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學組成】ZnSiO4。
【晶體結構】三方晶系。
【形態】六方柱狀。
【物理性質】顏色有無色或帶綠的黃色,有時呈帶黃的褐色,含錳時呈淺紅色。白色條痕。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澤和珍珠光澤。硬度5-6。比重3.89-4.18。貝殼狀斷口。性脆。
【鑑定特徵】以其顏色和透射光下為無色為特徵。
【成因及產狀】通常產於鉛鋅礦床氧化帶,系鋅礦的次生礦物,常與異極礦、白鉛礦等共生。也見於一些接觸交代礦床中,其成分中常含有多量的錳,與紅鋅礦、鋅鐵尖晶石等組合。
【主要用途】製取鋅鹽。礦物收藏與研究。
【其它】為螢光礦物,在紫外光的照射下,變成鮮艷的黃綠光。產地有美國、納米比亞、加拿大。
簡介
英文名稱willemite 矽酸鋅的礦物。化學式:zn2sio4,常含少量mno及feo。三方晶系。晶體呈帶尖錐的六方柱狀,但極少見,常見放射狀、纖維狀或鍾乳狀集合體,也有粒狀集合體。無色或白、灰、黃、橙、褐、紅、紫、藍、綠等色。透明-不透明。玻璃-油脂光澤。一軸正晶。折射率ne=1.719,no=1.691;重折率0.028。有多色性。色散0.027。在紫外和x光下常有明亮的鮮綠色螢光,還常顯示強烈持久的磷光。硬度5.5。性脆。斷口貝殼狀、解理平行中等。相對密度3.89~4.18。主要見於鉛鋅礦床的氧化帶,也有接觸交代成因。寶石級晶體來自美國新澤西州富蘭克林斯梯爾林(sterling)山,為綠色短粗柱狀晶體和綠橙色塊體,及褐色錳矽鋅礦的長柱狀晶體;加拿大魁北克產有藍色晶體;納米比亞楚梅布產無色小晶體及藍色塊體;其他如比利時、格陵蘭、辛巴威等地也有少量產出。鋅從鉛鋅礦石中提煉出來的金屬較晚,是古代7種有色金屬(銅、錫、鉛、金、銀、汞、鋅)中最後的一種。鋅金屬具藍白色,硬度2.0,熔點419.5℃,沸點911℃,加熱至100~150℃時,具有良好壓性,壓延後比重7.19。鋅能與多種有色金屬製成合金或含鋅合金,其中最主要的是鋅與銅、錫、鉛等組成的黃銅等,還可與鋁、鎂、銅等組成壓鑄合金。
鉛鋅用途廣泛,用於電氣工業、機械工業、軍事工業、冶金工業、化學工業、輕工業和醫藥業等領域。此外,鉛金屬在核工業、石油工業等部門也有較多的用途。
原料特點

目前,在地殼上已發現的鉛鋅礦物約有250多種,大約1/3是硫化物和硫酸鹽類。方鉛礦、閃鋅礦等是冶煉鉛鋅的主要工業礦物原料。
工業要求

礦石工業類型,以礦石自然類型為基礎,按礦石氧化程度可分為硫化礦石(鉛或鋅氧化率<10%)、氧化礦石(鉛或鋅氧化率>30%)、混合礦石(鉛或鋅氧化率10%~30%);按礦石中主要有用組分可分為:鉛礦石、鋅礦石、鉛鋅礦石、鉛鋅銅礦石、鉛鋅硫礦石、鉛鋅銅硫礦石、鉛錫礦石、鉛銻礦石、鋅銅礦石等;按礦石結構構造,可分為:浸染狀礦石、緻密塊狀礦石、角礫狀礦石、條帶狀礦石、細脈浸染狀礦石等。
為適應我國鉛鋅礦地質勘探工作和礦山生產建設的需要,地質礦產部和冶金工業部根據我國鉛鋅礦產資源狀況和採選冶技術條件,於1983年聯合制定並頒布《鉛鋅礦地質勘探規範》(試行),制定了鉛鋅礦一般工業指標,普查勘探中用於評價礦床有否工業價值。
礦業簡史
中華民族的祖先對鋅礦的開採、冶煉和利用曾做出過重要貢獻。中國古代“鉛”寫作“釒公”。商代

由於鉛礦中多含有銀,古代為了提取白銀,因此大量開採並冶煉鉛。
中國是最早發明煉鋅的國家。古代稱鋅為“倭鉛”。煉鋅,據史料記載至遲在10世紀的五代就已能冶煉。貴州赫章志上即有該縣媽姑地區在五代後漢高祖天福年間(公元947年)開始煉鋅的記載。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也有敘述,用爐甘石作原料,用坩堝冶煉,書中附有圖。
明、清時鋅主要用配製黃銅,供鑄錢及製造各種器皿用。約在17世紀初開始向歐洲出口鋅錠。1745年從廣州裝運鋅錠的一艘船在瑞典哥德堡觸礁沉沒,1872年被打撈起一部分鋅錠,經分析鋅含量達98.99%,可見當時中國冶煉鋅的水平是相當高的。
中國古代不僅對鉛鋅的冶煉和利用有重要創舉,而且很早就認識了鉛鋅礦的產出分帶性。在《管子地數篇》中就記載“上有陵石者,下有鉛錫赤銅”,“上有鉛者,其下有銀”。當代許多鉛鋅礦床的勘查有不少的礦區都是通過古礦硐和冶煉爐渣遺址等發現的。
近百年來,在舊中國時期鉛鋅業基礎薄弱,只有幾個規模小的礦山和工廠,採礦、選礦、冶煉基本上土法生產,最高年產量,鉛8900t、鋅7100t。新中國成立後,鉛鋅業發展很快。經過40多年來的大規模地質勘查,探明了豐富的鉛鋅礦產資源,建設了一大批國營大中型鉛鋅礦山和冶煉廠,形成了較大的採選冶生產能力,產量居於世界前列。1996年鉛精礦(金屬含量,下同)產量64.3萬t,鋅精礦(金屬含量,下同)產量112.1萬t。鉛鋅金屬產量(含礦產產量和雜產產量):鉛70.6萬t,居世界第2位;鋅118.4萬t,居世界第1位。現在不僅滿足國內需求,而且還出口鉛鋅產品,成為世界鉛鋅生產大國之一。
行業發展
中國是鋅冶煉大國,但鋅礦資源貧乏,數據顯示,中國2014年4月、5月鋅礦進口同比分別降21.50%、42.99%,鋅礦供應缺口加大的趨勢愈加明顯。國內鋅礦山產量在環保、安全整治和礦業秩序整頓行動等影響下有所下降,2014年1-5月全國生產鋅精礦同比下降4.1%至211.6萬噸。其中環保尤其值得注意,不僅是鋅礦山,中國鋅冶煉產能同樣也遭遇“環保瓶頸”,開工率難以明顯提升。
即便在鋅價大漲的階段,冶煉廠開工率也未出現大幅提高,上半年平均開工率約70%。
國際方面,2011年-2013年,國外鋅礦產量基本為負增長,分別增長-1.7%、-0.3%和0.3%。由於資源枯竭,國外鋅礦山的關閉已不可避免。
相關欄目
http://www.chinaccm.com/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