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寧縣

懷寧縣

懷寧縣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皖河下游,隸屬於安徽省安慶市。東臨安慶市,西與潛山市、太湖縣相連,北隔大沙河與桐城市相望,南與望江縣相連。介於東經116°28′—117°03′,北緯30°20′—30°50′之間,總面積為1276平方千米。 懷寧縣處沿江平原與皖西山區接壤地帶,境內兼有低山丘陵和平原沙洲。截至2016年,懷寧縣下轄15個鎮、5個鄉,戶籍總人口70.4685萬人。實現生產總值(GDP)194.3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21.2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52.1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0.8:62.4:26.8。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27573元。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屬揚州之域。

春秋屬皖、桐二國之地。

戰國為楚、吳屬地。

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縣境屬九江郡皖縣地。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廢衡山王國置淮南王國,屬淮南王國;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淮南王國置衡山王國,屬衡山王國;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又廢衡山王國為廬江郡,屬廬江郡,隸揚州;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設樅陽郡,後為廬江郡,皖、樅兩縣分領;王莽新朝時,歸屬如故。

東漢沿前制,為揚州刺使部廬江郡之舒、皖縣地。建武初年,皖縣復為侯國,後復為縣;元和二年(85年),改屬六安國;章和二年(88年),復屬廬江郡。

三國仍為廬江郡。舒、皖二縣地為魏、吳兵爭之地,建安十九年(214年)前屬魏,後屬吳。

西晉復漢制,屬廬江郡舒、皖及龍舒縣地;永嘉亂後,皖縣廢。

東晉安帝義熙年間(405—418年),劉裕平桓玄之亂後,分廬江郡置晉熙郡及懷寧縣於皖縣故地,屬晉熙郡。

南北朝宋武帝割揚州大江以西為豫州,晉熙郡懷寧縣屬之;南齊沿宋制,懷寧縣屬豫州晉熙郡;其後分屬梁之晉州、北齊之江州及陳之熙州。

隋初廢郡置州,改晉熙郡為熙州,懷寧縣屬熙州;大業三年(607年),廢州為郡,屬同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同安郡為舒州;五年(622年),分懷寧縣為皖城、梅城、皖陽、安樂四縣,屬舒州;七年(624年),仍恢復為懷寧縣;九年(626年)後,州郡屢經變更,先後於天寶元年(742年)改舒州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郡為盛唐郡;乾元元年(758年)改盛唐郡為舒州,懷寧縣亦隨改屬之,隸歸淮南道。

五代十國,仍為舒州,先屬十國吳,後屬十國南唐及後周。

北宋前期仍屬舒州同安郡;至道三年(997年)後,屬淮南路;熙寧五年(1072年)後,屬淮南西路;政和五年(1115年),置德慶軍,屬德慶軍。

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改德慶軍為安慶軍;慶元元年(1195年),升安慶軍為安慶府,懷寧縣均屬之,仍隸淮南西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安慶府為安慶路總管府,隸蘄黃宣慰司;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置宣慰司,直屬江南省;至治三年(1323年),始析西部清朝、玉照二鄉分置潛山縣,至此,今懷寧縣境大體己定。

明初改安慶路為寧江府;洪武六年(1373年),改寧江府為安慶府,懷寧縣先後屬之。

清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省安慶府;順治十八年(1661年),屬江南左布政使司安慶府;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寧移治安慶府,懷寧屬安慶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道,實行省、縣兩級制,懷寧縣直屬安徽省;民國三年至十七年(1914年—1928年),屬安慶道;十七年(1928年)8月,復廢道,直屬安徽省;二十一年(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屬第一專區;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曾一度改屬安慶專區;三十五年(1946年)直至解放前夕,仍屬第一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設皖北、皖南行署,屬皖北行署;1952年7月,撤銷行署,成立安徽省,下設專區,屬安慶專區;1970年,改專區為地區,屬安慶地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懷寧縣位於長江下游北岸,大別山南麓前沿,安徽省西南部。東部以大龍山麓、集賢關口與安慶市為鄰;東南部的培文洲、海口洲與東至縣隔江相望;西部以茶棚嶺、白石橋與太湖縣接壤;西北部以育兒、太廟、檀橋、小市港、小畈、大窪、山湖均與潛山縣毗連;南部李店、大漳湖、湖滄與望江縣交界;北部以泥河、人形河、雙車與桐城市隔河為鄰。介於東經116°28′—117°03′,北緯30°20′—30°50′之間,東西寬54.48千米,南北長51.48千米,總面積1514.6平方千米,占安徽省總面積的1.14%。

地形地貌

懷寧縣處於長江平原區的低山、丘陵、崗地、平原、湖泊亞區。長江東臨,大沙河界北,皖河貫穿西南。大別山南麓余脈分兩支進入縣境:一支由潛山縣公蓋山進入縣境東部,經新安嶺、公共嶺逶迤於高樓嶺處拔地而起,為獨秀山(海拔390米),再向東南延伸,構成以橫山(海拔227米)、桑山、花山、黃山(海拔216米)、官山(海拔264米)、金山(海拔433米)、獅山(海拔255米)、俚子尖(海拔253米)、大雄山、百子山(海拔437米)、瘌痢尖(海拔247米)、張斗嶺、石鏡山、月形山、西馬鞍山(海拔169米)、東馬鞍山(海拔164米)、犁頭尖(海拔295米)、烏禿嶺、大龍山、磨山(海拔297米)、寨基山、硤山和泉水山等為主體的淺山地區;另一支由太湖、望江縣交界處的香茗山入縣境西部,形成以龍王山(海拔213米)、王居山(海拔266米)、騰雲山、大塘山脈組成的丘陵地區。因而形成縣境東部是群山逶迤的淺山地區,最高峰為大龍山三縣尖,海拔697米;中部是崗巒起伏的丘陵地區,一般海拔在30—400米之間;西南部是沿江、沿河圩畈平原區,海拔最低的紅星鄉、巨網鄉只有10—20米左右,東北高於西南,中間高於兩側的地勢。其自然區域大致分為三類:

淺山地區:分布於縣境東部和中部,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9.5%。

崗地丘陵地區:分布於縣境中部和西北部,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62%。

圩畈平原區:分布於沿江、皖河、皖水、珠琉河以南和大沙河以北的平原地區,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8.5%。區域內地勢平坦、低洼,河湖交錯,圩洲相間。

氣候特徵

懷寧縣屬於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雪期短的特點。

春季始、終日分別為每年3月16日和5月20日,歷時66天。回暖較快,但冷暖氣流交替頻繁,常有倒春寒天氣出現。季平均氣溫為15.9℃,極端最高氣溫為34.3℃(1980年5月20日),極端最低氣溫為—0.4℃(1976年3月20日),變幅35℃左右。本季內風向多變,但常以東北風為主。全年月平均雨日11天,本季月平均15天。

夏季始、終日分別為每年5月21日和9月25日,歷時128天。5月下旬至6月下旬,為孟夏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這一時期,雨量集中,大雨、暴雨多,時有洪澇發生。濕度大,衣服、食品易於上“霉”。7月上旬至8月上旬為仲夏期,常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多晴熱天氣,局部有雷陣雨,溫度高,日照強,蒸發量大,是一年中的最乾熱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為季夏末期,時受颱風影響,伴有強度不等降雨過程及大風。

秋季始、終日分別為每年9月26口和11月20日,歷時56天。秋高氣爽,晝夜溫差大,少雨、始霧,是本季的主要特徵。由於北方冷空氣影響逐漸明顯,氣溫緩慢下降,至季末漸冷,偶有霜雪出現。

冬季始、終日分別為每年11月21日和次年的3月15日,歷時115天。小雪之後,即進入冬季,盛行北至東北風。季平均風速3.3米/秒,最大風速20米/秒,由於北方強盛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溫急劇下降,多晴冷天氣。季平均氣溫4.6℃,極端最低氣溫-15℃,多年日最低氣溫≤0℃的平均天數約41天。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縣境野生植物計有322種,分屬62科。其中,菊科48種,禾木科14種,薔薇科122種,百合科16種,茄科、蓼科、傘形科、唇形科、石竹科、十字花科、木犀科、葫蘆科、毛茸科等122種。

動物資源

懷寧縣 懷寧縣

禽類

境內飛禽主要有:豆雁、燕子、野雞、雉、鵪鶉、鴿、竹雞、麻雀(有山、家之分)、斑鳩(俗稱鵓鴣)、大杜鵑(亦稱布穀)、杜鵑(又名杜宇)、鴝鵒(亦稱八哥)、畫眉、白頭翁、小鸊鷉(俗稱水葫蘆)、鷺(有池鷺、蒼鷺之分)、鸕鷥(捕魚)、翠鳥(俗稱拖魚鳥)、黃胸鵐(俗稱黃春)、黃鸝(俗稱黃鶯)、啄木鳥、烏鴉、寒鴉(俗稱麥子老鴉)、喜鵲、鵲鴝(又名四喜)、草鴉(猴面鷹)、鷹(有蒼鷹、鵟、雀鷹、鳶4種)、長耳鴞(俗稱大貓頭鷹)、鵂鶹(俗稱小貓頭鷹)、夜鷹(亦稱蚊母鳥)、十姐妹、棕背白勞、柳葉鶯(俗稱竹葉青)、山和尚、白鷺、丘鷸(俗稱聾龐鳥)、長尾蘭鵲、鴛鴦白骨頂丹頂鶴雁鵝天鵝等。

獸類

境內獸類主要有:(甚少)、(稀少)、豪豬野豬豬獾、貉、黃鹿(亦稱黃獐)、豹貓(亦稱山貓)、香靈貓、果子猩、山獾、南狐(亦稱竹狗)、短耳兔(亦稱華南兔、山兔)、刺蝟、褐家鼠、小家鼠、黑線姬鼠、松鼠、黃鼬(俗稱黃鼠狼)、水獺(罕見)、穿山甲(有銅色、鐵色兩種,今甚少)、蝙蝠(遍及全縣)、虎(今基本無)等。

魚類

境內魚類資源豐富。魚類品種86種,分屬22科。主要有青、草、鰱、鯉、鯽、鯿、鰣、鱭、鱤鱖、鯰、鱅、中華鱘、白鱘、團頭魴、刀魚、桃花魚、螃鮍、唇骨、赤眼鱒、麻吉釣、麻軲轆、黃鱔甲魚、河蟹。

礦產資源

懷寧縣礦藏資源比較豐富,種類比較多,總計27種。

金屬礦產:銅礦鐵礦金礦、銀礦、鉬礦鈷礦、鉛礦、鋅礦等8種:

非金屬礦產:水泥石灰岩、白水泥石灰岩、大理石白雲石矽灰石、玻璃石英岩、電石石灰岩、溫石棉、磨石、含鉀岩石、石墨、重晶石、玻璃矽質原料等13種;

能源礦產:煙煤無煙煤石煤、泥炭、鈾礦等5種;

化工原料礦產:硫鐵礦

人口民族

人口

懷寧縣 懷寧縣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總戶數20.519萬戶,總人口70.4685萬人。其中,男性人口36.4408萬人,女性人口34.0277萬人;人口出生率12.5‰,死亡率5.8‰,自然增長率6.7‰。

民族

懷寧縣系漢族聚居區,民族構成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壯族、苗族、布依族、蒙古族、朝鮮族、畲族、滿族、白族等。

經濟概況 

綜述

懷寧縣 懷寧縣

2016年,懷寧縣實現生產總值(GDP)194.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5年增長8.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1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121.2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52.1億元,增長8.5%。第二、第三產業對縣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8.8%和27.1%,分別提高6.1和1.2%。三次產業結構為10.8:62.4:26.8。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27573元,增加1669元。全社會勞動生產率47161元/人。

2016年懷寧縣地區生產總值(GDP)
指   標 絕對數(萬元) 比2015年增長( % )
全縣生產總值 1943025 8.1
第一產業 210073 2.9
第二產業 1211728 8.9
工業 1091944 9.0
建築業 119784 7.8
第三產業 521224 8.5
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65686 4.7
批發和零售業 59742 6.4
住宿和餐欽業 53613 7.0
金融業 55284 10.8
房地產業 56195 7.4
其他服務業 219104 10.3
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懷寧縣固定資產投資198.8億元,比2015年增長14.2%。 從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9.8億元,下降8.2%;第二產業投資118.2億元,增長23.2%;第三產業投資60.8億元,增長7.4%。從行業看,工業投資118億元,增長23.9%。其中製造業投資104.3億元,增長25.7%。 
財稅收支
2016年,懷寧縣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8.7億元,比2015年增長1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2.5億元,增長10%;工商稅收12.3億元,增長6.9%。財政預算支出30.1億元,增長6.3%。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5.1億元,增長29.2%;醫療衛生支出4.4億元,增長4.7%;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2億元,增長23.9%。 
人民生活
2016年,懷寧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75元,比2015年增長10.8%。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99元,增長9.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45元,增長8.8%。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8%,漲幅上升0.3%。其中,食品菸酒類價格上漲4.0%;衣著類上漲3.0%;居住類價格下降0.5%;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微漲0.1%;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2.2%;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8%;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6.2%;其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3.0%;全年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2%。

第一產業

種植業

2016年,懷寧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57814公頃,比2015年減少427公頃。其中稻穀種植面積49664公頃,小麥種植面積2251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4033公頃,棉花種植面積5194公頃,蔬菜種植面積15357公頃。全年糧食產量32.95萬噸,減產9.4%;其中,夏糧0.98萬噸,增產46.2%。油料產量2.96萬噸,減產6.3%;棉花產量5843噸,減產10.6%。

2016年懷寧縣主要農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絕對數(噸) 比2015年增長%
糧 食 329523 -9.4
油 料 29558 -6.3
棉 花 5843 -10.6
糖 料 1041 -0.8
茶 葉 255 1.1
水 果 25028 16.8
蔬 菜 352764 0.7

畜牧業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生豬存欄12.72萬頭,比2015年減少6.86萬頭;全年生豬出欄28.45萬頭,下降2.2%。肉類總產量30653噸,下降13.5%;禽蛋產量26053噸,增長9.5%。 
漁業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水產品產量28120噸,增長2.2%。
農業基礎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農業機械總動力53.95萬千瓦,比2015年增長7.1%。農用拖拉機14916台,增長1.9%;農用運輸車1329輛。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純)13294噸。農村用電量17753萬千瓦時;增長15.3%。有效灌溉面積34140公頃。 

第二產業

工業
懷寧縣 懷寧縣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89戶,比2015年淨增13戶。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09.2億元,增長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04.1億元,增長9.1%。規模工業中,集體企業增加值0.51億元,股份制企業增加值94.6億元,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加值0.7億元,其他企業增加值8.1億元,分別增長-21%、9.6%、4.8%和9.7%;輕工業增加值45.8億元,重工業增加值58.3億元,分別增長11.8%和7.3%。全縣規模工業涉及的30個工業行業,生產保持穩定增長的有26個,其中增速超過10%以上的有18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403.9%,提高9.7%。企業主營業務收入448.3億元,增長14%;實現利稅36.1億元,其中利潤25.4億元。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45.3億元。

2016年懷寧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產品名稱 單位 絕對數 比2015年增長%
機製紙 萬噸 7.68 -3.7
大 米 萬噸 49.19 115.5
飼 料 萬噸 5.28 247.2
人造板 萬立方米 72.48 9.4
塑膠製品 萬噸 16.38 14.2
水 泥 萬噸 479.2 6.8
服 裝 萬件 701.8 -40
滾動軸承 萬套 1427

建築業
2016年,懷寧縣建築業增加值12億元,比2015年增長7.8%。建築業利潤總額2.89億元,下降2.2%。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3.3萬平方米,減少1.8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26.9萬平方米,增加16.8萬平方米。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6年,懷寧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4.2億元,比2015年增長12%。其中,限上消費品零售額14.4億元,增長12.6%。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1億元,增長13.5%;農村消費品零售額43.2億元,增長10.9%。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65億元,增長12%;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9.2億元,增長11.9%。
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菸酒類增長21.3%;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25.4%;日用品類增長23.5%;化妝品類增長12.2%,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23.9%。
對外經濟
2016年,懷寧縣進出口總額8474萬美元,比2015年下降5.8%。其中出口8134萬美元,下降5.6%;進口339萬美元,下降10.3%。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37萬美元,增長463.7%。
房地產業
2016年,懷寧縣房地產開發投資10.6億元,比2015年增長117.6%。其中住宅投資7.5億元,增長108.3%。商品房銷售額13.3億元,增長87.3%;商品房銷售面積31.7萬平方米,增長98.1%。 
郵電通信
2016年,懷寧縣郵電業務總量1.4795億元,比2015年增長3.1%。其中,電信業務總量6327萬元,下降1%;郵政業務總量8467.9萬元,增長20.8%。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7.54萬戶,行動電話37.86萬戶,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3.56萬戶。
旅遊業
2016年,懷寧縣接待海外遊客1050人次,比2015年增長14.1%;接待國內遊客280萬人次,增長12%。旅遊總收入17.1億元,增長12.4%。其中國際旅遊外匯收入48萬美元。年末全縣共有旅遊景區和文物保護區4個。娛樂用品類增長23.9%。
金融業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人民幣口徑,下同)310.01億元,比2015年末增加41.38億元,增長15.4%。其中,非金融企業存款33.7億元,增長46.6%;住戶存款245.2億元,增長11%。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47.1億元,增加15.2億元,增長7%。其中,短期貸款77.9億元,下降12.6%;中長期貸款68.2億元,增長33.7%,中長期貸款中個人消費貸款19.3億元,增長26.4%。
保險業
2016年,懷寧縣財產保險公司(人保)保費收入6333萬元,賠付4000萬元;人壽保險公司保費收入1.31億元,業務賠款和給付8157萬元。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企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006人,比2015年增長6.2%。全年全縣科學技術支出5793萬元,增長1.7%。全縣有高新技術企業13家,全年獲省級科技項目2項,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4家,申報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8項。申請專利1422件,授權專利315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共有各類學校197所,在校學生72995人,專任教師5400人;當年招生20841人,畢業生23466人。其中,普通中學29所,專任教師2565人,在校學生25223人;職業中學3所,專任教師188人,在校學生5822人;國小115所(不含農村教學點63個),專任教師2214人,在校學生29914人。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共有縣級藝術表演團體、文化館、文物局、公共圖書館各1個,鄉鎮文化站20個。縣黃梅戲演藝中心全年外出演出130場,觀眾7.5萬人次。年末全縣擁有縣級廣播電視台1座,鄉(鎮)廣播電視站20個,電視轉播發射台2座。全年製作電視節目時間595小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7.7%,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4%。
2018年1月,安徽省公布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懷寧縣的“懷腔”、“懷寧中醫骨傷療法”兩個項目成功入選。

體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擁有縣級體育活動中心1個,擁有全民健身公園、廣場4個。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18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6個。衛生機構床位1511張,衛生技術人員1558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535人,註冊護師、護士575人。

勞動就業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從業人員41.2萬人,比2015年增加0.2萬人。其中,第一產業11.1萬人,減少0.5萬人;第二產業12.2萬人,增加0.2萬人;第三產業17.9萬人,增加0.5萬人。城鎮非私營單位從業人員1.3萬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職工34684人,比2015年增長6.2%;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員416884人,增長2.4%;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28131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597645人,下降6%。年末2597個城鎮居民和18815個農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社會福利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共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24個,擁有床位 4490張,與2015年持平,收養各類人員668人。 

環境保護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共有環境監察大隊和環境監測站各1個,煙塵控制區2個,污水處理廠2座。全年全縣環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資3760萬元,比2015年增長7.4%。

交通運輸

交通

懷寧縣區點陣圖 懷寧縣區點陣圖

合九、合安鐵路,滬蓉、濟廣、合安高速公路穿越境內,206、318國道,省道安石太公路、212、209省道過境,安慶火車西站、石門湖碼頭坐落境內。距天柱山民航機場、長江貨運碼頭不到1個小時的車程。
2016年,懷寧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6.57億元,比2015年增長4.7%。年末全縣公路通車裡程(等級公路)3180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2.2千米。境內鐵路營業里程50千米。

運輸

截至2016年末,懷寧縣民用汽車(不含農用運輸車)擁有量25100輛,比2015年增長8%。其中私人汽車22347輛。

歷史文化

懷寧是戲曲之鄉、教育之鄉、文化之鄉,是“京劇之父”徽劇的發源地,京劇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中國地方劇種之首——黃梅戲的發源地,中國“長詩之聖”、千古愛情絕唱《 孔雀東南飛》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

民間藝術

黃梅戲 黃梅戲
日前,省文化廳首次命名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懷寧因傳承保護開發黃梅戲得力而榜上有名。

懷寧素稱“戲曲之鄉”,為做大做優做強黃梅戲這一文化品牌,懷寧設立了黃梅戲發展基金會,獎勵精品劇目和優秀演員,並在新縣城建成懷寧花戲樓和黃梅戲排練場;先後創作了《鄧石如傳奇》、《村官郭秀明》、《海選》等劇目。為使黃梅戲藝術後繼有人,該縣文化、教育部門將黃梅戲基本知識和精彩唱段帶進了中國小音樂課堂。

同時該縣還積極引導20多個民間班社有序發展,每年都舉辦一次民間班社匯演。縣劇團還構建“流動舞台”,深入全縣各地送戲,此舉既擴大了黃梅戲知名度,又促進了縣裡的招商引資工作。

該縣因傳承、保護和開發黃梅戲作出了突出貢獻,而被省文化廳正式命名為“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據介紹,這一殊榮的獲得,既是對懷寧素稱“戲曲之鄉”的有力詮釋,同時也為該縣當前正在打造“名片城市”增添了重要砝碼。

黃梅戲 黃梅戲
懷寧是被譽為京劇之父的徽劇和全國五大劇種之一的黃梅戲的發祥地,歷史上名伶輩出,絲竹不斷,“出門三五里,處處黃梅聲”,就是形象生動的寫照;“梨園佳子弟,無石不成班”,更說明該縣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為做大做強做優黃梅戲這一文化品牌,這個縣積極回響省委、省政府“打好徽字牌,唱響黃梅戲”的號召,以省文化廳《振興黃梅戲發展綱要》為指針,以《懷寧縣黃梅戲產業發展規劃》為目標,以縣黃梅戲劇團為抓手,組織精幹力量先後創作了《 孔繁森》、《鄧石如傳奇》、《村官郭秀明》、《海選》等經典劇目,其中《鄧石如傳奇》獲省“五個一工程”獎,黃梅戲故事片《山鄉情悠悠》獲2001年度中國電影“華表獎”;

2005年8月,懷寧縣黃梅戲劇團參加了國家文化部、中國戲曲學會、中國“映山紅”組委會舉辦的第八屆中國映山紅民間戲劇節,並摘金奪銀,業績驕人;

2006年6月,懷寧黃梅戲劇團攜自創的黃梅小戲《聘丈夫》和《重任在肩》進京匯報演出,好評如潮,反響強烈。這些都為該縣能夠榮獲“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這一美譽,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更為重要的是,黃梅戲在懷寧縣民間擁有廣泛而深厚的民眾基礎,活躍在省內外的20餘家民間班社如沐春風,生機勃勃,他們把時代的精神文明展示在各地的舞台上,使“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品牌效應得到了充分凸現和社會認可。2005年8月,石牌新聲黃梅戲劇團作為省內民間班社代表參加了由中宣部、文化部、財政部、人事部、國家稅務總局在北京聯合召開的“鼓勵發展民營文藝表演團體座談會”;同年12月,該團被中宣部表彰為“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先進集體”。

風景名勝

​普陀寺
雪山洞普陀寺,位於洪鋪鎮冶塘村女兒嶺西側,雪山洞為天然石灰岩溶洞,作為佛教勝地置佛像一尊,洞門面北,高4米,三層磚制斗拱,正中橫額楷書“岩脫金身”四字。普陀寺依洞而建,約三百平方米,為硬山式建築。南北合面,兩個三開間的佛殿,中隔天井,正殿背後直通山洞,寺門在兩殿之間轉折向西,門頭橫額“普陀寺”。
普陀寺 普陀寺
​金雞碑
金雞碑現坐落於懷寧縣洪鋪鎮金雞村東部,高1.1米,寬0.75米,由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為“金雞社令正直之神位”,兩側分別冠以“日”、“月”二字;上款題為“庚戌歲冬月吉旦眾生祀奉”,下款是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堂”楊文堂等25人姓名;碑邊刻纏枝花紋,碑文楷書陰刻。“正直”者,“正值”也,《周禮·注》云:“更相代直月”,即為“值日”、“值月”的意思。“日”、“月”為“明”,言及“神明”。金雞碑是戲神碑,是研究中國戲曲史的一項重要資料。
金雞碑 金雞碑
​獨秀公園
位於懷寧新縣城高河城內。整個公園的設計和建築風格以紀念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陳獨秀和彰顯懷寧地方文化特色為主題,是一所融紀念、教育、研究、生態、旅遊、休閒等各種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林園。公園占地12萬平方米,園內水面、綠地、廣場、拱橋等相間交錯。園內設有新青年雕塑、鐵筆丹心雕塑、繼往開來雕塑、陳獨秀史料館、仿製南湖遊船、黃梅閣等景觀。仿“一大”會議建造的陳獨秀史料館,珍藏有關陳獨秀的許多史料和文物。
獨秀公園 獨秀公園
​獨秀山風景區
獨秀山觀音洞風景區——位於縣境中部,距安慶僅20千米。獨秀山孤峰兀立,笑傲天穹,舊《懷寧縣誌》形容其“西看如卓筆,北望如覆釜,為縣眾山之祖,無所依附,故稱獨秀。”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因仰慕家鄉獨秀山,而取筆名“獨秀”。山下觀音洞水庫碧波蕩漾、風景宜人,有神秘莫測的觀音洞、神仙洞、天洞、地洞等溶洞群。
獨秀山風景區 獨秀山風景區
​孔雀東南飛影視基地
孔雀東南飛旅遊景區位於小市鎮,有焦劉合葬墓、孔雀台、望雀亭、永鎮寺等多處遺蹟,是漢樂府敘事長詩《孔雀東南飛》故事發生地,列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安徽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景區占地300餘畝,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在前後城樓之間匯聚漢代建築118幢,多處景點再現了焦仲卿、劉蘭芝愛情故事的動人場景。2008年,36集電視連續劇《孔雀東南飛》在景區完成拍攝,次年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孔雀東南飛影視基地 孔雀東南飛影視基地
​觀音洞
獨秀山腳東北1公里,觀音洞水庫大壩下,有一個岩溶洞穴——觀音洞。民國四年(1915年)《懷寧縣誌》載:“觀音庵觀音洞口有天生觀音石像”,“洞在山底,有水,冬不涸,夏不溢,潮汐應時子午,未知其江脈海脈也”。在近1公里的洞段中,有深廣寬敞的廳堂,有寬窄不一的石巷,有齊膝深淺的小河,有廣盈百畝的水塘,有曲折隱現的溪流……傳說遠古時代,這裡是一片浩瀚的西海,海底有座仙山和仙洞,西海觀音菩薩就住在這仙山仙洞裡,後來秦始皇鞭山填海,西海枯竭,仙山仙洞便托出了地平線。
觀音洞 觀音洞

美食

懷寧名產-龍鳳貢面

產於懷寧縣,歷史悠久。相傳北宋時,懷寧石牌鎮有人在朝中為官,七十壽辰時,其弟千里迢迢將家

鄉的“長壽麵”送京祝壽,其兄又將此面送給宋太祖趙匡胤進“御膳”。宋太祖因覺美味可口,傳旨年年

進貢,故稱“龍鳳貢面”。龍鳳貢面與一般麵條製作不同。它採用精製麵粉、雞蛋精、小磨麻油、精鹽等

多種精料,經手工精心拉制而成。成品白如銀,細如絲,絲絲成縷,長短一致。其烹調食用亦有講究,先

備好雞湯或肉湯於碗內佐以醬油、味素、蔥花,再將鍋內煮沸的面格撈出,放進湯碗內,調伴食用,人口

柔軟,味道鮮美,富有營養,最適宜老弱婦孺食用。

人物

懷寧縣 懷寧縣

懷寧,人傑地靈,俊才輩出。明代有被譽為“文武雙雄”的文狀元劉若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武狀元王來聘;清代書法篆刻大師鄧石如,近現代有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一大”到“五大”總書記陳獨秀、“一代完人”王星拱,當代有“兩彈元勛”鄧稼先、“麥地詩人”海子、“裝逼之王”陳國順等。懷寧是戲曲之鄉、教育之鄉、文化之鄉,是“京劇之父”徽劇的發源地,京劇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中國地方劇種之首——黃梅戲的發源地,中國“長詩之聖”、千古愛情絕唱《孔雀東南飛》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裡。

著名人物

鄧稼先

鄧稼先(1924~1986)白麟畈(五橫鄉白麟村)鄧家大屋人,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的奠基者、開拓者之一,也是我國研製、發展核武器的主要組織領導者之一,被稱為"兩彈元勛"。

1924年6月生於安徽懷寧。他出生後不久,全家遷往 北平。鄧稼先父親鄧以蟄任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與楊振寧父親楊武之是多年之交。兩家祖籍都是安徽,在清華園裡 又成為鄰居。鄧稼先和楊振寧從小結下了深厚友情,少年鄧稼先與楊振寧常常在一起彈玻璃球、打牆球、比賽爬樹。後來,二人 先後進了北平學德中學。

歡樂的少年時光並不長久,鄧稼先生活在國難深重的年代,七·七事變以後,端著長槍和刺刀的日本侵略軍進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華都撤向南方,校園裡空蕩蕩的。鄧稼先的父親身患肺病,喀血不止,全家滯留下來。七·七事變以後的十個月間,日寇鐵蹄踩踏了從北到南的大片國上。亡國恨,民族仇,都結在鄧稼先心頭。1941年,鄧稼先進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西南聯大成立於抗戰極端困難時期,由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合併而成,條件簡陋,生活清苦。儘管如此,聯大卻有非常良好的學術空氣,先後培養出了不少優秀人才,鄧稼先以良好的成績圓滿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業。

懷寧縣 懷寧縣

1945年畢業後,在昆明市文正中學及培文中學任教各三個月。抗戰勝利之後,北大遷回北平。鄧稼先應聘為北大物理系助教。隨後幾年裡,北方學生民主運動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鄧稼先積極參加了北大理學院的進步運動,熱情支 持民主學生運動。他曾擔任北大教職工聯合會主席。1948年夏,解放戰爭節節勝利,國民黨反動統治崩潰之勢已成,鄧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他懷著“為今後國家建設服務” 的明確目標來到美國,進了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物理系研究生院,在從事學習與研究的同時,他積極參加了進步留學生團體“留美中國科學工作者協會”普渡大學分會的活動,熱切關注 著祖國的情況,他被推選為分會幹事之一。1950年春,新中國誕生的訊息傳到了大洋波岸。鄧稼先決心儘快回國。他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寫完論文,並於8月5日順利通過答辯,20日參加了頒發博 士證書儀式,取得學位後的第九天,鄧稼先就登上了威爾遜總統號輪船回國,同船還有一百多名中國留學生和學者。他們衝破重重阻撓,終於在國慶前夕回到了祖國懷抱。鄧稼先回國後,來到成立不久的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改名為物理研究所,1958年改名為原子能研究所)擔任助理研究員,在彭桓武的領導下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兩年後,他被提升為副研究員,時年28歲。1953年,鄧稼先和許鹿希結婚,婚後度過了五年寧靜的幸福生活。1958年,在鄧稼先的生活中發生了重大轉折。他被薦遇到第二機械工業部、接受了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研製的光榮任務,鄧稼先從此隱名埋姓,義無叵顧地奔向了新的工作崗位,一去就是一生。創業伊始,鄧稼先負責從北京的若干高等院校挑選、組織起了第一批研製核子彈的隊伍。1958年秋,他和二十八名新畢業的大學生來到北京郊外的一片莊稼地里,開始了最初的戰鬥1962年9月,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的理論設計方案誕生了。基於這個方案,二機部黨組向黨中央呈交了《關於自力更生建造原子能工業情況的報告》,11月3日毛主席審閱了這份報告,親筆批示:“同意,很好。要大力協同,做好這件工作”。政治局作出決定,成立了以周總理為組長的十五人中央專委,在鄧小平總書記主持下確定了第一顆核子彈爆炸的日期是國慶十二周年前後,鄧稼先莊重地對第一顆核子彈總體計可靠性簽了字。接著,按照這個計畫進行的一系列實驗預估和結果分析。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時正,我國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茫茫戈壁盡頭,在閃光、火球和轟隆聲後冉冉升起的蘑菇狀煙雲,雖然比1945年美國新墨西哥沙漠裡的核子彈爆炸遲了十九年,卻那么強烈地震憾了全世界。核子彈試驗成功以後,鄧稼先繼續領導了研製氫彈的新任務。在1966年底突破氫彈原理。1967年6月17日,擺脫動亂局面的重重干擾,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從核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七年,蘇聯用了四年,法國用了八年,而我國只用了兩年零八個月!1972年以後,鄧稼先先後擔任了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和院長,肩負重任。鄧稼先長年累月的忘我工作,積勞成疾。1986年7月29日,鄧稼先在北京逝世。

陳獨秀

陳獨秀(1879~1942)原名乾生,字仲甫,號獨秀山民,原籍懷寧縣廣濟圩陳家破屋(今屬安慶市郊區)人,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新文化運動的旗手,"五四"運動總司令。1915年9月,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首創者。創辦的《新青年》、《每周評論》等政論刊物,對五四運動起了號召和指導作用。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陳獨秀,稱之為"思想界的明星"。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把改為小組機關刊

物,大力傳播馬克思主義,介紹黨的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當選為中央局書記。後擔任中共"二大"到"五大"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879年10月9日出生於安慶北門內“後營”住宅(今116醫院附近)。兩歲喪父,5 歲過繼給叔父昔凡之子。5歲起,從祖父、塾師、長史攻讀“四書”、“五經”,“穎悟絕倫,目數行下”。17歲(1896 年)參加院試,中秀才第一名。次年赴南京參加鄉試,不中。目睹科場種種黑幕,遂與科舉訣別。同年赴杭州求是學堂學習,開始接觸西方新學。不久,因有反清言論,被警方追捕,潛回安慶。1901年後5次東渡日本留學,曾與張繼、馮自由等組織最早的留學生愛國團體?中國青年會,旨在推翻中國封建社會制度。1902年從日本返安慶,與柏文蔚等組織“青年勵志學社”。190 3年,發動組織“安徽愛國會”。1905年,與柏文蔚等組織反清革命團體“岳王會”,總會設蕪湖,他任總會長。1912年柏文蔚任安徽都督,他被任命為都督府秘書長。1913年參加反對袁世凱的鬥爭。1915年9月,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第二卷改名為《新青年》),其間與國內外知識界,特別是廣大青年學生建立了密切的關係。1917年1月,應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之聘,任北大文科學長,《新青年》編輯部也隨之遷至北京。1918年12月,協助李大釗創辦了《每周評論》。1919年6月11日,陳獨秀在北京“新世界”遊藝場散發他和李大釗印製的《北京市民宣言》,揭露段祺瑞政府的賣國行徑,當場被捕入獄,9月16日,在各方營救下獲釋。後由李大釗護送至天津,轉赴上海。天津道上,“南陳北李,相約建黨”。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中國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中國共產黨發起組,即上海共產主義小組。9月起,把《新青年》改為上海小組機關刊物,又創辦了《勞動界》周刊、《共產黨》月刊,宣傳馬克思主義,介紹黨的組織,介紹黨的知識。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他在廣州因忙於公務未能參加,被大會選為中央局書記。後在中共的“二大”至“五大”繼續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22年,中共中央在杭州召開特別會議,在他主持下,接受了共產國際以黨內合作形式與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的建議,1923 年在廣州主持召開中共“三大”,正式作出與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的決定1923 年“二七”罷工失敗後,開始產生右傾思想,導致第一次大革命歸於失敗。1927年在黨的“八七”會議上,被撤銷總書記職務。1929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將他開除出黨。12 月,他糾合彭述之等在上海召開會議,

成立托派組織“無產者社”,被選為托派中央書記。1932年10月在上海被國民黨當局逮捕,關押在南京監獄。1933年4月開庭公審,他在法庭上進行抗辯。1937年8月獲釋。1942年5月26日,因病在鶴山坪逝世,臨時葬於江津縣城西門外鼎山麓康莊。1947年6月,其三子松年將棺運回安慶,葬在安慶北門外十里舖的葉家沖,與第一個妻子高氏合冢。

海子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出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當代青年詩人。海子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1982年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附近臥軌自殺。

海子1983年自北京大學畢業後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裡,海子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和《海子詩全編》等等。

在詩人生命里,從1984年的《亞洲銅》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後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海子創造了近200萬字的詩歌、詩劇、小說、論文和札記。比較著名的有《亞洲銅》、《麥地》、《以夢為馬》、《黑夜的獻詩——獻給黑夜的女兒》等。

鄧石如

懷寧縣 懷寧縣

鄧石如(1743~1805)原名琰,字石如,自號頑伯、完白山人等,白麟畈(五橫鄉白麟村)鄧家大屋人。他的篆書參以隸意、熔篆隸於一爐;他的隸書,集各家精髓;他的楷書,真氣瀰漫,楷則俱備;他的篆刻藝術更以獨樹一幟的風格,巍然崛起於印壇。通過長期的藝術實踐,產生了大量的藝術珍品,且形成書法理論上的獨見:"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終成雄琚中國書壇數百年而不衰的一代宗師,譽為"千年一人"。

因避仁宗諱,遂以字行,少讀書,好刻石,仿漢人印篆甚工。性廉介無所合。時翁方綱擅篆分,以石如不至其門,為之。劉墉、陸錫熊見其書,皆大驚。登門求識面。包世臣推其篆書為神品。錢坫與世臣游焦山,見壁間篆書心經曰:“此非少溫(李陽冰)不能作,世間豈有此人耶?”少嘗客江寧梅鏐家,得縱觀秦、漢以來金石善本,每種臨摹各百本。曹文填稱其四體書皆為清朝第一。工刻印,出入秦、漢,而自成一家,世稱鄧派。出生於寒門,祖、父均酷愛書畫,皆以布衣終老窮廬。鄧石如九歲時讀過一年書,停學後采樵、賣餅餌餬口。17歲時就開始了靠寫字、刻印謀生的藝術生涯,一生社會地位低下。他自己說:“我少時未嘗讀書,艱危困苦,無所不嘗,年十三四,心竊竊喜書,年二十,祖父攜至壽州,便已能訓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識字人相待。”鄧石如30歲左右時,在安徽壽縣結識了循理書院的主講梁巘,又經梁巘介紹至江寧,成為舉人梅鏐的座上客。鄧石如在江寧大收藏家梅鏐處8年,“每日昧爽起,研墨盈盤,至夜分盡墨,寒暑不輟”。不久得到曹文埴、金輔之等人的推獎,書名大振。乾隆五十五年(1790),乾隆皇帝80壽辰之際,戶部尚書曹文六月入京都,邀其同往。秋,途經山東,遂登泰山觀覽。進京後,鄧石如以書法響譽書壇。乾隆五十六年(1791),在兩湖總督畢沅處做了3年幕僚。張惠言、包世臣都曾向他學習書法。

劉蘭芝

劉蘭芝出生於漢朝,小市鎮小吏港人。自幼聰明能幹,長大後嫁與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夫妻恩愛,情投意合。然而劉蘭

芝活潑開朗的性格卻為焦母所不容。在焦母的淫威逼迫下,焦仲卿不得已休棄了劉蘭芝。劉蘭芝含辱回到娘家,勢利的兄長不顧她的反對,硬將她再嫁太守之子為妻。劉蘭芝抗婚不成,為捍衛自己的愛情和婚姻自主權,在迎娶之日投河自盡,焦仲卿聞之亦自縊殉情。劉蘭芝、焦仲卿忠貞、悲壯的愛情故事傳揚開來,打動了世人,根據他們的故事創作的漢樂府著名長詩《孔雀東南飛》一代一代流傳,成為千古愛情絕唱。

劉若宰

劉若宰(1595~1640)字胤平,號退齋,石牌區平山大塅人,明崇禎元年(1628)文科狀元、書畫家。劉若宰出生於書香門第,文思敏

捷,出口成章。擅長書畫,楷、行、草書均精絕。他常向朝廷舉薦智勇忠貞的人才,明末名將史可法由安池道監軍升為安徽巡撫,就是因為他的舉薦。崇禎十三年四月十三日,他因積勞成疾辭世。死後追贈"詹事",賜祭葬,蔭子,後因子餘王慧 仕,加贈太僕太卿。舊時縣學宮(今安慶市)前建有狀元坊,劉若宰在安慶的府邸稱"狀元府",今安慶狀元府賓館得名於此。

王星拱

王星拱(1888~1949)字撫五,高河埠王家大屋人,我國著名教育家、科學家、愛國民主人士。1916年王星拱獲英倫敦大學化學碩士學位回國,應蔡元培之聘,擔任北大化學系教授兼二院主任,歷任南京教育處處長、中央大學化學系教授兼教務長、安徽大學校長、武漢大學校長、中山大學校長,著有《科學概論》、《科學方法論》等作品。王星拱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歐洲支部,積極參加反清活動,曾與陳獨秀等共同組織大學生俱樂部,並參加《新青年》的編輯工作。王星拱斷然拒絕當局讓其去台灣的要求,後因積勞成疾於1949年10月病逝於上海,剛上任的陳毅市長以"一代完人"的輓聯,以示哀悼。

懷寧縣 懷寧縣

他既是一位自然科學家,又是一位哲學家。

作為自然科學家,他有著自發的自然科學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作為哲學家,他又深受第二代實證主義代表人物馬赫的影響,在20世紀20年代的“科玄之爭”中,站在“科學派”一邊,反對“玄學派”,同時也與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論相對立。

他在哲學上否認宇宙間有超自然主宰力量,但認為外部物質世界與主觀的“精神的我”不痛分開(《科學概論》)。認為科學的構造應以宇宙現象中的因果律為基礎,但又認為因果關係只能憑直覺獲得。肯定一切事物可知,人的認識是從未知到已知的演進過程,科學可以解決人生觀等問題。著作有《科學概論》、《科學與人生觀》、《什麼是科學方法》、《哲學方法與科學方法》等。

安徽省縣以上行政區劃

更多安徽百科知識,詳見微百科:安徽百科  
地級市市轄區縣級市
合肥市廬陽區 | 瑤海區 | 蜀山區 | 包河區 | 長豐縣 | 肥東縣 | 肥西縣 | 巢湖市 | 廬江縣
蕪湖市鏡湖區 | 弋江區 | 鳩江區 | 三山區 | 蕪湖縣 | 南陵縣 | 繁昌縣 | 無為縣
蚌埠市蚌山區 | 龍子湖區 | 禹會區 | 淮上區 | 懷遠縣 | 固鎮縣 | 五河縣
淮南市田家庵區 | 大通區 | 謝家集區 | 八公山區 | 潘集區 | 鳳台縣
馬鞍山市雨山區 | 花山區 | 金家莊區 | 當塗縣 | 含山縣 | 和縣
淮北市相山區 | 杜集區 | 烈山區 | 濉溪縣
銅陵市銅官山區 | 獅子山區 | 銅陵縣
安慶市迎江區 | 大觀區 | 宜秀區 | 桐城市 | 宿松縣 | 樅陽縣 | 太湖縣 | 懷寧縣 | 岳西縣 | 望江縣 | 潛山縣
黃山市屯溪區 | 黃山區 | 徽州區 | 休寧縣 | 歙縣 | 祁門縣 | 黟縣
滁州市琅琊區 | 南譙區 | 天長市 | 明光市 | 全椒縣 | 來安縣 | 定遠縣 | 鳳陽縣
阜陽市潁州區 | 潁東區 | 潁泉區 | 界首市 | 臨泉縣 | 潁上縣 | 阜南縣 | 太和縣
宿州市埇橋區 | 蕭縣 | 泗縣 | 碭山縣 | 靈璧縣
六安市金安區 | 裕安區 | 壽縣 | 霍山縣 | 霍邱縣 | 舒城縣 | 金寨縣
亳州市譙城區 | 利辛縣 | 渦陽縣 | 蒙城縣
池州市貴池區 | 東至縣 | 石台縣 | 青陽縣
宣城市宣州區 | 寧國市 | 廣德縣 | 郎溪縣 | 涇縣 | 旌德縣 | 績溪縣 
(參見:安徽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