蟶子

蟶子

蟶子(拉丁學名:(Lamarck)),是簾蛤目(Veneroida)竹蟶科(Solenidae)瓣鰓綱軟體動物的通稱,又稱蟶子皇、聖子、竹蝗、蜻。貝殼長,近柱狀或卵圓形,兩殼相等。中國盛產蟶子,南北沿海多有分布。 蟶子肉可鮮食,也可加工製成蟶乾、蟶油等。中國養殖歷史悠久,以福建、浙江產量最大,並有人工養殖。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貝殼長方形而兩端純圓,長約4~8.5厘米,殼頂靠近前方。生長線顯著,兩片貝殼相等;殼面為黃綠色,常有磨損破落而呈白色。貝殼關閉時,前後端開口。棲息於河口附近和有少量淡水注入的淺海內灣的軟泥沙中。以足掘穴棲居,深達10~20厘米,足部朝下,漲潮時,入水管和出水管伸出洞口,引進水流,以行呼吸、攝食硅藻和排出廢物。雌雄異體,體外受精。前、後端開口,前端為足孔,後端有水管伸出。殼頂不凸出,其位置隨不同的種類而異,有的在殼的最前端,有的在貝殼中央略靠前方。足極發達,長柱狀,無足絲。中國沿海一帶均有出產,江蘇、福建、山東、浙江是著名的產地,人們還常常在海水鹽度較低(適應範圍在4-28‰)的河口附近和內灣軟泥海塗中築“蟶田”,進行人工養殖。其中縊蟶、長竹蟶具有很大的經濟意義,為主要的養殖對象。蟶苗在一年之內放養長大,體長大多在4厘米左右,為一年蟶或新蟶,在7-8月採收;如果繼續放養到第二年,一般有7厘米左右,稱兩年蟶或舊蟶,在3-4月採收。目前只養一年蟶和二年蟶。

蟶子 蟶子

每個蟶子體內都有一條透明的類似線蟲的東西,它是蟶子消化系統中的一個器官,名叫“晶桿”,可食用。在蟶子進食時,晶桿做為攪拌機來帶動腸胃蠕動,促進食物消化;當蟶子飢餓時,晶桿會自動溶解,用於充飢。一般放置較久的蟶子體內不會有晶桿,而蟶子會因自身酶分解的快慢,造成晶桿溶解時間上的先後,所以就算是同時捕捉到的新鮮蟶子,也是有的有晶桿,有的沒有。

晶桿 是軟體動物中瓣鰓綱(就是雙殼貝類)和腹足綱(就是海螺、蝸牛之類)消化道中的一個正常而且必須的器官,它是個半透明明膠樣棒狀體,上面飽含消化酶。你可以認為這玩意兒就是這兩類軟體動物胃中的一個棍狀的“墨錠”,在消化時它一邊鏇轉一邊和胃中間的一個硬質結構衝撞、研磨,釋放出消化酶。

當然,蟶子身上的寄生蟲,一般是一種叫“食蟶腸泄吸蟲”的生物,該蟲為黃白、乳白色,長度約2厘米,和晶桿完全不同。被寄生的蟶子體形消瘦,無法繼續繁殖,擠壓其腹部會有不止一隻活體爬出。人若食用含有寄生蟲的熟蟶子,一般無礙,腸胃功能不佳者可能會有消化不良等反應。

生境及分布

分布

廣布於中國南北沿海,日本也有分布。為福建、浙江沿海重要的養殖品種。

生境

蟶子均為海產,常見的有20多種。大部分為溫帶和熱帶種類,生活於潮間帶中、下區或潮下帶的淺海沙灘或泥沙灘;少數種類生活於深的海底,也有些種類生活在河口或內灣、有少許淡水注入、海水鹽度較低的軟泥底質中。

生活習性

喜在風浪平靜、潮流暢通、底質鬆軟、有淡水注入的內灣中,低潮區,營穴居生活。隨潮水的漲落在洞穴中作升降運動。海水淹沒時,上升到沿穴口,伸出進出水管,進行呼吸、攝食、排泄等活動。灘地乾露時,則降到沿穴的中部或穴底。縊蟶潛居的深度,隨蟶體大小,體質強弱,以及底質和季節的變化而不同。通常蟶體大,體質強壯,底質鬆軟,水溫低時,潛居較深;反之,蟶體小、體質弱、底質硬、水溫暖時,潛居較淺。一般潛居深度為體長的5~6倍。根據灘涂上進出水孔的大小和兩孔的間距,可以判斷蟶體的大小和肥瘦。若灘面上進出水孔明顯,並且在出水孔周圍有泥土隆起,說明蟶體健壯。

在沿穴中倒立生活,前端向下,後端向上。1個洞穴內,不會同時出現兩隻縊蟶。通常稚貝的移動能力較強。在正常情況下,成年蟶不會離開自己的洞穴而轉移到別處生活。

廣溫性貝類,生活在北方的縊蟶,能忍受冬季0~-3℃的低溫;生活在南方的縊蟶,在39℃溫度條件下仍能生活一段時間。縊蟶生長的適宜水溫為15~30℃。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溫度愈高生活愈快。縊蟶對海水比重的適應範圍為1.005~1.020,在這個範圍內比重偏低對縊蟶生長有利。

繁殖習性

雌雄異體,1年性成熟,生殖腺分布在內臟囊中。雄性生殖腺呈乳白色,雌性生殖腺呈淡黃色。繁殖季節因地而異。北方比南方早。遼寧縊蟶的繁殖期在6月下旬;山東8~9月;浙江和福建自9月下旬開始一直延續至翌年1月為止,繁殖盛期出現於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相當於寒露、霜降和立冬3個節氣。在整個繁殖期間,有4次集中排放精卵,每次繁殖的間歇期為半個月。排放量以第一次和第二次最多,精卵質量好。繁殖的時間,一般是在大潮期間進行。成熟的親貝受到外界環境變化的刺激,特別對水溫驟然下降的刺激,會引起精卵排放。縊蟶的精、卵排出體外,在海水中受精發育。受精卵經過卵裂孵化,發育成“D”形幼蟲,經過一段時間浮游生活,成熟變態,再經短時間的匍匐生活後,潛入泥中,開始穴居生活。在整個生活史中,水溫在20~24℃時,從受精卵開始至轉入底棲營穴居生活的全部時間約需7~10天。

分類

縊蟶

縊蟶( Sinonovacula constricta Lamarck)俗稱蟶(福建)、蜻(浙江)或蜆(山東、河北、遼寧)。貝殼呈長卵形或柱形,四角呈圓弧。殼面黃色或黃綠色,從殼頂至腹緣有一條凹的斜溝,形似縊痕而得名;殼頂低,殼質脆薄,如兩片破竹片,生活時垂直插入淺海泥沙中;外套膜呈乳白色半透明,左右兩片外套膜合抱成外套腔。出水管和進水管發達,伸展到貝殼的外面。足強大,多少呈圓柱形,被具有觸手的外套膜所包圍。雄貝生殖腺白色,雌貝生殖腺淡黃色。

大竹蟶

大竹蟶( Solen grandis Dunker)貝殼延長形,兩殼合抱成竹筒狀,前後端開口。一般殼長為殼高的4-5倍,殼頂位於最前端,貝殼背緣與腹緣平行,唯腹緣中部稍向內凹,這種情形在成長的個體比較明顯,前緣自背至腹向前傾斜,後端圓形。外韌帶黑色,呈三角形,前端細小,後端大,其長度約為貝殼全長的1/5。貝殼表面凸出,被有一層發亮的黃褐色外皮,腹緣及後端的殼皮均向殼的內面卷包。殼表平滑無放射肋,生長線明顯,有時有淡紅色的彩色帶。貝殼內面白色或可看到淡紅色的彩帶。鉸合部小,左右殼各具一個主齒。前閉殼肌痕長,其長度與韌帶長度略相等,位於殼的前方。後閉殼肌痕三角形,位於距後緣的四分之一處。外套痕明顯,外套竇略成三角形。動物體足部肌極發達,前端尖,左右扁,水管短而粗。兩水管癒合,由若干環節組成,末端具觸手,表面有相間排列的灰黑色和白色條紋。

長竹蟶

長竹蟶( Solen strictus Could)又稱直竹蟶。貝殼極延長,殼質薄,兩殼相等,殼長約為殼高的6-7倍。背腹緣幾乎平行,腹緣中部微凹,殼之前端呈截形,後端圓,前端較後端略粗大。外韌帶黃褐色。貝殼表面光滑,被有黃褐色外皮,在成長的老個體殼頂的外皮常脫落而呈白色。生長線明顯,呈弧形,後端有時形成褶襞。殼內面白色或淡黃色。鉸合部小,每殼各具一主齒。前閉殼肌痕極細長,其長度超過或等於韌帶的長度。後閉殼肌痕前後長略呈半圓形。外套痕明顯,前端向背緣凹入,外套竇半圓形。動物體水管短,兩水管癒合,末端具有觸手,表面有黑白相間的花紋,但不如大竹蟶明顯。外套肌及水管基部有一條黑色的色素帶。足細長呈柱狀。

剖刀蟶

剖刀蟶( Cultellus scalpellum Sowerby)貝殼長形,背緣直,前端圓,末端腹緣向背方斜升,比前端尖。高度約為長度的三分之一。殼頂位於背緣略靠前端,從前端至殼頂的長度,約為全殼長的四分之一。外韌帶黑色突出。殼表平滑光亮,生長線在頂部較下不明顯,愈至腹緣愈為清楚。有時形成褶襞。殼面被有一層淡黃綠色的外皮。這種外皮少有脫落的現象。由殼頂至末端腹緣略呈現一條斜線,線的上部顏色淡,線的下方顏色較濃。貝殼內麵粉白色。鉸合部左殼具有三個主齒,中央一個末端分叉,右殼僅有兩個主齒。前閉殼肌痕小,卵圓形,後閉殼肌痕大略呈三角形。外套線極明顯,外套竇略成方形。

細長竹蟶

細長竹蟶( Solen gracilis Philippi)又稱黑皮蟶。本種體型與長竹蟶極相似,貝殼極延長,殼長約為殼高的6-7倍,背腹緣平行筆直。前後端大小几乎相等。殼表具有竹子色外皮,前端圓,後端方形。生長線明顯,與背腹緣垂直。殼表對角線不達到貝殼的最末端邊緣。貝殼內面白色。鉸合部位於貝殼的最前端,左右殼各具一個主齒。前閉殼肌痕窄而長,超過韌帶長度的一半。後閉殼肌痕近三角形,外套線與外套竇清楚。動物體水管短,癒合,表面有鮮明的黑白相間的條紋,外套膜腹緣沒有黑色色素帶。僅水管基部約略可見。

加工方法

蟶乾的加工方法

蟶乾又分熟蟶乾和生蟶乾兩種。熟蟶乾的加工方法是將鮮蟶先用淡水洗去泥沙雜質,入沸水鍋中,加蓋、煮沸後翻攪一次,再加蓋煮沸後出鍋,剝殼取肉,再次入水洗淨,濾去水分後均勻地攤開曬乾。一般經三天曝曬,蟶肉成淡黃色、水管發硬、八九成乾即可。陰雨天可用烘房烘乾,或加鹽醃起來(食鹽用量:5-7斤/100斤),待天晴時再洗去鹽分後曬乾。生蟶乾的加工方法是不經煮熟,直接剝取新鮮蟶肉曬成乾品。生蟶乾比熟蟶乾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價值也高,費工量少。成品蟶乾以色澤黃、乾燥、無折碎、氣味清香者為上品。蟶乾質地堅硬,烹製前需經蒸、煮而漲發。發好的蟶乾色澤白中泛黃、柔滑、軟而韌,多作菜餚、羹湯、粥品的配料使用,起到提味增鮮的作用;也可以作主料使用,但在色澤、滋味和嫩度上稍遜於鮮品。

蟶油的加工方法

將煮蟶後的湯汁沉澱過濾,除去雜質,先用大火燒沸,再以微火慢慢熬煮至水分濃縮達7成,湯汁呈黃色粘稠狀時即可。蟶油味鮮可口,是一種甚佳的鮮味調味品。每百斤鮮一年蟶可加工蟶油3-4斤,二年蟶為2-3斤。

蟶子的鮮用方法

相關圖片 相關圖片

最簡單的是氽鮮蟶。將新捕撈的的蟶子洗淨, 放養於含有少量鹽分的清水中,待蟶子吐淨腹中的泥沙後用薄刀片輕輕剖開蟶子背面連線處,倒入沸水中,氽熟即可。其肉質鮮嫩,風味獨特,是佐酒的佳肴。古人曾有詩讚道:“沙蜻四寸尾掉黃,風味由來壓邵洋;麥碎花開三月半,美人種子市蟶秧。”也常常用旺火、熱油、快速烹調成菜,更能將蟶子的色、形、味、滋等特色恰到好處地體現出來。

養殖要點

選好養蟶塗場

1.選擇風浪較小,潮流暢通,稍有淡水注入的中潮帶海區作為養蟶塗場。

2.海塗平坦,傾斜度小,大風季節塗面穩定,一般不會遭泥沙覆蓋。

3.塗質以泥質為佳(或稍有沙土),塗泥軟硬適中,塗層結構嚴密,中間無孔洞和稀泥層,保水性能好。

4.每年春、秋季節,塗面有硅藻類(俗名“油泥”,一種黃褐色的浮游生物,是蟶子的主要食物)附生繁殖,發生面積大,停留時間長,為蟶子提供豐富的食料。

建設模式蟶田

模式蟶田的優點是地勢高、土層實、瀉水快,有利於蟶子穴居生活,又便於操作管理和清除敵害。

1. 蟶田形式。狹壟瓦背形,以利瀉水。蟶田規格可根據塗面地形和潮流方向而定。該場蟶田全長50米,寬3米,間隔1米開挖1條排水溝,蟶田四周均開排水溝,溝寬20~25厘米,深15~20厘米。

2.築堤防浪。距蟶田上方30~40米處,需建築1條矮小的堤壩。這樣可避免滿潮時,潮流沖毀蟶田和夏天潮頭水流進蟶田時燙死蟶子。

3.翻耕蟶塗。翻耕海塗是改良土質、消滅敵害、提高蟶苗潛穴率和散除土層內硫化氫等有毒物質的重要技術措施。這項工作要求在冬、春季或蟶苗播種前1~ 2個月內用翻塗機將蟶田全面深翻1~ 2遍,翻耕深度為40~ 50厘米;並將塗面耕平,建成規格化的模式蟶田。

精心選運蟶苗

俗話說“苗好三分收”。蟶苗按繁殖季節有“冬子”、“春子”、“夏子”之分,以冬子體質最佳,成活率最高;春子次之;夏子最差。要挑選體質健壯、新鮮活潑的苗種,檢驗蟶苗優劣的方法為稍加搖動或用手拍擊苗籮,蟶苗雙殼緊閉並發出“唆—唆—”響聲的為好苗。好的蟶苗總體要求為貝殼富有光澤,顆粒飽滿(沒有浸過淡水的苗),大小均勻,少碎殼及雜質。這樣的蟶苗成活率高,通常可達到90%以上。

裝運蟶苗要求做到輕裝快運,力爭在24小時內運到,運苗應安排在晴天進行,氣溫以10~15℃為宜。儘量避免在霧天或雷雨天氣運苗,給蟶苗造成危害。運苗前,應先將苗籮放入海水中浸30分鐘讓其吐去泥質,利於蟶苗呼吸;另外,在運輸過程中用草蓆等物遮蓋苗籮,防止雨淋日曬,這也是提高蟶苗成活率的有效方法。

適時播種、合理密植

1. 適時播苗。要求清明前後播種結束,有條件的地區可提早播種。因此氣溫低,運苗成活率高,同時可延長蟶苗生長期,以提高單位產量。

2. 合理密植。每畝蟶苗播種量,應根據蟶苗個體大小,體質強弱,塗質肥瘦,以及塗面上硅藻繁殖情況而定。

3. 提高播種質量。播種蟶苗應做到“播勻、播齊、播足”,不留死角。如發現漏苗,應及時補播,確保播種密度。

4. 蟶苗播種時間。播種蟶苗應在滿潮期前1小時內結束,否則潮來時,蟶苗因來不及潛穴被潮流沖走,造成損失。

加強塗間管理

1. 剛播下的蟶苗潛穴較淺,應有專人巡視塗面,加強塗間管理,防止人為踐踏和鳥類啄食。

2. 及時疏通溝道,排除蟶田積水。要保持蟶田之間溝道相通,潮流通暢,塗面不積水,要求達到“潮來同是滿,潮退同是乾”,使蟶田表面不積水。這樣既可減少敵害侵入蟶田,又可避免高溫期發生蟶田積水而燙死蟶子的事故。

3. 除敵害、保蟶子。危害蟶子的敵害很多,主要有箭鰻、蝦虎魚、塗刺、青蟹和水鴨,應及時加以清除,確保蟶苗播種密度。該場全年堅持6次巡塗除害,分別在5~10月每月全面徹底清除1次,達到“治早”、“治了”的目的。該場使用1%氫化鈉溶液噴灑蟶田積水處,能有效地殺死箭鰻、蝦虎魚等敵害,對蟶子則安全無害。

適時采捕,顆粒還家

適時采捕對奪取蟶子高產至關重要,因蟶子生長具有一定的規律性。據現場觀察,蟶子全年最肥壯的季節是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這時開塗采蟶,蟶子質量好,產量高。同時,要做到“深挖土、細采蟶”,儘量減少碎殼蟶,漏蟶,力爭采捕率達到90%以上。

營養分析

蟶肉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經測定,每百克鮮肉,含蛋白質7.2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2.4克,糖3克,鈣133毫克,磷114毫克,鐵227毫克,熱量200千焦。蟶子還有一定的醫藥作用,具有補虛的功能。蟶肉甘、鹹寒,用於產後虛寒、煩熱痢疾,殼可用於醫治胃病,咽喉腫痛。

蟶子製作 蟶子製作

中醫認為,蟶子肉味甘、鹹,性寒,有清熱解毒、補陰除煩、益腎利水、清胃治痢、產後補虛等功效。《嘉祐本草》中 記載:蟶子肉"補虛,主冷痢。煮食之,主婦人產後虛損、胸中邪熱煩悶氣"。《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蟶子肉"清胃、治痢、除煩、補產後虛損"。《泉州本草》中記載:蟶子肉"清熱解毒,利小便,消水腫"。蟶子肉可治療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中暑泄痢、小便不利等症。

蟶子富含碘和硒,它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病人、孕婦、老年人良好的保健食品,蟶子含有鋅和錳,常食蟶子有益於腦的營養補充,有健腦益智的作用。醫學工作者還發現,蟶子對因放射療法、化學療法後產生的口乾煩熱等症有一定的療效。

做法

爆炒蟶子

材料:

蟶子500克、香蔥1根、生薑5克、黃酒1茶匙、醬油1湯匙、油適量

做法:

將蟶子提前浸泡在水中吐沙洗淨,生薑切絲,香蔥切段備用。

1.

將蟶子提前浸泡在水中吐沙洗淨,生薑切絲,香蔥切段備用。

蟶子 蟶子

2.熱鍋中入冷油,炒香薑絲和香蔥段。

蟶子 蟶子

3.在鍋中加入蟶子,調入黃酒和醬油一起翻炒片刻即可。

蟶子 蟶子


三絲拌蟶

原料:新鮮蟶子750克 火腿絲25克 淨黃瓜50克 香菇75克韭菜250克 鹽、味素、醬油、紹酒、薑末各適量

製作:

1.將蟶子洗淨,在鹹水裡養3小時左右,使它吐淨泥沙,撈出用清水洗淨。

2.炒鍋中放水1.5公斤,用旺火燒沸,放入蟶子氽至開口時撈出,待冷卻後剝去殼,剪去須尖和泥腸,用冷開水洗淨。

3.韭菜去根,切成3.3厘米長的段,放入開水中焯一下;香菇切成線,將韭菜一起放入氽蟶子的原湯中浸漬2分鐘,撈出、冷卻。

4.將蟶肉、韭菜、香菇絲、味素、紹酒、鹽放入碗中拌勻,盛入盤中,四周鑲上用黃瓜做成的花,淋入芝麻油,撒上火腿絲,與薑末、醋、醬油調成的味碟一起上桌,供蘸食。

特點:五彩繽紛,質嫩清爽,味酸辣。

鍋塌蟶子

蟶子 蟶子

主料:去殼蟶子250克,雞蛋2隻,麵粉40克,鹽6克,味素5克,白糖10克,料酒15克,芝麻油25克,雞湯100毫升,蔥末5克,熟雞油150克,生薑末5克,青蒜段5克,乾辣椒1個。

特色:呈淡黃色,鮮嫩可口,清淡鹹辣。

製作方法:

1.蟶子洗淨泥沙,瀝乾水分後,放入碗內,用鹽、酒、蔥薑末煨拌,都沾上麵粉。

2.瓷碗內,打入雞蛋,抽打起泡後,放入沾勻麵粉的蟶子。

3.旺火燒熱炒鍋,放入熟雞油,待油溫燒至三成熱時,用手將蟶子三隻一拿,平放在鍋內成四方形,擺好後,用溫火慢慢將鍋轉動煎塌,前黃翻個兒再煎,兩面均煎成淡黃色,倒入漏勺內,控油。

4.炒鍋淨後放20克芝麻油,燒四成熱,放入乾辣椒段,炸至脆而不糊,再放入蔥末、生薑末,烹入料酒,加雞湯、味素、白糖,再將煎過的蟶子放入鍋內,燒開,湯汁將收乾時,把青蒜段擺碼在蟶子上面,淋上餘下的芝麻油,出鍋,倒入大圓盤內,即可。

韭黃燒蟶子

韭黃燒蟶子 韭黃燒蟶子

原料:鮮蟶肉250克、精鹽3克、清湯50克、花生油50克、韭黃100克 紹酒2克、芝麻油5克。

製作方法:

1.蟶肉放原湯中洗一遍,撈出控淨水。韭黃摘去雜質洗淨,切成3厘米長的段,將韭黃白與葉分開放盤內。

2.炒鍋內加入花生油,旺火燒至八成熱時將韭黃白和蟶子肉下鍋快速煸炒,隨即加入清湯、精鹽、紹酒、味素和韭黃葉略炒,淋上芝麻油,翻勺裝盤即成。

工藝關鍵:蟶子肉不可上漿,高溫急火,爆炒烹製,菜品脆嫩而無汁芡。

風味特點:“韭黃燒蟶子”是山東沿海一帶具有濃厚傳統特色的應時菜品。將蟶子配以嫩韭黃,聚海蔬兩珍為一餚,成菜鮮嫩清淡不膩,為春令品頭菜,最宜佐酒。

金針冬粉蒸蟶子

主料:蟶子16個(約300g),冬粉一把,金針菇250g。

蟶子 蟶子

配料:蒜、新鮮小紅辣椒和青辣椒各適量。

調料:蒸魚豉油。

製作方法:

1.買回家的蟶子先放入鹽水中養幾個小時,待其吐淨泥沙之後再烹飪;

2.金針菇去根洗淨;

3.冬粉用清水泡軟;

4.冬粉略微簡短,鋪在盤子底部,然後將金針菇撕開鋪在上面;

5.蟶子外殼刷洗乾淨,擺在金針菇上;

6.入鍋蒸,水開後大火蒸5分鐘;

7.蒸蟶子時準備好蒜和辣椒;

8.將辣椒切成小圈,蒜切碎;

9.蒸好的蟶子會析出很多湯汁,正好給冬粉和金針菇增添鮮味,不要倒掉;

10.淋上適量蒸魚豉油;

11.熱油鍋,待油燒熱後,關火,將辣椒和蒜末放入;

12.趁熱將油連同蒜末辣椒一起澆到蟶子上即可。

小貼士:蟶子析出的湯汁不要倒掉,正好給金針菇和冬粉增添鮮味。

蒜茸冬粉蒸蟶子

主料:蟶子500g,冬粉1把,蒸魚豉油適量,大蒜少許,糖一小勺,蔥花少許,薑片幾片。

做法:

蟶子 蟶子

1.冬粉用開水泡軟。

2.大蒜切末。

3.先把冬粉放入盤底,之後放入洗淨的蟶子,加料酒,最上面放些生薑片,蔥。

4.水煮開後,放入盆子大火蒸4到5分鐘,關火,悶上幾分鐘。蒸完後,盤子裡有很多湯汁,這些可不能倒掉,鮮著呢,留著備用。

5.鍋內倒入少許油,加入蒜末煸炒出香味。

6.加入蒸魚豉油,蒸蟶子的湯汁,糖,煮開。

7.換個盆子,冬粉墊底,蟶子擺放整齊,把第6步煮的湯汁倒入盆中,撒上蔥花。

絲瓜炒蟶肉

原料:帶殼蟶子500克 絲瓜300克 鹽10克 味素5克 紹酒3克 濕澱粉15克 色拉油500克

製法:

1.先將蟶子洗淨,用淡鹽水漂養6小時;絲瓜去皮、洗淨、切長條。

2. 取鍋一隻盛滿清水,加熱至沸,將蟶子氽水後撈出、去殼,去掉蟶肉表面的黑衣。

3. 原鍋置中火上,加色拉油燒至3成熱,將絲瓜條倒入滑炒,待絲瓜碧綠且8成熟時撈起瀝油;鍋內留少許余油,重置火上,加鹽、味素、濕澱粉勾芡,再將蟶肉、絲瓜入鍋翻炒,淋上明油,裝盤即成。

特點:絲瓜碧綠,蟶肉鮮嫩,味濃香。

杏鮑菇黃豆芽蟶子湯

原料:蟶子250g、杏鮑菇半個、黃豆芽50g、姜5g、蝦皮、鹽、食用油、香菜適量。

做法:

1、蟶子吐淨沙子後清洗乾淨,杏鮑菇清洗後切片備用,黃豆芽掐去尾部清洗。

2、鍋預熱後放入食用油和蝦皮煸炒出香味。

3、倒入清水,放入薑片燒滾。

4、放入杏鮑菇片大火煮開,轉中小火煮到杏鮑菇變軟。

5、放入黃豆芽煮開。

6、再倒入蟶子,大火煮到蟶子開口,加鹽調味,再煮2分鐘即可,出鍋後撒上香菜。

蟶子煎蛋

原料:蟶子500g,雞蛋180g,油適量,鹽適量,胡蘿蔔適量,小蔥適量,料酒適量

做法:

1、將蟶子用清水漂一段時間,讓其吐淨泥沙。

2、把鍋內水燒開,下蟶子煮熟。

3、取出裡面的蟶肉後,將其清洗乾淨。

4、放入雞蛋、胡蘿蔔絲、小蔥、鹽、料酒,攪拌均勻。

5、熱鍋下油,倒入攪好的蛋糊煎至兩面變黃,取出切開,即可裝盤。

適用人群

1.適宜產後虛損、煩熱口渴、濕熱水腫、痢疾、醉酒等人群

2.脾胃虛寒、腹瀉者應少食。

清洗妙招

讓蟶子徹底吐沙的小妙招 讓蟶子徹底吐沙的小妙招

用筷子將蟶子與盆底隔開,因為蟶子的位置一直都是在水盆中央,吐出來的沙子,直接沉底了,懸在中間的蟶子再吸進來的水又是乾淨的。買蟶子時向老闆要一點海鹽,溶於清水中,營造海水的味兒。然後在盆中放兩隻平時不咋用的筷子,目的是不讓小筐沉底,最後將裝滿蟶子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再滴幾滴麻油,2-3小時後就會看到盆底的髒東東會有很多。吐好沙的蟶子用淡鹽水反覆的搓洗幾遍,將殼上的髒東西洗淨控乾水分即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