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葉選醫衡》](/img/7/40b/nBnauM3X2UzMzUTO5ATMwUzN3ITM0MTNwADNwADMwAzMxAzLwEzL0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葉選醫衡》,醫論著作。2卷。原題清葉桂(天士)選定。刊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此書系託名葉氏之編,內容系以清沈時譽(明生)所編《醫衡》為主,另增“補瀉當分緩急有無說”、“《內經》不宜主王氣說”、“陽有餘陰不足論”等若干篇醫論而成。全書選收歷代醫家論病、論脈、論治之作計70餘篇。該書在道光前已有刊刻,但流傳未廣,據曹元桓敘云:“庚申之變,板毀於兵,識者病焉”。光緒二十年(1894年),常熟繆萼聯於家藏書簏中搜獲原書,經楊濱石太常校訂後補刊。現存初刻本、《中國醫學大成》本等。
作者
沈時譽,字時正,又字明生。為明末清初江南名醫。沈時譽身為名醫而富有文才,曾居蘇州唐寅桃花塢別業,早年師從名醫陸履坦,盡得其傳,切脈若神,投劑輒起。與葉桂(天士)父陽生有往來會診,所治多當時名人,具有相當地位和影響。沈時譽辨證注重審時度勢,脈症相參,治療強調說明虛實,平施補瀉。著《醫衡》、《病議治驗》諸書。其《醫衡》一書為著名醫論之薈萃,後人曾冒用“葉天士”名義刊印,可見其亦非一般之作。
特點
《葉選醫衡》主要內容選自《醫衡》。
沈時譽的《醫衡》為四卷本,醫論著作,約成書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全書分統論、證論、附論3部分,系摘取李南豐、張景岳等39人醫論81篇編成。統論議養生、運氣、奇經八脈等內容;證論以風、寒、暑、濕、燥、火、氣血、痰、積、虛損等類為序,列論真類中風、傷寒調理、霍亂本於脾濕感邪、南北腳氣異同、腫脹等病證;附論述養生嗣育之道。沈氏選輯前人有關病脈證治之精論,刪繁補闕,諸篇均附有沈氏及其門人所寫按語。此書網羅宏富,抉擇精嚴。所選醫論大多立論持平公允,較少偏激之詞。現存康熙六十年(1721年)刻本及《中醫古籍善本叢刊》本等。後人有將此書增刪,託名葉天士撰,改題《葉選醫衡》者。
評價
清萌柳寶詒作序曰:其書雖采自前人,而綱羅宏富,抉擇精嚴,其不愜於理者,又經改定,間附論說,以裨闕漏。曹元恆:《醫衡》若干卷,雖篇頁無多,而去取有法,圭臬不遠, 實淮南枕中鴻寶也。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十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