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信息
拼音lù形聲。從足,各聲。
(一)本義:道路。 【road】 《說文》:“路,道也。”《爾雅》:“路,途也。”
【例】《周禮·地官》:“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戶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註:“途容乘車一軌,道容二軌,路容三軌。”|屈原《離騷》:“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詩·鄭風·遵大路》:“遵彼大路兮。”|《易·說卦》:“艮為徑路。”|陶潛《桃花源記》:“遂迷,不復得路。”
又如:路奠(出殯時,親友在靈柩經過的路上設供桌祭奠)|路贐(友人相贈的路費)|路引(行路的通行憑證)|路歧(路歧人。宋元時對沿街賣藝人的俗稱;貧賤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證)|路貨(在運輸途中的貨物)|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要走遠路,才知道馬力的強弱;結交朋友長久,才知道人心的善惡。)
釋義(二)
路程;行程。 【distance travelled;journey】【例】三里路|陶潛《桃花源記》:“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三)引申為思想或行動的途徑。 【way;means】
【例】思路|門路|生路|清·周容《芋老人傳》:“登仕路。”|諸葛亮《出師表》:“忠諫之路。”|《史記·魏公子列傳》:“顧未有路。”|魯迅《故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人走多了,也便成了路。”
(四)通“輅”。車。 【carriage】
【例】《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杜預註:“篳路,柴車。”|《荀子·正論》:“乘大路趨越席以養安。”
路車:古代諸侯乘坐的車子。
路馬:古代天子、諸侯所乘路車的馬。
(五)君王居住的地方。 【court】
【例】路門(古代天子宮中最內的門)|路寢(古代天子、諸侯的正廳)|路殿(天子諸侯的正殿)。
(六)地區;方面。 【area;respect】
【例】外路人|各路人馬|《三國演義》:“甘寧等三路戰船,縱橫水面。”
(七)路線;線路。【line】
【例】三路電車|電路。
(八)紋理。
【例】紋路。
(九)比喻權位。 【power and authority】
【例】《孟子·公孫丑上》:“夫子(指孟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十)種類;等次。 【kind;type】
【例】一路人|兩路貨|二三路角色。
(十一)宋、金、元時行政區域名。
【例】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都督諸路軍馬。”|宋·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烽火揚州路。”
路分:宋元時路制的區域範圍。
(十二)大。
【例】《詩·大雅·生民》:“厥聲載路。”毛傳:“路,大也。”|《史記·武帝本紀》:“路弓乘矢。”裴yin集解:“路,大也,四駟為乘。”
(十三)通“露”。敗。
【例】《管子·四時》:“國家乃路。”
(十四)姓。
在圖論中,若鏈vi1,vi2,vi3……中的頂點都不同則稱這條鏈為一條連線的路。
--------------------------------------------------------------------------------
通“略、落、露、潞”
略、落、路、露、潞----露即敗義。《逸周書·皇門》:“自露厥家。”意謂:自敗厥家。《管子·四時》:“國家乃路。”《呂氏春秋·不屈》:“土民罷潞。”《莊子·天地》:“無落吾事!”路、潞、落三字都同“露”,訓敗,即它們音義都相同。又《說文》:“略,經;略,經略土地也。”《小爾雅》:“略,界也。”相承以落為之,諸有界域皆日落。所謂村落、籬落、部落,皆古今通用語。兩物之間亦日落,遼東人謂兩山之間為山落子。故古書中落、略、路、露、潞五字,音義轉輾相通。(摘自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黃現璠學術論文選》第470頁,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歷程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初期,基本仿照唐制,全國分為13道。太平興國四年(979年)設21路,第三年後又為19路,端拱二年(989年)改為17路,淳化三年(992年)有16路。可見,在淳化五年以前的15年中,宋太宗一直實行“道”、“路”並存的行政區劃制。淳化四年(993年)又並為10道。淳化五年後,全國設路也未有定規。在至道三年(997年)改道為路,後又有所調整,始定天下為15路:京西路、京東路、河北路、河東路、陝西路、淮南路、江南路、兩浙路、福建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西川路、峽西路。宋初力平群雄,疆域區劃難以顧及,太宗因襲唐朝舊制,略事改革,分全國為13道:河南道、關西道、河北道、河東道、淮南道、江南東道、江南西道、隴右道、山南東道、山南西道、劍南東道、劍南西道、嶺南道。但不久,在淳化四年(993年)把全國又合併為兩京(東京、西京)10道;去隴右、山南東、山南西三道,並劍南東、西道為一;改嶺南為廣南道;增設兩浙道。但第二年即廢,於是正式廢去道制,改為路制。天禧四年(1020年)增至18路,宋真宗分四川路和峽西路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4路,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熙寧七年(1074年)增至23路,宋神宗分淮南路為東、西兩路,分陝西路為永興軍、秦風兩路,分京西路為南、北兩路,分河北路為東、西兩路,分京東路為東、西兩路。元豐八年(1085年)頒行的《元豐九域志》,即依據23路的行政區劃制編寫的,京畿所在的開封府則不在23路之列。崇寧四年(1105年),宋徽宗將國都開封府置為京畿路,合稱為24路。宣和四年(1122年),宋徽宗與金聯盟,約定滅遼後,金將燕雲16州歸還宋朝,因而宋擬置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但金滅遼後失約,所以北宋末年號稱擁有26路,路之下設府、州及帶縣的軍、監,府、州、軍、監下設縣及不帶縣的軍、監,地方行政區劃實行路、府(州、軍、監)、縣(軍、監)三級制。實際上還是24路。紹興十二年(1142年)分路16:兩浙東路、兩浙西路、江南東路、江南西路、淮南東路、淮南西路、荊荊湖南路、荊湖北路、京西南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福建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圖8)嘉定元年(1208年)宋寧宗改為17路,把利州分為東、西兩路。金代(公元1115年--1234年)
與南宋對峙的金,也是統治中國北部的一個王朝。公元1115年創建,1125年滅遼,次年滅北宋,至1234年亡,共歷9帝,統治120年。其地方行政區劃基本承襲北宋,曾分境內為17路、20路,分別置於皇統二年(1142年)和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20路為中都路、上京路、鹹平路、東京路、北京路、臨潢府路、河北東路、河北西路、大名府路、西京路、南京路、山東東路、山東西路、河東北路、河東南路、京兆府路、鳳翔路、鄜延路、慶原路、臨洮路。泰和五年(1205年)金章宗並臨潢路於北京路,是為19路。路下轄府、州、府、州下領縣。泰和五年時,金國境內有府、州179,縣683。元代(公元1271年--1368年)
到了元朝,統治階級為了加強對占領區的控制,沿襲了行省制度。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形成了四級地方行政制度。中書省區域太大,因管理之需,在路之上又設立了肅政廉訪司和宣慰司作為監察區域。特點
縱觀道(路)制時期的行政區劃有這樣幾個特點:(1)無論在唐代、宋朝,還是五代十國、遼國和金國,道或路是最高行政區劃單位始終沒有變;(2)該時期六百多年中,始終實施的是三級行政區劃,最基本的單位是道或路—府或州—縣;(3)上一個時期(魏晉南北朝至隋朝的州制時期)最高的行政區劃單位——州,在此時期仍繼續沿用,不過變成了行政區劃的第二級單位,隸屬於道或路;(4)還引進了府、軍、監等行政區劃單位,尤其是府一直沿用下去,成為一個長期廣泛採用的重要行政區劃單位。拼音是lu的漢字
拼音是lu的漢字共有160個,如下: |
慮|蘆|盧|碌|陸|露|路|錄|鹿|爐|魯|鹵|顱|廬|擄|綠|虜|賂|戮|潞|祿|麓|鱸|櫨|淥|瀘|轤|氌|簏|櫓|壚|臚|嚕|鑥|轆|漉|擼|璐|鸕|鷺|艫|侓|勎|勠|嚕|嚧|圥|坴|塶|塷|壚|娽|峍|廘|廬|彔|挔|捋|捛|攄|摝|擄|擼|攄|攎|枦|椂|樐|櫓|櫨|氌|淕|淥|濾|滷|瀂|濾|瀂|瀘|爐|獹|玈|琭|瓐|甪|盝|睩|矑|硉|磠|磠|祿|稑|籙|簬|簵|簶|籙|籚|粶|緑|纑|罏|膟|臚|舮|艣|艪|艫|菉|蓾|蕗|蘆|虂|虜|螰|蠦|觮|賂|趢|踛|蹗|轆|轤|醁|鈩|錄|録|錴|鏀|鏴|鐪|鑥|鑪|顱|騄|騼|髗|魯|魲|鯥|鱸|鴼|鵦|鵱|鷺|鸕|鹵|黸|率|鋁|驢|旅|屢|呂|律|氯|縷|侶|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