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脈學著作。二十一卷。明·王紹隆傳,清·潘楫增注。初刊於1652年。潘氏取崔嘉彥《四言舉要》 (明·李言聞刪補改訂本)予以注釋。注文多據《內經》 、 《難經》 、 《傷寒雜病論》 、 《脈經》 ,以及張潔古、劉完素、朱丹溪、李東垣等諸家學說。並能結合潘氏業師王紹隆所傳授的脈學見解,聯繫各科病症,闡述脈理、治法。內容比較詳備。1928年上海中華新教育社重印此書時,刪去原書最後二卷(“醫范”和“病則”),全書改為十二卷,並將原書各卷所述方藥予以集中,另編附方一卷,書名改為《崔真人脈訣詳解》 。現存清刻本及《中國醫學大成》本。作者
王紹隆,明代醫家(1565-1624年)。名繼鼎,號負笈先生,原籍徽州,後徙居武林(今浙江杭州)。世代業醫,與名醫盧復過往甚密。收徒甚多,王氏教學得法,頗得好評。其醫論由其徒潘楫所著之《醫燈續焰》所闡述,而其有關本草之見解,亦在倪朱謨氏之《本草匯言》中所登錄。
內容簡介
武林城之東偏,曩(nǎng,本義:以往,過去)有賢者出於其間,曰紹隆王先生。其為人也。朴遫(chì開;張)遲重,人莫知之。敝冠穿履,參紹覺師。師心知其賢。已而得道,遂發靈蘭金匱之藏,盡其術,皆解驗之。其治病也,劃然無疑難矣。先生沒而道大行。潘翁鄧林,乃其大弟子也,以故城東有潘氏之學。數年以來,翁道日隆,望日重,而翁必嗛(qiān通“謙”。謙虛)然曰:嘻!此吾王先生之教也。著脈及證數萬言,啜葉者眾,而翁必退然曰:嘻!此吾王先生之教也。人以此賢潘氏,求為弟子者惟恐後。仆(古時男子謙稱自己)觀自古師弟之間,蓋難言之。自馬融大儒,不能不疑其弟子康成;而呂步舒,或不知其師書。況夫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女無美惡,入宮見妒。美好者,不祥之器。秦太醫李醯xī之事,豈必不見於門下哉?而翁終身不忘其師,諸弟子事翁益謹。取黃帝、扁鵲脈書,及近世來諸名家,條分縷析,講習不倦。翁之所以教弟子,如王先生之於翁;而弟子之事翁,一如翁之所以事王先生,可不謂難耶?夫翁生平誠長者,其神術若長桑陽慶,固不待言;乃諸子以魁傑之才,丘園之秀,厭棄章句,敝屣xǐ功名,而心切嚮往,如七十子之事孔子。此非翁之道德殊妙,能致是哉?仆於是尤有感焉。士處斯世而全性命,亦極難耳。以譙玄之術數而難免,以李業之志節而難免,以左慈之幻術而難免,以霍原之教授而難免。翁與弟子,治其方書,與物無害,與人無爭,亦可謂高蹈君子,質有其文矣。此尤仆所慨嘆以為不可及者。歲在執徐,翁春秋六十,適醫燈一書告竣。仆樂得而讀之。其網羅群有,剖析毫芒,至矣;而猶不敢自名一家,比於詮注。翁學之富,技之精,志之謙,此豈末學淺術所能測其堂奧哉。間者蔣子介眉屬予言,因遂述其師弟源流之義,以為翁壽,即以為此書之序。然則翁之所以壽世者,其又在是也夫。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