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歷程
2001年至今,燈塔計畫已走過了十餘年曆程。義工主要分布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廣州醫科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廣東藥學院、仲愷農業工程學院、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等華南地區院校。
截止至2014年7月,燈塔計畫通過招募和專業的培訓利用寒暑假、黃金周及其他時間,先後組織了16批在校大學生及6批在職人士,共3000多人次,多次到達肇慶、清遠和廣西、湖南的偏遠地區19所中國小開展下鄉義教及師資培訓工作,前後服務時間逾730000小時,受益學員多達7000人次。僅2014年,燈塔義工的服務時數為36640小時,志願者服務300人次,服務對象約1200人,並在義教點所在的學校和地區建立起巨大的社會影響力。
在“假期下鄉義教”之風浮躁盛行時,在教育NGO面對著質疑時,在鄉村教育亟需另一股力量支援時,燈塔計畫,安靜地,慢慢地,堅定地,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這不只是榮譽,更是公眾的認同。對燈塔的認同,對義教活動的認同。
核心思想
方向引領一生;有意識地生活
燈塔專注於改善和推動偏遠農村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從而促進當地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其核心思想為“方向引領一生”。擁有良好教育背景的義工就是合適的載體——義工的言傳身教,為孩子的心靈開啟一扇明亮的窗戶。孩子以義工為榜樣,努力實現心中的理想和對生活的追求。
1、知道要有方向
做事先做人。燈塔計畫相信,方向是人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燈塔計畫展現燈塔義工不同人生方向,讓即使處於閉塞環境裡的孩子也認識到“方向”才能“引領一生。”
2、知道方向在哪裡
雖然每一個燈塔義工都會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人生觀,有自己不同的方向,燈塔計畫不需要也不可能為每一個孩子指出他確切的人生方向。但這些燈塔義工的集合體,的的確確在指向一個共同的大方向:做一個既具有傳統美德和優秀價值觀、又符合現代文明和素質要求的人。
3、朝方向前進
孩子具備正確的方向以後,仍然需要燈塔計畫在原有教育系統為主導的基礎上,幫助他們提高文化知識和綜合素質水平,讓他們有更大的機會達到自己的人生目標。燈塔計畫力求對農村孩子和城市義工,對燈塔計畫和其他義工組織,對農村和城市兩種環境的社會,都產生深遠的影響。燈塔計畫也將會成為一個具有社會意義、影響深遠的公益事業。
服務理念
鄉土認同
鄉土認同≠熱愛家鄉。鄉土認同指重新建立我們與鄉土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情的聯結。社區的參與的意識,意識到對腳下土地的責任。城鄉互相借鑑,追尋傳統中被人忽略的智慧,追求更可持續的、更環境友好的生活。
朋輩關係
一方面,通過平等的交流,孩子在義工身上獲得改變與成長的力量;另一方面,為了服務孩子而學習,也激發了義工的成長動力。
自然教育
我們關注鄉土,就必須是要“在場”的,所以,在燈塔計畫的課堂上,孩子與義工,會走出課室,走出校門,讓學習回歸到鄉土與自然上。自然教育讓我們的細膩感情與自然的某些特性(平靜與美麗、力量與莊嚴、神奇與壯觀)交相呼應,和孩子一起走訪鄉間,探究如何讓生態農耕、簡約生活方式在鄉間再一次生根發芽,體驗觀察如何種植、如何營生、如何解決垃圾問題……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世界。
服務學習
促進學生設計行動方案來解決社區問題;行動的過程中能不斷的產生有意義的問題;有意義的問題引出有意義的學習;在行動與改變中重新獲得力量感與價值感。
戲劇教育
戲劇課程會從了解我們希望能夠讓學生自主的表達,但鄉村的孩子卻未必具有很強的表達能力,在語言限制的情況下,燈塔計畫嘗試運用戲劇手法來推動義工與學生一起思考。從自己的身體開始,通過一連串的暖身活動練習,引導學生用肢體、表情、聲音、圖畫等等進行多元的表達,進一步發現身體可能性,回應被語言簡化的生活。戲劇把生活中的細節以及生活的複雜性最大程度的呈現在孩子的面前,讓他們能夠看到生活的本來面貌。
大學生
觀察社區狀況、城鄉發展 ,反思鄉村教育、自身教育 ,在開放、安全的環境下營造傾聽、信任與扶持並體驗了個人行動與社會改變的關係。
鄉村少年
在小組內積極表達觀點,增強自信心與同理心。傾訴的對象從義工轉到同伴,大量的社區訪談,與村民聊天甚至觀點交鋒,建立與社區的聯結,並獲得官方回應,對社區產生影響。
活動地區
燈塔計畫的活動地區是有一定經濟基礎但是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的地方,燈塔計畫希望通過分享自己鄉村教育的經驗沉澱,組織有良好背景的義工到該地區義教和進行師資交流,從而使更多的地方受惠。
主要有以廣州為基點輻射到廣東偏遠地區的鄉村,包括現七個常駐義教點:廣東肇慶懷集縣永固鎮永固中學、廣東肇慶懷集縣詩洞鎮詩洞中學、廣東肇慶懷集縣泰來鎮泰來中學、懷集縣橋頭鎮橋頭中學、懷集縣橋頭鎮新興國小、連南瑤族自治區大麥山鎮大麥山中學、廣東肇慶懷集縣冷坑鎮愛蓮國小、廣東從化良口鎮長流村。
往屆義教點包括:廣東省清遠市陽山縣青蓮中學、小江中學、肇慶市懷集縣橋頭鎮和平完全國小、雲浮羅定市苹塘中學、湖南省永順縣麻岔初級職業中學、石潭鎮白灣中學。
活動地區標準如下:
×選擇有一定基礎又有空間發展潛力的地區和學校。
×採取下鄉義教的方式(義教=義工教學,不是捐助,不是扶貧)燈塔計畫不對貧困學生或地區進行物質的直接捐助,主要是做教學上的工作。義教的對象主要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學生。以七、八年級(初一初二)為主。
×甄選在城市接受良好教育的義工。
×教學內容側重於學生原先難以認識和理解的事物。
×展現豐富的生活,從生活中學習。
×和基礎教育接軌,使教育效果更好。
主要項目
高校義工下鄉義教
每年3月份開始,燈塔計畫會在廣州各大高校開展義工招募活動。通過面試、培訓等篩選後,於暑假派出120名左右的大學生分赴6-8個義教點,進行為期一個月的義教活動。
面對鄉村教育的諸多問題,燈塔選擇了鄉村教育中所忽略的學生精神成長作為援助核心,燈塔希望能夠為鄉村孩子樹立一個更加積極的人生方向,喚起學生對生活,對學習而不僅僅是對升學的真正熱情。所以“精神扶助”是燈塔鄉村教育援助的最大特點。
以燈塔宗旨和核心思想為基礎,各義教團隊的主要工作分為課程和學生工作兩大板塊。在一個月的義教過程中,燈塔有自己一套成熟的鄉土系列課和社區系列課,以及配套課程。其課程形式包括情景模擬,小組討論,學生實踐等,旨在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除了課程,活動也是燈塔課程的重要部分。義工們會結合課程的主線舉辦相關活動,為學生創造一個展示自己的舞台,讓學生們站上自己的舞台展現自己,這種為數不多的機會,讓學生們更好的認識自己,培養自信。
學生工作同樣是下鄉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包括下鄉期間對每一個學生的深度家訪、班級建設活動、個人成長的主題班會、批改學生日記、與學生私聊。學生工作並不會隨著下鄉義教的結束而結束工作,在每年的國慶寒假期間,義工們仍會回到義教點,對學生進行家訪、交流,以及協助學生組織自己的社團。大部分義工在下鄉後仍和學生們保持聯繫。
在職義工短期下鄉
“五一”和“國慶”長假時,燈塔在職義工團隊會招募並培訓廣州的白領進行短假期下鄉活動,義工們以有趣、多元的教學手法,為孩子們帶來了不一樣的假期。
燈塔計畫邀請旅行
這是燈塔計畫的社會企業項目,旨在通過帶領城市人以付費旅行的方式支援鄉村教育——邀請城市人到瑤族聚居山區,與瑤族孩子一起進行自然體驗學習、戶外徒步旅行、到瑤民家中感受家庭接待;同時邀請瑤族孩子來廣州參觀大學參加多元課程,接觸各界優秀人士,了解多樣的價值觀,開發學習興趣和夢想動力。
項目在暑假舉辦為期5天的"中國城鄉青少年公益聯動"田野調查活動,報名參加的城市孩子與廣東連南大麥山的瑤族孩子共同組隊,進行5天的分組任務,如大麥山民歌收集、瑤族刺繡與服飾研究、大麥山旅遊線路設計、找尋民間手工達人等主題活動。在活動中兩地孩子互相交流、互相支持,收穫友誼與成長。
發現廣州之旅
“發現廣州之旅”全稱“發現廣州之旅-困難家庭隨遷子女城市融入遊學計畫”,活動透過展開為期每月3次,每次2天的系列遊學體驗活動,體驗活動包括參觀、團隊遊戲、野外定向、有機農場活動等,旨在幫助父母在廣州工作的隨遷子女融入城市。
燈塔計畫義教論壇
每年十月份左右燈塔計畫會在廣州發起義教論壇活動,邀請各大高校義教隊與各教育公益組織參與,旨在聯結各方的力量,分享各自義教經驗與心得,建立廣州地區義教組織的交流平台,探討關於教育關於鄉村義教的問題,推動義教發展。
全國教育公益組織年會
2011年12月,燈塔計畫與北京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21世紀教育研究院共同舉辦“2011全國教育公益組織年會”,此次活動共有150多家機構、基金會,約250人參加,共同探討主題---“把教育理想落實在細節中”。在本次年會上,各個機構不僅分享了經驗,也整合了資源。
燈塔先行
燈塔先行是大學生暑期下鄉義教項目的縮小版,是燈塔計畫為了更好的義教服務而進行的提前招募,提前招募的義工可以有更多時間接受更加精細的培訓,輔以社區實踐,各項能力獲得提高,在真正暑期下鄉時,會給各自的下鄉團隊,帶來莫大的幫助,無論是在團隊工作上、教學研究上、還是學生工作上等等。
社區未來領袖訓練營
社區未來領袖訓練營是燈塔計畫推行的基於社區的創新型教育項目,其面向人群主要是五至九年級的青少年。參加訓練營的孩子組成四至六人的團隊,在燈塔計畫義工的協助下,針對當地社區存在的一些問題開展調研、分析得出結論,並自主策劃、實施一套回應社區問題的方案。
幸福列車——彩虹廣州之旅
由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主辦,廣州市燈塔計畫青少年發展促進會承辦的“2014幸福列車-彩虹廣州之旅”於2014年8月15日至8月19日在廣州舉辦。本次參與活動的留守兒童、工作人員、基金會人員、志願者總人數八十餘人。幸福列車項目組織農村留守兒童至廣州與父母相聚,並參與持續五天以參觀遊覽、親子互動、主題學習、交流成長等為內容的遊學活動,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他們父母工作和生活的廣州,了解城市發展背後的故事。
教師培訓
2012年5月,燈塔計畫和歐初文化教育基金會共同在廣州,舉辦“粵西及粵北地區農村教育論壇”。本次論壇邀請了廣東、貴州、內蒙古三省20名教師參加,通過北師大專家講座、教育主題討論、公開課觀摩等方式,為鄉村教師提供了一個開拓視野,激發熱情,以及分享如何改善農村教育質量的平台。燈塔在2005年時也辦過類似規模及內容的培訓。當時的合作方是廣東創夢獅子會和中山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
鄉村教育展覽
燈塔不定期舉行鄉村教育展覽,展示鄉村教育及鄉村教育NGO的現況。最近的一次為2011年10月在廣州圖書館舉辦的主題為《十年一步》的鄉村教育展覽。為期5天的活動中,燈塔展出了2001年至2011年間多幅義教點的學生作品、教學活動成果等。
夢想燈塔教練計畫
2010年燈塔計畫與上海真愛夢想基金會合作的“夢想燈塔教練計畫”,旨在使鄉村教師們能夠使用“夢想課程”。培訓的主要目的是讓老師們全面了解到11門“夢想課程”,親身感受“夢想課程”的課堂環境,一起探討“如何上好夢想課程”。這次的培訓,燈塔組織、培訓並派出200多名的志願者奔赴全國16個地區,覆蓋甘肅、四川、重慶、貴州、廣東共130餘所中國小校,對當地的老師開展了為期三周的夢想課程培訓。受惠教師達2500名。
鄉村學校體育發展項目
2007-2010年間,燈塔計畫與迪卡儂基金會合作,推行了鄉村學校體育發展項目,在廣東肇慶市懷集地區舉辦了2次大型的地區聯校運動會,6次小型的校內體育比賽,參與的學校共10所;參與學生總計800人次。此次活動也為懷集地區的學校建設了兩個標準籃球場和籃球架、購買了7張桌球台、及250多個籃球及各種體育用品:每年為服務的七個中學訂閱雜誌,開設各類興趣班等學生活動。
特色體系
課程特色
①鄉土課程:在城市化主流價值觀的影響下,孩子們嚮往城市卻不能融入,回看鄉土卻不能認同。我們將與孩子一起,觀察他們生活的社區,挖掘傳統鄉村生活的智慧,探尋家鄉那些可能已經被遺忘的歷史和故事,從更寬闊的角度去思考城市與鄉村之間的關係,重新建立與鄉土的連線。
②社區行動課程:應試教育的體制、城鄉一統的教學大綱使孩子們的學習與他們的生活脫節。我們將與孩子一起,把知識的學習和改善社區的行動相結合,將學習和生活相聯繫,並共同探索行動與改變的可能性。
③戲劇教育課程:戲劇能把與生活切身相關的議題(如朋友交往、暴力衝突、恐懼、依賴、親密關係等等)以童話或戲劇化的方式呈現出來。我們將與孩子一起,通過角色扮演在一個更安全的環境下去對話與思考,在體驗不同角色的過程中理解他人,了解自己。
義教特色
①時間上:燈塔計畫的義教服務是長期的,可持續的,是在歷屆義工的支持和義教點的傳承下逐步發展完善的。
②目的上:燈塔下鄉義教更具有公益性質,是為了分享城鄉兩地教育資源,進行教育創新實踐,以促進鄉村教育事業的改善和發展。
③力量支持上:燈塔計畫有國內專業社工、各類民間組織、在職教師群、專業培訓機構和香港社工組織的支援。
④探索上:燈塔計畫義教會有不斷地創新教育實踐的總結和研究
⑤可持續性上:燈塔計畫會在義教點開展可持續性的學生社團,並由義工進行學生的長期跟進。
⑥其他與鄉村教育相關的創新項目(如邀請旅行,鄉村教師培訓等)。
獎項
①2001年的一期《南方周末》用了“燈塔在行動”的標題向公眾宣告燈塔計畫的開始
②2011年燈塔計畫獲南方都市報舉辦的2010“責任中國”公益盛典公益行動獎
③2011年獲廣東省志願者聯合會的重點培育社會組織獎
④2012年獲中共廣州市委和廣州市政府的2009至2011年度廣州市先進集體獎。
⑤2013年獲度廣東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頒發“2012年度廣東扶貧濟困優秀團隊”榮譽稱號
反思及實踐
燈塔計畫至今已超過十年,在這過程中不乏來自其內部以及外部的批評質疑。有人批評燈塔計畫的義工多為在校大學生,即使有一整套的培訓機制,其義教仍不能保證專業性;同時,義工流動頻繁導致燈塔宗旨一直沒有得到切實的實施,也導致燈塔難以傳承好以往的經驗和教訓,以至於義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重複出現。
通過義工的形式利用寒暑假或平時的周末進行服務,這些短期的支持會有作用嗎?另外一個是,義工都是普通的在校大學生或者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他們有資格去做老師嗎?十幾年過去了,燈塔計畫發現,正因為服務是短期的,這樣給了義工們一個特別的服務節奏,實踐的前後都有大量的籌備和反思學習的機會。在下鄉過程中,義工的服務發現新的問題,回到廣州可以有大量的時間去進行學習和討論。雖然燈塔義工都不是專業的教育者,反而更能接受新的想法和理念,也可以將自己本身學習和生活的經歷和積累融合到服務當中去。燈塔計畫的義工們猛然發現,這些一開始被質疑的弱點,在今天都成為了他們的優勢。
值得注意的是,燈塔遇到的很多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其他鄉村教育NGO。其中最明顯的是身份問題。在國內的大環境下,草根組織在依附商業或政府組織後容易失去其獨立性,但保持絕對的獨立則意味著資源不足。有學者稱燈塔為“自助型”志願組織,因為其對商業機構和政府的依賴度都較低,但資源的不足也限制了組織的擴張。從比較的角度看,有人用德爾菲法將中國鄉村教育NGO面臨的問題分為31項,燈塔在“與當地政府、社區、學校溝通”這項上的表現得不如平均水平。
組織框架
會員代表大會
燈塔計畫會員代表大會是燈塔計畫的最高權力機構,燈塔計畫會員代表大會於每年9月份召開一次,通過會員代表會議制定組織的發展戰略、選舉任免理事及監事、審議理事會的年度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理事會
理事會是燈塔計畫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代表燈塔計畫會員代表大會領導本組織開展工作,對燈塔計畫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理事會的主要工作是負責籌備召開燈塔計畫會員代表大會;向燈塔計畫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年度工作和財務狀況;執行燈塔計畫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領導秘書處開展工作;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監事會
監事會是燈塔計畫會員代表大會的監督機構,在閉會期間代表燈塔計畫會員代表大會監督本組織開展的所有工作,對燈塔計畫會員代表大會負責。監事會主要負責執行燈塔計畫的紀律條例;監督組織財務收支;監督理事會及其執行機構各成員;對外公布理事會及其執行機構的人員任免。監事人數為3-5人,並設有監事長。
秘書處
秘書處是理事會的日常工作執行機構,對理事會負責。秘書處的主要工作是負責燈塔計畫年度招募等項目工作及義教工作;負責管理下鄉小組網路及高校義工網路;燈塔計畫在各高校的一切相關事務與活動;
少年發展中心
青少年發展中心是理事會的專項工作執行機構,主要負責燈塔計畫對外合作項目;推動志願者活動的其他項目
大事記
時間 | 事件 |
2001年3月 | Ken和Catherine等在職人士倡導發起燈塔計畫,第一次下鄉考察後選擇肇慶市懷集縣永固中學和橋頭中學作為義教點 |
2001年6-7月 | 燈塔計畫在華工和中大義演宣傳,招納第一批義工。經過第一次培訓後,第一批義工下鄉支教。 |
2001年12月 | 增設新點龍甫中學和鄧村中學,第二批義工寒假下鄉。 |
2002年3月 | 部分義工置疑燈塔計畫和發起人所在的藍戈公司的關係,引起關於“燈塔純潔性”的爭論。 |
2002年3-5月 | 增設新點仁義和信都,建立燈塔網路論壇。 |
2002年5月 | 永固事件,義工和永固中學管理方關係緊張。第三批原分配至永固中學的義工被迫轉移到橋頭新興國小。 |
2002年9月 | 全職義工金白開始建立燈塔組織部門(教研、品牌、人力資源部)。藍戈公司脫離燈塔,燈塔陷入財源危機。 |
2002年10-12月 | 部分重要骨幹退出燈塔,缺乏運作資金和發展方向,燈塔計畫陰雲籠罩。此期間,燈塔在華工和華農舉行首次沙龍。當年期末,舉行重建燈塔的會議,重建燈塔部門,取消寒假的下鄉計畫。 |
2003年3-6月 | 義工四清主持工作,由於資金緊缺,許多義工捐贈20元會費,重要成員劉兵和義工周婭組織義賣畫冊籌集資金。 |
2003年暑假 | 永固中學復點。同時,燈塔較系統的運作模式開始形成。 |
2003年9月 | 義工四清重組秘書處和高校團隊,燈塔新的網路論壇建立。 |
2003年10月-2004年6月 | 在華南民間組織朱建剛教授的幫助下,燈塔開始進入NGO的領域,並把義教跟農村大環境放在一起思考。從此,農村、教育、NGO三大領域成為燈塔最主要的關注範疇。 |
2004年7-8月 | 開設肇慶懷集橋頭中學、詩洞中學、清遠連南大麥山中學、白灣中學等新義教點。原橋頭中學轉移到橋頭和平國小。 |
2004年9月 | 在朱健剛老師的倡導下,燈塔開始做戰略評估。 |
2004年11月 | 義工大頭和甘寧參加了天下溪舉辦的鄉村教育論壇,與國內的從事鄉村教育的組織進行交流。 |
2004年11月 | 新增義教點甘灑中學,共7個義教點。 |
2004年12月 | ,第一次義工代表大會舉行,燈塔理事會恢復運作,秘書長換屆,甘寧擔任新一任秘書長。聘請了朱健剛教授、天下溪負責人梁曉燕教授、綠根力量負責人曲棟律師為燈塔的顧問。 |
2005年2-6月 | 燈塔計畫下鄉紀錄片《那些花兒》巡展;廣州13中、16中的捐書活動;同期,燈塔建立了義教點攻略小組,負責長期跟進義教點的工作。 |
2005年7-8月 | 燈塔計畫、綠根力量和廣東(創夢)獅子會三家合作舉辦了粵湘師資培訓,燈塔各個義教點皆有老師參加。 |
2005年9月 | 招募第一名全職工作人員。 |
2005年9-12月 | 秘書處部門重組,初步建立針對工作人員的組織工作培訓課程系統。 |
2006年3月 | 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順利舉行,會上選舉出了監事會會長及監事專員,這標誌著燈塔計畫監督架構成立。同期,“燈塔計畫紀念五周年系列活動”啟動。 |
2006年3-4月 | 第一次在職人士下鄉計畫啟動。 |
2007年5月 | 與迪卡儂基金會合作,推行鄉村學校體育發展項目。 |
2007年10月 | 舉辦示範性課程工作坊,鄉村教育講座。 |
2008年2月 | 和香港樂施會合作,推行發展教育項目。 |
2008年7-8月 | 與香港小童群益會在陽山開展合作義教。 |
2010年3-8月 | 與上海真愛夢想公益基金會合作開展“夢想燈塔 教練計畫”。 |
2011年7月 | 設立鄉土課程特色小組並下鄉巡點教授。 |
2011年11月 | 燈塔計畫在廣州圖書館進行主題為《十年一步》鄉村教育展覽。 |
2011年12月 | 與北京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合辦“2011全國教育公益組織年會” |
2012年4月 | 燈塔開拓新的項目《邀請旅行》。 |
2012年5月 | 燈塔計畫和歐初文化教育基金會共同在廣州舉辦“粵西及粵北地區農村教育論壇”。 |
2012年7-8月 | 新增義教點泰來中學;與鄉村教育促進會(RCEF)合作,在義教點評估鄉村服務學習。 |
2012年7月 | 燈塔計畫正式註冊為廣州市燈塔計畫青少年發展促進會 |
NGO組織之教育助學機構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