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6年

806年,唐朝年表,即唐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元年。

中國紀年

806年,唐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元和元年

本年年表

國外大事記
空海日本平城天皇即位,為第51代天皇。
斯拉夫文德人向查理曼臣服。
公元805年4月9日:桓武天皇,日本第50代天皇逝世。
空海於公元806年回日本後,帶走大批佛學經典和其它書籍。在日本奈良東大寺建立了日本的密宗——真言宗。
元和元年(公元806年)三月,入唐僧空海回日本途經越州,朱少乘、朱少瑞、鴻漸等人賦詩相送,唐僧人鴻漸寫了一首《送空海上人朝謁後歸日本國》。
中國大事記
徐昂梅彪撰《石藥爾雅》於元和丙戌也就是公元806年。
唐憲宗元和年間(公元806年到820年),煉丹家清虛子有“伏火礬法”,所用藥物是硝石、硫黃備二兩,馬兜鈴(含碳)三錢半,和孫思邈“伏硫黃法”用藥幾乎完全相同。
水目山上的殿宇修建於唐代,公元806年,普濟慶光禪師首建殿宇。自此水目山逐漸開創為佛山勝地。
唐憲宗即位時(公元806年),徐昂任司天之官,這時徐昂曾獻上一部名叫觀象歷的新曆法,公元807年,該曆法即被正式頒行全國。
“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後,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長恨歌》,著名詩人白居易作於元和元年(公元806年)。
水目山公元806年,因地官吏推薦,唐憲法宗宣召德聰和尚入京參與一次盛大法會,祈禱國泰民安及皇圖鞏固,獲賜紫衣金缽。
朴席鎮在唐代元和年間(公元806年),所產草蓆即“莞席細薴”的美稱,與揚州的銅鏡、玉器等並為貢品。
《元和郡縣圖志》寫於憲宗元和年間(公元806年-公元820年)。
公元806年春所作的《首春逢耕者》是柳宗元到永州後的第一篇詩作。
李肇公元806年寫的《國史補》。

歷史大事

改元元和
元和元年(八0六)正月一日,憲宗帥群臣詣興莊宮上太上皇尊號,次日赦天下,改元元和。
順宗卒
元和元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崩於興慶宮,年四十六。
劉辟反
劉辟既為西川節度副使,知節度事,更加驕橫,又求兼領三川,憲宗不許,辟遂發兵執東川節度使李康於梓州(今四川三台),欲使同幕盧文若為東川節度使。憲宗欲討劉辟而不敢輕意用兵,公卿議者也認為蜀地險固難取,唯宰相杜黃裳說:“劉辟不過一狂戇書生,取之如拾草芥。臣知神策軍使高崇文勇略可用,願陛下專以軍事委之,不要置監軍,一定能敗劉辟。”憲宗從之。翰林學士李吉甫也勸憲宗討蜀。元和元年(八0六)正月二十三日,命左神策行營節度使高崇文帥步騎五千為前鋒,神策京西行營兵馬使李元奕帥步騎二千為次軍,與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同討劉辟。高崇文兵屯長武城(今陝西長武西北),練卒五千,常如寇至,卯時受詔,辰時即行,器械糧糗,一無所闕。正月二十九日,崇文出鈄谷(今陝西太白),李元奕出駱谷(今陝西佛坪),同進軍梓州。
楊惠琳拒朝命被殺
初,永貞元年(八0五)八月十九日,夏綏(今內蒙古烏審旗白城子、陝西綏德)節度使韓全義入朝。以其甥楊惠琳知留後事。杜黃裳因為全義討吳少誠兵敗無功,又驕蹇不遜,令其致仕。元和元年(八0六)三月,以右驍衛將軍李演為夏綏節度使。而惠琳勒兵拒之,並上表說將士逼己為節度使。河東節度使嚴綬表請討之,詔河東軍、天德軍(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東北)合擊惠琳,綬遂遣牙將阿跌光進及弟光顏帥兵討之。三月十七日,夏州兵馬使張承金斬惠琳,傳首京師。
劉辟兵敗被誅
元和元年(八0六)二月,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克劍州(今四川劍閣),斬其刺史文德昭。三月,高崇文帥兵自閬州(今四川閬中)進軍梓州,劉辟部將邢泚引兵逃走,崇文入屯梓州。劉辟又歸李康於崇文以求自雪,崇文因為康敗軍失守,遂殺之。三月十三日,憲宗下制削奪劉辟官爵。東川節度使韋丹至漢中,上表說:“高崇文帥兵遠來,沒有資糧,如果與其梓州,必能有功。”四月四日,以崇文為東川節度副使,知節度事。劉辟又於鹿頭關(今四川綿竹東)築城,連設八道柵,屯兵萬餘人以拒高崇文。六月五日,崇文擊敗之。劉辟又置柵於關東萬勝堆。六日,崇文遣部將高霞寓攻奪之,凡八戰皆勝。八日,高崇文又敗劉辟於德陽(今四川德陽)。十一日,又敗之於漢州(今四川金堂西北)。嚴礪部將嚴秦也敗劉辟兵萬餘人於綿州石碑谷(今四川綿竹北)。七月二十二日,高崇文又敗劉辟兵萬人於玄武(今四川中江)。九月十二日,高崇文敗劉辟之兵於鹿頭關,嚴秦敗劉辟兵於神泉(今四川安縣南)。河東軍將阿跌光顏帥兵深入,斷其糧道,於是劉辟綿江柵將李文悅、鹿頭守將仇良輔皆以城降於崇文,士卒降者萬計。崇文遂帥兵長驅直入,直指成都,所向崩潰,九月二十一日,克成都。劉辟、盧文若帥數十騎西奔吐蕃,崇文遣部將高霞寓追擒劉辟,文若投水而死。崇文入成都,休息士卒,秋毫不犯,檻劉辟送於京師。斬其大將邢泚及館驛巡官沈衍,其餘皆不問罪。軍府事無巨細,命遵韋南康皋故事。十月,下制割資州(今四川資中)、簡州(今四川簡陽)、陵州(今四川仁壽)、榮州(今四川榮縣)、昌州(今四川榮昌)、瀘州(今四川瀘州)等六州隸於東川。十月七日,以高崇文為西川節度使。十月九日,以嚴礪為東川節度使。十月二十九日,劉辟被送至長安,族誅之。
策試製舉
元和元年(八0六)四月十三日,策試製舉之士,其中及第者有校書郎元稹、白居易、前進士蕭俛、沈傳師及監察御史獨孤郁等人。四月二十八日,以元稹為右拾遺,獨孤郁為左拾遺,白居易為盩厔(今陝西周至)縣尉,集賢校理,蕭俛為右抬遺,沈傳師為校書郎。
李巽為度支鹽鐵轉運使
宰相杜佑請解己財賦之職,並舉薦兵部侍郎、度支使、鹽鐵轉運副使李巽自代。元和元年(八0六)四月十四日,加佑司徒,罷其鹽鐵轉運使,以李巽為度支、鹽鐵轉運使。巽也是唐代著名理財家,是劉晏之後第一人。其掌使職一年之中,征課所入,類晏之多;明年過之;又一年,加一百八十萬緡。
李師古
元和元年(八0六)閏月一日,平盧節度使李師古死。其判官高沐、李公度密不發喪,暗中迎其異母弟李師道於密州(今山東諸城),奉以為節度副使。李師道總軍務後,長時間朝命未至,高沐勸師道遣使奉表至京師,輸兩稅,申報官吏。八月九日,朝廷以師道為平盧留後、知鄆州軍事。十月二十三日,以李師道為平盧節度使。
征李渤為左拾遺
元和元年(八0六)九月二十一日,下詔征少室山人李渤為左拾遺。渤稱病不至,但朝政有所得失,渤輒附奏陳論。
柳晟為山南西道節度使
元和元年(八0六)十月十一日,以將作監柳晟為山南西道節度使。晟至漢中,漢中府兵討劉辟還,猶未至城,又詔遣戍梓州(今四川三台),軍士怨怒,迫脅監軍謀作亂。柳晟聽說後,疾驅入城,慰勞軍士,並說:“西川節度使劉辟因不受詔命,所以你們得以討之立功;如果你們也不奉詔命,別人也同樣會討伐你們而立功。”軍士聽後皆拜謝,請奉詔書往戍梓州,軍府因此得安。
王紹為武寧節度使
武寧(今江蘇徐州)節度使張愔因病上表請代。元和元年(八0六)十一月十九日,征張愔為工部尚書,以東都留守王紹代之為節度使。又以濠州(今安徽鳳陽)、泗州(今江蘇盱眙)二州隸之。徐人喜增二州,故不為亂。紹,太原人,前此已官戶部尚書八年,主會計有績。
吐突承璀為左神策中尉
元和元年(八0六)十一月二十七日,以內常侍吐突承璀為左神策中尉。承璀曾侍奉憲宗於東宮,以乾敏得幸。
回紇入貢
元和元年(八0六),回紇入貢,並帶來摩尼教士,於唐置寺處之。因為回紇信奉摩尼教,其可汗常與摩尼教士議論國事。按:摩尼教即明教,晉代即已傳入中國,然建寺則始於唐大曆三年(七六八)在長安,賜額為“大雲光明寺”。回鶻摩尼(如佛教之僧)之來則始於元和初,故史稱“其法,日晏乃食,飲水茹葷而不食乳酪。”所記乃摩尼之生活起居而非其宗教儀式。
顧況卒
元和元年(八0六),顧況卒,生年不詳。況,字逋翁,蘇州人。至德二年(七五七),登進士第。歷任校書郎、著作郎。晚年隱居茅山,煉丹修道,自號華陽山人。性情詼謔,工詩善畫。明入輯有《華陽集》三卷行世。

通鑑記載

憲宗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上之上元和元年(丙戌,公元八零六年)
春,正月,丙寅朔,上帥群臣詣興慶宮上上皇尊號。
丁卯,赦天下,改元。
辛未,以鄂岳觀察使韓皋為奉義節度使。癸酉,以奉義留後伊宥為安州刺史兼安州留後。宥,慎之子也。壬午,加成德節度使王士真同平章事。
甲申,上皇崩於興慶宮。
劉辟既得旌節,志益驕,求兼領三川,上不許。辟遂發兵圍東川節度使李康於梓州,欲以同幕盧文若為東川節度使。推官莆田林蘊力諫辟舉兵,辟怒,械繫於獄,引出,將斬之,陰戒行刑者使不殺,但數礪刃於其頸,欲使屈服而赦之。蘊叱之曰:“豎子,當斬即斬,我頸豈汝砥石邪!”辟顧左右曰:“真忠烈之士也!”乃黜為唐昌尉。上欲討辟而重於用兵,公卿議者亦以為蜀險固難取,杜黃裳獨曰:“辟狂戇書生,取之如拾芥耳!臣知神策軍使高崇文勇略可用,願陛下專以軍事委之,勿置監軍,辟必可擒。”上從之。翰林學士李吉甫亦勸上討蜀,上由是器之。戊子,命左神策行營節度使高崇文將步騎五千為前軍,神策京西行營兵馬使李元奕將步騎二千為次軍,與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同討辟。時宿將名位素重者甚眾,皆自謂當征蜀之選,及詔用崇文,皆大驚。
上與杜黃裳論及籓鎮,黃裳曰:“德宗自經憂患,務為姑息,不生除節帥。有物故者,先遣中使察軍情所與則授之。中使或私受大將賂,歸而譽之,即降旄鉞,未嘗有出朝廷之意者。陛下必欲振舉綱紀,宜稍以法度裁製蕃鎮,則天下可得而理也。”上深以為然,於是始用兵討蜀,以至威行兩河,皆黃裳啟之也。
高崇文屯長武城,練卒五千,常如寇至,卯時受詔,辰時即行,器械糗糧,一無所闕。甲午,崇文出斜谷,李元奕出駱谷,同趣梓州。崇文軍至興元,軍士有食於逆旅,折人匕箸者,崇文斬之以徇。
辟陷梓州,執李康。二月,嚴礪拔劍州,斬其刺史文德昭。
奚王誨落可入朝。丁酉,以誨落可為饒樂郡王,遣歸。
癸丑,加魏博節度使田季安同平章事。
戊午,上與宰相論:“自古帝王,或勤勞庶政,或端拱無為,互有得失,何為而可?”杜黃裳對曰:“王者上承天地宗廟,下撫百姓四夷,夙夜憂勤,固不可自暇自逸。然上下有分,紀綱有敘,苟慎選天下賢才而委任之,有功則賞,有罪則刑,選用以公,賞刑以信,則誰不盡力,何求不獲哉!明主勞於求人,而逸於任人,此虞舜所以能無為而治者也。至於簿書獄市煩細之事,各有司存,非人主所宜親也。昔秦始皇以衡石程書,魏明帝自按行尚書事,隋文帝衛士傳餐,皆無補於當時,取譏於後來,其耳目形神非不勤且勞也,所務非其道也。夫人主患不推誠,人臣患不竭忠。苟上疑其下,下欺其上,將以求理,不亦難乎!”上深然其言。
三月,丙寅,以神策京西行營節度使范希朝為右金吾大將軍。
高崇文引兵自閬州趣梓州,劉辟將邢泚引兵遁去,崇文入屯梓州。辟歸李康於崇文以求自雪,崇文以康敗軍失守,斬之。丙子,嚴礪奏克梓州。丁丑,制削奪劉辟官爵。
初,韓全義入朝,以其甥楊惠琳知夏綏留後。杜黃裳以全義出征無功,驕蹇不遜,直令致仕,以右驍衛將軍李演為夏綏節度使。惠琳勒兵拒之,表稱“將士逼臣為節度使”。河東節度使嚴綬表請討之。詔河東、天德軍合擊惠琳,綬遣牙將阿跌光進及弟光顏將兵赴之,光進本出河曲步落稽,兄弟在河東軍皆以勇敢聞。辛巳,夏州兵馬使張承金斬惠琳,傳首京師。東川節度使韋丹至漢中,表言“高崇文客軍遠斗,無所資。若與梓州,綴其士心,必能有功。”夏,四月,丁酉,以崇文為東川節度副使、知節度事。
潘孟陽所至,專事游宴,從僕三百人,多納賄賂。上聞之,甲辰,以孟陽為大理卿,罷其度支、鹽鐵轉運副使。
丙午,策試製舉之士,於是校書郎元稹、監察御史獨孤郁、校書郎下邽白居易、前進士蕭俛、沈傳師出焉。郁,及之子;俛,華之孫;傳師,既濟之子也。
杜佑請解財賦之職,仍舉兵部侍郎、度支使、鹽鐵轉運副使李巽自代。丁未,加佑司徒,罷其鹽鐵轉運使,以巽為度支、鹽鐵轉運使。自劉晏之後,居財賦之職者,莫能繼之。巽掌使一年,征課所入,類晏之多,明年過之,又一年加一百八十萬緡。
戊申,加隴右經略使、秦州刺史劉澭保義軍節度使。
辛酉,以元稹為右拾遺,獨孤郁為左拾遺,白居易為盩厔尉、集賢校理,蕭俛為右拾遺,沈傳師為校書郎。
稹上疏論諫職,以為:“昔太宗以王珪、魏徵為諫官,宴遊寢食未嘗不在左右,又命三品以上入議大政,必遣諫官一人隨之,以參得失,故天下大理。今之諫官,大不得豫召見,次不得參時政,排行就列,朝謁而已。近年以來,正牙不奏事,庶官罷巡對,諫官能舉職者,獨誥命有不便則上封事耳。君臣之際,諷諭於未形,籌畫於至密,尚不能回至尊之盛意,況於既行之誥令,已命之除授,而欲以咫尺之書收絲綸之詔,誠亦難矣。願陛下時於延英召對,使盡所懷,豈可置於其位而屏棄疏賤之哉!”頃之,復上疏,以為:“理亂之始,必有萌象。開直言,廣視聽,理之萌也;甘諂諛,蔽近習,亂之象也。自古人主即位之初,必有敢言之士,人主苟受而賞之,則君子樂行其道,競為忠讜;小人亦貪其利,不為回邪矣。如是,則上下之志通,幽遠之情達,欲無理得乎!苟拒而罪之,則君子卷懷括囊以保其身,小人阿意迎合以竊其位矣。如是,則十步之事,皆可欺也,欲無亂得乎!昔太宗初即政,孫伏伽以小事諫,太宗喜,厚賞之。故當是時,言事者惟患不深切,未嘗以觸忌諱為憂也。太宗豈好逆意而惡從欲哉?誠以順適之快小,而危亡之禍大故也。陛下踐祚,今已周歲,夫聞有受伏伽之賞者。臣等備位諫列,曠日彌年,不得召見,每就列位,屏氣鞠躬,不敢仰視,又安暇議得失,獻可否哉!供奉官尚爾,況疏遠之臣乎!此蓋群下因循之罪也。”因條奏請次對百官、復正牙奏事、禁非時貢獻等十事。
稹又以貞元中王伾、王叔文伎術得幸東宮,永貞之際幾亂天下,上書勸上早擇修正之士使輔導諸子,以為:“太宗自為蕃王,與文學清修之士十八人居。後代太子、諸王,雖有僚屬,日益疏賤,至於師傅之官,非眊聵廢疾不任事者,則休戎罷帥不知書者為之。其友諭贊議之徒,尤為冗散之甚,搢紳皆恥由之。就使時得僻老儒生,越月逾時,僅獲一見,又何暇傅之德義,納之法度哉!夫以匹士愛其子,猶知求明哲之師而教之,況萬乘之嗣,系四海之命乎!”上頗嘉納其言,時召見之。
壬戌,邵王約薨。
五月,丙子,以橫海留後程執恭為節度使。
庚辰,尚書左丞、同平章事鄭餘慶罷為太子賓客。
辛卯,尊太上皇后為皇太后。
劉辟城鹿頭關,連八柵,屯兵萬餘人以拒高崇文。六月,丁酉,崇文擊敗之。辟置柵於關東萬勝堆。戊戌,崇文遣驍將范陽高霞寓攻奪之,下瞰關城,凡八戰皆捷。
加盧龍節度使劉濟兼侍中。己亥,加平盧節度使李師古兼侍中。
庚子,高崇文破劉辟於德陽。癸卯,又破之於漢州。嚴礪遣其將嚴秦破辟眾萬餘人於綿州石碑谷。
初,李師古有異母弟曰師道,常疏斥在外,不免貧窶。師古私謂所親曰:“吾非不友於師道也,吾年十五擁節旄,自恨不知稼穡之艱難。況師道復減吾數歲,吾欲使之知衣食之所自來,且以州縣之務付之,計諸公必不察也。”及師古疾篤,師道時知密州事,好畫及觱篥。師古謂判官高沐、李公度曰:“迨吾之未亂也,欲有問於子。我死,子欲奉誰為帥乎!”二人相顧未對。師古曰:“豈非師道乎?人情誰肯薄骨肉而厚他人,顧置帥不善,則非徒敗軍政也,且覆吾族。師道為公侯子孫,不務訓兵理人,專習小人賤事以為己能,果堪為帥乎?幸諸公審圖之!”閏月,壬戌朔,師古薨。沐、公度秘不發喪,潛逆師道於密州,奉以為節度副使。
秋,七月,癸丑,高崇文破劉辟之眾萬人於玄武。甲午,詔:“凡西川繼援之兵,悉取崇文處分。”
壬寅,葬至德大聖大安孝皇帝於豐陵,廟號順宗。
八月,壬戌,以妃郭氏為貴妃。
丁卯,立皇子寧為鄧王,寬為澧王,宥為遂王,察為深王,寰為洋王,寮為絳王,審為建王。
李師道總軍務,久之,朝命未至。師道謀於將佐,或請出兵掠四境。高沐固止之,請輸兩稅,申官吏,行鹽法,遣使相繼奉表詣京師。杜黃裳請乘其未定而分之。上以劉辟未平,己巳,以師道為平盧留後、知鄆州事。堂後主書滑渙久在中書,與知樞密劉光琦相結,宰相議事有與光琦異者,令渙達意,常得所欲,杜佑、鄭糹因等皆低意善視之。鄭餘慶與諸相議事,渙從旁指陳是非,餘慶怒叱之。未幾,罷相。四方賂遺無虛日,中書舍人李吉甫言其專恣,請去之。上命宰相闔中書四門搜掩,盡得其奸狀,九月。辛丑,貶渙雷州司戶,尋賜死。籍沒,家財凡數千萬。
壬寅,高崇文又敗劉辟之眾於鹿頭關,嚴秦敗劉辟之眾於神泉。河東將阿跌光顏將兵會高崇文於行營,愆期一日,懼誅,欲深入自贖,軍於鹿頭之西,斷其糧道,城中憂懼。於是辟、綿江柵將李文悅、鹿頭守將仇良輔皆以城降於崇文。獲辟婿蘇強,士卒降者萬計。崇文遂長驅直指成都,所向崩潰,軍不留行。辛亥,克成都。劉辟、盧文若帥數十騎西奔吐蕃,崇文使高霞寓等追之,及於羊灌田。辟赴江不死,擒之。文若先殺妻子,乃係石自沉。崇文入成都,屯於通衢,休息士卒,市肆不驚,珍寶山積,秋毫不犯,檻劉辟送京師。斬辟大將邢泚、館驛巡官沈衍,餘無所問。軍府事無巨細,命一遵韋南康故事,從容指扌為,一境皆平。
初,韋皋以西山運糧使崔從知邛州事,劉辟反,從以書諫辟;辟發兵攻之,從嬰城固守;辟敗,乃得免。從,融之曾孫也。
韋皋參佐房式、韋乾度、獨孤密、符載、郗士美、段文昌等素服麻屨,銜土請罪。崇文皆釋而禮之,草表薦式等,厚贐而遣之。目段文昌曰:“君必為將相,未敢奉薦。”載,廬山人;式,琯之從子;文昌,志玄之玄孫也。
辟有二妾,皆殊色,監軍請獻之,崇曰:“天子命我討平凶豎,當以撫百姓為先,遽獻婦人以求媚,豈天子之意邪!崇文義不為此。”乃以配將吏之無妻者。
杜黃裳建議征蜀及指受高崇文方略,皆懸合事宜。崇文素憚劉澭,黃裳使謂之曰:“若無功,當以劉澭相代。”故能得其死力。及蜀平,宰相入賀,上目黃裳曰:“卿之功也!”
辛巳,詔征少室山人李渤為左拾遺。渤辭疾不至,然朝政有得失,渤輒附奏陳論。
冬,十月,甲子,易定節度使張茂昭入朝。
制割資、簡、陵、榮、昌、瀘六州隸東川。房式等未至京師,皆除省寺官。丙寅,以高崇文為西川節度使。戊辰,以嚴礪為東川節度使。庚午,以將作監柳晟為山南西道節度使。晟至漢中,府兵討劉辟還,未至城,詔復遣戍梓州,軍士怨怒,,脅監軍,謀作亂。晟聞之,疾驅入城,慰勞之,既而問曰:“汝曹何以得成功?’對曰:“誅反者劉辟耳。”晟曰:“辟以不受詔命,故汝曹得以立功,豈可復使它人誅汝以為功邪?’眾皆拜謝,請詣戍所如詔書。軍府由是獲安。壬午,以平盧留後李師道為節度使。
戊子,劉辟至長安,並族黨誅之。
武寧節度使張愔有疾,上表請代。十一月,戊申,征愔為工部尚書,以東都留守王紹代之,復以濠、泗二州隸武寧軍。徐人喜得二州,故不為亂。
丙辰,以內常侍吐突承璀為左神策中尉。承璀事上於東宮,以乾敏得幸。
是歲,回鶻入貢,始以摩尼偕來,於中國置寺處之。其法日晏乃食,食葷而不食湩酪。回鶻信奉之,可汗或與議國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