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傷寒著作。十二卷。元·王好古撰。作者初撰於1291年,後原稿佚失,經追憶“十得七八”,復刊於1297年。此書以十二經為綱,首述傷寒,附以雜證。學術淵源以張仲景為本,參酌補充張元素、李東垣等名家論述及證治之法。選方採用《和劑局方》者亦頗多。王氏治病主張“隨脈察病,逐脈定方”,書中記述自己的經驗方亦復不少。現存四種明刻本等。此書有後人節錄整理的一卷本,刊於《濟生拔萃》 、 《東垣十書》 、 《醫統正脈》等叢書中。作者
王好古,金元時代醫學家。字進之,號海藏,趙州(今河北趙縣)人,博通經史,尤精醫術。其學宗張元素及李東垣,與李東垣為同時代人,並宗張元素,一說王氏先後師事張、李。先後任趙州醫學教授兼管提舉內醫學。著作甚豐,涉獵範圍亦廣,如《醫壘元戎》十二卷,包括傷寒及雜證,並以十二經為綱,主張治病須脈證互參,始可處方。又有《陰證略例 》 ,有論述傷寒陰證之論方,頗為詳備。此外,尚有《此事難知》 、 《湯液本草》 、《 癍疹論》 、 《伊尹湯液廣為大法》等,均行於世。其《傷寒辨惑論》 、 《仲景詳辨》 、 《光明論》等,則未見行世。內容簡介
《醫壘元戎》以六經分證,採用“先足經從湯液,後手經從雜倒”的體例,理論以仲景為宗,參以易水之法,同時更有作者的心得發明。將傷寒與雜病皆歸於六經分證的內外一統論是《醫壘元戎》的創舉。"失音加訶子,聲不出加半夏,上氣加陳皮,涎嗽加知母、貝母,咳渴加五味,酒毒加葛根,少氣加人參,嘔加半夏、生薑,唾膿血加紫菀,肺痿加阿膠,胸膈不利加枳殼,心胸痞滿加枳實,目赤加梔子、大黃,面腫加茯苓,膚痛加黃芪,發斑加防風、荊芥,疫毒加鼠粘子、大黃,不得眠加梔子"。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