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戲劇出版社的歷史源遠流長,其前身可追述至清同治元年(1862)創立的寶文堂書店。1865年,廣西人劉永和接手寶文堂,之後逐漸形成了以出版通俗唱本、面向普通讀者的風格特色,先後將《三國演義》、《水滸傳》、《三言二拍》等古典名著改編成故事或唱本的形式出版發行,很受廣大讀者歡迎。我國著名作家趙樹理、孫犁、劉紹棠等,都曾在文章中談到過寶文堂的普及讀物及對他們走上文學之路的影響。民國之後,私塾漸廢,新學堂興起,寶文堂順應這一潮流,印製了大量新課本,推廣到農村,對普及新學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1949年後,京城內許多老書店多已倒閉,惟有寶文堂仍很活躍,依舊堅持面向農村,以出版通俗讀物為主,北京各劇團編演的戲曲、曲藝、唱本等,都由寶文堂編成幾分錢一本的小冊子,推廣到農村,對普及文藝活動,活躍農村文化生活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50年代,寶文堂公私合營後,曾併入“通俗讀物出版社”,後幾經周折,於80年代恢復老字號,隸屬中國戲劇出版社,仍以通俗讀物出版為主。
中國戲劇出版社歷久彌新。自1957年正式成立後,著名戲劇家田漢、戲劇史家葛一虹先後擔任過中國戲劇出版社社長,培養出了一支具有豐富理論素養和出版經驗的編輯隊伍。逐漸形成了立足戲劇、兼及人文的出版特色。
歷史沿革
中國戲劇成立於1957年元旦,第一任社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作者、中國現代戲劇奠基人、著名劇作家田漢先生。出版社副牌“寶文堂書店”創建於1862 年(清同治元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出版機構,以出版文化讀物享譽海內外。
中國戲劇出版社(包括原寶文堂)建社以來出書六千餘種,《中國京劇史》、《中國戲曲通史》、《上黨儺文化與祭祀戲劇》、《中國舞台美術(1983~1999)》等書,先後獲得“國家圖書獎”、 “中國圖書獎”、 “五個一工程獎”和全國優秀藝術圖書獎。《四川坊刻曲本考略》、《西歐戲劇史》、《崑劇發展史》、《布萊希特論戲劇》、《中國現代戲劇史稿》等二十餘種書還先後獲得省、部各級戲劇藝術類圖書獎。《中國地方戲曲集成》12卷、《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10輯、《戲曲選》 6集、《關漢卿戲曲集》、《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墨憨齋傳奇》、《孤本元明雜劇》、《元明雜劇三編》、《梅蘭芳》、《程硯秋文集》、《粉墨春秋》、《舞台生活四十年》、《洪深文集》、《中國話劇五十年史料集》、《一個角色的誕生》、《高爾基劇作集》、《導演學基礎》、《戲劇理論譯文集》9輯、《郭沫若劇作全集》、《田漢文集》、《歐陽予倩文集》、《老舍劇作全集》、《陽翰笙劇作集》、《於伶劇作集》、《李健吾劇作集》、《吳祖光劇作集》、《春草集》、《王肯戲曲集》、《李明璋戲曲集》、《楊明戲曲集》、《吳梅戲曲論文集》、《編劇理論與技巧》、《王瑤卿集》、《裘盛戎藝術評論集》、《戲劇·文藝·生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導演課》、《布萊希特印象記》、《中國古代戲劇史》、、《郝壽臣傳》、《漢劇》、《卓別林自傳》、《英格麗·褒曼》、《費雯麗傳》、《一個女演員的自傳》等圖書都產生過重大社會影響。出版社曾定期出版《戲劇報》(即後來的《中國戲劇》)、《劇本》、《外國戲劇》等刊物及《中國戲劇年鑑》。
1961年末,同人民文學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合併,仍以中國戲劇出版社名義出版戲劇書籍。1980年1月,重新恢復中國戲劇出版社,下設話劇、戲曲、外國戲劇、寶文堂、戲劇連環畫個編輯室。葛一虹、陳默、劉厚生等著名理論家先後任社長,杜高、王正和曲六乙、魯煤、楊知等著名學者先後任總編輯和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