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醫便》醫方著作。二卷(又有五卷本、六卷本,內容相同)。明·王三才輯。刊於1587年。卷首為全書提綱,總述此書大要。全書共選常用效方226首。其後經明·張受孔、姚學顏等重訂刊行,並仿此書體例,另輯428方,名《醫便二集》(附《敖氏傷寒金鏡錄》一卷。)本書收入《珍本醫書集成》中。現存七種明刻本。卷一
補血順氣藥酒《醫便》卷一
方劑名稱補血順氣藥酒
藥物組成天門冬(去心)4兩,麥門冬(去心)4兩,懷生地黃半斤,懷熟地黃(肥大沉水,枯朽不用)半斤,人參(去蘆)2兩,白茯苓(去皮)2兩,甘州枸杞子(去梗)2兩,砂仁7錢,木香5錢,沉香3錢。
加減如熱,去木香,減人參5錢;如下虛或寒,將韭子炒黃色,為細末,空心用酒3-5盞,每盞挑韭末1銅錢飲之;婦人下虛無子,久飲亦能生子,用核桃連皮過口。
處方來源《醫便》卷一。
方劑主治癆疾。
方劑功效清肺滋腎,和五臟,通血脈,補虛損,烏鬚髮,久服貌如童子。
用藥禁忌忌黃白蘿蔔、蔥、蒜。否則令人鬚髮易白。
製備方法上用瓦壇盛無灰好酒30斤,將藥切片,以絹袋盛放壇內,浸三日。
用法用量文武火煮半時,以酒黑色為度。
卷二
《醫便》卷二
蒲輔周:加味香蘇飲,傷風感冒常用方。
蘇葉3克陳皮2.4克香附3克甘草0.9克防風3克葛根2.4克羌活1.5克荊芥1.5克僵蠶3克桔梗1.5克枳殼1.5克豆豉6克蔥白1根
頭痛甚,加川芎1.5克、白芷3克;咽痛甚,加射干4.5克;冬日感寒重者,可合三拗湯。
《蒲輔周醫療經驗》
王三才:發散傷寒單方。
生薑30克蔥白10根
好酒2大鐘,煎1大鐘,去渣熱服。被蓋周身汗透即解,勿令汗太過。忌大葷五七日。夏月姜、蔥減半,冬月倍用。
《醫便》卷二
雷豐:辛溫解表法,治春溫初起,風寒寒疫,及陰暑秋涼等證。
防風4.5克桔梗4.5克杏仁4.5(去皮尖,研)廣陳皮3克淡豆豉9克
加蔥白3根煎。
《時病論》卷一
2、熱證
吳鞠通:銀翹散,治風熱感冒。
連翹30克銀花30克苦桔梗18剋薄荷18克竹葉12克生甘草15克芥穗12克淡豆豉15克牛蒡子18克
上杵為散。每服18克,鮮葦根湯煎,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煎。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