也不反對擴張主義。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極端的民族主義者鼓吹對天皇要絕對服從,反對立憲民主制。但他對軍國主義分子十分讚賞,為日後戰爭爆發埋下了隱患。

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進一步促進了日本軍國主義和擴張主義的政策。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東北後,在那裡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30年代,極端民族主義分子製造了一系列政治暗殺事件。1932年5月15日犬養毅首相遭暗殺,標誌著政黨領導的內閣的結束和日益為軍隊控制的官僚內閣的開始。這個獨裁體制要求學校講授絕對的愛國主義,他們強迫大學開除具有民主思想的教授。

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極端狂熱的法西斯主義少壯派軍官發動的“二二六兵變”,在裕仁的嚴令下被嚴酷鎮壓,結果是日本軍部內部的“北上派”和“南進派”內斗最終以裕仁支持的“南進派”獲勝而結束,軍部控制政府,裕仁藉此也絕對掌控了日本中央政府過去難以控制的日本軍隊。

統治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統治

1937年中日戰爭開始,日本很快吞併了大部分東亞地區,使其加入“共榮圈”。裕仁被指責同意導致這場戰爭的對外政策,並批准東條英機與納粹德國的希特勒、義大利的墨索里尼結成法西斯主義軸心國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場的戰爭,侵略中國等國家。有些人認為,在政府決定加入戰爭這件事上,裕仁作了正式的批示。根據他對憲法的理解,他有義務支持內閣通過的政策。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致使美國及其盟國加入對日本的戰爭。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核子彈後,裕仁被要求參加戰時最高國務會議的特別會議,以考慮和討論美國及其盟國提出的投降條件,他和當時的首相鈴木貫太郎主張日本投降。由於委員會中的政治和軍事成員就是否投降無法達成一致意見,首相要求天皇做出最後的決定。裕仁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其中“無條件投降”暗含一個條件:即不廢除天皇。8月15日,裕仁通過無線電廣播史無前例地向日本民眾解釋了投降的原因。此段廣播被稱為玉音放送,使用大量漢語文言的《終戰詔書》使很多日本平民無法具體理解廣播的內容。

1946年以後的統治

戰後,包括蘇聯在內的國家要求廢除天皇,但是美國為防共產主義在亞洲散布,故需要在亞洲建立一個非共產的經濟強國,如果沒有天皇,日本國內社會必然動盪,因為之前日本長期推行神話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經成為多數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所以因美國策略上需要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和其他官員共同表示裕仁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不負主要責任。這一觀點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極大歡迎。

1946年元旦,昭和天皇發布人間宣言,否定天皇的神聖地位,承認自己與平民百姓一樣也是人,並不是神。 美國占領日本後,最高負責人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是實際上掌控有日本統治權的人。在他的干預下,1947年通過新的日本國憲法,使天皇這一最高統治者的位置變為了一個國家的象徵,而提出最高統治權歸人民所有,真正實行立憲民主。

昭和天皇的晚年:會晤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為了與憲法的變化相一致,戰後裕仁把自己打扮為一位民主的君主:與平民會面,允許皇族成員被拍照。他還訪問過災區,視察日本的戰後建設。他的皇位繼承人明仁親王也打破了傳統,和一位普通女性結婚而不是貴族家庭成員。1971年裕仁訪問西歐,1975年訪問美國,這是第一次以天皇的身份訪問外國。

建築歷史

日本靖國神社 日本靖國神社

建於1869年8月6日(明治2年6月29日),原稱“東京招魂社”,以紀念在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內戰戊辰戰爭中為恢復明治天皇權力而犧牲的軍人。

在1879年(明治12年),東京招魂社改名為靖國神社;“靖國”來自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國也”,意為使國家安定。

靖國神社在明治維新後是供奉為日本戰死的軍人,包括中日甲午戰爭(1894-5年)、日俄戰爭(1904-5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因此,日本全國神社都由內務省管理,唯獨是靖國神社由軍方管理。

昭和天皇於戰後曾八度參拜靖國神社,在1978年靖國神社合祀甲級戰犯之後,就不再去參拜。日本經濟新聞報導(2006年7月20日)從前宮內廳長官富田朝彥的遺物筆記中發現,昭和天皇曾向富田表示,他因為對合祀作法不悅,因此停止參拜。

前宮內廳長官富田朝彥的遺物中,發現留有昭和天皇語錄的二十多本筆記,其中於昭和天皇逝世的前一年,1988年4月28日的筆記中,記載有關昭和對靖國神社的看法。昭和天皇當時曾說“靖國神社的筑波宮司(祭司)處理合祀問題很慎重,但是換上松平慶民宮內大臣的長子松平永芳擔任宮司之後,他完全不了解他父親愛好和平的想法,隨即決定合祀,所以從那之後就不再去靖國參拜,那是我的信念”。

筆記中也記載昭和天皇於當年4月29日的生日記者會上,被詢問到對大戰的看法,昭和說,怎么說大戰都是最不好的回憶。會後昭和對富田表示,被問到對戰爭的感想時,我一心想表現出厭惡戰爭的心情。

戰爭責任

裕仁天皇在位的62年是有史以來日本天皇統治最長的時期,也是一段經歷了幾大動亂和變化的時期。

對於昭和天皇的爭議很多,有人認為他是日本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罪魁禍首,也有人認為他只是軍部的傀儡,並無實權。但是無可否認的是,他對軍部的日益壯大視至不見,而且他是有權力去制裁不聽指示的軍人的,但他並沒有去做,而是樂觀其成。

裕仁有一句名言:“問題不在我們幹了什麼,而在於全世界對我們所幹的事情有什麼反應”,表示他最顧及的是自己的名聲和責任。

日本投降後,蘇聯、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都將裕仁列為日本頭號戰犯。英國首相艾德禮、蘇聯統帥史達林分别致電麥克阿瑟,要求嚴懲戰爭罪犯裕仁天皇,建議經公審後絞死。

日本昭和時期的錢 日本昭和時期的錢

麥克阿瑟考慮到為了在遠東扶植與蘇聯進行冷戰的盟友,一個因審判處決天皇而陷入混亂的日本不利於美國的利益,而天皇制能起到凝聚日本保守反共勢力的作用,因此麥克阿瑟本人支持放棄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就此給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急電報告:日本國民……對日本天皇崇敬備至,已達百餘年之久。在太平洋戰爭中,少數軍國主義分子曾以此作為煽動民族主義的狂熱手段,號召為天皇而自我犧牲。而戰後日本國民對裕仁天皇的崇拜有增無減,視如國神。我認為,如果對裕仁天皇公審處決,必將使全日本國民信仰的支柱徹底崩潰,甚至在日本全國引起反對盟國的瘋狂騷亂和暴動。處決裕仁為日本舉國所不容,我們重建和改造日本的前途則不堪構想,結果可能是歷史的悲劇。

因而,我本人作為盟國駐日本國的全權代表,出於對日本國未來命運的考慮,決定對裕仁天皇免予戰爭責任的起訴。

如果盟國決定逮捕和作為戰犯處決天皇,那么駐日盟軍統帥部將需要增援100萬作戰部隊……

華盛頓很快回電同意麥克阿瑟的意見,於是麥克阿瑟頒布了盟軍總司令部第一號令:出於對日本前途和國民信仰的考慮,盟國決定對日本天皇裕仁不予追究發動戰爭的責任,不予起訴和逮捕。今後裕仁的人身地位和人身自由,應與其他日本國民同樣受到憲法的保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