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論》

《醫論》

《醫論》是一種專門論述醫生個人學術見解的專著,相當於現代的醫學論文集。最著名的有《張大昌醫論醫案集》、《章太炎醫論》等。

基本信息

《醫論》《醫論》
《醫論》是一種專門論述醫生個人學術見解的專著。相當於現代的醫學論文集。

《章太炎醫論》

《醫論》《醫論》
章太炎先生是近代國學大師,其所著《章太炎醫論》(原名《猝病新論》)對中醫學術的獨到見解,實為難得的佳作,為廣流傳,故收在本叢書之中。全書共收論文38篇,內容包括:關於醫學理論問題的商討(如五臟附五行無定說)、學術研究(如論經脈和三焦等)、病症的論述(如傷寒、溫病、雜病等)、古典醫書和古代權衡量的考證等。並在這些問題上,有其獨特的個人見解,取精用宏,融會貫通,所引文獻廣博,論述精闢,嚴謹,對中醫學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本書原名《猝病新論》,曾於1938年出版過。1957年出版時經校勘後,除對個別衍文、論字加以修正外,其他一切從舊,未予改動。本次出版,仍宗其原貌。

《張大昌醫論醫案集》

《醫論》《醫論》
原名《經法述義》未曾公開發行。經過諸弟子修訂增補予以出版。本書內容包括醫哲心法、三十六脈略述、《湯液經法》擬補、處方正范、病證論治、方劑淺述、急證方、驗案醫話、驗方集、藥性四言韻語、長沙馬王堆漢墓針灸醫經動生病考、月令物候述及附篇等內容。《經法述義》從其本質上說是張大昌醫學著述的總輯,從中我們可以略窺其學術門徑。書中不但有臨床方面的寶貴資料,而且在醫理與哲學層次上都有深刻的思考。張大昌先生對諸子百家、諸家經典無不精通,學識淵博,醫術精湛,醫理精闢。為了繼承、弘揚中醫學術之精華,造福人類,他於1974年將家藏三代的古經方佚書——陶弘景撰《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一書,無私奉現給中國中醫研究院。他一生深契《湯液經法》之旨,潛心研究,精益求精。為了繼承先師遺願,本書編者將他撰寫的《醫哲心法》、《診療述要》、《三十六略述》、《湯液經法擬補》、《處方正范》及醫案、醫話等資料(其中有先師記錄本,也有弟子間的抄本),經整理、校訂、編輯成此書——《張大昌醫論醫案集》。 本書從其本質上說是張大昌醫學著述的總輯,從中我們可以略窺其學術門徑。書中不但有臨床方面的寶貴資料,而且在醫理與哲學層次上都有深刻的思考。

金壽山醫論選集

《醫論》《醫論》
本書收選全國著名中醫金壽山教授論文與讀書筆記共34篇,內容廣博,涉及中醫各個領域。作者以極深厚的治學功底和十富的臨床經驗與教學經驗,對中醫發展、中醫文獻理論、中醫臨床、中醫教育,以及從《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等內容均有論述,觀點鮮明,深中肯綮,反映了作者較深的學術造詣與嚴謹的治學精神。書中收選的作者已發表的《續》若干篇,這些讀書筆記,是作者多年來學有所悟,征有所驗的真知與體會,對於中醫文獻理論和臨床療效的提高,具有足資借鑑的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