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君井

文君井

文君井位於邛崍市臨邛鎮裡仁街,面積共六千五百平方米,相傳為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開設“臨邛酒肆”時的遺物。山樹水竹,琴台亭榭,曲廊小橋,風景美好,是邛崍著名的園林勝境。乃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當壚賣酒之處。“文君當壚,相如滌器”。園內古井,“井泉清洌、甃砌異常,井口徑不過二尺,井腹漸寬,如膽瓶然“。古井井壁為黑粘土、雜有陶片。井型及造井材料都與安徽壽春縣發現的漢代古窯井相似,據此證實此井為西漢遺井。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形成之因

文君井文君井
文君井位於新津縣西南40千米處的邛崍市,是成都平原上有名的歷史名城。西漢時,這裡的食鹽、天然氣和鐵的開採量已有相當規模。邛崍城古名臨邛鎮,它的出名得益於西漢大文學家司馬相如與臨邛才女卓文君的風流韻事。司馬相如是成都一窮書生,一次應臨邛縣令王吉的邀請到臨邛首富、大鹽商卓王孫家做客,席間,司馬相如撫琴演奏了一曲《鳳求凰》卓王孫的女兒卓文君一向欽慕司馬相如的才華,聽了司馬相如的演奏後,很是感動,決心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與司馬相如私奔到成都。後因生活無著,又回到臨邛鎮裡仁街開酒店謀生,迫使卓王孫出錢讓他們回成都定居,也就承認了他們的婚事。因此,臨邛鎮“相如滌器、文君當壚”的故事便傳為千古佳話。後人根據這一歷史故事,在傳說是卓文君賣酒的地方建起了一些紀念性建築。據說是卓文君取水煮酒的那口水井被稱為“文君井”。在井台附近的紀念性建築有琴台、文君梳妝檯、當壚亭、酒肆、聽雨軒等,總占地面積6000餘平方米,現已發展成一座小型公園。

獨特造型

唐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作《琴台》,詩有“酒肆人間世,琴台日暮雲”句,就是憑弔遺蹟之作。文君井為不規則的矮罐形土窖井,周置石欄,井口和井面均為石質。現有庭園10餘畝,園內有當壚亭、水香榭、聽雨亭、梳妝檯等建築,均為清末至民初所建。井旁不遠處有琴台,台前有月池、假山,園林別具一格。“井上疏風竹有韻,台前月古琴無弦”這副懸於琴台的對聯,寫出了文君井園內的景色。井畔東為照壁,上刻楷書"漢卓文君井"5字。北側豎詩碑一塊,面井一面刻清代進士曾先曦楷書"文君井";另一面刻郭沫若1957年10月1日到邛崍時手書《題文君井》詩和跋辭。該處園林始建年代待考。1949年以來,政府撥專款進行過多次維修,1959年開始對外開放。現園林布局以文君井為中心,北隔水池為琴台,東側有當壚亭和水榭,南側有八角亭,西南有船舫式建築漾虛樓。整個園林顯得小巧,玲瓏,秀雅。

茶文化

相傳此井泉是漢時卓文君司馬相如烹茶賣酒用水之地。近代文學家郭沫若有言曰:"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故事, 實系千秋佳話,故井猶存,令人相住"。據史載,司馬相如,西漢成都人,詞賦家,只因早年父母雙亡,孤苦一人,來到臨邛(今邛崍),投靠當時身為縣令的同窗好友王吉。王吉為此設宴款待,其時司馬相如結識了臨邛首富卓王孫。後來,卓為故作風雅,請司馬相如到家作客。相如在卓家逗留期間,撫琴自娛,優雅《鳳求凰》曲飄進卓王孫之女、年輕寡婦卓文君房中,終使文君心潮起伏,夜不成眠,為暮相如才志,衝破禮教束縛,趁月夜,穿花徑,隔窗聽琴。相如喜得知音,便在一個朦朧的夜晚,倆從私奔成都,結為夫婦。後重返臨邛,以賣酒為生。每當工餘閒暇,常汲取門前井水,品茗相敘。後人為紀念卓文君不顧封建禮教,忠貞愛情,以及她與成都才子司馬相如汲井烹茶的故事,遂將此井泉定名為文君井。
《邛崍縣誌》載:文君井"井泉清冽, 砌異常, 井口徑不過兩尺,井腹漸寬,如膽瓶然,至井底徑幾及丈"。形似一口埋入地下的大瓮。

"文君井"三個大字。文君井南數米是當年卓文君梳妝打扮的遺址。井北面的壚亭,是卓文君夫婦當年賣酒烹茶的亭子。在井旁的曲徑迴廊處,還有一座琴台,相傳為當年司馬相如撫琴彈奏《鳳求凰》之地。1957年10月著名文學家郭沫若邛崍,憶古思今,作詩一道,題《文君井》。詩曰: "文君當壚時,相如滌器處,反抗封建是前軀,佳話傳千古。會當一憑弔,酌取井水中,用以烹茶滌塵思,清逸涼無比"。現已將此詩刻在石壁上,立於文君井東,成了當地的一大人文景觀。

與文君井相映成趣的還有產於邛崍的文君嫩綠(茶),相傳當年卓文君就是用這種臨邛茶,與司馬相如一起啜泉品茗的,只是後人為了紀念這對生死與共、忠於愛情的夫婦,才將邛崍茶中的極品取名為文君嫩綠的。清代學者章發曾作詩讚美:"地接蒙山味具殊, 火前火後亦同呼。相如應有清泉喝,會試萌芽一試無"。將文君嫩綠烹文君泉的好處,說得恰到好處,使人久久回味。

周圍景觀

文君井雲頂石城
雲頂石城:出新都沿川陝公路繼續北行,於彌牟鎮處轉唐巴公路,穿過青白江區即是位於成都西北部的金堂縣。縣境內的雲頂石城風景名勝區由雲頂石城、九龍湖和山頂古剎組成,景區面積46平方公里。該景區以綺麗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遺蹟緊密結合,集河流、湖泊、高山、峽谷和古城、古鎮、古剎於一體。其中位於雲頂山頂的石城建於宋朝末年,它同合川釣魚城一起,同為抗擊蒙古軍南下的防禦古城之一,被稱為宋軍“八柱”。如今,石城巍然矗立,條石扣榫的城牆仍堅如磐石,十餘條“一字牆”依稀可辨;山城的北城二門長寧門雄姿猶存;後宰門端午門南城門小東門等遺址依然可尋。石城內還有佛教名剎“慈雲寺”等古蹟。
文君井望叢祠
望叢祠:出成都老西門,沿成灌公路西行約20千米,即是成都西部古鎮郫筒鎮(郫縣縣城)。史書記載,郫縣曾是古蜀國都城,古蜀王叢帝鱉靈的墓就在縣城西南的望叢村。南北朝時,孟州刺史劉季連將灌縣(今都江堰市)的望帝祠墓遷往郫縣,原址改為祭祀李凍的“崇德祠“(後改二王廟)。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趙可度將望帝叢帝合祀,從此才有望叢祠。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郭侯任郫縣縣令時“修杜宇、鱉靈二墳”,望叢祠墓便初具規模。此後歷代均有修葺,祠陵規模進一步擴大。但到1985年擴建前,望叢祠只剩下兩座陵墓,祠宇已全部敗毀,占地面積僅1.5萬平方米。1985年擴建後的望叢祠,占地5.5萬平方米。祠內亭、台、池、榭錯落起伏,竹影婆娑、翠柏森森,成為一座規模宏大的仿古園林。叢帝陵墓高約12米,周長200米;望帝陵墓高約15米,占地1萬平方米。兩陵區共有古柏200餘株,枝繁葉茂,給祠堂增添了幾分肅穆、莊嚴的氣氛。望叢祠前門屏牆上,鑲嵌有辛亥革命志士但懋辛手書刻石《望叢祠》三個大字。東西側門分別額題“功在田疇”,“德垂揖讓”,以歌頌二帝的歷史功德。

西嶺雪山:出大邑縣城西行50千米即抵達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西嶺雪山。杜甫寓居成都時,在他描寫草堂環境的詩篇中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句子。杜甫是否能從視窗看見西嶺雪山,人們不得而知,但至少可以說明,早在唐代,西嶺雪山就已引起詩人注目。西嶺雪山屬邛崍山系,主峰海拔5364米,是成都平原西部邊緣地區最高的山峰,所以用杜甫詩句命名是比較貼切的。

西嶺雪山景區總面積480平方千米,已開闢的景點有27處,其景觀各具特色,而以雪山和高山自然風光為其主要景觀。景區內奇峰怪石,變化萬千,數十條綿亘的大小山脈中,屹立著數百座山峰,層巒疊嶂,氣勢雄偉;在海拔2600米處有一片森林覆蓋著的千畝石林和聳峙雲天的排峰。還有400多種紅色花崗石岩峰,千奇百怪,好似鬼斧神工所造。

文君井西嶺雪山
西嶺雪山的森林覆蓋率達84%以上,植物種類有6000餘種;莽莽林海,原始古樸。其中以千畝古桂花樹林和連綿百里的高大杜鵑花樹林最為壯觀。景區內棲息的各類野生動物,計有獸類50餘種,鳥類百餘種,兩棲動物40餘種。遊人進入林區常能見到嬉鬧的猴群、賓士的牛羚、憨厚的熊貓等。

景區內的飛瀑流泉絢麗多姿。步入景區5千米即可觀賞到30多處形態各異的瀑布。最為奇特壯美的有“蛙跳潭”、“九瀑一線天”、“八疊鳳尾瀑”等多處。

出成都新西門,沿新修的"成·溫·邛"高等級公路西行,穿過溫江縣,即抵達崇州市。崇州距成都41千米,古稱蜀州,曾是唐代唐安公主的封地,因名唐安郡。宋仁宗宋徽宗的女兒均被封為崇慶公主,因改名崇慶府。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曾被貶為蜀州通判,後人為紀念這位偉大愛國詩人,在城內罨畫池園林中建陸游祠,成為遊覽勝地。祠堂採用中國四合院式布局,園林仿江南水鄉格調,開溝浚湖,間置梅園、梅閣、花徑、風雨樓等。新塑的陸游像,既有詩人的典雅風度,又有愛國志士的軒昂氣質。陸游祠同江油李白故里、成都杜甫草堂、眉山三蘇祠一起成為川西地區紀念唐宋著名詩人的祠堂之一。

陸游祠:陸游(1125-1210年),字務觀,越州山陰人(今浙江紹興)。他的一生在愛情、家庭、仕途各方面都多坎坷,累遭不幸。但他心胸曠達,才華出眾,終生不忘國家統一大業,拳拳報國之心溢於詩詞的字裡行間,因此被公認為是南宋時期的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多次入川,累計在四川生活了10年之久,因而對四川懷有深厚的感情,其代表《劍南詩稿》、《入蜀記》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