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音
拼音 tài shàng huáng dì注音 ㄊㄞˋ ㄕㄤˋ ㄏㄨㄤˊ ㄉㄧˋ
釋義
太上皇帝,簡稱太上皇或上皇,是中國封建君主專制時期,一種給予退位皇帝或當朝皇帝在世父親的頭銜,通常給予的對象是在世但已內禪的皇帝,且退位皇帝和現任皇帝系同一政權的元首。出處
《魏書·獻帝紀》:“於是群公奏曰:‘昔三皇之世,澹泊無為,故稱皇。是以漢高祖既稱皇帝,尊其父為太上皇,明不統天下。皇帝幼沖,萬機大政,猶宜陛下總之,謹上尊號太上皇帝。”《北齊書·武成帝紀》:“於是群公上尊號為太上皇帝,軍國大事,鹹以奉聞。”中國太上皇
概況
中國史上第一位正式被尊稱為太上皇的是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嬴子楚,不過秦莊襄王未曾稱帝,生前也並未稱太上皇,其太上皇之號是秦始皇稱帝後追尊的,自此之後除唐玄宗隔代追尊老子之父李敬為太上皇外,再也沒有死後被追尊為太上皇之例;第二位太上皇是漢高帝劉邦之父劉太公(劉煓tuān),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未曾為帝王卻被尊為太上皇的人。中國的最後一位太上皇是清高宗。除了部分被以武力逐離帝位的皇帝以外,一般內禪皇帝大都能得到太上皇之號。
在中國歷史上,不少內禪看似以和平方式進行,實際上皇帝卻是迫於形勢而非自願退位,如唐高祖、唐玄宗等;只有少部分的太上皇雖已內禪,但手中仍擁有實權,如北周宣帝、清高宗乾隆帝。
由於太上皇不是中國傳統政治中所固有的制度,因此其出現通常伴隨著重大歷史事件:如西晉八王之亂中的趙王倫脅持侄孫晉惠帝後矯詔繼位為帝,趙王倫稱晉惠帝為太上皇;明朝的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被胡人所俘,因為明朝大臣立其弟郕王為帝,而英宗就成為太上皇。
列表
政權 | 姓名 | 繼任或在位皇帝 | 關係 | 任期 |
---|---|---|---|---|
秦 | 秦莊襄王 | 秦始皇 嬴政 | 父 ↓ 子 | 前221年追尊 |
漢 | 劉太公 | 漢高祖 劉邦 | 父 ↓ 子 | 前201年-前197年 共4年 |
晉 | 晉惠帝 司馬衷 | 司馬倫 | 侄孫 ↓ 叔祖 | 301年 共3月 |
後涼 | 後涼太祖 呂光 | 後涼隱王 呂紹 | 父 ↓ 子 | 399年 共數日 |
北魏 | 北魏獻文帝 拓跋弘 | 北魏孝文帝 元宏 (拓跋宏) | 父 ↓ 子 | 471年-476年 共5年 |
北齊 | 北齊武成帝 高湛 | 北齊後主 高緯 | 父 ↓ 子 | 565年-568年 共3年 |
北齊 | 北齊後主 高緯 | 北齊幼主 高恆 | 父 ↓ 子 | 577年 共24日 |
北周 | 北周宣帝 宇文贇 | 北周靜帝 宇文闡 | 父 ↓ 子 | 579年-580年 共1年 |
隋 | 隋煬帝 楊廣 | 隋恭帝 楊侑 | 祖 ↓ 孫 | 617年-618年 共4月 |
唐 | 唐高祖 李淵 | 唐太宗 李世民 | 父 ↓ 子 | 626年-635年 共9年 |
武周 | 聖神皇帝 武曌 | 唐中宗 李顯 | 母 ↓ 子 | 705年 共10月 |
唐 | 唐睿宗 李旦 | 唐玄宗 李隆基 | 父 ↓ 子 | 712年-716年 共4年 |
唐 | 老子之父 李敬 | 唐玄宗 李隆基 | 祖先 ↓ 後代 | 743年3月追尊 |
唐 | 唐玄宗 李隆基 | 唐肅宗 李亨 | 父 ↓ 子 | 756年-762年 共6年 |
燕 | 燕光烈帝 安祿山 | 進刺王 安慶緒 | 父 ↓ 子 | 757年 共數日 |
唐 | 唐順宗 李誦 | 唐憲宗 李純 | 父 ↓ 子 | 805年-806年 共4月 |
唐 | 唐昭宗 李曄 | 李裕 | 父 ↓ 子 | 900年-901年 共2個月 |
宋 | 宋徽宗 趙佶 | 宋欽宗 趙桓 宋高宗 趙構 | 父 ↓ 子 | 1125年-1135年 共10年 |
宋 | 宋高宗趙構 | 宋孝宗 趙昚 | 養父 ↓ 養子 | 1162年-1187年 共25年 |
宋 | 宋孝宗 趙昚 | 宋光宗 趙惇 | 父 ↓ 子 | 1189年-1194年 共5年 |
宋 | 宋光宗趙惇 | 宋寧宗 趙擴 | 父 ↓ 子 | 1194年-1200年 共6年 |
西遼 | 西遼帝 耶律直魯古 | 西遼帝 屈出律 | 岳父 ↓ 女婿 | 1211年-1213年 共2年 |
西夏 | 西夏神宗 李遵頊 | 西夏獻宗 李德旺 | 父 ↓ 子 | 1224年-1226年 共2年 |
明 | 明英宗 朱祁鎮 | 明代宗 朱祁鈺 | 兄 ↓ 弟 | 1449年-1457年 共8年 |
清 | 清高宗 弘曆 | 清仁宗 顒琰 | 父 ↓ 子 | 1795年-1799年 共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