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含義
公益是個人或組織自願通過做好事、行善舉而提供給社會公眾的公共產品。在這裡,做好事、行善舉是對個人或組織行為的價值判斷;行動的結果是向非特定的社會成員提供公益產品。
公益活動是現代社會條件下的產物,是公民參與精神的表征。公益活動要生產出有利於提升公共安全、有利於增加社會福利的公共產品。在組織公益活動時,要遵循公德、符合公意,努力形成參與者多贏共益的良好氛圍。因而,公益活動至少應包含公民、公共、公德、公意和共益等五個要素。
“公益”為後起詞,五四運動後方才出現,其意是“公共利益”,“公益”是它的縮寫。五四運動前,是沒有或者很少有“公共利益”這個概念的。最早的大家用例見於魯迅的文章。魯迅《準風月談·外國也有》:“只有外國人說我們不問公益,只知自利,愛金錢,卻還是沒法辯解。”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一幕:“王太太有兩位姓張的內侄女,很熱心公益,在霞飛路一個什麼婦女改良會盡義務。”西方的教科書里常常提及:公益是一門實踐的學問。“公益”在漢英詞典中的解釋為public welfare (來源:Dr.eye譯典通字典)。
公益(Istis1ah)也是伊斯蘭教法專用語。馬立克教法學派輔助立法、司法原則。阿拉伯語“伊斯提斯拉赫”的意譯,原意為“公共利益”或“福利”,亦稱“麥斯萊哈”(Maslahah)。指法學家在創製律例、教法官在審理案件、決定法律適用時,出於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不拘泥於法律詞句,而採取靈活變通的方法、原則,以求得更公正的結論或判決。例如,為了維護社會治安,使人們能夠安居樂業,可以不受同態復仇原則(基薩斯)的限制,而將情節惡劣、手段殘忍但只謀殺一人的合夥殺人犯全部處以死刑。此方法、原則系對公認的類比方法一種有條件的保留,只限於特殊情況下運用,它反映了重視當地民俗習慣的古代麥地那法學派的司法傳統。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秘書長塗猛認為,在“慈善”前冠以“傳統”,在“公益”前冠以“現代”,成其為“傳統慈善”和“現代公益”是有意義的。如此,指出了公益源於慈善,又發展了慈善。如何發展的?有人形象地稱之為:慈善授人以魚,公益授人以漁。公益不僅要幫助人解決眼前的困難,還要幫助人提高能力,最終讓受益人自己解放自己。這其實是道明了現代公益的核心價值觀:助人自助(有人概括為“利他主義”,有人概括為“助人”,我以為“助人自助”最好)。
2007年初,東江曾在《廣州日報》撰文《感潘岳倡議把“慈善”改叫“公益”吧!》中指出:慈善或公益意思似乎差不多,都是儘自己之力幫助別人,對他人、對社會作貢獻。但仔細推敲,發現兩者之間還真有區別。
首先,慈善主要是從個體主觀的角度,公益則是社會客觀的要求。公益者,公共利益、公眾權益也。作為公民、社會的一成員,任何人都既有幫助別人的義務,也有得到別人幫助的權利。
其次,從捐贈者的角色看,如果把捐贈定位於慈善,那么捐不捐只在個人一念之間,捐出去是發慈悲、做善事,不捐也大可心安理得;公益則不同,作為一種公眾事務,所有公眾都有參與的責任。
再次,從接受捐贈者的角度看,如果說收到慈善款,多少有點得到“施捨”的感覺,甚至會產生“欠債”的心理;若說得到公益資助,他會更多地感覺到公民權益的保障、社會的溫暖,他當然也會感恩,既感激捐贈者個人,更感激社會和公眾的關愛。
公益組織及非營利組織含義的理解社會公益組織,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不把利潤最大化當作首要目標,且以社會公益事業為主要追求目標的社會組織。早先的公益組織主要從事人道主義救援和貧民救濟活動,很多公益組織起源於慈善機構。西方一些學者把公益組織統歸於非政府組織,我國一些學者則把它稱作第三部門或非營利機構,以區別於政府組織和企業組織等。
關於社會公益組織的概念,目前還沒有一致的、普遍認可的定義。較為普遍的看法是,社會公益組織是一種合法的、非政府的、非營利的、非黨派性質的、非成員組織的、實行自主管理的民間志願性的社會中介組織,其主要活動是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和解決各種社會性問題。
公益的起源
在國外,早就把公益事業的實施交到了社會的手上。因為商業企業的加入,既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公益事業,同時企業也能通過廣告收回利益。政府只是組織功能。
但在中國,實施的難度是很大的。一般政府是公益事業發起者,而非企業。但目前,已有不少公益組織不斷萌芽、發展起來,公益事業也逐漸走入媒體和公眾視野。
在我們身邊,已有許多公益組織在默默地工作著,它們主要在自然環保、健康、教育扶貧、殘疾助老、婦女兒童、法律援助等方面發揮重大的作用。公益實踐
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活動由大學生髮起或參與,以利他為內容,以公共利益為目標指向。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是服務社群的一種方式,也是大學生觀察和研究社會的途徑。經由這一渠道,有利於大學生把專業知識套用到社會服務之中,拓展了青年大學生的視野,也為社會公益事業帶來了新的動力。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具有自願性、社會性、利他性、學習性以及多方聯動性等多重屬性,體現了青年學子接觸社會、參與社會、改善社會的良好願望。(一)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的自願性
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是大學生自願參與的一種善意的舉動,是以大學生的自願自覺為前提,並不是出於政府或學校的強制。當然,政府部門或高校出於鼓勵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參與社會以及回饋社會的良好意願,制定一些政策或採取相關措施來推動大學生進行社會公益實踐,只要這些措施和辦法是倡導性的而不是強制性的,並且大學生是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選擇參加與否的,就應多從正面的角度予以支持和理解。否則,政府和高校在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中就會成為不作為的相關方,資源的配置和公益生態系統也因此變得極不完整。
(二)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的社會性
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是在社會領域踐行,其活動平台是在社會,服務對象的指向也應具有社會方面的特徵,而不是服務經濟部門或私人部門。參與社會公益實踐的大學生應該走出校園,在了解社會民情及環境特徵的基礎上參與服務活動。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的社會性,也意味著大學生公益實踐將產生一定的社會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將改善社會某方面狀況,或促成社會的發展進步。
(三)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的利他性
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具有利他性,不以私利為目的,以更多人的公共好處為目標,從社會公益實踐項目的設計初始便應確立“公益”這個核心價值。青年大學生群體普遍具有熱心公益、胸懷理想、有所作為的心理特點,青春、理想、激情與公益的結合,將激發出大學生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的強大動力,使得青年大學生成為推動社會福利發展的重要力量。
(四)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的學習性
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是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一種方式。在這裡,“實踐”指的是學習實踐,是把理論和專業知識在現實中加以套用,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學生學習,也就是通過“做”來進行的“學習”。所以,在推動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時,應強調其“在做中學”的意涵,讓大學生把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和專業學習有機結合起來。大學生是在高等學校接受教育的人,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在推動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時,要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高度讓學生參與社會、服務他人並最終提升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而,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無論具有多么重大的意義,但其最基本的還應回歸教育的本質,促成學生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五)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的多方聯動性
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活動,既可以是大學生自身發起,也可以是大學生參與學校、政府組織、民間非營利機構等組織的公益活動中,最重要的是深入到基層民眾中去。因而,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是多方聯動的。不能誤認為,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必須只能由大學生自己組織發動,而應從資源整合的角度考慮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活動,從整體社會系統的角度考量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項目的設計與實施。
無論發起者或組織方是誰,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實踐活動主要是在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過程中開闊視野、提升能力和完善自我。因而,利他性和學習性是大學生社會公益實踐最為根本的屬性。社會公益實踐可以把大學生個人發展與社會的整體繁榮緊密聯繫起來,通過兩者的有效互動而相得益彰。社會公益實踐的核心是“人”,既是服務“人”的公益行動,也是培養“人”的有效方法。通過促成大學生參與社會服務,可以達到促成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的目的,從而實現培養他們的擔當精神、探索精神、創造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
著名公益組織
下面是海內外一些著名的公益組織,它們往往以基金會、協會、慈善信託、社團等機構或組織出現。
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ed Cross and Red Crescent Societies) 是獨立的非政府的人道主義團體。它是各國紅十字會和紅新月會的國際性聯合組織。總部設在日內瓦。
國際紅十字會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堅持公正和不偏不依的立場,在世界各地工作,以幫助那些受武裝衝突或國家內部動亂影響的人們。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是一個人道組織,其總部在日內瓦。它的使命是由整個國際社會所賦予的,即:落實國際人道法規則的監督者。它是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的創始機構。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與國家始終保持對話,但它在任何時候又保持自己的獨立性。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只有能獨立於任何政府和權威以外,才能為武裝衝突的受害者的利益工作。而服務於戰爭受害者則是人道工作的核心 。
中國紅十字會正在實施一系列改革措施,推進紅十字事業發展,其具體內容如下:
改革和完善紅十字會內部治理結構,創新管理模式,強化民主決策機制,提高組織執行能力;
加大上級紅十字會對下級紅十字會的督導力度;
嚴格執行信息公開制度,做到資金募集、財務管理、招標採購、分配使用等捐贈信息公開透明,切實保障捐贈人和社會公眾的知情權、監督權;
建立和完善法律監督、政府監督、社會監督、自我監督相結合的綜合性監督體系;完善經費審查監督制度,建立社會監督委員會,對捐贈款物的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等。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成立於1948年,總部設在瑞士,是世界上成立最早、規模最大的世界性自然保護組織。其宗旨是:利用科學途徑促進自然資源的利用和保護,以便為人類目前和未來的利益服務;保護潛在的再生自然資源,維護生態平衡;保護未被特殊保護的土地或管轄的海域,使其自然資源得以保護;使其眾多的動植物品種和數量得以保持在適當的數量範圍內;保護倖存的、有代表性的或特殊性的動植物群體的土地和新鮮海域;制定特殊措施以保證植物和動物群體品種不受傷害或滅絕。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
綠色和平是一個非牟利的組織,並在四十個地方設有分部,遍布歐美、亞洲及太平洋等地。
綠色和平獨立於任何政府、組織和個人的影響,並嚴格不接受政府、財團或政治團體的資助。所有費用全賴於熱心市民和獨立基金的直接捐助,以維持獨立性。
作為一個國際環抱組織,綠色和平致力於阻止任何威脅地球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活動,並發起了一系列的環保運動,如制止氣候變暖,保護原始森林,停止海洋污染,阻止捕鯨,反對基因工程,停止核威脅,減少有毒物質和促進可持續貿易等。
野生動物保護組織
野生動物保護組織(WCS)是一個保護野生動物為宗旨的公益組織。他們通過教育,建立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動物園等行動,改變人們對自然的態度,讓人們意識到動物和人類一樣擁有同樣的生存權利。
世界自然基金會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是世界最大的、經驗最豐富的獨立性非政府環境保護機構。在全球擁有470萬支持者以及一個在96個國家活躍著的網路。從1961年成立以來,世界自然基金會在6大洲的153個國家發起或完成了12000個環保項目。目前世界自然基金會通過一個由27個國家級會員、21個項目辦公室及5個附屬會員組織組成的全球性的網路在北美洲、歐洲、亞太地區及非洲開展工作。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通過減少商業剝削和野生動物交易, 保護動物棲息地及救助陷於危機和苦難中的動物來提高野生與伴侶動物的福利。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積極尋求途徑,喚起公眾參與,制止對動物的殘酷虐待,推動政府機構制定使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動物福利和保護政策。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以宣揚公平,仁慈對待一切動物為宗旨。改善動物的生存環境,保護瀕臨滅絕的種群,杜絕對動物的殘暴虐待,倡導對所有生命的尊重和愛護。
中華慈善總會
中華慈善總會(CCF)是經中國政府批准的民間慈善機構,全國性社團法人,現在全國各地已經擁有79個團體會員,他們均為地方慈善組織。
中國福利會
中國福利會由孫中山夫人宋慶齡於1938年6月14日在香港創建。其前身是保衛中國同盟,1945年改名為中國福利基金會,1950年8月15日,改名為中國福利會。中國福利會的工作方針是:在婦幼保健衛生、兒童文化教育方面進行實驗性、示範性工作,加強科學研究,同時進行國際交往和合作。
中國收養中心
中國收養中心的主要職責和任務是:負責接收外國政府或外國政府委託的收養組織轉交的外國人來華收養兒童的申請及其它證明檔案;負責接收送養人和被收養人的證明檔案;為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規定的外國收養人尋找和安排收養對象,並簽發《來華收養通知書》和《同意送養通知書》;跟蹤了解並掌握中國被收養兒童在外國生活、成長的情況;協助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處理中國被收養兒童的涉外權益保護案件;保管涉外收養關係當事人的檔案材料,包括外國收養人、中國送養人和被送養人的各種原始證明材料,以及中國被收養兒童在國外生活、成長情況的資料;負責涉外收養工作的對外聯絡、諮詢、協調和服務;辦理其它與涉外收養工作有關的事務。
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於1981年7月28日成立,是我國第一個以募集資金的形式,為兒童少年教育福利事業服務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是一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組織。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的宗旨是:為撫育、培養、教育兒童少年,輔助國家發展兒童少年教育福利事業,特別是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的兒童少年教育福利事業。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
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稱青基會)是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全國性非營利性社會團體,由共青團中央、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和全國少先隊工作委員會於1989年3月聯合創辦。其宗旨是: 爭取海內外關心中國青少年事業的團體、人士的支持和贊助,促進中國青少年教育、科技、文化、體育、衛生、社會福利事業和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推動現代化建設和祖國統一,促進國際青少年間的友好關係,維護世界和平。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是一個具有廣泛代表性的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目前,全國已有31個省級和537個地縣級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擁有會員4萬多人,它是由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科研教育、馴養繁殖、自然保護區工作者和廣大野生動物愛好者組成的民眾團體,其宗旨是推動中國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的發展,為保護、拯救瀕危、珍稀動物作出貢獻。其主要任務是,組織會員貫徹國家保護野生動物的方針、法令,開展拯救和保護珍稀野生動物的宣傳教育,開展保護野生動物的科學研究、學術交流,提供經營管理野生動物資源的技術業務諮詢,籌募保護野生動物的資金,同各國自然保護組織和機構建立聯繫,參與有關國際合作與交流。
自然之友
“自然之友”以開展民眾性環境教育、倡導綠色文明、建立和傳播具有中國特色的綠色文化、促進中國的環保事業為宗旨。“自然之友”面向廣大公眾。所有真誠關注並決心身體力行地參與我國環保事業的朋友,都可以參加到它所舉辦的活動,或申請成為其成員。“自然之友”主要通過各種專題活動、出版物、大眾傳媒向社會,特別是廣大青少年進行環境教育,傳播綠色意識。我們深信,綠色事業,歸根到底,是我們大家共同的事業
藏羚網
藏羚網是一個有志願者組成的以網際網路為媒介進行的野生動物保護項目,主要是進行藏羚羊的宣傳和保護。
拯救中國虎國際聯合會
“拯救中國虎”國際聯合會的成立,是致力於保護和拯救今天仍在中國國土上生存的老虎及其它瀕危貓科動物,這些貓科動物對維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
主要宗旨是: 提供相關信息,讓您了解中國老虎的處境和未來命運。 向所有願意幫助保護老虎的人尋求支持。 就如何保護這類稀有動物,為當代人和子孫後代造福,幫助向公眾提供教育和諮詢。 將國外的先進野生動物保護概念和模式帶進中國,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與中國相關組織建立夥伴關係。 尋找方法,解決人虎之間的矛盾,使兩者和平共處。 以目標明確和負責任的方式,對有價值的環保和教育工作給予資助。 幫助在海內外各方面,包括公眾、教育、商業、科技和政府的相關機構和組織之間進行溝通。 與現在和未來的組織合作,最大限度地增加通過共同努力取得的成果。
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
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曾稱 "海外中國教育救援基金會" 或 SOS China Education Fund) 是於九二年十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正式註冊,並於二零零一年四月在德克薩斯州重新註冊(因更名)的一個非盈利性組織,其唯一使命是籌集資金援助中國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
熊貓血救助平台
熊貓血救助平台是由稀有血型志願者組建的網上救助平台,收集全國稀有血型志願者資料,志願者血型包括RH陰性血ABO型以及更加稀有的血型。為稀有血型患者提供救命血。,為熊貓血患者尋找最近的救命血源。明星與公益
相關機構
社會公益組織,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不把利潤最大化當作首要目標,且以社會公益事業為主要追求目標的社會組織。早先的公益組織主要從事人道主義救援和貧民救濟活動,很多公益組織起源於慈善機構。西方一些學者把公益組織統歸於非政府組織,我國一些學者則把它稱作第三部門或非營利機構,以區別於政府組織和企業組織等。社會公益組織是一種合法的、非政府的、非營利的、非黨派性質的、非成員組織的、實行自主管理的民間志願性的社會中介組織,其主要活動是致力於社會公益事業和解決各種社會性問題。
NPO,非營利組織或非牟利機構(Non-ProfitOrganization,NPO)是指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組織,它的目標通常是支持或處理個人關心或者公眾關注的議題或事件。非營利組織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從藝術、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學術、環保等等。非營利組織的運作並不是為了產生利益,這一點通常被視為這類組織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專家認為將非營利組織和企業區分開來的最主要差異是:非營利組織受到法律或道德約束,不能將盈餘分配給擁有者或股東。因此,今日社會中,非營利組織有時亦稱為第三部門(thethirdsector),與政府部門(第一部門)和企業界的私部門(第二部門),形成三種影響社會的主要力量。
NGO,英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一詞的縮寫,是指在特定法律系統下,不被視為政府部門的協會、社團、基金會、慈善信託、非營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
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縮寫NGO)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組織,通常獨立於政府。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NGO通常是非營利組織,他們的基金至少有一部分來源於私人捐款。
公益語句
1、波濤讓江河澎湃,熱血使生命沸騰!
2、我們愛心的一小部分卻是他們生命的全部。
3、生命,因你而奔流不息。
4、比獻出的血更寶貴的是你的真情。
5、用愛心為生命加油!
6、獻血的你,靈魂如虹;你獻的血,生命涌動。
7、真情流淌,血脈相通。
8、民族在奉獻中崛起,生命在熱血里綿延。
9、獻出的血有限,獻出的愛無限。
10、鮮血誠寶貴,救人品更高。
11、好人獻上一滴血,病者除卻萬分憂。
12、鮮血誠可貴,助人價更高。
13、但願人長久,熱血注心田。
14、血,生命的源泉,友誼的橋樑”。
15、為何血濃於水?因有愛在其中。
16、你想為社會做點貢獻嗎?你願為他人獻點愛心嗎?請參加無償獻血!
17、點點滴滴熱血濃,人道博愛處處情。
18、一份血,萬份情,無償獻血最光榮。
19、獻血獻愛心,血濃情更濃。
20、無償獻血,用愛心為生命加油!
21、一滴血,一片心,一份愛。
22、人間自有真情在,獻出鮮血播下愛。
23、一點熱血助他人,一顆愛心好精神。
24、你血輸在我身,你情溶入我心。
25、無償獻血,從我做起,救死扶傷,情暖人間。
26、熱血是生命的標誌,無償獻血是文明進步的標誌。
28、薦我熱血,點燃他人生命之光。
29、無償獻血,體現您高尚的精神境界。
30、讓血液把我們的心連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