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義計畫
![台灣成功級護衛艦](/img/f/9b0/nBnauM3X3AjNxAjN2gzM1ITMyITM5MjNwkTMwADMwAzMxAzL4M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雖然PFG-1的草案已經成型,可台灣船舶工業卻難以承造。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台灣逐步成為亞洲造船業中領先者,至80年代中期,台灣擁有名義造船能力100萬噸的船塢,並建造了多艘十萬噸級的VLCC、ULCC,但是具體到軍艦的建造就不是一回事了——建造各種技術高度集中、建造規範、標準明顯高於民船的軍艦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在過去的近50年中,台灣只造過補給船與登入艇等軍輔船,所造的作戰艦艇中最大的也僅為滿載排水量275噸的龍江級飛彈艇,現在一下子要造出主戰艦隻,有些勉為其難。因此,台灣軍方於1985年通知國外廠商計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於1984年已先期提出的“光華”計畫。
唯一選擇
![台灣成功級護衛艦](/img/9/56f/nBnauM3XxIDNzgDNykzM1ITMyITM5MjNwkTMwADMwAzMxAzL5M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89年5月8日,台灣宣布新的飛彈護衛艦將由“中國造船總公司”製造,設計方案由美國吉布斯•科克斯公司提供。同年,在美國巴斯造船廠(BIWBathIronWorks)協助下,“光華一號”艦,也就是成功級的第一艘在“中船公司”高雄船廠開工。首艦“成功”號單艦造價6.5億美元,從訂貨到交付使用共40個月:1990年12月21日安放龍骨,1991年1月15日安裝MK13飛彈發射架,1992年12月與1993年1月分別進行海試。1993年5月7日正式服役。該艦的建成表明台灣軍用造船技術與管理水平達到了一定高度。隨即,“中船公司”以每11個月一艘艦的速度交付台灣海軍。
按照台灣海軍當初的計畫,從成功級第二批次起將改為宙斯盾防空艦,“光華二號”的首艦、計畫的總第8艘為“田單”號,將是“宙斯盾成功”的首艦。後來計畫撤消,“田單”號便一直沒有開工,但台灣“中船公司”已經為其訂購了燃氣輪機、螺鏇槳和主要作戰系統等。如就此放棄,則前期投資過大,即使這些設備轉為倉儲備份,也不合算。而成功級前7艘建造完成後,台灣政府決策層就是購買外國新型艦船(尤其是宙斯盾艦)還是繼續自行研發下一代主力作戰艦隻展開了爭辯。其間台灣海軍裝備發展政策受“台獨”政治影響發生了多次動搖和改變,原來“國艦國造”的構想同IDF戰鬥機等台灣自製武器一樣前途未卜,為了維持“中船公司”、“中科院”相關工程、技術人員不至流失,當時的台灣海軍“總司令”伍世文於1998年呈報“國防部”核准,恢復“田單”號的建造。因此考慮到成功級前7艘艦艇即將全部完成,經核算經費後,原核定的總預算可以支付第8艦的造艦費用,不必增加總預算,也可有效運用已購買的主要裝備,台灣軍方和“中船公司”遂於1999年12月簽訂了契約續建“田單”號。該艦於2000年初開工後,至2003年底,已完成舾裝、試車。並於2004年3月初完工交艦。至此,成功級8艦全部成軍,配屬於台灣海軍驅逐艦第二艦隊(第146艦隊),分為第226和第268兩個戰隊,均布置在馬公港。
研製建造
![台灣成功級護衛艦](/img/5/b9f/nBnauM3X2UTO4EDO3gzM1ITMyITM5MjNwkTMwADMwAzMxAzL4MzLx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由於整體性能不錯,又沒有“冒進”的高技術,在軍售上不會受到過分的矚目,佩里級成為美國向盟國轉讓中型水面艦艇的一個模本,先後出口或轉讓給西班牙和澳大利亞海軍。當初台灣四下乞求引進新型主力艦艇時,也只有美國的佩里一家可以出讓。於是,在幾乎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台灣海軍引進了佩里級。
在增設了多種武備和設備後,全艦重心必然上移,考慮到穩性和防彈抗爆能力,“中船公司”請美國吉伯斯•考克斯(Gibbs&Cox)公司進行修改,調整了重心、穩心等船舶參數,加大了艦體鋼板厚度。這些變化使成功級的主尺度是所有佩里及其變型艦中最大的。
後發優勢
![台灣成功級護衛艦](/img/f/07e/nBnauM3XxYTMzUDM5gzM1ITMyITM5MjNwkTMwADMwAzMxAzL4M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為了進一步提高成功級的末端防禦能力,台灣海軍除了提升其對掠海反艦飛彈的探測能力外,還計畫在標準飛彈發射架前方加裝一門海拉姆近防系統,以消除原部署於艦尾的密集陣系統在艦首方向的射擊死角。另以海拉姆近防系統替換直升機庫上方的密集陣系統,將現有2門博福斯單管40毫米L70機炮換為密集陣近防系統。由於美國海軍已開始對密集陣系統進行性能提升,台灣對此十分眼紅。經過多次商討後於2003年與雷錫恩公司簽署了一項價值約730萬美元的契約以升級台灣海軍的Block1A型的密集陣(CIWS)系統,升級工作將在美國聖路易斯市進行,有望於2005年1月完成。這樣,成功級的近距離防禦系統的硬殺傷能力將是所有佩里家族中最強的。
實戰能力
![台灣成功級護衛艦](/img/9/6b9/nBnauM3XzMjN4MTMwkzM1ITMyITM5MjNwkTMwADMwAzMxAzL5M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宙斯盾夢
![台灣成功級護衛艦](/img/4/e33/nBnauM3X4MTM5MjMxkzM1ITMyITM5MjNwkTMwADMwAzMxAzL5M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由於採購基德級驅逐艦,台灣獲得了“準宙斯盾”能力,如果加以改進,也不排除擁有高性能相控陣雷達和反導系統的可能。在當前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的形勢下,讓台灣加入TMD涉及中國的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因而具有了極高的政治風險。而宙斯盾艦因其與TMD相關聯,因而也成了具有極高政治含義的武器系統。台軍方之所以著眼於購買宙斯盾艦艇,其目標主要在於彈道飛彈防禦作戰,另外更希望搭車購買美國“海軍外大氣層戰區彈道飛彈防禦計畫”方案之一的“輕型外大氣層射彈”。它在標準SM-3基礎上增加了動能殺傷彈頭和第三級火箭,可在彈道飛彈再入前進行攔截。再則,4艘宙斯盾驅逐艦在水面與防空的綜合作戰能力方面要遠遠強於台海軍現役的7艘成功級、6艘康定級和6艘諾克斯級作戰能力的總和。
目前,台灣海軍的宙斯盾艦計畫已不僅僅是一項軍火採購案例了,而更多的成為陳水扁當局在政治上展示所謂台美“獨特關係”的“樣板”;成為台灣當局在台海發生軍事鬥爭時,拉美國下水的一個“保障”和連襟;成為美國必定“協防台灣”的保證書。而美國方面則企圖以此為契機,找到並推行一條既能使台灣在反導領域可以和大陸抗衡,又能夠避免讓台灣直接參加TMD可能帶來的政治風險的道路,並將此“成果”推廣到其他軍售領
飛機以及艦艇介紹(一)
武器是破壞生命和財產的工具。也因此被用來威懾和防禦。當武器被有效利用時,它應遵循期望效果最大化、附帶傷害最小化的原則。本任務將完成全球戰略飛機和戰艦的相關詞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