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蔣儀明代醫家。字儀用。嘉善(一作嘉興,均屬浙江)人。師從王肯堂弟子張玄瑛習醫,並得王氏《醫鏡》原編,輯訂後刊行於世。此書內容涉內、外、婦、兒各科,簡明扼要,甚便於鄉里醫藥之需。又仿《醫鏡》著《藥鏡》,收載藥物按溫、熱、平、寒四部分類,並各以駢文括其主治,附拾遺、疏原、滋生三賦以補充遺漏。崇禎十四年(1641年)蔣氏曾將《醫鏡》、《藥鏡》二書合刊成《醫藥鏡》。另有正德九年(1514年)進士亦名蔣儀,原籍崑山,後作天津衛軍籍,《天津縣新志》誤以其為《藥鏡》作者。
評價
中醫《醫鏡》記載:“凡病俱見於舌。”中醫認為,舌象能反映人體健康狀況和疾病的內在變化,人體臟腑、氣血、津液的虛實、疾病的深淺輕重變化,都有可能反映於舌,舌的異常現象不僅表現舌本身的疾病狀態,而且也反映了肌體內在組織器官的病情變化。正常時,舌頭大小適中,舌體柔軟,活動自如,舌質為鮮明的淡紅舌,舌苔為均勻、薄淨、潤澤的白色苔,稱為“淡紅舌,薄白苔”。發病時,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病理性舌苔,舌頭的大小、胖瘦、色澤、形態、活動、痛覺、味覺及應有的各種功能都會發生改變,舌頭上的這些變化又都反映了肌體內臟腑的生理性和病理性變化,所以,舌頭是肌體的一面鏡子,觀察舌象變化無論在中醫或現代醫學的診斷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