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

1993年1月,《農家女》雜誌創刊。1996年4月,創辦打工妹之家。1998年9月,創辦北京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2001年8月,成立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統管打工妹之家和農家女學校的工作,以及農家女機構所有項目的運作。該機構目前在“中國民間公益透明指數”榜單位列第85名,該機構是USDO自律吧的成員機構。

基本信息

簡歷

(圖)標識標識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以下簡稱“農家女”)是一個以促進貧困農村婦女脫貧與發展為總目標的扶貧組織。其前身為《農家女百事通》雜誌,成立於1993年。十多年來,“農家女”圍繞中國農村婦女自我賦權與發展,本著“送你一顆果子,只能享用一次;送你一粒種子,能夠受用一生”的理念,以社會性別意識和公民意識為切入點,運用參與式的組織手法,為中國最缺乏發展機會的貧困農村婦女開展了大量的項目和活動。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以文化和技能為核心的扶貧思路與模式,即:“改變觀念,激發潛能,樹立自信,提高文化,培養技能,保障服務”。機構現已發展成為一個集“扶貧與發展、傳媒與出版、研究與推廣”於一體的非營利組織。機構下設辦公室、發展部、項目執行部、財務部、“農家女”學校和打工妹之家

歷史

從《農家女》雜誌創刊,到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的成立已走過了15年的歷程,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和中國貧困農村婦女一起創造自我賦權與發展的機會。同時我們的團隊也逐漸壯大,工作人員由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現在的40多人。2006年2月22日被《中國新聞周刊》以及眾多國內外有關機構聯合評選為“2005最具責任感NGO” 。

2007年初,為表彰《農家女》雜誌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農村婦女服務的辦刊宗旨,把握“貼近、真實、實用、好看”的辦刊原則,做出的一系列卓而有效的工作,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特授予本刊為“全國新聞出版行業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出版發行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組織成立日期:2001年8月(機構的歷史應該從1993年《農家女》雜誌創辦開始)。

組織類型:雖然是工商註冊,但我們自定義是婦女NGO組織。

組織關注領域:健康、教育、扶貧、主要關注農村婦女發展,推進性別平等。

組織網站:www.nongjianv.org。

組織使命

為中國農村婦女,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婦女提供信息培訓服務,提高她們的自我發展能力,實現農村婦女自我賦權和可持續發展。

社會貢獻

(圖)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愛心捐助

在農村相繼建立了6個書社,既為農民帶去了精神食糧,豐富了他們的業餘生活,又培養了農村婦女骨幹,得到了當地村民的積極回響;我們分支機構農家女學校舉辦“農家女助學金班”15期,共培訓學員373人,讓貧困地區的大齡女孩學到了一項技能,改變了她們的人生,也使家庭經濟有所改善;另一分支機構打工妹之家辦理了典型個案32件,使打工者的權益得到了維護;為家政工組織的小組活動豐富了家政工的業餘生活,促進了家政工與僱主間的交流和理解。

2007年,我們執行的自殺干預項目不僅使6個項目村自殺死亡人數從42降為0,重要的是促進家庭和睦、社會和諧與男女平等。我們執行的掃盲項目使婦女們會寫會算,增強了自信心,同時提高家庭經濟收入,有助於下一代的教育。參加掃盲學習後,她們發出了自己的心聲:“我再也不用低著頭做人了,敢大聲說話了,這種挺直腰桿的感覺真好!”

事跡

(圖)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培訓

大事記

1993年元月5日,《農家百事通》雜誌在北京創刊,面向全國發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陳慕華和著名作家冰心老人分別為創刊號題寫了賀詞,雜誌最高期發行量達到了23萬份;

1994年,雜誌主編謝麗華榮獲國際女能人獎,她將獲得的1000美元全部捐獻出來,作為雜誌社發起設立的“農村婦女教育發展基金”的起始資金;

1995年 ,雜誌主編謝麗華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並在“主編的話”欄目中發表“婦女是沒有國界的”文章。由此雜誌社與世界各國婦女組織及基金會開始了廣泛的合作,並啟動了推動農村婦女進步與發展的各個項目;

1995年12月,湖北棗陽掃盲班正式開班,它是“農家女”掃盲路的里程碑;

(圖)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演出

1996年 4月,全國第一個“打工妹之家”在北京成立,她成為全國第一個專門為流動婦女服務與維權的NGO組織;

1997年5月,首屆鄉村女醫生培訓班在河北安國市開班,來自貧困地區的30位鄉村女醫生參加了為期3個月的培訓,這是“農家女”第一個關注農村婦女健康的項目;

1998年10月,北京“農家女”實用技能培訓學校創建,這是中國第一個為中國西部和貧困地區最沒有發展機會貧困農村婦女和女青年提供免費培訓的機構;

2001年9月,愛爾蘭副總理哈尼訪問“農家女”學校,她的到來給了“農家女”極大的鼓舞;

2001年9月,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成立,它標誌著“農家女”成為了真正的NGO組織;

2002年5月,全國婦聯副主席顧秀蓮視察“農家女”學校,對學校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2003年7月,“農家女”和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了“同在藍天下”籌款晚餐會,為“打工妹緊急救助基金”籌款,這是“農家女”第一次在國內開展籌款;

2004年3月,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彭珮雲出席了“農家女”學校一年期項目班畢業典禮,並留下了“祝農家女學校越辦越好”的美好祝福;

2004年5月,世界銀行行長夫人伊萊恩·沃弗森及隨行人員訪問考察了“農家女”學校,行長夫人伊萊恩·沃弗森欣筆留言:“你們做了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你們傳授了婦女所需的技能,給了她們足夠的愛,感謝你們的工作”;

2004年6月,美國勞工部部長趙小蘭女士及隨行人員訪問“農家女”學校,趙小蘭勉勵學員說“婦女能做一切事情”;

2004年12月,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通過能力建設成立了決策小組,將決策與執行分開,為理事會的建立和發展打下基礎;

2005年元月,瑞典議會代表團12人參觀打工妹之家,並和打工妹之家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座談;

2005年7月,“農家女”和世界銀行首度合作開展的“農村婦女參與用水戶協會”項目正式啟動,這也是“農家女”第一次把性別培訓的觸角伸向男性領地;

2006年1月8日,北京市市委常委,北京教工委書記朱善璐,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線聯平等市委領導到“農家女”學校進行調研;

2006年2月,“農家女”被評選為“2005最具責任感NGO”;

2006年4月,“打工妹之家十周年慶典塈第四屆打工妹權益研討會—家政服務員維權專題論壇”在中國婦女活動中心舉行;

2006年5月,荷蘭農業、自然和食品質量部部長Veerman夫人一行訪問了“農家女”學校,並代表荷蘭農業、自然和質量部向學校捐贈10萬人民幣;

2006年8月,“農家女”的核心成員參加了NPO 信息諮詢中心組織的“治理的價值”培訓,這標誌著“農家女”機構的理事會建設已全面啟動。

捐贈情況

一、項目資金

“農家女”截止2006年6月底落實扶貧項目總資金為2021.41萬元,其中已投入資金為1759.07 萬元,主要用於貧困農村婦女掃盲、貧困農村女青年職業技能培訓等。項目直接受益人數總計為40,794人,間接受益人數總計為163,176人。

二、捐贈現金

“農家女”截止2006年6月底落實捐贈的現金總額為10.93萬元,其中已捐贈的現金為4萬多元,直接受益人數為101人。

三、捐贈物資

“農家女”截止2006年6月底向貧困農村地區捐贈電視機、DVD、電腦、圖書等物資折合資金總額達42.42萬元,直接受益人數215,000人。

扶貧項目概況

貧困農村婦女掃盲項目(以下簡稱掃盲項目)
“農家女”自1995年以來,長期堅持在貧困農村開展婦女掃盲項目。截止到2006年6月,在湖北、河北、甘肅、貴州、寧夏等地共開辦掃盲班161個,共有5440人參加學習並實現脫盲。“農家女”在培訓中始終堅持真誠、平等、認真、負責的工作原則,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與組織模式,在項目覆蓋地區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果。特別是“農家女”在掃盲中有關社會性別意識、公民意識等課程的設定,極大地激發了文盲婦女的潛能,調動了她們自我文化學習以及參與貧困農村社區活動的責任感、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高了她們的文化水平,對貧困農村婦女自我發展及實現家庭脫貧均產生了重要影響。

扶貧項目的特點

組織創新:一是堅持與基層教育部門、婦聯、村委會等多方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有利於項目的實施組織和質量監管;另外注重從當地農村婦女中發現骨幹,促使他們形成小組,對項目的完成以及提高項目的執行力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如在技能培訓項目中招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有的家長一開始不太相信學校,認為學校的招生人員是騙子,因此學校積極與地方婦聯聯繫,爭取她們的支持。因為在一些偏遠的農村,農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比較高,利用地方婦聯這種政府性的組織進行招生是比較有優勢的,正如一位已畢業的學員說:“因為婦聯是屬於政府的,婦聯來帶我走,家裡人比較放心,所以我才能來到“農家女”學校學習。

貧困農村女青年職業技能培訓項目

“農家女”學校成立於1998年,自創辦以來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截止目前已培訓學員5300多人,其中技能培訓項目共培訓貧困農村女青年1774人。覆蓋全國大部分較為貧困的省(區、市),涉及18個少數民族。學校建校以來根據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開辦了計算機技能、美容美髮、縫紉操作等培訓專業。目前已畢業的農村女青年大多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型城市就業,月收入在800-2000元不等。也有部分學員畢業後回到了家鄉創業,用她們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通過對就業學員及用工單位的回訪調查發現,雙方滿意率達90%以上。實踐證明這種以人為本的培訓模式,成本低,實用性強,對貧困家庭的經濟回報率高。

技術創新

A.課程創新:增設社會性別意識、公民意識等課程,有效激發了農村婦女的潛能,調動了她們的學習熱情,從更深的層次提升她們的文化,影響她們的自我發展。
B.培訓教材創新:按照農村婦女的實際需要,教材開發重點突出趣味性圖片輔助和用農村婦女易於理解接受的語言等。如甘肅的掃盲項目,當地產盛產藥材,但是許多婦女由於不識字就不敢和外面的人做藥材生意。於是教材編寫人員就把許多婦女非常熟悉的藥材畫下來,配上文字,這樣婦女們就能很快學會這些字,並套用到生意當中。
C.教學方法創新:採用參與式的教學手法,在平等、互相尊重的氛圍下,啟發她們自己思考、自我提高,極大地提高了農村婦女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考慮到項目服務的目標群體年齡差異較大,許多婦女接受能力較差,因此“農家女”在教學方法上做了大膽創新,把教授的知識通過做遊戲、畫題板、演小品等形式表現出來,並讓學員參與其中,這樣學員在娛樂中就接受了知識。

對工作目標群體—貧困農村婦女的影響

十幾年來,“農家女”累計為中國農村扶貧事業籌集並投入資金總計1812.42萬元,直接受益人數達40,895人,間接受益人數達163,277人,受有關扶貧項目影響的人數則超過80多萬人。
對貧困農村婦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觀念的轉變。扶貧項目的開展使她們具備了平等的社會性別意識和一定的公民意識,激發了她們的潛能,建立了自信,明白了作為一個人在社會上應有的權力、責任和義務;其次是通過培訓使她們掌握了一定的文化和科學生產知識,從而降低了農業成本投入,提高了家庭經濟收入;第三是培訓後婦女有了文化、技能,拓寬了視野,敢於和外界聯繫,敢於創業或外出打工,有效拓展了她們的發展渠道,提高了經濟收入水平,進而促進了農村社區的經濟發展,加快了貧困地區的脫貧步伐。

影響力項目

一、扶貧項目概況

1、貧困農村婦女掃盲項目(以下簡稱掃盲項目)

“農家女”自1995年以來,長期堅持在貧困農村開展婦女掃盲項目。截止到2006年6月,在湖北、河北、甘肅、貴州、寧夏等地共開辦掃盲班161個,共有5440人參加學習並實現脫盲。“農家女”在培訓中始終堅持真誠、平等、認真、負責的工作原則,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與組織模式,在項目覆蓋地區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果。特別是“農家女”在掃盲中有關社會性別意識、公民意識等課程的設定,極大地激發了文盲婦女的潛能,調動了她們自我文化學習以及參與貧困農村社區活動的責任感、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提高了她們的文化水平,對貧困農村婦女自我發展及實現家庭脫貧均產生了重要影響。

2、扶貧項目的特點

組織創新:一是堅持與基層教育部門、婦聯、村委會等多方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有利於項目的實施組織和質量監管;另外注重從當地農村婦女中發現骨幹,促使他們形成小組,對項目的完成以及提高項目的執行力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如在技能培訓項目中招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有的家長一開始不太相信學校,認為學校的招生人員是騙子,因此學校積極與地方婦聯聯繫,爭取她們的支持。因為在一些偏遠的農村,農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比較高,利用地方婦聯這種政府性的組織進行招生是比較有優勢的,正如一位已畢業的學員說:“因為婦聯是屬於政府的,婦聯來帶我走,家裡人比較放心,所以我才能來到“農家女”學校學習。”

資源創新:從向有關基金會籌款開展項目,不斷創新,拓展資源渠道。目前已實施開展了公眾籌款和向基金會籌款相結合支持項目的發展。如2003年舉辦了為進行城務工的打工妹籌款的晚餐會,2004年舉辦了為貧困農村文盲婦女籌款的午餐會,2005年舉辦了為貧困農村女青年籌款的大型圖片展,三次共籌得資金35萬多元。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為項目的持續發展籌得了資金,同時對動員社會關注、幫助貧困農村婦女以及公民社會的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推動。

技術創新:A.課程創新:增設社會性別意識、公民意識等課程,有效激發了農村婦女的潛能,調動了她們的學習熱情,從更深的層次提升她們的文化,影響她們的自我發展。

B.培訓教材創新:按照農村婦女的實際需要,教材開發重點突出趣味性圖片輔助和用農村婦女易於理解接受的語言等。如甘肅的掃盲項目,當地產盛產藥材,但是許多婦女由於不識字就不敢和外面的人做藥材生意。於是教材編寫人員就把許多婦女非常熟悉的藥材畫下來,配上文字,這樣婦女們就能很快學會這些字,並套用到生意當中。

C.教學方法創新:採用參與式的教學手法,在平等、互相尊重的氛圍下,啟發她們自己思考、自我提高,極大地提高了農村婦女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考慮到項目服務的目標群體年齡差異較大,許多婦女接受能力較差,因此“農家女”在教學方法上做了大膽創新,把教授的知識通過做遊戲、畫題板、演小品等形式表現出來,並讓學員參與其中,這樣學員在娛樂中就接受了知識。

2、貧困農村女青年職業技能培訓項目(以下簡稱技能培訓項目)

“農家女”學校成立於1998年,自創辦以來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果,截止目前已培訓學員5300多人,其中技能培訓項目共培訓貧困農村女青年1774人。覆蓋全國大部分較為貧困的省(區、市),涉及18個少數民族。學校建校以來根據城市勞動力市場的需求開辦了計算機技能、美容美髮、縫紉操作等培訓專業。目前已畢業的農村女青年大多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大、中型城市就業,月收入在800-2000元不等。也有部分學員畢業後回到了家鄉創業,用她們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通過對就業學員及用工單位的回訪調查發現,雙方滿意率達90%以上。實踐證明這種以人為本的培訓模式,成本低,實用性強,對貧困家庭的經濟回報率高。

資源創新

從向有關基金會籌款開展項目,不斷創新,拓展資源渠道。目前已實施開展了公眾籌款和向基金會籌款相結合支持項目的發展。如2003年舉辦了為進行城務工的打工妹籌款的晚餐會,2004年舉辦了為貧困農村文盲婦女籌款的午餐會,2005年舉辦了為貧困農村女青年籌款的大型圖片展,三次共籌得資金35萬多元。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為項目的持續發展籌得了資金,同時對動員社會關注、幫助貧困農村婦女以及公民社會的發展也產生了積極的推動。
(圖)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

“農家女”以文化和技能扶貧為核心的扶貧模式,為中國貧困農村婦女發展以及貧困農村社區的脫貧等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也得到了社會有關方面的認可和支持。2003年國際推動掃盲組織經過對“農家女”的掃盲項目系統評估,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授予“項目創新”獎;“農家女”學校5次被昌平教委評為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單位,2004年被中共北京市教工委和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評選為北京市民辦教育“奉獻獎”(獎勵獎金20萬);2005年,“農家女”機構被《中國新聞周刊》等眾多國內外機構聯合評選為“最具社會責任感NGO”組織之一。

對工作目標群體—貧困農村婦女的影響

十幾年來,“農家女”累計為中國農村扶貧事業籌集並投入資金總計1812.42 萬元,直接受益人數達 40,895人,間接受益人數達163,277人,受有關扶貧項目影響的人數則超過80多萬人。

對貧困農村婦女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觀念的轉變。扶貧項目的開展使她們具備了平等的社會性別意識和一定的公民意識,激發了她們的潛能,建立了自信,明白了作為一個人在社會上應有的權力、責任和義務;其次是通過培訓使她們掌握了一定的文化和科學生產知識,從而降低了農業成本投入,提高了家庭經濟收入;第三是培訓後婦女有了文化、技能,拓寬了視野,敢於和外界聯繫,敢於創業或外出打工,有效拓展了她們的發展渠道,提高了經濟收入水平,進而促進了農村社區的經濟發展,加快了貧困地區的脫貧步伐。

對政府相關部門的影響

“農家女”十分重視扶貧項目的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分析貧困農村婦女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對策建議並積極向各有關部門報告,為貧困農村婦女的脫貧與發展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如在保障弱勢貧困人群的基本權益方面,“農家女”從2002年開始呼籲政府關注外來務工人員的暫住證和就業證的問題,在學者、專家和其它NGO的共同努力下,政府先是將暫住證的收費降低到5元,後於2004年取消了就業證。2004年“農家女”通過研討會的形式向政府呼籲關注非正規就業群體的權益保護問題。2005年“農家女”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香港等地調研後,起草了《北京家政服務員權益保護條例》,希望該條例能在2006年北京人大代表會上討論通過。

另外,“農家女”通過十幾年紮實而有成效的工作,和西部貧困地區的基層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村委會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關係。這些基層政府相關部門和民眾性自治組織的有關工作人員不僅接受了“農家女”提倡的社會性別意識和公民意識,而且積極主動地把這些理念貫穿到日常的扶貧工作中去,有效調動了貧困人群的參與積極性和主體感,促進提高了這些地區相關扶貧項目的實施效果。

對行業內相關機構的影響

由於“農家女”獨特的以文化和技能為核心的扶貧模式以及參與式的組織手法,對貧困農村婦女及社區的發展產生了主要影響,得到了廣大農村婦女的高度認可,也為“農家女”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許多扶貧組織紛紛借鑑和套用“農家女”的扶貧模式,增強了扶貧的科學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甘肅四川雲南等地多家基層民間非營利組織和基層政府相關部門,積極使用和推廣“農家女”的掃盲教材、參與式培訓方法等,“農家女”也為他們提供了無私的支持,安排有關專家對他們進行社會性別意識、公民意識以及扶貧項目具體實施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的綜合培訓。

對中國扶貧政策的影響

“農家女”以文化和技能扶貧為核心的扶貧模式,對中國的扶貧政策具有一定的補充和完善作用。多年來,“農家女”以為貧困地區最缺乏發展機會的農村婦女為扶貧目標,實施推行的“改變觀念,激發潛能,樹立自信,提高文化,培養技能,保障服務”的系統扶貧思路與模式,能夠有效地激發和調動農村婦女的積極性,使她們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脫貧與自我發展的活動中來,真正作為主體充分利好項目提供的機會,切實提高能力水平,實現自我賦權與發展,從而幫助和帶動家庭及至整個農村社區擺脫貧困。

近年來,針對貧困人群開展的觀念、文化、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活動以及維權項目很多,但把觀念、文化、技能和維權整合起來推行,並且介入參與式的培訓方法,綜合推進的機構或組織尚不多見。因此,“農家女”的扶貧模式對我國的扶貧政策與策略具有一定的補充和完善作用。隨著這種模式的進一步推廣,必將為我國的扶貧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其他

近年來,針對貧困人群開展的觀念、文化、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活動以及維權項目很多,但把觀念、文化、技能和維權整合起來推行,並且介入參與式的培訓方法,綜合推進的機構或組織尚不多見。因此,“農家女”的扶貧模式對我國的扶貧政策與策略具有一定的補充和完善作用。隨著這種模式的進一步推廣,必將為我國的扶貧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NGO組織之教育助學機構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金鑰匙視障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西部雛鷹助學網
彩蝶計畫
美在心靈大學生志願者團
復新志願者學校
鄉村教育助學促進會
邊城愛心網
大興行知學校
微笑圖書室
燈塔計畫
春苗公益助學中心
涼山彝族婦女兒童發展中心
我們的自由天空公益助學志願者組織
小桔燈公益捐書活動
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畫
愛心包裹項目
好友營支教組織
紅葉義工愛心公益助學社
上海青聰泉兒童智慧型訓練中心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
北京農民之子文化發展中
原平愛心助學站
映山紅助學網
拉祜助學網
九江博愛聾人學校
春蕾助學網

培田客家社區大學
北京同志中心
貴州人公益行動網路
華益助弱服務中心
快樂小陶子教育助學公益工作室
中國紅心網
未來公益網
愛心傳遞慈善基金會
多背1公斤
中國青少年宮協會
愛心互助協會
焦作愛心助學會
黃絲帶慈善功德愛心行動
益心網
蒲公英中學
山那邊助學行動
愛心香巴拉
青海格桑花教育救助會
北京大學陽光志願者協會
希望之光
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
壹個村小草根公益項目
愛心小站
全球消除貧困聯盟
我學網

北京百年農工子弟職業學校
西南林學院志願者義務家教協會
民工網
心守家園志願扶貧助學網
百蹊助學網
杭州啟明星兒童康復中心
樂助公益互助平台
大學生公益創業行動
北京愛源匯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公益小書房
北京新民教育助學研究中心
彩虹村樂助會
公益團話劇社
中國滋根鄉村教育助學與發展促進會
天津心航路中國大教育助學網
中國·支教聯盟
求索網愛心驛站
青春安定社區
原野戶外陽光助學
中國助學網
感恩中國
無私助學網
中國地質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愛心無限民間慈善助學組織

21世紀公益行動
厚朴工作室
雲南發展培訓學院
百特教育助學公益
簡單助學論壇
北方助學論壇
北辰區啟智學校
北外青協陽光部落
新長城特困大學生自強項目
緊急救援項目
福安街國小輔讀班
北京泓德中育教育助學機構
中國人民大學青澤志願者協會
漢中科教扶貧服務社
北京梁漱溟鄉村文化發展中心
守望志願團體
牧羊部落
華德福教育助學
南方周末愛心志願者同盟
武漢春苗學校
北京聯合大學師範學院家長教育助學研究所
北京真愛教育助學服務機構
響叮噹(北京)教育助學科技中心
國際青年成就中國部
北京天下溪教育助學諮詢中心
樂水行助學計畫

世界慈善基金組織

樂配幫幫忙
多背一公斤
壹基金
麥田計畫
綠駝鈴
藏東愛心網
KIVA
奧比斯
代理媽媽
慈善功德網
邊城愛心網
螢火助學網
中國觀鳥
樂施會
燈塔計畫
自然之友
彩蝶計畫
西部女性網
微笑圖書室
愛德基金會
救助兒童會
陽光助困網
中國收養中心
蝴蝶之家
深圳市義工聯合會
國際行動援助
鄉村教育促進會
半邊天基金會
GLOBAL GIVING
山丹丹助學計畫
中國扶貧基金會
同性戀親友會
小桔燈公益捐書活動
北京富平學校
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
鶴童[中國老人院]
利智康復中心
中國國際慈善基金會
西部雛鷹助學網
惠黎基金會
公益組織孵化器
北京義工聯服務隊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
中國環境NGO線上
綠色昆明·昆明環保科普協會
美新路公益基金
愛心互動助殘志願者組織
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
大自然保護協會
小小鳥打工互助熱線
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
福特基金會國際獎學金
北京國際志願人員協會
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
北京在行動國際文化中心
幸福家園——網植計畫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
亞洲動物基金
春苗公益助學中心
廣州市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
北京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
溫暖中國——貧困腫瘤患者救治行動
北京天下溪教育諮詢中心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
北京紅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
惠澤人志願服務發展網
河北進德公益事業服務中心
國寶工程·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
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畫
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
涼山彝族婦女兒童發展中心
中國志願者保護藏羚羊協會
四川汶川大地震心理重建援助
金鑰匙視障教育研究中心
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
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
陝西省婦女理論婚姻家庭研究會
上海青聰泉兒童智慧型訓練中心
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